西方教案11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一)
浪漫主义音乐教案

浪漫主义音乐教案标题:浪漫主义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2.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浪漫主义音乐的成因和特点:a. 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b. 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特点,如情感表达、自由创作、丰富的乐器组合等。
2.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a. 选取代表性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b. 听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思考,并进行音乐赏析。
3. 音乐创作活动:a.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浪漫主义音乐为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b. 引导学生运用乐器、声音等元素,表达个人情感和理解。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使用音乐素材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讨论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认知和感受。
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说明,引导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步骤三:代表作品赏析选择一到两首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带领学生通过聆听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乐器运用等要素。
步骤四:学生活动安排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浪漫主义音乐为灵感,分小组创作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声音、乐器等方式表达他们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音乐创作,并讨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感受。
学生拓展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步骤六:总结教师总结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特点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情况,以及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新认识、收获和想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包括创造力、表达能力等方面;3.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书面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和困惑,以及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新认知和感受。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简单地归纳如下:
引 言
1、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 2、传统的曲式得到扩展,变得更加自由。 3、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 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 4、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有力 手段。 5、强调音乐和文学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 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强调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
10
门 德 尔 松
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 巴尔托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是德国作曲家,9岁开始以钢琴 家的身份公开演奏,11岁演出早期的作品——钢琴四重 奏,17岁写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的天才作品——为 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序曲。 1829年在他出色的指挥下,成功地恢复上演了被埋 没多年的《马太受难乐》,这次演出促进了人们对巴赫 的音乐重新产生了兴趣,成为19世纪巴赫复兴运动的一 个标志。 门德尔松在三、四十年代成为一个知名人士,作为 钢琴家和指挥家到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家演出。 1833 年回到德国后,他先后担任了杜塞尔多夫的音乐指导 (1833-35)和莱比锡的格万德豪斯管弦乐队的指挥 (从1835年起),以及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克· 威廉四世 的音乐指导(从1841年起)。1842年他协助建立了莱比 锡音乐学院,对德国的音乐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他靠朋友圈子的帮助来维持生活,而且生 前得以出版的作品不多,因此他的生活经常陷入贫 病交加的折磨之中。尽管如此,在他仅仅31岁便离 开人世的时候,他还是完成了近千首的音乐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22首钢琴奏鸣曲、 35首室内乐作品、6首弥撒曲、17部歌剧和600多 首艺术歌曲。
5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一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之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一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一、概况
浪漫(Romance)一词原出于11~12世纪用罗曼语写成的关于叙述中世纪骑士侠义气概和传奇事迹的民谣或小说。
西方文学艺术史: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
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法国大革命失败导致人们对现实的失望,于是出现“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精神,人们以此为寄托来创作文学艺术作品。
音乐史学家把“浪漫主义”借用到音乐领域,把当时一批在欧洲的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所谓的“浪漫乐派”。
二、时间界定
19世纪前后的一百年(1790~1910)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
中期:19世纪30~40年代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
晚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三、音乐风格特点:
1、风格上: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
2、文化传统上:作品强调民族观念,民族气息浓厚;
3、体裁上:打破古典主义体裁禁锢,出现“标题音乐”、多乐章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等体裁;
4、音乐要素上:
(1)旋律:富于抒情性,乐句结构灵活,伸缩性强;
(2)织体、和声:主调音乐为主,扩展传统和声,大量运用不谐和和弦和七和弦、九和弦;
(3)调性:常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作品调性给人以含糊不清的感觉,但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4)力度、速度;变化幅度大,更具有张力;
(5)曲式结构:注重音乐内容和主观表现,结构自由多变。
《第三单元三、浪漫主义音乐(1)》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浪漫主义音乐(1)》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探索与研究,加深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代表作品及音乐家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为后续的浪漫主义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收集关于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代表作品及作曲家信息。
