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中的人物介绍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生平简介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生平简介戴笠简介戴笠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局长,为国民政府立下了卓绝的功勋,他也被美国的一杂志称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戴笠简介。
戴笠图片戴笠生于1897年,卒于1946年,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成立了军统局,训练了大批的特工,刺杀了大量的汉奸。
在抗战期间,为国民政府立下了大功。
早年,戴笠脱离部队后来到了上海,并于股票交易所内结实了蒋介石,就是这场偶遇改变了戴笠的一生。
戴笠等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开始从事特工和间谍的工作,铲除了许多的汉奸。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戴笠就知道了日本的阴谋,并及时通知了美国,可惜的是并未引起美国方面的关注。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就提出了要亲自面见戴笠。
在后来的,中美合作的研究所内,戴笠成为了主任。
戴笠最大的成就就是军统局的建立,他培训的特工铲除了大量的汉奸,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创立军统局,开办培训班时,戴笠总是会高度重视并担任班主任。
戴笠将军统局看作一个大家庭,教导部下要敢于献出生命,无畏生死。
当有特工不幸身亡时,也会将其家属妥善安置。
戴笠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创立里军统局,铲除了大量的汉奸,有着卓绝的功勋。
戴笠胡蝶提到胡蝶,便会了解到她和戴笠的一段故事。
胡蝶原本已经和潘有声结婚了,却在中间阴差阳错的又认识了戴笠,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胡蝶和潘有声为了躲避日本人强迫拍电影便逃到了国内,去了重庆,结果胡蝶就被戴笠遇见了,而且戴笠对胡蝶也是一见钟情。
戴笠胡蝶照片凑巧的是,他们在回来的时候丢了一箱珠宝,毕竟戴笠是有权有势,只要他想干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他虽然没有帮胡蝶找回丢失的东西但却自己私下买了一些说是找到的,就是为了赢得胡蝶的喜爱。
因为她和潘有声一起的,可是戴笠却想办法把潘有声弄到了云南去做事。
这样他便可以和胡蝶独处了。
那时候大家对戴笠都有了解,他好女色,不知道有过多少女人了,这次他对胡蝶这么有感觉,一定不会放手的。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
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
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
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
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
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
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
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
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
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
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
宋希濂简介

宋希濂简介著名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宋希濂,字荫国,1907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书香门第。
幼年在乡读私塾和小学,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3年冬,考取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学校,随后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5月被编入第一中队第三区军队受训﹔6月在军校加入国民党。
在军校期间。
曾亲聆孙中山先生讲话,并曾参与护卫孙中山到韶关督师。
同年11月30日,黄埔一期毕业,宋被分派在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任副排长,半月后升为排长。
1925年春参加军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东征凯旋,升任副连长、连长,随军参加讨伐滇桂叛军之役。
战后,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宋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升任副营长。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宋即与中国共产党脱离关系。
1926年随蒋介石参加北伐,任新编第二十一师营长,作战表现出色。
1931年冬,因在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升任该军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驻防南京。
1933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时宋希濂任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代表全旅官兵两次向军政部长何应钦请缨,开赴松沪前线抗战,被拒,与何发生争执。
后奉八十七师师长张治中命,率部入沪参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激战三个多月。
松沪战役结束,升任八十七师副师长。
1933年,蒋介石对红军进行委五次围剿,调宋为第三十六师师长,开赴江西抚州,兼抚州警备司令,参加对中共苏区的围剿。
同年11月,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福建事变”,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联共反蒋抗日,宋希濂奉令随卫立煌到福建讨伐,因作战有功,三十六师受蒋介石的通电嘉奖。
“闽变”平息后,宋又回江西继续围剿红军。
1934年9月,在对红军作战时负重任。
1935年宋驻防福建长汀,6月,执行蒋介石命令,在长汀杀害了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瞿秋白,晚年,宋回忆此事:“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西安事变”发生时,宋奉何应钦命率部北上,准备向张学良、杨虎城采取行动。
戴安澜将军介绍

• 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 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同年参加北伐。
• 曾先后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抗战、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 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著名战役。
• 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6000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 联队长三木吉之助。战斗中戴安澜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此役戴安澜被 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
•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 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
• “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 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 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 类推,各级皆然。”
• 同古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 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 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以步兵对 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掩护了英军的安 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 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 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 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 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 埔军校三期毕业。
•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 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 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李仙洲——山东三李

