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故事里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精选5篇)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精选5篇)

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精选5篇)端午节的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幼:见过。

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

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端午节班会小故事分享教案设计

端午节班会小故事分享教案设计

端午节班会小故事分享教案设计一、前言端午节,即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相传,在古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并是为了克服纷争、团结民众的一种方式。

如今,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特别设计了本次班会小故事分享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文化知识;2. 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分享故事、讲述经历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2. 如何讲述一个生动的小故事。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一: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步骤1:根据老师准备的PPT,向学生们介绍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相关知识,并通过展示图片、诵读诗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步骤2: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端午节不仅是向屈原致敬的一种方式,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如团结、和谐、勇敢等。

同时,这些价值观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2. 教学活动二:分享端午节相关的小故事步骤1:老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分享的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故事是一种能够让大家收获欢乐、增长见识以及深化情感交流的方式,并帮助学生们了解如何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步骤2:教师主持环节,鼓励自愿分享故事的学生走上讲台分享个人的端午节小故事,学生的分享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描述端午节庆祝活动、传统食品、服饰及相关习俗;(2)分享自己或者家人在端午节期间的行为举例,如探访亲友、祭祀屈原、荡龙舟、放鸽子等等;(3)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或者神话。

3. 教学活动三:集体评价、总结并展示步骤1:鼓励学生们为分享故事的同学进行评价,鼓励正面评价,引导学生懂得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分享的故事。

步骤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本次班会分享会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将学生的分享内容整理出班会小结,并制作海报富有创意地呈现在班级内部,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本次活动的盛况和气氛。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故事里的端午节
活动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资料,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及相关故事或传说,从而激发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表演故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大胆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艺与技能。

3.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及团结、创新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资料,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及相关故事或传说,从而激发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难点: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及团结、创新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端午节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端午节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端午节的故事及相关文化,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2.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基本情况,比如时间、以及其他常见的习俗等。

步骤二: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教师通过讲述爱国诗人屈原的典故,向学生透露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其中,讲解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后,投江自尽救国、人民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这个节日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步骤三:解读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所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爱国、纪念和祈求平安。

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粽子、龙舟、蒲公英、以及赛龙舟等。

步骤四:交流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

可以讨论端午节的文化价值、传统节日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

步骤五: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

同时,要求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做简单的总结。

三、教学反思在教授端午节的故事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减少故事的篇幅,透过简洁明了的呈现,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进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多方位展示龙舟、粽子等相关文化产物的形态丰富性,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宏大、庄重的气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觉去探索更全面、细致的端午节文化内容,在更多角度加强对于端午节的理解,增加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认同感。

这样可是对学生今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事业的有力支持。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精选15篇〕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1一、活动目的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风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1、让幼儿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一〕讲看看:要求:交流幼儿搜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风俗〕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呢?〔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

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可以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桔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通用8篇)

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通用8篇)

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通用8篇)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幼儿故事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三、活动过程:1、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2、品尝粽子,并讲述。

3、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4、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5、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四、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doc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doc

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端午节教学设计故事端午节里的故事作文端午节的来里端午节的一天作文篇一:端午节主题队会教案端午节主题队会教案三(6)班一、设计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三(6)教室四、活动时间:5月28日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一)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端午讲故事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一)赛龙舟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二)话粽子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大班端午节的故事教案

大班端午节的故事教案

大班端午节的故事教案大班端午节的故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音频《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包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用聚光灯效果出示粽子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故事里的教学设计端午节主题队会教案三班一、设计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 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三教室四、活动时间:5月28日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端午讲故事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赛龙舟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话粽子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3、唱歌:《56 个民族是一家》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里努力学习,考出优异的成绩。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班活动目标: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

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赛龙舟录像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活动过程: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三、出旗、奏乐、敬礼四、唱队歌五、主题活动开始: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

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 也是一项体坛盛事! 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 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

龙舟长10 米多, 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 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 唯妙唯肖; 每只龙舟可容纳20 至22 人,二人并肩而坐, 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 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

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

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活动教案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小班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中班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2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加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大班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转载于: 海达范文网: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1)中班、大班可以以“我的检查” 、“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节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2) 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 、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1) 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2)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3)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搜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2 、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3 、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小班活动准备:1 、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1 、引出话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2 、品尝粽子,并讲述。

① 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②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③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3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①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②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④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中班活动一:屈原的故事主要涉及领域:语言活动目标: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 、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 、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主要涉及领域:语言活动目标: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2 、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活动过程: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 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 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 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 2 、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 尝试朗诵童谣。

(2) 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 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