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东坡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坡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一O八O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

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

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倚然,无所附丽。

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

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

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

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

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

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

《东坡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坡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一O八O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

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

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倚然,无所附丽。

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

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

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

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

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

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4.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淄博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译文一: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古诗文阅读-苏轼专题(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专题(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苏轼专题“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

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

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

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

”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

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

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6.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 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 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 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7.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2)亲入村落____________(3)臣亦不觉流涕____________(4)臣窃度之____________8.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东坡居士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东坡居士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东坡居士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东坡居士林语堂⑴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

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

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⑵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⑶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

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⑷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

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

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

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⑸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

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⑹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

《东坡居士(林语堂)》阅读答案

《东坡居士(林语堂)》阅读答案

《东坡居士(林语堂)》阅读答案《东坡居士》阅读答案东坡居士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

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

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

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

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

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

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

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

夜里像猪一般啼叫。

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

再一个是马梦得,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

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

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

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3.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4.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5.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6.气索:气短7.谓:说。

8.不韵:不雅9.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10.尝:曾经11.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九象,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①像②这⑵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淄博市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篇一:《喜欢苏东坡(节选)》阅读答案喜欢苏东坡(节选)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geming家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
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是一个地名,在黄州城东,作者被贬,在此自号“东坡居士”。

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14、文学史上所称“”,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

(1分)
15、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
16、后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

请结合上述诗或词
中的句子,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4分)
参考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14、唐宋八大家。

15、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实写雨
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
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2分);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1分)(意思对,不写出情景交融也可得分)16、胸怀开朗。

例如: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够
磨难人了,但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坡头路”不正是作者坎坷的仕途吗?一个“莫嫌”,一个“自爱”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