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扩展:鸟类的迁徙之谜
候鸟迁飞之谜

候鸟迁飞之谜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衡阳有回雁峰,故雁飞万里,至衡阳即北归。
”王勃也有诗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说的都是大雁迁徙的情景。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我们熟悉的大雁竟然不是“本国鸟”。
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
每年秋冬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主要沿两条路线飞行:一条路线经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至南洋群岛;另一条路线经由我国内蒙古、青海,到达四川、云南,甚至远至缅甸、印度。
它们虽然选择了温暖的地方越冬小住,但对故土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又经过长途跋涉飞返故乡西伯利亚。
每年秋天,北雁南飞是鸟类世界里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像大雁这样因季节而迁徙的鸟类,我们称之为候鸟。
而这种因季节不同而变换栖息地的习性则叫做季节性迁飞。
迁飞不是候鸟的专利,有些昆虫也有迁飞的习性。
美洲有一种君主蝶,外形非常漂亮,被喻为百蝶之王。
每年秋天,这种蝴蝶便成群地从北美出发,飞越3000多千米的距离去南方过冬。
冬天,它们在墨西哥、古巴、巴哈马群岛和加利福尼亚南部生活,到第二年春天又开始北飞。
在途中它们会进行繁殖,随着老的一代死亡,新一代君主蝶被孵化出来以后,又沿着父辈的路线飞往南方过冬。
君主蝶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
鸟类和昆虫为什么会具有这种迁飞的特性?它们每年又是怎样迁飞的呢?科学家们推测,候鸟随季节迁飞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因为冬天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候鸟迁往南方可以躲避严寒。
二是为了寻找充足的食物源。
因为秋季以后,北方一派肃杀的景象,万物失去生机,食物非常缺乏。
候鸟到南方可以找到比北方丰富得多的食物。
但这些说法都不足以让人信服,比如,为什么其他鸟类不迁飞呢?它们不也需要寻找食物吗?另外,既然南方温度适宜、食物丰富,为什么候鸟不在南方留居,却要在来年春天辛苦地迁回北方呢?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答。
另一个问题是,候鸟是怎样准确无误地按照一成不变的路线往返于南北方的栖息地?它们在迁飞过程中靠什么来定向?这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难解的问题。
鸟类迁徙的原因与机制

鸟类迁徙的原因与机制鸟类迁徙一直是备受科学家和鸟类爱好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亿计的鸟类从一个地区飞往另一个地区,这个壮丽的景象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叹,也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态、生物学和环境因素。
本文将探讨鸟类迁徙的原因与机制。
一、迁徙的原因1. 季节和食物供应:鸟类迁徙主要是为了追随适宜的季节和食物供应。
当冬季寒冷,食物稀缺时,鸟类会选择南下迁徙到更温暖、食物更丰富的地区。
相反,在北半球夏季,当食物资源充足时,一些鸟类会选择北迁,寻找更适宜繁殖和孵化的环境。
2. 繁殖需求:由于繁殖需要,一些鸟类会选择迁徙到特定的地区,以寻找更适宜的繁殖条件。
比如,北极地区的候鸟会选择迁徙到更温暖的地方繁殖,因为北极冬季严寒,鸟类无法在那里繁殖。
3. 避开竞争:迁徙还可以帮助鸟类避开资源竞争。
当食物供应有限时,鸟类会选择离开原有的地盘,迁移到其他地区以避开与其他鸟类的竞争。
二、迁徙的机制1. 生物钟与季节性感知:鸟类有着强烈的生物钟和季节性感知能力。
随着季节的变化,鸟类通过感知日照时间、温度和食物供应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是适宜的迁徙时机。
这种生物钟机制帮助鸟类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迁徙路径和时间。
2. 导航能力:鸟类拥有出色的导航能力,可以在迁徙过程中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导航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地标导航、地磁导航、夜间星象导航等。
一些候鸟可能还会利用地球的磁场来帮助定位。
3. 群体行为:鸟类通常以群体为单位进行迁徙。
在群体中,鸟类可以相互协作,互相引领,提高迁徙的效率和安全性。
群体行为还可以帮助年轻鸟类学习正确的迁徙路径和技巧。
4. 能量储备:鸟类在迁徙前会积累能量储备,以应对长时间飞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通过适当的摄食和能量积累,鸟类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顺利完成迁徙行程。
总结起来,鸟类迁徙的原因主要包括季节和食物供应、繁殖需求以及避开竞争。
而迁徙的机制则涉及到生物钟与季节性感知、导航能力、群体行为以及能量储备等因素。
候鸟迁飞之谜

