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的知识梳理

远红外线的知识梳理
远红外线的知识梳理

远红外线的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远红外线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自然界有无数的远红外放射源:宇宙星体、太阳、地球上的海洋、山岭、岩石、土壤、森林、城市、乡村、以及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凡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环境,无所不有地发射出不同程度的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知,宇宙的能量不能发生,也不会消失,只可以改变能量的方式。热能便是宇宙能量的一种,可以用放射(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进行转换。在放射的过程中,便有一部份热能形成红外线。红外线放射速度与可见光线相同,而且能够像光一样直线前进;如果使用反射板,便能改变它的传导方向。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 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二、远红外线的划分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红外线划分范围很不相同。

把能通过大气的三个波段划分为:

近红外波段 1~3微米

中红外波段 3~5微米

远红外波段 8~14微米

根据红外光谱划分为:

近红外波段 1~3微米

中红外波段 3~40微米

远红外波段 40~1000微米

医学领域中常常如此划分:

近红外区 0.76~3微米

中红外区 3~30微米

远红外区 30~1000微米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波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科学家们发现世上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只是发射波长不一样。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它所发射5.6um-15um远红外线占总能量的整个人体50%以上。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常识告诉我们,当你在风景优美的山林、海滨、湖泊、瀑布边驻足时,当雨过天晴后,你会感到呼吸舒畅,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这里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致使空气特别清新。而当今世界工农业大规模的持续发展,人口膨胀森林植被大面积遭破坏,生态平衡失调,造成气候异常,人类生存环境空气遭受严

重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向大气排放6-7亿吨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有1亿吨煤烟粉尘,1.5亿吨二氧化硫,还有氧化氮、一氧化碳、氢化物等。众所周知,空气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多种疾病,甚至能夺去人的生命。在历史上英国伦敦发生过重大煤烟污染事件,SO2最高浓度达1.34PPm,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人们把造成这次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因此人们"还我空气"的呼声不仅在发达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高,解决空气污染早已成为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位。

三.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

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藉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燃料燃烧、电热器具热源等放出的红外线多属于近红外线,由于波长较短,因此产生大量的热效应,长期照射人体后会产生灼伤皮肤及眼睛水晶体等伤害。波长更短的其它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等,会使原子上的电子产生游离,对人体更有伤害作用。远红外线则不然,由于波长较长,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时相对较少烫伤之危害。

远红外线也和家用电器所放射出的低频电磁波不同,家用电器所释出的低频电磁波可穿墙透壁及改变人体电流的特性,而被人们高度怀疑其危害性。远红外线在人体皮肤的穿透力仅有0.01至0.1厘米,人体本身也会放出波长约9微米的远红外线,所以和低频电磁波不可混为一谈。远红外线被用在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上,例如筋骨肌肉酸痛、肌腱炎、褥疮、烫伤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疾病,都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四.远红外线的理疗作用

众所周知,当两段波长相等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而人体是生物体,人体70%-80%以是水分子组成的,在共振作用下,首先激活了水分子的振动能级,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式的反应,通过科学检测,远红外线的热效应和人体共振吸收后,主要产生以下几方面功能,康敷特一一列举:

1、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2、使生物体的分子处于较高振动状态

这样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小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

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20分钟可使微循环血流量提高114%)。

4、增强新陈代谢

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引起体内外物质的交换失常,那么,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诸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将给生命带来危险;糖代谢紊乱,会导致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肥胖症;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痛风等等。通过远红外热效应,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整神经液机体,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5、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保护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对人体防御功能和抗感染作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临床观察,远红外保健品确有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人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6、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

7、镇痛作用

远红外的热效应,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血液循环的改善,水肿的消退,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刺激。以上种种原因,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远红外线由于以上功能和作用,所以对于治疗和辅助治疗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疑难病症,效果极佳,对未来人类生活保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由康敷特远红外线骨关节理疗整理发布

