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赞-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农学院2019年接收推免生复试结果

农学丁颖创新班
作物生理学
植物保护
作物生理学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种子科学与工程
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丁颖创新班
作物遗新班农学 农学 农学 农学 农学院
种子科学与工程 农学 农学 农学
生物科学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92
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95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95
烟草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90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直博生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夏令营提前录取
农学
生物质工程
90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85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87
种子科学与工程
作物遗传育种
87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86
种子科学与工程
作物遗传育种
86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88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89
农学
作物遗传育种
90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龙源期刊网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5年第07期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起源于1955年开始筹建的农业电气化系,不断适应信息与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和发展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院。
几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秉承“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校训,坚守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设有电力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和地理信息工程系4个教学系,1个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学院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电分会科教专委会”、“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新技术培训中心”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农林类专业委员会”挂靠和依托单位,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及企业协会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年(卷),期】2004(16)5
【摘要】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由原电气信息学院与信息学院于2002年7月合并而成。
2004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计算中心又并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目前是中国农业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群覆盖工科和理科两大学科领域,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在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总页数】1页(PF002-F002)
【关键词】学院简介;农业信息化;学科领域;中国农业大学;理科;师资力量;实力;最大;规模;合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12;F23
【相关文献】
1.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体制创新建设与管理r——以某研究型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J], 王晓红;杜松怀;许朝辉;刘刚
2.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简介 [J],
3.传道授业解众惑经世致用展雄才——访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李道亮 [J],
4.信息采集领跑者——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王一鸣教授 [J], 李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慧农业国际会议(ICSaid 2016)成功召开用智能技术与装备引领现代

智慧农业国际会议(ICSaid 2016)成功召开用智能技术与装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6年第12期本刊讯中国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China Development Forum and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Agricul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CSaid 2016)于2016年10月28-29日在北京金码大厦成功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承办,围绕“智能技术与装备”这一主题,针对智慧农业创新发展与全球化战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与关键技术、装备以及智能农业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等组织开放式研讨,为智能技术与装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会议主席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主席汪懋华,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杨邦杰,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执行主席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民赞。
高万林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研究员、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隋斌院长、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李洪涛副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成贵院长分别致大会欢迎辞和开幕词。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作了题为“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助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国家“十三五”计划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指出新一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世界。
汪懋华表示,从1994年起,我国农业工程科技界开始研究海外发达国家精细农业技术到如今智能技术与装备迅速融入各个应用领域,这表明在我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迅速,精细农业实践助推了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_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_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0 0 9 年9 月农业机械学报第40 卷增刊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 年1 月11 日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根据学科特点,挂靠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管理。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懋华担任,实验室主任由李民赞教授担任。
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5 个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精细农业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机电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工厂化农业生物环境精细调控机理与新型装备技术研究;农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工艺、装备创新研究;农田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精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4 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 名(曾德超院士、汪懋华院士)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 名(康绍忠教授、韩鲁佳教授) ,还有一大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科技新星等,70 %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紧紧跟随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点实验室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 项,省部级奖励数十项。
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是“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 于1998 年7 月经中国农业大学批准建立,它依托“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学校实施国家“211 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的科学研究与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中心经学校正式批准聘请了3 位国外兼职教授每年来中心短期工作。
中心实行广泛的开放性运行机制,接受校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高级访问学者、年轻教师来中心参加课题协作研究和共享资源。
2018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与复试小组设置领导小组:组长:张漫成员:院领导及各学科负责人复试小组:按学科成立复试小组,负责组织相应学科专业的复试工作。
复试小组设正、副组长,秘书。
组长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系主任或学科招生负责人担任,复试小组成员由各学科具有本年度招生资格的导师组成,不少于 5 人,三年内人员相对稳定,每名复试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
复试小组成员名单于复试前报院科研科,由学院统一上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复试办法1、复试对象及差额比例达到我校及我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一般按不低于 100:120 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
2、体检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参加体检。
请考生下载体检表及化验单(见附件 1、2),录入个人信息并核对无误后用 A4 纸打印,右上角粘贴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照片。
3 月 20 日上午 7:30-9:00,请考生持本人身份证、打印的体检表、化验单、125 元钱,空腹到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校医院进行体检。
参加体检的同学,在体检前请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抽烟喝酒,不做剧烈运动。
3、报考资格审查请考生于 3 月 20 日上午 10:00-11:30 到信电楼 237 进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主要核查考生的报考信息、《准考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书入学时交验),同等学历考生还应提交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六门以上本科课程的成绩单和公开发表的报考专业相关的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原件、外语四级或六级证书等相关材料。
资格审查的同时,考生需提交以下材料复印件备案: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大学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公章);同等学历考生还应提交外语证书、补修课成绩单、发表的论文。
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吴江梅;田泽众;张海洋;刘凯迪;李民赞;张瑶【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22(53)S01【摘要】为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动态监测,提出一种基于Landsat系列多源遥感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估算方法。
以美国东北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农业研发中心的3块试验田地为研究区域,并结合AmeriFlux公开的对应通量站点数据进行后续建模分析。
从气候变量、土壤性质、植物性状3方面综合出发,优选与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密切相关的遥感因子,构建覆盖农田生态过程关键环节的全遥感要素数据集。
随后,构建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农田碳通量回归预测模型,相比于岭回归模型和套索模型,该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估算方面效果更优,其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达到0.94,均方根误差(RMSE)为4.281 g/(m^(2)·d)。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因子的重要性分析可知,DVI、NDWI、MSAVI、NRI、NDVI对碳通量估算的贡献度分别为35.6%、25.8%、12.2%、7.8%、5.2%。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通过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演变特性分析可知,内布拉斯加州2013年作物生育期内的7、8月时农田碳汇能力最强,在种植初期大豆和玉米均呈现弱碳源,且玉米的碳源能力更强,在生长高峰期时玉米和大豆均呈碳汇,且玉米碳汇能力更强。
本研究为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精准估算,进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总页数】8页(P224-231)【作者】吴江梅;田泽众;张海洋;刘凯迪;李民赞;张瑶【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S181【相关文献】1.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估算2.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估算3.卫星遥感估算淮河流域区域能量通量的方法研究4.生态系统碳通量估算中耦合涡度协方差与遥感技术研究进展5.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遥感估算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有三种方式。
一是接收校内外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直博生;二是选拔优秀校内在读硕士生为硕博连读生;三是面向校内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以申请考核制方式选拔录取为博士生(简称为申请考核制博士生)。
根据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有关规定,结合信电学院实际,特制定2019年信电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
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招生规模
2019年我院博士生各专业招生数详见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9月版)。
待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招生结束后,将于2018年10月24日前,由研究生院在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10月版)中公布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人数。
我院招收定向在职博士生的录取要求参见《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学制及最长修业年限
参见《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招生办法
参见《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I
2014,12,883-887
2/5
Guo Xiang, Zheng Lihua*,Li Minzan, Zhang Yao.