候鸟迁飞之谜
候鸟的迁飞,一般每年都有两次:一次在秋季,离开它的生殖地区向南迁飞以越冬;另一次在春季,由越冬地迁回原生殖地。
候鸟为什么要随季节变化而更换自己栖息的地方呢?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鸟类的迁飞,是由于长期的生活条件的变更而引起的。
迁飞是鸟类对季节变化所形成的一种适应能力:天冷了,草木枯萎了,鸟类的食物--昆虫、鱼虾、水草也稀少了,不迁飞,就难以继续生存。
所以,每当天气转冷以后,敏感的候鸟就会自发成群结队地向着温暖的、曾经生活过的南方飞迁!
那么,它们又为什么不在南方永久定居下来,反而每年都要这样忙忙碌碌地往返奔波呢?这是因为,夏季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北回归带,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带的日照时间长,有利于鸟类的繁殖;如果继续留在南方(低纬度地区),反而不利。
另外,有些科学家认为,鸟类的这种行为的形成,有它一定的历史根源。
远在几百万年以前,地球上有过冰河时期。
那时候,北方“流”来的冰块,覆盖了北半球的广大地区。
在那些地方生活的鸟类,由于食物的稀少而被迫迁到南方温暖的地区。
当地球上的气候慢慢回暖,而冰河也逐渐向北方消退以后,有许多鸟类由于对“故乡”的“留恋”,在夏季又飞回北方繁殖。
冬季,它们仍然飞到南方
去住上一段时期。
这样长期的来回飞迁,便渐渐地形成一种“春去秋回”的迁徙习性。
但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鸟儿在古代地球气温升高时也迁飞。
又该怎样解释呢?
较普遍的意见是:也许,这是鸟类借助严酷的飞迁锻炼来淘汰低能的劣鸟、择优繁衍的一种本能驱使所致。
初中语文语文百科动物鸟类“大搬家”之迷

鸟类“大搬家”之迷在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迁徙。
既动物在两地之间定期定向做集群性来回移动。
这种现象不仅昆虫有,兽类有,又以鸟类为甚。
每年春天或秋天,天空中常常飞过一群群的大雁、野鸭、白鹭等鸟类。
它们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从遥远的天际飞来,又向遥远的天际飞去,引起人们的无数遐想。
许多文人墨客常以鸟类的迁徙为踢吟诗作画。
古代一些游牧民族由于远离城镇,没有准确的日期概念,往往根据鸟类的迁徙来确定月份。
在动为了探索候鸟迁徙的奥秘,人们把一种铝合金制作的脚环套在鸟的跗上,作为标本,又称体环态。
环上刻着号码和装环的机构、地点,多选择在鸟类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或者是鸟类迁徙的必经路线,把捕捉到的鸟进行测量登记,装上环便放飞。
以后有人捕到这些鸟,把脚环寄还,并着明捕到这只鸟的时间、地点,便可以查明这种鸟的迁徙路线、方向、时间、距离和地点等。
在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研究鸟类迁徙的办法也先进了。
如在鸟体上涂上颜料,便可以采用雷达跟踪,或者将微型发报机缚在鸟体上,用无线电跟踪等。
在动尽管研究鸟类迁徙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有许多疑难问题至今无法解答。
鸟类每年不辞辛苦,往返于千山万水之间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过冬避寒的说法并不能说服人。
因为在北方一些地区,秋天的气温尚未明显下降,当地的食物也相当丰富,完全可以维持鸟类的生存,但它们却迫不及待地举家南迁,而且在它们经过的路线上,许多地区食物也很丰富,它们却不长期停留,只是稍作休整,又继续迁徙,直到越冬地为止。
在动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
如在天气不太好的夜晚,候鸟在迁徙中会莫名其妙地扑向火堆或灯光。
在我国北海油田就发生过一大群候鸟扑向采油平台上瓦斯烟囱冒出的火焰,造成鸟儿大量死亡,仅在平台上就捡到一吨半死鸟,落在海里的估计有两、三吨多,它们大多是椋鸟、路、鸫等鸟类。
在美国洛杉机市郊,两千多只雨燕突然开还常飞行路线,扑向一座房屋的烟囱,房主打开电灯,只见房内到处落了睡了的雨燕,当它们醒来时,竟凶猛地向房主发动进攻。
鸟类迁徙的原因与路径选择