康敷特草本精华热敷关注骨关节健康76年

远红外加热技术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远红外加热技术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远红外加热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近几年随着远红外生产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它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远红外加热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研究远红外辐射材料和应用于发有着广阔的前景。远红外辐射材料的节能原理为:远红外辐射材料对其它能量的有效转换和被加热物质的分子振动所吸收,而达到加热、干燥等目的,它具有节能、加热升温快,无污染,热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机电、印刷、玻璃退火、食品加工和医疗保健、民用炊具、取暖设备等方面,我们所研制的远红外陶瓷辐射材料用在铝制品的涂层上,其节时率达40%以上,热利用率增量为35%左右,节能率80%以上,是一种理想的高效节能材料。 远红外加热理论:发热体的辐射光谱与吸收体的吸收光谱曲线相匹配时,热效率最高。只有当被加热物的厚度在红外光谱测量厚度时,远红外的匹配吸收理论才正确。 在保健领域方面,远红外对于人体有什么好的作用? 1、基因方面的,它可以校正使其保持健康,比如野生动物他们生病时一般靠晒太阳来康复,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住上一个月,那么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形,生病。 2、细胞方面的,远红外和人体的频率有一部分是同频的,同频就产生共振,一共振就象筛米一样使细胞排列有序,振振振就把细胞内的水分子变小分子使细胞毒素排出,细胞内通畅,细胞吸收营养就充分细胞就健康。 3、血管方面的,共振产生热量,热胀冷缩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血管畅通,微循环畅通,微循环是人的第二心脏,是百病之源,中医讲疼则不通,通则不疼,一通百通,很多微循环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自然就好了。 4、神经方面的,人的神经分中区神经和自律神经,中枢神经支配我们的肢体语言,自律神经支配我们的脏腑器官和内分泌,由于振动的不断刺激使神经通畅可以有效的控制我们的肢体语言和内分泌。 5、纤维方面,远红外纤维可发射8-15微米远红外线,称之为生命光线,在医学中的主要效应是热作用。穿着远红外服装,可起到阵痛,活化细胞组织,使血行良好,促进人体血液的微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力、亦有防臭、干燥、除湿、抑菌等作用。 扶元远红外保健器材对人体具有特定的生理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和增进人体健康,普遍适应男女老幼强身保健和慢性病调养,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活力与精力,增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功能。是家居,美容,养生,康复,保暖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原理

首先介绍一下热传递的三个方式 热高温低。这是一个原则。方法有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实际执行的形式,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比例。 ①传导传热(需要介质) 热逐渐铁棍的一端被加热时,并最终变得炙手可热。它被称为传导传热,热传输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材料。热导率是由不同的材料。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气体一般是低的热传导体。因此有许多小孔的材料,热传导变得较低。 ②对流传热(需要介质) 当从底部加热液体和气体,例如水和空气的对流换热,温暖的一部分上升,因为它的密度,扩大减轻。另一方面,冷上部下降。多次执行这些操作,总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方式中,移动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法被称为对流。 ③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 传热的方法,不需要介质,被称为辐射传热,太阳能经过太空真空,又经过地球大气层,热直接到达地球温暖地面。这种方式的传热方式就是辐射传热,热量被直接吸收材料在电磁波的形式和材料的温度升高。 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因为没有介质,中间不需要损耗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吕量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烧烤炉的远红外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燃气远红外加热方式:另一种是电热管远红外加热方式。只是能源不同,而产生的远红外线都是同一种特殊物质。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传递的电磁波。在红色光谱的外侧,介于红色与不可见光谱之间,所以谓之远红外线。波长在0.47—400微米之间。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递热能,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小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绝大部分渗透到被加热的物体之中。由于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内分子或原子吸收远红外线能量,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处使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物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高速磨擦产生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其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热传递直接简单,生产热效率高,卫生环保,杀菌消毒,烧烤食物快捷,干净,卫生,质量佳,口感好。大大节省能源,制造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辐射传递的热量与温度成四次方正比,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干燥质量好,省能量,安全,卫生,设备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参考:中国远红外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85544630.html,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_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 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 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方向与位 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v a t ? = ?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传统加热与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对比及浅析