李仙洲——山东三李李仙洲介绍中文名:李仙洲外文名:Li Xianzhou别名:守瀛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河西县赵官镇大马头村出生日期:1894年6月17日逝世日期:1988年10月22日职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主要成就:陆军中将、获青天白日勋章代表作品:《忻口战役中的第二十一师》、《莱芜战役蒋军被歼始末》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1988年10月22日),山东河西县人(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赵官镇大马头村)。
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东征。
抗战期间在山东对日军作战。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6月3日中午,蒋介石夫妇由北平飞抵济南。
在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设行辕,召见山东国民党军政首脑王耀武、丁治磐(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莱芜战役时被俘,1960年11月被特赦释放。
此后,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1978年2月起任五、六、七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
1983年当选民革中央委员会顾问;后又被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1984年6月被推选为黄埔同学会理事,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
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终年94岁。
早年曾在济南武术传习所学习,后任小学教员。
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团排长。
1925年参加东征,升任七连连长。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营长。
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教导团团长,担任蒋介石的警卫工作。
北伐完成后,任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任第三师第九旅十三团团长,1931年任三师九旅旅长,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
后调任第二十一师副师长。
1934年,升任二十一师师长。
1935年率部进入山西。
1936年2月,率部参加阻截中国工农红军东征。
大胡子团长王尔琢

人物评价
•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 去一位能将啊!" • 毛泽东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 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 了革命。" • 王尔琢追悼会上,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 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 ,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 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飞兵团长
• 1928年6月,国民党军湖南吴尚第八军5个团, 江西杨池生第九师和二十七师共5个团会攻井岗山根 据地。敌人驻茶陵后停滞观望,赣敌以杨池生担任总 指挥,进占永新后,也不敢轻进。红四军见敌上钩, 立马主动退出永新,在宁冈休整,以观其情。为了把 赣敌诱出永新,加以歼灭。 • 王尔琢当机立断,亲自挑选作战勇敢、有作战经 验的党员、骨干100余众先锋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一阵冲锋,抢先占领制高点。此时埋伏红军凌空而 降,四面夹击敌军,很快结束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 ,缴获枪支1000之余,创造了龙源口大捷。取得了 一连串辉煌战绩,为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立了 大功,被称为"飞兵团长"。
• 大胡子团长 • 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红四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 毛泽东任党代表兼一师师长,王尔琢继续任参谋 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一次毛泽东指着王尔琢对时 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取笑道:"别看他长发 长胡,可他还是个20刚出头的英俊小伙子呢。"杜 修经回答说:"我们是老乡,早熟悉了。"毛泽东又 风趣地说:"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大胡子团长—王尔琢
生平介绍
王尔琢(1903.01.23-1928.08.25),又名蕴璞,湖南 石门县人。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1928年 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 长;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 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为保 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 勇牺牲,年仅25岁。
杜聿明简介及生平