鸟类迁徙的原因与路径选择鸟类迁徙是一种常见而神奇的自然现象,许多鸟类每年都会根据一定的季节和需求进行迁徙。
这种行为在鸟类界被广泛存在并被广泛研究。
本文将探讨鸟类迁徙的原因以及它们选择迁徙路径的依据。
一、迁徙的原因1.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
鸟类通常会在寒冷的季节迁往气候温暖的地区,以避免食物短缺和低温带来的生存压力。
比如,在北半球的冬季,许多鸟类会迁往南方的热带地区。
2. 繁殖需求繁殖需求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鸟类为了繁殖选择迁徙,因为他们会寻找适宜的繁殖场所和食物资源。
一些鸟类会在季节更迭时,迁往北方或南方的地区进行繁殖。
3. 食物资源食物资源的可获取性是鸟类迁徙的决定因素之一。
鸟类通常会选择迁往食物丰富的地区,以获取更多的食物供应。
当某个地区的食物供应有限时,它们会选择远离该地区,寻找更适合的食物来源。
4.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也是鸟类迁徙的决定因素之一。
鸟类对于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它们会选择迁往适宜的气候环境,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某些鸟类会选择在气温适宜且降水充足的地区进行迁徙。
二、路径选择的依据1. 基因传承鸟类的迁徙路径选择中,一部分是由基因传承决定的。
鸟类会继承上一代的迁徙路径,这是一种本能行为。
通过多代的迁徙经验积累,一些鸟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迁徙路径,这些路径被视为一种遗传信息。
2. 学习与经验除了基因传承,鸟类的路径选择还与学习和经验有关。
年幼的鸟类会跟随成年鸟类或群体迁徙,学习并积累自己的经验。
通过观察和记忆,它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迁徙路径。
3. 地标导航鸟类还会利用地标来导航自己的迁徙路径。
它们会利用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理特征来确定方向和位置。
地标导航在鸟类迁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它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迁徙的目的地。
4.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也是鸟类迁徙路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鸟类会根据气象状况选择适合的路径,以避免恶劣天气对迁徙造成的不利影响。
鸟类的迁徙

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 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 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 在昆虫则称为“迁飞”,在鱼类则称为 “洄游”在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Hale Waihona Puke 二、鸟类迁途的原因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认 为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有遗 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 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气候、食物等生活条件 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迷鸟:迷鸟是那些由于天气恶劣或 者其他自然原因,偏离自身迁徙路线, 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区域的鸟类, 例如曾经在中国湖南省东洞庭湖自然 保护区发现的大红鹳就是迷鸟。
四、迁徙的时间
不同的鸟类迁徙的时间也各自不同, 大型鸟类以及猛禽由于体形较大或由于 性情凶猛天敌很少,因而常常在白昼迁 徙,夜间休息,以便利用白天由于日照 引起的上升气流节省体力;但是更多的 候鸟,包括体形较小的食谷鸟类、涉禽、 雁鸭类等,则多选择夜间迁徙。
三、迁徙与居留
留鸟:留鸟是那些没有迁徙行为的 鸟类,它们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 分留鸟甚至终身不离开自己的巢区, 有些留鸟则会进行不定向和短距离的 迁移,这种迁移在有的情况下是有规 律的。
候鸟: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 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 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在 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 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 鸟、漂鸟。
鸟类的迁徙之谜

鸟类的迁徙之谜鸟类的迁徙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每年春天和秋天,数以亿计的鸟类穿越大陆和海洋,进行长途跋涉,寻找新的栖息地。
然而,这个奇迹般的迁徙行为背后隐藏着许多谜团,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答这些谜题。
一、迁徙的动机鸟类迁徙的主要动机是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温带和寒带地区的鸟类在冬季食物稀缺,气温低,因此它们选择迁徙到较温暖的地区。
相反,热带地区的鸟类迁徙是为了逃避夏季高温和食物匮乏的情况。
二、导航和定位鸟类的迁徙通常是跨越数千甚至数万公里的旅程,因此它们需要准确的导航和定位能力。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鸟类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导航,包括地标、太阳、星星、地磁场等。
例如,某些鸟类可以利用太阳的位置来确定南北方向,而其他鸟类则可以通过感知磁场的变化来判断方向。
三、适应力和记忆力鸟类迁徙的另一个谜团是它们如何在迁徙途中找到正确的路径。
科学家们认为,鸟类的迁徙路径是由适应力和记忆力共同决定的。
一些研究表明,鸟类可以利用地理特征、河流、海岸线等来辅助导航,同时它们也会依赖自身繁殖地的记忆来找到回归的路径。
四、迁徙行为的影响鸟类的迁徙行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鸟类的迁徙可以帮助传播植物的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
其次,鸟类还可以作为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生物群落的控制者,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鸟类的迁徙也对观鸟爱好者和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大自然之美的机会。
总结:鸟类的迁徙现象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生物学过程,其背后隐藏着许多谜团。
科学家们通过对鸟类行为、生理学、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揭开了迁徙之谜的一角。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答。
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鸟类迁徙的原因和机制,为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鸟类迁徙研究中,共同揭开这个迷人之谜的全部真相。
候鸟迁徙之谜