传统加热与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对比及浅析 复合砂石头垫层中砂石应为天然级配砂卵石或 中粗砂,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5%,且不得含有植 加筋复合砂垫层详图 物残体及垃圾等杂物。 4加筋复合砂石垫层施工技术要求 (1)严把材料关,施工前应取得质量检验部门出 具的土工织物性能鉴定书。 (2)铺设筋带前,应将其下砂卵石界面上棱角明 显的颗粒剔出,并用中砂平整均匀。 (3)土工筋带应有一定的松紧度,但不得出现扭 曲、皱褶及重叠现象,端头回折锚固严格按设计施 工。 (4)土工筋带铺设操作时应连续进行,避免因暴 晒或长时间暴露而造成材料性能降低。 (5)砂石垫层应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大于 0.93。且第一层砂石垫层采用水撼法施工,避免振 动、碾压对软弱下卧层淤泥质土造成扰动。 5结束语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综合制剂大楼实测最 大沉降量为4.3cm,最小沉降量为2.9cm,平均沉降 量为3.6cm,相邻基础最大沉降差1.84cm,满足规 范要求(0.003e=2.4cm)。 另外我院加筋复合砂石垫层法还用于山西恒源 药业制剂大楼高灵敏度黄土软弱地基处理及山西忻 州云中制药厂制剂大楼填土地基处理等工程设计 中,从我们的工程设计实践证明,土工筋带复合砂石 垫层处理软弱粘性土、杂填土及淤泥质土等软弱地 基本工资确实一种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6JGJ79-91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 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GBJ7-89 3刘景政、杨素春、钟冬波编著.5地基处理与实例分析6.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98,5p.61-104 收稿日期:2000-08-25 传统加热与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对比及浅析 山东新华医药设计院(255005)孙永茂仲树琦 摘要通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公司四车间双烯开环罐运用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实例,将其与传统电加热方式进行了各方 面的对比与分析,归纳出远红外加热技术的优点,同时详细阐述了其在应用中应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各类题型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 知识点1 :质点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 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 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知识点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 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 :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 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 D .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 :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 :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第 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 4 S末到第5s末这1 S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 4 S末到第5 S末这1 S的时间 D. 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 :位移与路程 (1 )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 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一定_________ 大于等于位移大小 (3)—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 位移的大小才相等。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 练习4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 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 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分队行军路程 S甲> S乙 B. 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 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 v-t图象 D . 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 x-t图象 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方向与此时物体运动方 向相同。 练习5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和V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红外线加热原理

红外线加热原理 工业加热与干燥的方法很多,自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发展能源多元化,纷纷研发各种节约与替代能源技术,其中辐射加热干燥由於方法的特殊性,被证实为最有效率的加热与干燥技术之一,而被广泛地用于取代传统的热风式加热与干燥系统。 辐射加热与干燥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射频、电子束与雷射等,其中红外线加热干燥是利用电磁辐射热传原理,以直接方式传热而达到加热干燥物体的目的,从而避免加热热传媒体导致的能量损失,有益能源节约,同时红外线因有产生容易,可控性良妤等特质,而有加热迅速、干燥时间短、生产力提高,产品品质改进及设备空间节省等优点 红外线的波长区间大致為0.75nm至1000nm,因其波长位于红色光波长(0.6nm 至0.75nm左右)外而得名。在低於2000℃的常规工业热工范围内,红外线是最主要的热射线。人们有时将红外线又划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等若干小区间,所谓的远、中、近,是指其在电磁波谱中距红色光的相对距离远近而言。 采用红外线加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被加热物体的吸收程度,吸收率越高,红外线辐射效果就越好。而吸收率取决於被加热物质的类别、表面状态、红外线辐射源的波长等。物质反射的辐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叫反射率,不同材料和不同表面状况的反射率各不相同。物质透过的辐射能量与入射能量的比值叫穿透率,穿透率随材料的性质及厚度不同而变化。不同材料的有效穿透范围也不一样。通常把非透明材料的穿透率看作零。一般金属晶体十分緻密,透过表面的电磁辐射能在很短的距离内迅速衰减,因此热辐射对金属的穿透深度在微米数量级上。而非金属材料分子结构不很緻密,在常温下不同非金属物质各自具有特徵振动频率,因此当入射的电磁波到达界面时,电磁波很少被反射,较易穿过界面进入表层,有些激起共振变為热量,有些不能激起共振的则受到折射、散射和反射作用。由於实际物体都不是单一结构的单纯物质,故有些未被表层吸收的辐射波,在深入过程中还会被其它物质的共振而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只有在穿过全部厚度时,未破吸收的那部分辐射能量才能透过。因此非金属的穿透深度比金属的要高。红外线加热优势及效率,红外线乾燥加热方式在近几年来则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被接受,并被实际使用於各层次,主要是红外线乾燥方式有下述之优点: 1. 具有穿透力,能内外同时加热。 2. 不需热传介质传递,热效率良好。 3. 可局部加热,节省能源。 4. 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5. 节省炉体的建造费用及空间,组合、安装及维修简单容易。 6. 乾净的加热过程。 7. 温度控制容易、且升温迅速,并较具安全性。 8. 热惯性小,不需要暖机,节省人力。 因為红外线加热其有上述优点,因比获得高效率高、均一性的加热是可能的,进而获得高品质的产品。