2. 作品分析:选择至少两首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运用等。
3. 创作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段简短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片段或歌词,体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和作品分析结果,并就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进行交流与探讨。
5. 报告准备:每组成员需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成果整理成PPT或海报形式,准备课堂展示。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积极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能力。
2. 作品分析要深入、细致,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 创作实践要有明确的风格定位,能够体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要充分,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确保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报告准备要充分,PPT或海报要清晰明了,能够准确传达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评价1. 依据学生的资料收集完整度、分析的深入程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根据学生的创作实践的独特性和体现浪漫主义音乐特点的程度进行评价。
3. 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4. 综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需就小组讨论成果进行汇报,教师和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和交流。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西方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一)

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乐奠基⼈卡尔·马利亚·冯·韦伯韦伯的歌剧《魔弹射⼿》剧照舒伯特塑像演绎中的舒伯特艺术歌曲舒曼肖像创作中的舒曼德国莱⽐锡孟德尔松的塑像孟德尔松的⽔彩画《海⽛市场》童年时的肖邦在演奏矗⽴在华沙的肖邦纪念碑-结构树下的肖邦演奏中的李斯特西⽅古典⾳乐:浪漫主义时期(⼀)西⽅古典⾳乐:公元前1100年⾄今、西⽅主流⽂化背景下的经典⾳乐。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简述(1790-1910年)⼀.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简述1790-1910年期间,西⽅的主流⾳乐盛⾏浪漫主义风格,它以特有的强烈、⾃由、奔放的风格与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
若将古典主义时期的⾳乐⽐喻成⿊⽩电影或版画,那么浪漫主义时期的主流⾳乐作品则像绚丽缤纷的⽔彩画。
贝多芬的⾳乐不仅铸造了古典主义⾳乐的最⾼峰,也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先河,这个时期产⽣了两个不同风格的浪漫主义⾳乐流派:⼀个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流派,另⼀个是以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乐时期也是西⽅⾳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丰富和发展了西⽅⾳乐。
西⽅浪漫主义时期⾳乐源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学:倡导⽂艺复兴时期⼈⽂主义的理念。
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简述(1750—1820年)⼆. 西⽅古典主义时期⾳乐简述包含了两⼤时期:“前古典主义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
其⾳乐特点是:追求完美的艺术规范、典雅的艺术内涵、理智和情感、内容与形式的均衡。
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推进主调⾳乐,并确⽴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为西⽅⾳乐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这⼀时期作出巨⼤贡献的是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第三单元 三、 浪漫主义音乐(1)》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浪漫主义音乐(1)》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风格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听辨与欣赏:学生需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听一首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记录自己的感受;(2)阅读并分析一首浪漫主义时期的歌曲,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3)观看一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剧片段,讨论其音乐和剧情的融合。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有何不同?(2)浪漫主义音乐对后世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3)如何更好地欣赏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认真阅读相关音乐作品,确保理解透彻;3. 讨论问题需充分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4. 作业完成后,提交电子版作业,并由教师批改。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是否认真阅读并分析相关音乐作品,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 理解程度: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风格和历史背景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将反馈意见通过邮件或班级群聊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2. 针对讨论问题,提供一些参考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3.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期待他们在后续课程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听、看、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浪漫主义音乐的世界,深入了解其特点、风格和历史背景,提高对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浪漫派音乐教案

浪漫派音乐教案引言: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媒介,不同的音乐风格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灵共鸣。
而在各种音乐流派中,浪漫派音乐因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瑰丽的乐曲构想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介绍一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音乐流派。
1. 浪漫派音乐的背景和特点1.1 浪漫派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浪漫派音乐兴起于19世纪初的欧洲,是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一种反叛和解放。
它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追求真实的情感和强烈的个人感受。
1.2 浪漫派音乐的特点浪漫派音乐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
其音乐风格多变,旋律丰富多彩,乐器的运用也更加广泛。
此外,浪漫派音乐在作曲技巧上也有许多创新,如调式的丰富变化、和声的复杂性等。