三一文库()〔杜聿明简介及生平〕杜聿明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追随蒋介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聿明简介及生平,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杜聿明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追随蒋介石。
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桂南会战。
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担任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人物著作《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杜聿明人物生平少年时期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
祖辈是当地封建地主。
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参加了同盟会,曾数度回米脂,鼓动县里的民团赶走了清政府官吏,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杜聿明从小就喜爱玩弄枪支,十二岁时,在表哥李鼎铭办的成家坌小学读书。
在学习上得到了这位严师的指点。
祖父母及当家的伯父杜良辅相继去世后,杜良奎一直在外教书,素来不问家务,杜聿明只好承担管家的重担。
由于聪颖过人,很快掌握了一套经营家务、保全家业的本领。
杜十六岁时,其父由榆林返家,见其因操家务,学业基本荒废,大为失望,决定将家务交侄儿杜聿成管理,杜便随父到当时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榆中20级丁班继续读书。
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哥,教师有陕西著名的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和教育家王森然、朱横秋等。
同班有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谢子长、霍世杰和以后成为现代文学家的刘蕴华(柳青)等。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
同年8月,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了婚。
1924年初春,不满20岁的杜聿明与榆林同乡阎揆要、马师恭等人先后来到北京。
杜聿明原想报考北京大学,但在京停留期间,他目睹北洋军阀贻误政事、膺窃国柄的黑暗。
[关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简介
![[关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b4ccaad6edb6f1afe001f3b.png)
[关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简介【先进事迹材料】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简介篇(1):英雄人物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大家知道是谁吗?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英雄人物黄继光的故事,了解一下吧!英雄人物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第九区四村人。
1931年出生,7岁起给地主放牛、拾柴。
解放后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伍后,他在连队当通信员,后又调到营部当通信员,战斗中被任命为六班班长。
参军后,在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下,他的觉悟不断提高。
由于深受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等许多功臣模范事迹影响,他感到,做一个人民英雄是无尚光荣的。
在繁忙的战斗中,黄继光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英雄画册,有空就阅读,他常拿杨根思来鼓励自己,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
在我炮火准备,打下4、5号阵地后,战斗继续进行。
突然,山顶附近出现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疯狂扫射,阻住反击部队进攻。
营参谋长张广生几次派出爆破手爆破,都未能成功,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拿下阵地。
而此时离天亮只有三、四十分钟,黄继光多次要求去执行爆破任务,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六班班长。
临出坑道时,他对参谋长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他提起雷,带着战友吴三羊和肖登良向敌火力点匍匐前进。
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透亮,7挺机枪火光闪闪直向外喷射。
黄继光带着2人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和射击间隙迅速跃进,当他们冲到离敌人地堡只有三、四十米时,吴三羊不幸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了两个洞。
两个战友不能前进了,爆破的任务落在黄继光一人身上。
他忍着剧痛,继续向前爬去。
离敌人地堡越来越近,敌人发觉了他,子弹在他头顶和身体周围呼啸而过。
黄继光一连4次跃进、4次都扑倒在地。
他艰难地爬行着,在逼近敌人只有八、九米时,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右手高举雷,就在这一瞬间,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胸膛,黄继光又倒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彪------英雄变狗熊
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央军委副主席
林彪作战战术非常厉害,他作战时长时间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和思考。
林彪布置战役计算十分精确,可以说他精干运筹。
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
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
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
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出退路。
凭借着卓越的准时才能,林彪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
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最后却沦落为万人所指的罪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相勾结,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又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互相争斗。
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企图谋害毛泽东,另立中央。
在其妄图策划反革命政变、谋害毛泽东的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0时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飞机外逃,凌晨3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里处机毁人亡。
一代英雄变狗熊,何不令人惋惜,何其凄凉
周恩來-------专一伟人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
1919年的盛夏,原本相隔数千里、年龄相差6岁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天津的一次学生集会中不期而遇。
邓颖超精彩的讲演打动了周恩来,这一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开始相识。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因为事业需要总是聚少离多。
聚时,他们恩爱有加,离时更是互相惦念,互相关怀。
同年10月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
丈夫不在,母亲不在。
左思右想,她决定将孩子打掉。
她第一次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
本以为做母亲的机会以后是很多的,没想到,第二次怀孕,她竟因难产而死里逃生,而且从此失掉了做母亲的机会。
周总理一生只有邓颖超一个妻子,他并没有因为妻子不育而抛弃她,愿的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他一生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
徐向前------數學白痴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对于招生考试,由于之前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文章,记了些术语,政治考的结果不错,作文也可以,但数学因为没基础,几乎交了白卷。
由于孙中山要推进国民革命,而第一期来报考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从北方来的青年较少。
因此,军校在招生中特别注意招收来自北方的青年, 徐向前就是其中一个。
叶剑英------風流元帥
任教授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一生英俊風流,9个老婆(6个妻子3个紅顏),留下6个子女。
叶剑英元帥晚年過得很幸福,而且子孫後代叶選寧,叶選平等人各个是英才。
其中最小的一位紅顏知己與他相差60歲。
聂荣臻---战火救孤,感人至深
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百团大战时,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起了两位日本小姑娘,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日军投炸弹时把她们的父母炸死了,两姐妹正在哭着。
战士们立刻把两姐妹抱起来,放到两只大箩筐里。
望着那两位日本小姑娘无助的眼神,聂荣臻的心被深深震动了。
聂荣臻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只梨子,亲手削好递到那位稍微大点的姑娘手中,温和地说:“这梨子洗干净了,吃吧。
后来聂荣臻命人将两姐妹送回日本。
40年后,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一次特别的会晤。
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正门打开,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元帅的感激,“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帅面前,聂元帅连忙扶起美穗子姐妹,此时美穗子姐妹已经泪流满面,美穗子姐妹捧出一幅字画,上面写的是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在聂荣臻的帮助下展开在他面前,聂元帅高兴地点点头,连说:“好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陈赓—重情重义的柔情男儿
黄埔军校第一期,国防部副部长
同窗之谊是割舍不断的,是一辈子都会缠绕在身上的,像亲人兄弟般。
陈赓和他的黄埔同学,各为其主。
我原以为他们会彼此仇恨,心中再无半点怜惜顾盼之情。
但是,我错了。
陈赓南昌被抓时,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濂,胡琏他们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
战役中,陈赓给熊绶春写信,希望他能投降,熊本来是准备投降的,但是,后来他决定了不降。
当熊战死后,满脸的炮灰,陈赓帮他合上了不得瞑目的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好让他的家人找到他。
看到自己同学的逝去,心中定不会好受,可是,能有什么办法,罪不在他,也不在我,将无奈之情,悲怜之情一起掩埋吧。
在五九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后,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老同学。
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
至此,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用炮火互相轰击,却不能绝决了同窗的情感。
只愿再也没有战争,同窗的情感也不用如此唏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