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小麦增产技术措施
西藏林芝市朗县“山冬7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西藏林芝市朗县“山冬7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达娃卓玛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1期山冬7号是冬性中晚熟麦类作物品种,生育期276--280天左右,适应性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夜色深绿,无芒白颖,白粒,粮草兼备,比当地品种增产50—150斤左右。
该品种适宜海拔在2700-3800亩河谷农区,肥力中上等的沙壤田快上种植。
一、种子处理用机械或人工筛选出籽粒饱满,无碎粒,病粒,精选后的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
精选过的种子播前应进行药剂拌种,50公斤的种子使用卫福按人工包衣0.4斤药、兑水1.2斤;或使用立克秀0.2斤药、兑水2.5斤,摊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条纹病、锈病、黑穗病等。
二、精细整地播种前要随耕随耙,打碎土坷垃,做到土壤疏松、保墒、上虚下实,整地粗放,种子容易暴露在地表或深埋在土块上,即浪费种子且出苗差。
三、施足底肥“山冬7号”是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施足底肥有利于冬苗壮、返青旺,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肥效稳而长,而且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作物各个生育期对养分的供应。
农家肥用量一般应不低于每亩1750公斤左右,要充分腐熟的。
适当搭配施用氮、磷、钾化肥,亩施尿素15公斤,二铵12.5公斤,氯化钾5公斤。
在作物返青期或者拔节期看苗情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苗情差的地块适当多施。
二铵和氯化钾做低肥一次性施入。
四、播种“山冬7号”在我县适宜播种期为10月初至10月下旬为宜,由于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各个乡(镇)农作物种植方式也有所差异,高海拔山区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靠蓄力耕人工撒播,每亩用种量35公斤左右,沿江有机械播种也有人工撒播,机械播种每亩用种量16公斤左右,肥水条件差的,地力中等的田快可适当的增加播种量1-2公斤左右。
五、田间管理(一)查苗补苗麦苗出土后及时查苗,如发现有缺苗的要及时补种补苗,达到匀苗、全苗,为夺取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金钻九号小麦品种介绍哪里养蚯蚓

金钻九号小麦品种介绍哪里养蚯蚓金钻九号小麦品种以其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小麦种植领域备受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金钻九号小麦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金钻九号小麦生长特点1.生育期:金钻九号小麦属于冬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
2.抗病性:金钻九号小麦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具有较高的抗性。
3.抗逆性:金钻九号小麦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适应范围广泛。
4. 高产性:金钻九号小麦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可实现较高产量,为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金钻九号小麦适宜生长环境1.气候条件:金钻九号小麦适宜在冬季寒冷、春季升温较快的地区种植。
北方地区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种植效果较好。
2.土壤类型:金钻九号小麦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
在肥力较好、排水条件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3.管理水平:金钻九号小麦在合理的管理措施下,可实现高产。
如适时播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三、金钻九号小麦种植技术要点1.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2.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种子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播种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3.施肥:在播种前施足基肥,生长过程中根据需求进行追肥,保持营养平衡。
4.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灌溉与排水:在干旱时期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度;在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根部病害。
综上所述,金钻九号小麦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效果较好。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实现金钻九号小麦的高产丰收。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养蚯蚓的相关知识。
蚯蚓是一种有益的土壤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和医药等领域。
养蚯蚓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那么,哪里养蚯蚓效果最好呢?一、蚯蚓生活习性1.温度:蚯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新疆小麦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新疆小麦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0引言新疆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完全具备生产优质春小麦的资源优势,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春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hm2为宜。
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及国家相关农业政策的综合作用,尤其是棉花效益高,而小麦的比较效益低,造成小麦种植面积迅速下降,降到历史最低点。
为保证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逐步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
1新疆小麦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1.1生育期干旱新疆为旱作农业区,近几年干旱北移已成为当地的气候发展趋势。
荒山荒坡的过度开垦使本来就极为有限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的调节能力走向衰退;“十年九旱”和每年五六月份持续的“掐脖旱”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致命因素。
连年不断的小麦歉收,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1.2商品品质差长期以来,新疆粮食生产是按产量高低而非品质及市场需求模式进行的,造成了麦区重视产量,忽略品质。
由于小麦商品品质、加工品质不好,出粉率低,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不高,导致春小麦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加上目前品种的品质年际间变化大,稳定性差,很难满足面粉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要求。
1.3种植成本高新疆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虽高,但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成穗率低,多数春麦区单产较低,导致大多春麦区小麦斤粮成本远高于冬麦区。
再加上目前种植的春小麦品质相对较差、运距离远输费用高,造成春小麦卖难,在价格和品质上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同时,多数春麦区,在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比较效益最低。