2. 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品2.1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浪漫派音乐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雄浑而壮丽的乐曲形式展现了贝多芬内心世界的情感冲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2 舒伯特的《冬之旅》《冬之旅》是舒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这首歌曲中,舒伯特通过朴实的旋律和悲伤的歌词,巧妙而深刻地描绘了爱情的苦痛和彷徨。
2.3 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阿尔卑斯交响曲》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构思和精妙的管弦乐编排,带领听众沉浸在一幅高山大自然的壮观画卷之中。
3. 如何欣赏浪漫派音乐3.1 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浪漫派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对于欣赏其音乐作品至关重要。
了解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3.2 注意乐曲的细节和表达技巧浪漫派音乐往往包含许多精妙的音乐技巧和表达手法。
在欣赏时,我们可以尝试关注乐曲的旋律轮廓、和声上的变化、乐器演奏技巧等细节,以更好地领略作曲家的艺术构思。
3.3 与音乐互动,倾听内心的回应听音乐是一种与内心互动的体验。
当我们欣赏浪漫派音乐时,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与音乐进行对话。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肖邦、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
标题音乐
总结词
标题音乐是指具有文学性或绘画性的音乐作品,通过文字或标题来描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详细描述
标题音乐的作曲家常常与文学家、画家等艺术家合作,将文学作品或绘画作品中的情节、情感和意境融入到音乐创作 中。这种音乐形式旨在通过具体的标题和文字描述来引导听众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弗雷德里克·肖邦
总结词
波兰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
详细描述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波兰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室内乐、交响曲等作品,被誉为“钢琴诗 人”。
理查·瓦格纳
总结词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详细描述
理查·瓦格纳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舞剧、交响曲等作品,对欧洲歌剧艺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曲家
柏辽兹、李斯特等。
交响诗
01
总结词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交响乐形式,通常以诗歌、戏剧或 文学作品为灵感来源。
02 03
详细描述
交响诗的作曲家通常以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 情感为灵感,创作出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情感共鸣的音乐作 品。这种音乐形式强调音乐的诗意和文学性,旨在通过音 乐来表达诗歌或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汇报人: 202X-01-01
目 录
•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概述 •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 •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的影响
01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指19世纪欧 洲的音乐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 表达,以及对自然和传统的热爱。
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 、个性化的表达、对自然的描绘、对 传统和民间音乐的融合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艺术歌曲
舒伯特被后人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可分为三类:分节歌(如《野玫瑰》)、通谱歌(如《魔王》)、变化分节歌(如《鳟鱼》)
欣赏
(二)钢琴作品
舒柏特的钢琴曲分为小型作品和大型作品两类。
小型作品包括一些以圆舞曲、连德勒舞曲和进行曲等形式为基础创作的钢琴小品。他的六首《音乐的瞬间》(D.789)和《八首即兴曲》(D.899、935)是其中的典范之作,相当于钢琴中的艺术歌曲。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学科
西方音乐史
课题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一)
授课班级
11专1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及要求
学习本节应掌握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概况、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舒伯特、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附记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内容
1概述该时期
西方音乐史上用“浪漫主义”这个词来概括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的音乐发展史。
五、课后预习
附记
门德尔松共创作了7首标题性序曲,多数作品与文学名著相联系,代表性的作品有: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的喜剧)、 《赫布里群岛》 (芬格尔山洞)等
(三)《无言歌》和其它器乐作品
门德尔松首创了小型钢琴体裁《无言歌》,包括6卷48首小曲。
三、作业:舒伯特、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
四、课堂小结:本次课使学生掌握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基本概况、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
B音乐创作
(一)交响曲
门德尔松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写交响曲了,发表了5部,还有12部未发表。
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交响曲》和《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用典型的音乐素材来描述他在游历苏格兰和意大利时的不同印象。这两部作品都是传统的4个乐章的结构。
(二)标题性序曲
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与贝多芬为戏剧配乐所写的序曲不同。门德尔松所作的序曲与舞台艺术无关,是专门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创作的管弦乐曲,也叫音乐会序曲,采用单乐章的奏鸣曲式。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征(6点)P176
3舒伯特
A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三)交响曲和室内乐曲
舒伯特共创作了9首交响曲。其中《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成为舒伯特最具个性的作品,也是浪漫派风格交响曲的代表作。
4门德尔松
A生平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浪漫主义”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他们注重抒发个人的感情和内心世界,自我崇拜、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发生了巨大变化。海顿时代的贵族保护人已被新生的资产者来取代,音乐出版商、音乐会或剧场的经理人不仅主宰着作曲家的命运,同时也成为主宰音乐生活的大人物,这时的作曲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自己作品的听众和买主,这与实际的经济利益相关。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了给听众某种刺激和震动,极力发挥炫技表演,甚至相互争夺听众,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富丽堂皇、炫技性的作品(如李斯特、帕格尼尼等的作品),这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突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