什么是远红外线

什么是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类似于微波和X射线,但不同的是每一种波所携带的能量的不同,其中远红外线占据太阳辐射能量的72%。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4μm-1000μm(日本远红外协会定义为3μm-1000μm),科学家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红外线范围波段最宽的。(如下图所示) 远红外线:在太阳光谱中波长自0.76至1000微米的称为红外线。其中,0.76至2微米是近红外线,2至4微米的是中红外线,4至1000微米的是远红外线.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 几十年前,航天科学家对处于真空、失重、超低温、过负荷状态的宇宙飞船内的人类生存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太阳光当中波长为8~14微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8~14微米的远红外线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微波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 热是如何来的呢?三种方法(传热)? 热高温低。这是一个原则。方法有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实际执行的形式,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比例。 ①传导传热 热逐渐铁棍的一端被加热时,并最终变得炙手可热。它被称为传导传热,热传输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材料。热导率是由不同的材料。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气体一般是低的热传导体。因此有许多小孔的材料,热传导变得较低。 ②对流传热 当从底部加热液体和气体,例如水和空气的对流换热,温暖的一部分上升,因为它的密度,扩大减轻。另一方面,冷上部下降。多次执行这些操作,总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方式中,移动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法被称为对流。 ③辐射换热 传热的方法,不需要介质,被称为辐射传热,太阳能热直接到达地球温暖地面。热量被直接吸收材料在电磁波的形式和材料的温度升高。(激活构成物质的原子振动)传热远红外线辐射传热本身。当有气体氮气(N2)和氧气(O2),作为一个中间介质,不被吸收的远红外线,但它被吸收气体如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H2O)的极性。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品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3?? ??? ??? ??? ????? ??????????????????? ??→?定义: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直线运动1、曲线运动机械运动平面运动分类、空间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定义: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取的参照物(假定不动)参考系选取原则:任意性、简便性、通常选地面例子:小小竹排江中游青山或两岸 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 形状在所研究的问质点:运动的描述?????????????题中可以忽略时,我们把物 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 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判定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被忽略物理思想:物理建模思想例子:研究武广高铁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可以 研究武广高铁列车通过北江大桥的时间时——不可以 钟表指示的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时刻:例子:2010年1月25日08时01分11秒初、末21 400t t t ? ?? ??????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 例子:2010年、1月、25日、8小时、1分钟、11秒两者关系: 说明:时间计算的零点,原则上任何时 刻都可以作为时刻零点,我们常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作为零点。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属标量:大小——平均速率与时间的乘积,无方向。路程: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400? ?? ???? ??????? ?? ?? ??? ??????????圈的路程为400米(m)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属标量: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即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位移: 方向——起点指向终点不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圈的位移为0米(m)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实验打点计时器:????????????????? ?????????????? ??? ? ??? ???? ?????????????????????????????????????? 室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 交变电流(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振针上下振动打点打点周期——0.02s 工作电压——220V 交变电流(50Hz)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电火花打点打点周期——0.02s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力学知识和牛顿定律让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填空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填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基础知识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运动是()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种运动叫做(),简称运动。 2、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这一要素,把他简化为一个()的点,称为()。 3、杂研究地球的公转时()把地球看作质点,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再把地球看作质点。 4、在描述一个物体的()时,选来作为()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的,通常选取()作为参考系。 5、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需要在()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6、相对于地面竖直下落的雨点,如果以奔驰的火车车厢为参考系,雨点则是向()下落的。 7、质点是一种()的模型,并不真实存在,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决定的。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基础知识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用()表示,时间间隔是用()表示。 2、我们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和“8时45分”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时间间隔是()分钟。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制(),有时指()。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有字母()表示。 3、一般说来,当物体从一点A运动到另一点B时,尽管可能沿着不同的轨迹、走过不同的(),但是位置的变化是相同的。在物理学中用位移来表示物体(质点)的()。我们从物体的()到()作一条有向的线段,有这条有向线段来表示物体的位移。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是(),位移的国际制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路程是()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 5、当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且运动方向不便时,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其他情况下物体的路程都要()位移。 6、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的物理量,而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法则,两个矢量相加遵从()定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基础知识 1、当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以这条直线为()坐标系,规定正方向,这样就可以用()表示质点(),用坐标的()表示质点的()。用坐标变化量的()表示位移的方向。 2、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位移大,运动的快;另一种是位移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略)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掌握并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的增加,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随着时间均匀的减小,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at v.是初速度;a是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练习: 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运动,问10s 后汽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例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 求汽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例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求第6s末的瞬时速度,同时求汽车末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X=V.T+at2/2 例1:一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m/s2,第一秒发生的位移是多少?第二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例2:一辆汽车以1m/s2的速度加速行驶了12s,行程180m, 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多少?