1.4标准化程度低新疆部分国营农场小麦种植较为标准规范。
但广大农村,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技术不规范,作业标准掌握和执行不到位,管理粗放,许多农户只有种收两个生产环节。
由于比较效益低,许多常规技术如种子包衣、化学除草、后期叶面喷肥、灌溉和防病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
1.5风险意识差受粮食政策影响,当前新疆农民种粮意识普遍增强:一是非宜和次宜棉区的南北疆粮食主产区的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二是受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和传统生产意识影响,南疆农民普遍愿意种粮,农民认为种粮省时省工,粮补政策又使种粮收入稳中有增,加上南疆大部分区域可以种两季,平均综合效益不亚于棉花等其他经济作物。
小麦制种基地实施方案

小麦制种基地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麦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我们计划在我市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小麦制种基地,以推动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
二、基地选址。
我们计划在我市郊区选址建设小麦制种基地,选址应尽量远离污染源,空气流通良好,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三、基地规划。
1. 基地总面积约1000亩,分为小麦种植区、种子培育区、设施建筑区和生活区。
2. 小麦种植区占地800亩,用于种植小麦,采用轮作休耕制度,保持土壤肥力。
3. 种子培育区占地100亩,用于培育小麦种子,引进优质种子资源,进行育种繁育工作。
4. 设施建筑区占地50亩,建设温室大棚、仓储设施、办公室等配套设施。
5. 生活区占地50亩,建设员工宿舍、餐厅、娱乐设施等,为基地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四、基地建设。
1. 土地整理,对选址土地进行整理,清理杂草、平整土地。
2.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灌溉系统、排水系统、温室大棚、种子培育设施等。
3. 种植管理,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施肥、科学浇水、定期病虫害防治。
4. 种子培育,引进先进的种子培育技术,进行小麦种子的筛选、培育和储存。
5. 管理运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营。
五、项目投资。
1. 基地建设投资,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用于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管理等。
2. 运营资金,预计首年运营资金2000万元,用于种子培育、管理运营、人员工资等。
六、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预计首年小麦产量可达1000吨,销售收入2000万元。
2. 社会效益,提高小麦种植技术水平,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七、项目风险。
1. 天气风险,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可能影响小麦产量。
2. 市场风险,小麦价格波动可能影响销售收入。
八、项目推进。
1. 立项阶段,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相关部门批复。
2. 建设阶段,组织招标,选择合适的建设单位进行基地建设。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推广项目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推广项目一、项目背景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广泛,但单产水平还有待提升。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本项目将重点推广优质品种、科学播种、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农机化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等方面。
二、优质品种推广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特性,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三、科学播种推广精量播种技术,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和行距,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同时,采用机械化播种,提高播种效率。
四、高效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比例,推广高效有机肥和缓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五、节水灌溉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
六、病虫害防治加强小麦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防止蔓延和扩散。
推广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七、农机化推广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智能拖拉机、自动化收割机等,提高小麦种植和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安全和高效操作。
八、技术培训针对农民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包括小麦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和技术人员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现场示范、技术交流、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和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术。
九、科技示范在项目区内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示范和展示,使农民和技术人员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效果和应用方法。
通过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周边地区小麦生产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十、项目组织与实施管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每个环节。
一、土壤调理
⒈地块选择及准备
⒉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⒊有机肥的施用方法与时间
⒋矿质肥的施用方法与时间
二、品种选择
⒈地区适应性
⒉抗性及耐逆性
⒊产量和品质特点
三、种子处理
⒈种子的选择与脱毒
⒉种子处理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⒊种子浸种时间与浸种浓度
四、播种与栽植
⒈播种时间
⒉行距与株距要求
⒊播种方法与注意事项
五、施肥管理
⒈基肥施用
⒉追肥时机与施用量
⒊合理使用化肥
六、病虫害防治
⒈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⒉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⒊冬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七、田间管理
⒈土壤水分管理
⒉杂草的管理与防控
⒊倒伏防治
八、农药使用与安全
⒈农药选择与施用方法
⒉农药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⒊农药残留监测与控制
九、收获与储存
⒈收获时间与方式
⒉冬小麦的贮藏与保管
⒊冬小麦品质检测与评价
附件:
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报告
⒉种子处理剂使用说明书
⒊农药使用记录表
注释:
⒈基肥:指在作物生育初期进行施用的肥料。
⒉追肥:指在作物生育期间的一次或多次施肥。
⒊化肥:指人工合成的肥料,通常采用氮、磷、钾等元素化合物。
漯麦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1年第2期良种良法杀鼠迷、敌鼠纳盐、杀鼠仗等药剂。
2.6适时收获、匀摊勤翻晒谷两优3773稻谷成熟度达到90%~95%时要及时收获。
