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增进民生福祉

2018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 关注1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政热点 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2.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3.2017年9月14日, 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揭晓,40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士获奖。 4.2017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4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全国各地开展了系列扶贫活动。 5.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2018年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实现20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6.2017年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全年共计9个省区市的28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县的数量进一步下降。国务院扶贫办预计,2017年减少1300万左右贫困人口。 知识链接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8.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设题角度】 (一)是什么 1.2018年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例举类) ①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保障改善民生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课程的考试 90分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课程的考试 9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供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A.社会服务 B.公共服务 C.社会救助 D.公共管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不足 3. 我国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

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 B.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C.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政策保障 D.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区参与、法治保障 4. 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教育强国 B.科技强国 C.创新强国 D.理论强国 5. 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 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三、判断(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正确 错误 2. 所有的经营者、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 错误 3.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 正确

国考申论范文: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doc

国考: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 - 】 小编”,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国考: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预约办理居住证、查询社保,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在线换证年审、处理驾驶证违章……日前,我省正式推出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及同名公众号。通过这一移动民生服务平台,首批上线的142项政务服务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用小程序解决了大问题,标志着我省的“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果。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

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超前眼光精心部署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具体体现,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政务微信公众号规模全国第一,到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等等,广东的“数字政府”建设与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距离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明确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引领数字时代的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步伐。 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一边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一边却坚守部门权限壁垒,搞信息封锁,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服务效能的提升。“粤省事”的推出,充分体现了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约化整合的“数字政府”改革方向和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此为参照,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按照《广东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中“六个统一”要求,有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多方利用;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制度衔接,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整体推进,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课后测试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A 2020年 B 2025年 C 2030年 D 2050年 正确答案: A 2.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A 集体主义要求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 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正确答案: D 3. ()是人类20世纪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制度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 A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B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C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D 企业年金制度 正确答案: B 4.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反贫困的主要方法是(),国家每年向贫困地区调拨大批粮食、衣物等救济物品,通过“输血”维持贫困地区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目的在于控制极端贫困。√ A 直接救济 B 定点扶贫 C 开发式扶贫

D 发放农业补贴 正确答案: A 5. 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 B 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C 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D 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正确答案: D 6.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 A 平稳 B 升高 C 减低 D 波动 正确答案: C 7.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A 劳动效率 B 劳动人口 C 劳动报酬 D 劳动技能 正确答案: C 8.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A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免费下载】12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案本 (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护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授课教师 石文娟 备,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13(5)13(6)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授课日期12.1612.18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和谐及和谐社会概念;(2)简述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举措;(3)列举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4)说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概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1)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树立共建和谐社会的观念。3.运用目标:(1)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2)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养,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与难点1.教学重点:(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3)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教学难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2.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指导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保护生态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式多元化,面积不断扩大,后果具有不可逆转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药只有10%-20%的附着率,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且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流失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同时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 由于受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同时,农村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具有不可逆转性。 二是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不仅带来了住房、交通、学校等公共资源的拥挤,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设施不配套,这些垃圾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污水则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内。 三是规模化养殖污染越来越重。由于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建设有规范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畜禽养殖粪便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外排或者作为农家肥还田,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造成河流水域污染。 四是农村河流保护软弱乏力。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大多未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沟渠和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生活废水仅作简单处理就进行了排放,集镇污染严重威胁着河流水环境安全。 五是工业污染有增无减。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趋势。通过近年来的限期治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8%。但是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监管不力,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六是各类工程建设行为污染加剧。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面宽量大,修房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等。这些工程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如由于河道过度采掘沙石,使河流自净能力下降。同时,农村大量修建砖混结构新楼房,大量水泥路,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成为建筑垃圾,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七是森林植被保护不力。由于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林木偷采现象严重,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森林覆盖率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杜珉璐 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践行人民中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民生愿景,开启了为民谋福的新征程。 关键词:十九大;人民;民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0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高瞻远瞩,通篇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承载着人民的历史担当,到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报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是”和“八个明确”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孟子·梁惠王下》中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党的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之中。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0课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0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民主选举、政府的含义、职能。 2、理解公民如何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府的性质及其职能。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和监督权。 2、能举例说明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 是透明的政府。 3、能举例说明我国政府的不同职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认同公民有序参与政治,依法行使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方式 2、政府的职能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每一个公民(当然包括青年学生)的光荣责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几位青年学生的真实事例。 【课首案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这些做法是什么性质的活动?你了解政治生活吗?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参加与政治活动呢? 新课讲授 第10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公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 1、民主选举 公民享有的第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日常观察你认为我国的选举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师生归纳】: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资料 第一,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 第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差额选举的原则。 【多媒体资料】:选民证积极参与普选 公民享有的第二项基本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包括直接向决策机关反映建议,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课练习

