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大师珍藏】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江苏卷)全解全析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全解全析(含作文)语文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
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
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评点】此题为成语的近义选择,成语不偏不怪,均为日常生活用语,而且其区别性大,所以此题难度不大,给考生上手带来易感,也就对整个试卷带来好的印象和兴致。
其实,一直想,词语的考查为什么一定要考偏与怪呢?生活中喜闻乐见、高频使用的词语尚且不会用,考偏与怪的又有何用?!回归生活才是语文的本真!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2017江苏高考作文:车解析

莫教踏碎琼瑶 现代社会生活正不可避免地一再“提速”, 车来车往,也是人来人往,人造车,车载人,人 御车,车送人,不同的生活理念,但目标明确, 终达目的,所以生活中离不开车。人与各种车, 丰富了生活的内容,推动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上车下车,不同的人总会在不同的岔路口出现, 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前行。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 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 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 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由 此,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 的世界里高蹈。
“还是老价钱,只收一块,欢迎常来。”老人不 待我掏出钱来,就报价了。 “啥?只收一块钱?还不够工本费吧?”我急了, 冲老人嚷道。
“都是老街坊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没有求 人的时候啊。你看,车胎是别人不要的,胶水是便宜 得不能再便宜的。我修车,不图挣钱,只为能找点事 做做,让自己每天都乐和乐和。”老人自言自语道,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我要在有生之年,见证时代 的发展,这样,在我卷铺盖走人的时候,能不留下遗 憾,我就知足了。”
车
以小观大, 捕捉人间真情
3、一辆破自行车蕴藏的时代记忆
1、过去自行车代表财富和地位, 如今自行车代表绿色和健身;
追昔思今, 讨论生活变迁
2、过去安步当车,诗意生活;如 今以车代步,追求速度和效率;
车
由表及里, 咀嚼人生哲理
3、从骑车追求快捷到骑车重视环 保的转变
1、人生如车,当牢牢地把握好方 向; 2、人生如车,当要不时地检修保 养; 3、人生如车,当掌控好油门和刹 车,开车速度靠技能更靠路况, 人生发展靠素质更在机遇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高考江苏卷作文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高考江苏卷作文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你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你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
高考进行时,高考网为您提供的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2017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1、作文题目: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名师解析: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名师卢雪: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到私家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来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变化,车上车下,包括人品:豪华车普通车所带来的人品的体现,材料中体现到人生哲理,我们能够等上车是什么心情,没有登上慢慢走的心情,对车的文化可以探讨。
车和行走联系到一起:小孩的写法比较独特,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的车代表的是速度,从原有的材料引申出来,一定与车紧密挂在一起。
对比前几年作文题目,2013年江苏考材料作文以来,越来越成熟了。
江苏卷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特别是今年的共享单车是一个热点,我们没有直接说关于共享单车你能看到怎样的国民素质,给同学提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材料中几个关键词还是比较好入手的。
我听大家交流中又想到,怎么写车这个话题,丰子恺的散文《车厢社会》,体现了整个国民素质的问题,这是孩子们可以切入的一个角度,我们这些年的一个变化,说到车有文化相关的素材。
有一个黄永玉,90多岁,还开着红色法拉利,度过他的人生,车品也能体现人品,这个也是一个可以切入的角度。
关于车的话,还是很新颖,也有话讲,难度适中。
从真情的角度可能更好写一点,写议论文的话,还是回到材料里来,整个社会的变迁,体现国民素质的问题,先分析现状,引出话题或者论题,车体现的人生哲理的角度,如果你想谈社会的变迁,这个变迁是怎样,我们怀有怎样的态度,人生哲理这部分是可以升华的。
写材料作文的话:要关联相关材料,包括传递的人间真情,人生哲理,社会变迁,孩子们可以根据积累选择适合的角度来写。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在解析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之前,我们需要对该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格式进行一些准备。
基于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格式来书写该篇解析文章:标题: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正文: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在2017年江苏卷高考中,语文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材料和自身的思考,以《白爱莲,不负青春》为题目,就“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展开写作。
这是一篇富有情感表达和文学感染力的作文题目,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时代变迁的理解。
首先,考生在进行题目分析时要明确作文主题和要求。
本题以“白爱莲,不负青春”为题目,涵盖了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统一主题,不偏离题目要求。
其次,解析该作文题目时可以从文学角度出发,分析阅读材料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白日鼠》是一篇触动人心的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白爱莲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社会洪流中奋起反抗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考生可以从文中挖掘出对“怀念过去、赞美现在、憧憬未来”三个方面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写作。
怀念过去:白爱莲在过去的岁月中饱经沧桑,面对挫折和艰辛,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追求梦想。
这启示我们应该怀念过去的坎坷与经历,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品质。
赞美现在:现如今,社会变迁迅速,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对这个时代能够给予我们的机遇和便利表示赞美。
考生可以从举例或描述身边的故事入手,展示对现在生活的赞美之情。
憧憬未来:未来是人的梦想和希望,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在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个人的未来规划、社会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展开,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和期待。
总结:通过对2017年江苏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道作文题目注重考察考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和对时代变迁的理解。
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主题和要求,运用文学知识和个人思考,展示自己的文采和观点。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详细解析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详细解析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系材料作文。
题目是这样的: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
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
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
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
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
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
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
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
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有人会说,考生那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呢?不妨举个例子。
5月23日上午8点,南京高淳湖滨中学高一(六)班,47名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着语文单元测试题。
这堂课还有五分钟下课。
突然,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飞进了教室,教室里六台吊扇锋利的扇叶在飞转。
学生们没有漠然地看热闹,或者把麻雀捉住玩,而是自发展开了一场接力行动,在一名男生的一声令下,有人跑去关风扇,有人打开窗户,在班里47个人的一气呵成的配合下,这只小麻雀终于得救。
这和探险队员和呵护蝴蝶何其相似!由此可见,如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浓了。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作文

2017年江苏市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一)江苏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点评: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车的故事,时代的镜子》!

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范文江苏卷: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范文:《车的故事,时代的镜子》车,如同一个个流动的音符,在历史的长河中奏响了不同的旋律,成为了时代发展的生动写照。
回首往昔,那嘎吱作响的马车,慢悠悠地行驶在尘土飞扬的古道上。
车里坐着的人们,怀揣着对远方的期待和对未知的忐忑。
马车,是那个时代缓慢而坚定的脚步,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梦想。
它虽然速度缓慢,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探索和渴望。
工业革命的浪潮带来了蒸汽机车的轰鸣。
那冒着滚滚浓烟的庞然大物,以其强大的力量冲破了地域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蒸汽机车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对速度和力量的追求,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工厂里的货物得以快速运输,资源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城市开始迅速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燃机的发明让汽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从最初的简陋车型到如今的豪华轿车,汽车的发展见证了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时尚和潮流的引领者。
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追逐梦想和享受生活。
而在现代社会,高铁则成为了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它以惊人的速度和卓越的性能,连接着城市与城市,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诗人的夸张想象。
高铁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车的故事,也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的故事。
从马车到汽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观念的更新。
同时,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
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反思发展的模式,寻求更加可持续和绿色的出行方式。
在未来,也许会有更加智能、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出现,继续书写着车的传奇。
2017江苏卷语文试题(整理含答案及作文分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一度的高考以经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欢迎阅读。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专家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
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