四、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4)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5)理解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理解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6)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7)重力加速度的放心竖直向下。 (8)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公式 v t =gt.H=gt2/2,v t 2=2gh (9)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物体初速度为零,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10)一轻一重两个物体下落演示,并得出结论:空气阻力起了作用,实际生活中,重力和空气阻力会起作用,风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例1: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多少? 例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请问谁先落地?

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原理

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原理 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吕量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烧烤炉的远红外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燃气远红外加热方式:另一种是电热管远红外加热方式。只是能源不同,而产生的远红外线都是同一种特殊物质。 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传递的电磁波。在红色光谱的外侧,介于红色与不可见光谱之间,所以谓之远红外线。波长在0.47—400微米之间。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递热能,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小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绝大部分渗透到被加热的物体之中。由于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内分子或原子吸收远红外线能量,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处使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物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高速磨擦产生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其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热传递直接简单,生产热效率高,卫生环保,杀菌消毒,烧烤食物快捷,干净,卫生,质量佳,口感好。大大节省能源,制造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辐射传递的热量与温度成四次方正比,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干燥质量好,省能量,安全,卫生,设备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中国远红外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85544630.html,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5篇 2)1/2=[V o +(gt)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 o 7.合位移S=(Sx + Sy )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 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 /R=ω R=(2π/T) R 4.向心力F心=Mv /R=mω =m(2π/T)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 (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 /GM) R:轨道半径T :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 G=6.67×1011N?m /kg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 =mg g=GM/R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 )1/2 T=2π(R /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 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 =mπ (R+h)/T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远红外加热

热量反射到一边实现集中加热,热输出效率达到95%,广泛应用于纺织等密集加热工业领域。 功 率Wattag e 电 压Vol t 灯 头Cap Typ e 加热长度MM Heating Length 灯管总长MM Overall Lengt h 产品编 号Product Cod e 对应编号 Equivalent 1000W230V Ceramic170x223069231020 1500W230V Ceramic800x290069231550 3000W240V Ceramic1450x2160069243051 4500W400V Ceramic410x250069404520 4800W400V Ceramic850x295069404850 6000W400V Ceramic1050x2115069406050

光线比红宝石加热管更加柔和,广泛应用于各种取暖器中。 功率Wattage 电 压Volt 灯 头Cap Type 加热长度MM Heating Length 灯管总长MM Overall Length 产品编号 Product Code 对应编 号Equivalent 500W 235V R7S 80 133 ******** 500W 230V SK15 162 227.5 15011Z 1000W 120V SK15 280 355 15024Z 1000W 235V SK15 280 355 64241071 1500W 240V SK15 280 355 64241577 15010Z 2000W 240V SK15 280 355 64242072 15021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