第五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 ①走中国特色的发展②科学发展观 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④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走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新三步走”和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是() A两者毫无关系,相互独立 B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一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C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D两者有联系,“新三步走”是“三步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体化 4.2012年,我国居民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这说明() A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B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下降 C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变化 D这不能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还是在下降 5.我国目前已经实现的小康是() A总体小康B高水平的小康 C 全面小康D温饱型小康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要求是() A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D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人物,是因为() ①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②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④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实现工业化要走() A新型工业化道路 B 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道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D优先发展轻工业的道路 9.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市场经济B强化宏观调控 C增强节约意识D依靠科技进步 1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放在首位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D优化产业结构 11.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有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层级训练(十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后层级训练(十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A级—学考达标练 1.增进民生福祉,是改革发展的目的。201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出了实事项目清单:新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建设绿道200公里,完成1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由此可见( ) ①人民支持参与是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②改革发展的成果集中表现为民生的改善③政府坚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错误,党的领导核心力量、人民主体力量、民族凝聚力量,构成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力量之源;②错误,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在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民生;③④正确,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出的实事项目清单,说明政府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下列属于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 A.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B.发展网络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C.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 D.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解析:选D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协调发展理念,B项属于创新发展理念,C项属于开放发展理念,均不符合题意。 3.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目前,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 A.地区发展的不平衡B.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C.行业发展的不协调D.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选B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我国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 4.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但自主品牌机器人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 A.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必须( ) A.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 B.健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C.坚持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D.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项说法正确;C、D两项的说法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2.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 ①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②实现社会安定③劳动者爱岗敬业④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增强企业活力,实现社会安定,也有利于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和材料没有直接的关联。 3.我国连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属于(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即养老保险,正确答案是A项。 4.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 A.出台并加快实施《存款保险条例》 B.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C.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D.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与个人收入分配无关;B、D两项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生的基本内容,了解改善民生的途径。 [2]思想教育目标: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业技能教学点:掌握“五险一金”内涵。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体系。 教学重点:民生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联合国成立于哪年? [2]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有哪些?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预习新课4分钟 三、讲解新课: 1、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一方面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另一方面又关系人民的生产生活。因为教育有多方面的功能: 1.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需要有才能有文化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参与。列宁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很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只适合自然经济时代,农耕时代,无法从事现代化建设。

2.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际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落脚点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从哪些来,从教育培养来,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自学成才也是一种教育,即自我教育。 3.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教育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社会经济、社会文明都会得到全面发展。 4.教育会改善家庭生活水平。 北大、清华毕业生很多人成为亿万富翁,家庭生活水平肯定能得到改善。 当然这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指经济生活,也包括文化生活。一个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精神文化生活面貌都不一样,欣赏水平和口味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要有品质得多。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的内容: [1]职业学校教育。 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职学校、高职本科(云南省就有一所本科类职业大学)。 [2]职业培训 包括岗前培训、军人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形式。 一个员工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要经历无数次这样那样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技能。 2.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需要白领,也需要一大批的掌握较高劳动技能的合格劳动者。 [2]实现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需要。

微党课讲稿: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X届X次全会强调,要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XX市委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只要牢牢把握民生这个关键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切实增进XX人民福祉,让更多人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XX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就有了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 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民生为本的导向,不断增厚民生福祉。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要科学把握民生工作,按

照“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民生工作的目标性、操作性和步骤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突出民生工作抓手,持续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要注重突出重点,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抓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民生工程效率和效益。要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大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转型升级中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必须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织密织牢民生网底。目前,XX市精准扶贫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更需要找准要害、精准发力,探索符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的扶贫道路,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要聚焦东川、寻甸及其他地区贫困人口,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确保年内减少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乡出列,寻甸县实现脱贫摘帽,东川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要坚定地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实施“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

12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案本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护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 授课教师石文娟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13(5) 13(6)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授课日期 12.16 12.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和谐及和谐社会概念; (2)简述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举措; (3)列举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4)说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概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树立共建和谐社会的观念。3.运用目标: (1)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 (2)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养,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3)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教学难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 2.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指导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2.根据学生的层次,优化组合,将学生分成以8人为单位分5个讨论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 3.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已布置学习任务。明确的本堂课的主题,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你享受到哪些教育优惠政策?上中职学校有发展前途吗? 4.小组合作调查活动:各小组成员自由分工,访问自己爷爷辈、父母辈及老师的受教育条件,完成以下表格: 四代人的教育史 爷爷 父母 老师 我 学历 学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