Intelligent data acquisition and cloud services for apple orch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ecision Agric
SCI/EI
2014, 15, 3-16
2/4
ZHONG Zhen-jiang, SUN Hong*,LI Min-zan, ZHANG Feng and LI Xiu-hua.
Development of a Vehicle-Mounted Crop Detection System
Monitoring
Sensor Lett.
SCI/EI
2014,12,818-823
3/5
Y. Zhang, L. H. Zheng*,M. Z. Li, Q. Zhang, and H. Sun.
Development of an In-situ Water Two-Parameter Detector Based on Spectroscopy
SCI/EI
2014.7(2),146-153
Sensor Lett.
SCI/EI
2014,12,704-709
8/8
Qian Wu, Hong Sun*,Minzan Li, Yane Zhang, and Ruijiao Zhao.
Development of 2-Charge-Coupled Device Multi-Spectral Imagery System for Winter Wheat Chlorophyll Conten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84万
课题主持
农田土壤氮素信息现场快速获取方法与实现技术(61134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万/90万
子课题主持
土壤实时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有效信息提取算法及其评价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8.25万
排名第二
世界名师项目
国家外国专家局
0万/90万
课题主持
基地引智项目
国家外国专家局
研究生
24学时
2014.3-2014.6
先进传感器与控制技术新进展及Siminar(主讲)
研究生
16学时
2014.3-2014.6
毕业设计
6人
72学时
2014.1-2014.12
指导研究生
博士:7人
硕士:6人
(6月份毕业:3人;
二年级:1人,一年级2人)
400学时
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本年度入校经费总额/总经费
Sensor Lett.
SCI/EI
2014,1chen,Li Minzan*, Zheng Lihua, Zhang Qin, and Zhang Yao
Development of a Portable Chlorophyll Optical Detector
Sensor Lett.
SCI/EI
2014,12, 544-549
2/4
Man Zhang, Qiong Wu, Mingxuan Li, Qingkuan Meng, Haiyan Huan, Ruicheng Qiu, Gang Liu, andMinzan Li*.
Multi-Sensor Fusion Methods for Off-Road Vehicle Guidance System
本人作用
农机载作物长势智能感知系统(2012BAH29B04)
863计划
70万/157万
主持
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农田信息采集与导航定位技术研究(2012AA101901-2)
863计划
70万/190万
主持
精准农业智能关键装备技术引进与创新(2011-G32)
948项目
25万/125万
主持
封闭式基质栽培日光温室环境最优调控与管理策略(31271619)
4万/20万
课题主持
设施蔬菜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2012CX9201)
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
10万(报销制)
子课题主持
面向微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的光谱图像采集系统研发(2013AA10230306)
863计划
10万(报销制)
子课题主持
设施园艺中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2011000813000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I
2014,7(2),138-145
3/4
Meng Zhang,Minzan Li*, Hong Sun, and Lihua Zheng.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Measurement System of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
2014, 13(6): 1284-1292
3/5
Wu Qian, Sun Hong*,Li Minzan, Yang Wei.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rop Monitoring System in Tomato Seedlings Chlorophyll Content Detection
附件3: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
姓名
李民赞
性别
男
单位
信电
职工编号
01516
专技术职务及级别
教授,三级
党政职务
系副主任
学历/学位
博士
教学工作
起止时间
主讲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及人数
承担的学时数
2014.3-2014.5
光谱分析与检测技术
研究生
24学时
2014.5-2014.7
对地观测技术与精细农业
0万/7万
子课题主持
智能化土壤肥力检测技术装备开发
横向课题
4.5万/15万
主持
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
收录类别
发表
年月
本人排序/总人数
Xiaofei An,Minzan Li*,Lihua Zheng,Yumeng Liu,Hong Sun.
A portable soil nitrogen detector based on N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