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70%枝梗已干枯时收获,避免营养物质倒流损失。
在易发生风害、水灾或复种指数高的地区,为抢季节,也可在九成熟时提前收获。
晒谷做到匀摊勤翻晒,12~15kg/m2为宜,稻谷晒至水分14%左右即可,不宜过干,否则贮藏后会降低整精米率;用水泥晒坪晒谷应厚摊勤翻,以免稻谷水分干燥过快,增加裂纹米数量,降低优质稻谷的加工品质。
(收稿日期:2010-11-16)漯麦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张宏生王俊岭宋晓霞(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462000)漯麦9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试,平均每hm2产8127kg、8076kg,增产显著,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07。
漯麦9号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77cm)、中大穗(穗长9~13cm)、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480万~570万/hm2、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2~55g),茎秆坚韧、高抗倒伏,子粒半硬质且硬质率较高,既高产又稳产,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的中试与示范推广”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配合该项目,根据漯麦9号的生理特性,经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一套“足墒下种大播量,前氮后移宽窄行,看苗适时冬灌,肥水春管稍晚,病虫草兼治,磷酸二氢钾保增产”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应用此项技术,在全生育期浇2~3水(比传统管理方法少浇1~2水)的情况下,漯麦9号每hm2产量可稳定在8850kg以上,在无重大天气灾害、土壤肥沃的麦田,单产可达9900kg,既节水节工,又增产增收。
1蓄足底墒,深施底肥,前氮后移适时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应浇好底墒水。
小麦增产九措施

小麦增产九措施一、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二、机械深耕技术。
中小型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耕深只能达到15~20厘米,且多年使用小型拖拉机耕地,易形成犁底层。
因此,隔2~3年麦田必须进行1次深耕(耕深须大于25厘米)。
深耕能加大活土层,便于根系伸展,扩大作物吸收营养的范围,使紧实土层变松碎,土壤容量变小,孔隙度增大,促进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使空气、水分得到合理调节。
试验证明,机耕比畜耕可提高土壤含水量4%~6%,提高粮食单产7.8%~19.5%。
三、配方施肥技术。
一般情况下小麦配方肥料中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为1:0.6:0.25,每亩可施土杂肥4000~5000公斤,标准氮肥50~70公斤,磷肥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
四、肥水浸种技术。
适合肥水浸泡的肥料有1%浓度的尿素或硫酸铵或三元复合肥,0.1%浓度的磷酸二铵和3%浓度的过磷酸钙。
浸种时间一般不可超过12小时,以防浆种。
如遇土壤墒情不足,又没有灌溉条件或在短期内无降雨时,则不可用肥水浸种,否则会发生烧苗或死苗现象。
五、东西行种植技术。
小麦实行东西行向种植,一般比南北行向种植增产5%~10%。
这主要是根系分布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有“趋南”现象。
六、宽窄行播种技术。
高产田小麦实行宽窄行播种比等行播种能增产10%~16.4%。
实行宽窄行种植,不仅有利于通风透光,发挥边际效应,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而且能为农作物增施气肥(CO2),而增施CO2乃是高产的主要措施。
七、精少量播种技术。
采用机械播种,每亩播种量为7~10公斤,可增产5%~10%。
八、种子磁化技术。
经磁化机磁化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具有发芽率高、出苗快、根系发达、有效分蘖率高、植株粗大、抗倒伏、抗病害和抗旱能力强等优势。
据试验表明,采用种子磁化技术可使小麦平均增产1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项小麦增产技术措施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增产小麦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小麦进行增产首先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技术措施,下面列举了九项小麦增产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
1. 优质品种的选择
选择具有高产、耐候、抗病能力强的优质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目前国内已经开发了一些优质小麦品种,较为常见的有晚熟丰609、福小198和冀丰3号等,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品种。
2. 合理施肥
小麦是一种需要大量养分的作物,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在肥料的施用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作物工作能力和生长阶段来选择施用方式和肥料种类。
一般建议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多注意施肥时间和各种肥料的配比问题。
3. 土壤管理
小麦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壤的质量状况,在土壤管理方面一定要加强。
一般采取耕深、排水、松土、除草等土壤管理措施,从而使得土壤上的有害物质得到及时的清除,并且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以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
4. 灌溉技术
水是小麦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一旦缺水则必然会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要想实现小麦的增产,优化灌溉技术
也必不可少。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来进行灌溉,避免在有限的时间内耗费过多的水。
5. 种植密度调整
小麦的密度也应该要得到调整,通过改变苗株密度来影响
生长状态、提高单株产量等。
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栽培密度,从而增加小麦的产量。
6. 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一旦出现,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
导致死亡。
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防虫虫剂、除草药、熏蒸剂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7. 环境控制
小麦的产量增长不仅依赖于自然因素,还受到人为因素的
影响。
在生产上,要选择适宜的耕作模式,而在环保上则要实现绿色生产。
通过将小麦种植到更具生态环境的区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8. 种植管理
种植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可以采用人工苗整理、
压实、除草等种植管理措施,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防止小麦生长出现偏差。
9. 根据气候变化调整
小麦的产量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种植小麦的时候,也要做好气候变化的应对工作。
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来定时进行灌溉、施肥、处理病虫害等措施,以有效调整小麦产量。
结语
上述九项小麦增产技术措施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关键,通过对上述技术的落实,可以让小麦在保证健康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地增产。
同时,也要注意科学地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从而实现更好的小麦增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