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之歌》教案

合集下载

《游击队之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游击队之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一、教案概述:《游击队之歌》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以歌颂游击队员为主题,表达了革命者们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奋斗精神。

二、教案目标:1. 了解《游击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2. 学习歌曲的歌词并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游击队员的尊重、敬佩和理解,以及他们的奉献精神;4.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游击队的概念,询问他们对游击队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游击队的视频片段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对游击队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歌曲(30分钟)1. 教师将歌词分发给学生,播放歌曲,并让学生跟随歌词朗读。

2. 将歌词分成几个部分,逐句解释歌词中的词语和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情感体验(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准备表演。

2. 学生们在小组内集体排练,并选择一位代表来表演。

3. 各小组分别进行表演,全班同学观看,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建议。

第四步:思考与讨论(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 分组讨论,各组成员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倾听不同声音,共同探讨歌曲中所弘扬的价值观和精神。

4. 引导学生思考,游击队员是怎样的人,他们的奉献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笔记、小组讨论和表演;2. 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老师或退伍军人来校园讲述自己的游击队经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或相关革命遗址,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3. 鼓励学生写一篇对游击队员的感悟或体验,展示在班级或校园的公共展示区。

游击队歌教案(5篇)完美版

游击队歌教案(5篇)完美版

《游击队歌教案》游击队歌教案(一):《游击队歌》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潜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明白他们是哪支队伍吗?生:游击队。

3、师:这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拍号4/4拍节奏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旋律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风格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能够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齐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游击队之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游击队之歌》是中国红色歌曲的代表之一,通过歌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和无畏精神。

本课将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表演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歌曲的特点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游击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2. 能够正确朗读《游击队之歌》的歌词;3. 通过表演展示《游击队之歌》的内容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游击队之歌》的歌词;2. 能够正确朗读歌词;3. 通过表演展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用课堂上的中国红色歌曲和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红色歌曲和抗日战争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分发《游击队之歌》的歌词给学生,并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唱。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并解释一些学生未理解的词汇。

学生跟读歌词,感受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组表演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角色或角色组合来表演歌曲的内容。

例如,可以有一个游击队员、一个指挥官和一组敌人。

学生可以根据歌词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表演,展示游击队员们的勇敢和坚定。

4. 讨论歌曲的意义让学生就歌曲的内容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游击队员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是否仍需保持游击队员的精神和意识。

五、拓展活动1. 进一步了解红色歌曲让学生自行查找了解其他著名的红色歌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和《打靶归来》等,探讨不同红色歌曲的特点和主题。

鼓励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发展自己的艺术和思考能力。

2. 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深入感受抗战时期的艰难和英雄的奋斗。

可以与学生一起参观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可以评价学生对红色歌曲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游击队歌教案(热门5篇)

游击队歌教案(热门5篇)

游击队歌教案(热门5篇)篇1:游击队歌教案《游击队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齐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齐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二、寓教于乐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

歌曲透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

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2、师:下面我们一齐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3、针对节奏×××××××和××××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游击队之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游击队之歌》。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游击队之歌》。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运用音乐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游击队之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游击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游击队之歌》的曲式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构成。

2.3 歌曲演唱技巧: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歌曲背景的历史情境。

3.2 新课教学: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3.3 实践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演唱练习,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3.4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演唱技巧进行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教材: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和学生的学习。

5.2 教学设备:准备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视频、音频文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初步聆听:让学生聆听《游击队之歌》,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6.2 学习歌词:教授学生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的正确性。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

《游击队之歌》音乐教案详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游击队之歌》的背景和历史,理解歌曲的意义。

学会《游击队之歌》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音乐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介绍《游击队之歌》的背景和历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分析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元素。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游击队之歌》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播放《游击队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基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注意讲解音乐元素和技巧。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3 实践与创新: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改编歌词或加入自创的音乐元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学生通过填写自评表,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和演唱水平,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游击队之歌》乐谱和歌词。

5.2 音响设备:播放《游击队之歌》的音响设备。

5.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乐谱架、乐器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游击队之歌》的曲调和歌词,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历史。

准备教学所需的乐谱、歌词和教学资源。

游击队之歌教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

游击队之歌教案《游击队之歌》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表达了游击队战士英勇战斗、保卫家乡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下面是一份《游击队之歌》教案,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游击队之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感受歌曲的高昂、奋发的情绪。

2. 学会演唱《游击队之歌》,掌握歌曲的调子、节奏、音高等音乐要素。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改编、创作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游击队之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

