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逐题详析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逐题详析
姜有荣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理科版》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总页数】1页(P)
【作者】姜有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剖析高考语文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题 [J], 申玉平
2.2012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题琐谈 [J], 王容荣
3.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文言阅读题答题失误与应考对策 [J], 张恩仁
4.稳定中有变化,平易中显智慧——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小说阅读题浅析 [J], 季源; 董健
5.文言文阅读:注重三个特点,落实三个关注
——以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文言文阅读为例 [J], 王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选登.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优秀(满分)作文选登整理者:长春市第四中学谢玉香2006.07.06江苏2006高考优秀作文选登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人与路》。
这是值得庆贺的,终于打破了连续7年的“话题作文”固定模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人与路”为题,广大考生均有话可说。
优秀的考生会充分发挥,写出精彩;中等水平的考生可以正常施展,尽力攀上更高的层次;平时水平不高的考生,也可以有一个稳当的平台,真实地展示自我。
既拉开了差距,又皆大欢喜。
此题有三段“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前两段,聚焦于“创新”,符合当今社会的取向;第三段,让考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去抒写自家之言。
“好题”出“好文”。
今天推荐的十余篇优秀作文,便是49万多篇临场作文中的佼佼者。
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弄潮儿,这是作文之本,写作之源,创新之桨;要独立思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换一个角度审视人生、审视万物,这是作文立意、写作构思的关键,否则,就不可能“机智”,不可能“生长”;X写记叙文,要注意“故事”,注重“人物”,要有生动鲜活的描写,特别要强调“细节描写”,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富于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X写议论文,要确立有个人见解的中心论点,并在中心论点的统领下,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把道理说深、说透、说活;X要加强文字表述的基本功训练,在明白、通顺、完整的基础上,写出“亮点”来,写出“精彩”来。
当然,今年高考作文也暴露了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不少问题。
借此,提出如下呼吁:要在现有机制下尽力拓宽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写现实,写自己,不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不要沉述于说“大话”、说“空话”,说“公理”、“常理”、“大道理”的“议论文”,须知“记叙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记叙文”写好了一辈子受用;要进一步强化写作基本功训练,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等,必须从小学和初中抓起,高中毕业时应当画好完整的“句号”,不留后遗症。
2006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1)恐美人之迟暮
(2)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22分)
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
三、(9分,每小题3分)
8. B 9. B 10. C
四、(23分)
11. (9分)
(l)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那里的日子,明媚夹着忧伤,天空中只有云朵供我们想象。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水泥浇铸,棱角分明,边沿整齐,让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很少看见有什么孩子打赤脚,连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现。我终于看见村里有个半大的娃娃,表情严肃。我说:“来,姐给你吃糖。”“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口气老到,我悻悻收回手。陡然发现,家家大门紧闭,只有鸟儿偶尔掠过,带出寂寞的回响。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婶们都不见了!那些贪杯的、常为一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叔叔伯伯们都到哪里去了?
再大些,路是一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子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第I卷(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1.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A. £7.5.B. £15.C. £50.2. Which is the right gate for the man's flight?A. Gate 16.B. Gate 22.C. Gate 25.3.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bike?A. Happy.B. Tired.C. Worried.4. When can the man get the computers?A. On Tuesday.B. On Wednesday.C. On Thursday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shirt for the party?A. The size is not large enough.B. The material is not good.C. The color is not suitable.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06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

2006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1. 谁有200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
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注]:①李全:南宋叛臣。
200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0000000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题目暂缺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木版年画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
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
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
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
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
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
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
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
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符录,渐渐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表达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
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
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6分) 分 (1)纤纤擢素手,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 。(《迢迢牵牛星》 章, 。(《迢迢牵牛星》) 。(韩愈 (2)彼童子之师, )彼童子之师, , 。(韩愈 师说》 《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 。(李商隐 锦瑟》 李商隐《 忆, 。(李商隐《锦瑟》) 。(苏 (4)料得年年肠断处, )料得年年肠断处, , 。(苏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朝秋月夜 (3)暴霜 ) ) ) 露,斩荆棘 (4)知我者谓我心忧 (5)桃源望断无寻处 )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两题任选一题 (5分) 分 早岁哪知世事艰,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 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陆游《书愤》) 少长咸集。 王羲之《 ⑵①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 序》) 潮打空城寂寞回。 ②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月, 。(刘禹锡《石头城》)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 人间。 李煜《浪淘沙》 人间。 (李煜《浪淘沙》)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6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1)

高考试题库()我的高考我作主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含答案)江苏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殷yīn 殷.勤殷.红殷.切期盼家道殷.富B.调tiáo 调.和调.停风调.雨顺调.兵遣将C.识shí识.趣卓识.识.微见远识.礼知书D.朝zhāo 朝.晖朝.觐朝.不保夕朝.秦暮楚答案:C 析:A项殷(yān)红、B项调(diào)兵遣将D项朝(cháo)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抵牾划时代彬彬有理崭露头角B.宜泄破天荒戎马倥偬蛊惑人心C.凑合泊来品重整旗鼓食不果腹D.愿景万户侯滥竽充数声名雀起答案:B 析:“彬彬有理(礼)”、“泊(舶)来品”、“声名雀(鹊)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坚持一..。
再次申明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人生死..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答案:A 析:命题者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考查容量。
“凶猛”修饰“猎人”不当,“评头品足”贬词褒用;“感同身受”使用不合语境。
A项“声明”和“申明”前后使用都很恰当。
难度不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答案:C 析:病句的错项设置和前两年一样,病点较为单一而且依旧不够清晰,判断有困难。
A项“少数目无法纪的人……损失在百万元以上”有误,“损失”前缺少主语;B项“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有误,“不透明”与“暗箱”重复;D项“掩护”与“安全”搭配不当。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
民俗是经过约定俗成,剥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
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站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巳绝迹不存。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城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全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
即使到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
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5.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答案:C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答案:D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巳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
答案:A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
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撮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患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盘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木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
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注]①李全:南宋叛臣。
②乡用:重用。
③洊(jiàn):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答案:B 解析:本题恢复为实词解释,“责”在此是“要求,责令”的意思。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答案:B 解析:本题题型同去年,只考查了虚词“以”的用法(这和江苏将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减为10个相一致)题干中的“以”作“用、把、拿”讲。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答案:C 解析: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