候鸟迁徙之谜
作者:杜锦湖
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_趣味课堂·低年级》2019年第03期
候鸟为何冒很大的风险,耗费很多的精力不停地进行迁徙?它们为何不一直固定在一个适于生存的地方?人们做过很多研究、猜想,提出很多理论,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合理解释,是冰河时代的影响。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之后的时代,我们称为新生代。
258万年前,地球再次进入了冰川时代,北方的天气极度寒冷,冰雪自北向南,汹涌而来。
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因寒冷和缺少食物,迫使它们向南迁徙。
北半球的夏天到来时,南半球又进入冬季,于是鸟类再度迁回北半球。
每年周而复始,逐渐变成一种习惯延续下来。
不同品种的鸟,因栖息地的不同、食物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遷徙方向。
相较收益而言,迁徒的风险和代价要微小很多。
迁徙增强了鸟类的适应能力,使它们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在物种的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鸟类的很多能力——强悍的飞行能力、辨识方位的能力、坚忍的意志等,都是在迁徙肖的的锻炼中不断得到强化的。
这些优良的基因累世沉积下来,传递给它们的下一代。
久而久之,候鸟便成了今天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的迁徙之谜
《吕氏春秋》中有“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之句,描述了鸿雁南北定期迁飞的现象,对鸟类迁徙特性进行了生动的概括。
对鸟类迁徙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
鸟类一年之中在营巢地(出生地)与越冬地之间所进行的两次移居,称为鸟类的迁徙。
具有迁徙特性的鸟被称为候鸟。
那些营巢地和越冬地在同一地区的鸟类,称之为留鸟。
对鸟类迁徙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18世纪,在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林奈的倡议下,建立了候鸟迁徙的观察网,首先对燕子、杜鹃、鹳类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记录。
到了19世纪,有更多的科学家从事鸟类迁徙的研究,如著名的鸟类学家纳乌曼分了留鸟、漂泊鸟和候鸟,特别提出了天气、食物以及地理条件对迁徙的影响。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时,对迁徙的研究开始采用环志的方法。
环志方法的应用为研究鸟类迁徙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材料,为迁徙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对鸟类的繁殖、越冬、迁徙时鸟类的先后次序、夜间迁徙或白昼迁徙、迁徙速度、主导方向、寿命、栖息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鸟类迁徙的起因,有许多解释,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冰川说”。
在第四纪冰川来临之前,地球上气候温和,鸟类是不进行迁徙的,而当冰川自北半球向南半球逐渐侵袭的时候,北半球气候变冷,出现冬季气候,不再适合鸟类生存,鸟类被迫向南迁飞,在南方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待冰川退却,即夏季来临,这些南迁的鸟类又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即北方地区进行繁殖,这种冰川周期性的侵袭与退却,使鸟类定期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遗传性的迁徙行为。
但是,“冰川说”对未受冰川侵袭的热带和亚热带鸟类的迁徙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因此,该学说仍有自身的局限性。
有关迁徙的起因,仍然是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鸟类迁徙的定向机制同样是鸟类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自本世纪50年代开始鸟类定向机制的研究以来,提出了许多理论假说。
依据鸟接受的不同定向信息,分为视觉定向和非视觉定向。
视觉定向是鸟对光刺激的一种反应,用于定向的光刺激有太阳、星辰、月球、陆标(陆地上的大型标志)及偏振光的偏振面。
因此视觉定向有太阳定向、星辰定向、月球定向、陆标定向和偏振光定向。
由于视觉定向不能在任何情况下提供鸟类定向所需的信息,常常受到日夜交替、气候
等的影响,需要接受非视觉定向的信息。
根据研究,可能的非视觉定向有地磁场定向、风定向和听觉定向,地心引力也能为鸟类提供有关地形特征的信息,与定向有一定的关系。
有关鸟类定向理论假说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仍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的证实。
我国有1244种鸟类,候鸟种类约占总数的1/2。
自1982年建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以来,已经在猛禽、水禽、涉禽类等候鸟迁徙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东部沿海的大连、长岛、北戴河、青岛等地相继建立了以研究猛禽迁徙为主的环志站,每年环志的猛禽如雀鹰、松雀鹰、大以及鸮类等达五六千只。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日本和澳大利亚签订了有关候鸟迁徙研究与保护的双边协定,并已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
我国长江口的崇明岛环志站曾经回收过一只澳大利亚环志的大滨鹬,后来通过信息交流得知,这只大滨鹬是9天前被澳大利亚刚刚环志的,也就是说,这只大滨鹬必须在9天之内飞越从澳大利亚到中国6000多公里的路程,真是奇迹。
因此,鸟类迁徙的奥妙是无穷的。
我国有丰富的候鸟资源和跨热、温、寒三带的自然地理特点,有些候鸟在我国既是繁殖鸟又是越冬鸟,有着研究候鸟迁徙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我国又在亚洲的中部,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更使我国在亚洲鸟类迁徙研究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相信,随着我国鸟类迁徙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必将对世界候鸟迁徙生物学的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