2. 学会演唱《游击队之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游击队之歌》的节奏、音高等音乐要素。

2. 改编、创作《游击队之歌》并将其展现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游击队之歌》的歌词、谱子、音乐录音等。

2. 学生准备:乐器、歌唱设备、笔记本等。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2.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调子、音高等音乐要素。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改编、创作《游击队之歌》的思路和想法,教师进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游击队之歌》的音乐录音,引导学生欣赏。

2. 讲解:《游击队之歌》的歌词、意义,教师进行讲解。

3. 演示:教师演唱《游击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调子。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掌握《游击队之歌》的演唱技巧。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改编、创作《游击队之歌》的思路和想法。

6. 展示:学生汇报改编、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收获。

七、拓展阅读1. 了解《游击队之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其他革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感受革命歌曲的魅力。

3. 欣赏其他版本的《游击队之歌》,如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不同歌手演唱的版本等,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游击队之歌》公开课详细教案

《游击队之歌》公开课详细教案

《游击队之歌》公开课详案准备教具老师带着《游击队之歌》录音或者MV以及与游击队有关的影视资料(比如地道战或者地雷战)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与游击战有关的影像资料(地道战、地雷战)。

之后提问:同学们,你知道地道战(或者地雷战)是一种什么战斗方式吗?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老师:对了,这是一种游击战。

那么,开展这种战争的战士叫什么呢?(可以提问也可以直接回答)他们就是游击队员。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到的就是与游击队员有关的一首诗歌:《游击队之歌》。

2、在黑板上板书《游击队之歌》的歌词,以便学生更好地对照歌词进行理解以及后期的朗诵和解释。

3、播放《游击队之歌》的录音最好是带影视资料的MV4、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老师:是不是很雄壮,很有气势和感情。

你知道这首歌诞生在什么时代吗?(革命时代,更准确地说是抗日战争时代。

)4、老师:那么《游击队歌》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呢?(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下,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全民族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敌后抗日战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1937 年,著名爱国音乐家贺绿汀参加一个爱国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从南京出发,经过武汉到达山西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体验八路军的战斗生活。

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他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游击队之歌》,歌颂了在恶劣环境下奋勇杀敌的广大游击队员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

这首歌诞生之后,受到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高级将领的一致赞扬,成为激发中华民族抗击外地的著名爱国歌曲,至今依然传唱不衰)。

二、提问和解答1.老师:现在全班分成五组,每个组选一个小组长。

老师手里有几个问题,我把这些问题写在卡片上,等下请每个组的小组长上来抽取问题卡,然后回去讨论,在将答案集中之后由小组长或者推荐一名代表回答抽到的问题。

【卡片的问题分别是(老师不要说出答题卡的问题):(1)你心目中的游击队员是什么样子?《参考答案:带着柳条帽,隐蔽或者埋伏起来打击敌人,武器比较落后,很多人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衣服和老百姓生活中一起有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2)为什么会有游击队?《参考答案:因为敌人太过强大,武器先进,我们需要用智慧和技巧去和敌人战斗》(3)游击队应该是如何战斗的?《参考答案:埋伏隐蔽,打完就走,会利用地雷、陷阱等作战方式,善于偷袭》(4)如果站在游击队员的立场,这首诗歌想表达他们的什么心情《参考答案:虽然我们武器装备落后,但是我们毫不畏惧,有决心和敌人战斗到底,对战胜敌人充满信心》(5)你认为游击队员有哪些品质,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的?《参考答案:自信乐观,不畏强敌,艰苦奋斗(我们都是...敌人给我们造);热爱祖国和家乡(我们生长在这里...拼到底)》】在各小组长抽取完答题卡回到座位上之后,老师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抽到的问题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击队之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

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之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之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之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

(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学生随教师模唱。

(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

)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

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之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5、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师:通过反复学唱歌曲,同学们对《游击队之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歌曲?大家分组讨论,要注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部分打击乐器如小鼓和双响筒、红缨枪及步枪的模型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表演组:两个同学分别拿大刀、红缨枪等模型走在青纱帐里(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打击乐器组:四名同学分别用打击乐器如小鼓、大鼓、沙锤、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演唱。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和表现了歌曲,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

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学习的歌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6、思考并讨论
总结:把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作为背景。

表演组的同学拿道具表演,其他同学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齐唱歌曲。

7、完整演唱《游击队之歌》,加入学生的创造性表演。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之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之歌》的深刻内涵。

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

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保卫黄河》,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欣赏合唱《保卫黄河》,并穿插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像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首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对查找资料感兴趣。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