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1.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
2. 思想道德修养2.1 伦理道德基本概念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会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到道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2 道德价值观培养本部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到坚持诚信正直、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2.3 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处理是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情关系、同事关系等。
本部分将强调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智慧管理等技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3. 法律基础3.1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基础课程首先会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学生将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作用。
3.2 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学生将学习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
他们将了解到法律的层级关系和种类,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
3.3 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本部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遵守法律规定,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法律职业与法治建设最后,课程将介绍法律职业和法治建设。
学生将了解到法律职业的职责与要求,以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鼓励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4.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了伦理道德基本概念、道德价值观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以及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等法律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论述题)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建议

(论述题)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建议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认识,要求写出课程内容和对本课的建议参考: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
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
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
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
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直是人们所关注和尊崇的,只有修养良好,法律意识强烈的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包括良心、责任感、爱心、正义感等等多种因素。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让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更有耐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维护和谐的前提之一,因为一个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群体,能更加注重个人责任和公共利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减少欺骗、偷盗、暴力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二、法律基础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宁。
同时,法律对于保护人权、维护社会正义、预防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律也是一个有序的社会运作的一部分,它可以作为一个桥梁,使人们建立信任、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因此,法律学习和法律意识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个人的权益,也可以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为负责、公正、友好,也能减少违反法律的行为。
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遵守法律,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其次,法律的存在和执行需要一定的道德约束,否则的话,一些不良的行为可能会得到故意的纵容和放任。
同时,法律的存在也可能仅仅是约束行为,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不能真正诱导人们去遵守道德规范。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法律执行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全面、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人类社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社会既没有得到广泛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又没有得到法律约束和落实,就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不良现象。
思修课包括哪些内容

思修课包括哪些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
思修课内容广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修课首先会介绍思想道德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学生将学习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和区别,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修课程还会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等。
学生将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的内涵,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指导作用。
3. 公民道德与法律法规思修课程还将涉及公民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学生将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宪法、法律、道德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4. 社会伦理与职业道德思修课程还包括对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学习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5. 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思修课程还涉及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生将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科学的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思修课还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思修课程内容广泛而丰富,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先要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考试⼤纲”中明确的课程性质和⽬的要求。
其内容主要有: 1.课程性质和⽬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应考的⼤学⽣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的是为了对参加⾼等教育⾃学应考的⼤学⽣进⾏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的教育,使⼤学⽣认识⽴志、树德和做⼈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提⾼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参加⾼等教育⾃学考试的应考者把学习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明确⾃⼰的责任和使命,提⾼⾃⾝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科学⽽崇⾼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了解和树⽴科学的⼈⽣观即为⼈民服务的⼈⽣观,确⽴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原则和重点,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和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具体规范,懂得如何加强个⼈品德修养,做⼀个品德⾼尚的⼈。
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略的内容和意义,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法律思维⽅式,树⽴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掌握法的概念、作⽤、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懂得要⾃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判断。
下面将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1.道德概念和基本原则:课程首先介绍道德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如善恶、公正和良知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并了解道德与自我实现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探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和拓宽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不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学习和比较,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3.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刻苦、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
学生通过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理解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课程介绍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的概念和意义,强调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学生通过学习与讨论,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明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法律基础1.法律基本概念和分类:课程通过解释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的特征、规范和制裁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
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并了解不同法律领域的基本原则。
2.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课程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层级结构,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权威和法律程序,并形成合法合理的法律意识。
3.公民权利和法律保护:课程关注公民权利的保护和法律救济途径,如言论自由、财产权利和平等权利等。
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并了解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程序。
4.个人与法律的关系:课程强调个人与法律的关系,讨论个人自由和责任的平衡以及法律框架下的个人权利与义务。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理解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旨在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学会遵守法律法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1.道德观念与原则:介绍道德的概念、分类以及重要的道德原则,如诚信、友善、公正等。
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2.伦理与人生:探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讨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包括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规则的遵守等。
同时,培养个人品德,如勇敢、正直、宽容等。
4.思想道德修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参观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法律知识部分法律知识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1.法律基本原理:介绍法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2.宪法和法律体系:详细介绍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力分配,以及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
3.公民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人身权利等。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4.刑法和民法基础:简要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使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5.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的约束力和合法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知识的基础,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首次列入考研政治必考课,考查分值约18分,分值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政治理论”更名为“思想政治”的起因也缘于本学科的增设,因此本学科的地位相当高。
首先,我们简要梳理这门学科的重大知识框架:
思修与法基从范围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
国家层面的理念精神(前三章内容)
公共层面的道德规范(四、五章内容)
职业家庭层面的伦理规范(第六章内容)
社会主义法律的理念制度(第七章:法理层面--四个方面;第八章:制度层面--三个角度) 接着,我们将八章的内容按照前后顺序,按照重大知识点,对上面的四大层面加以展开,并加以板块化与体系化: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四、世界观与人生观★
五、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六、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七、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八、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九、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十一、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十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十三、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十四、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十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十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十七、我国的国家制度★
十八、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十九、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建议2014年的考生们结合各章重点,有针对性复习与突破。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前六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第一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的复习重点: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作用,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注意分析题的考核角度: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理想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
二、本章难点
将第一节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的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相关表述结合起来。
第二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在整个“基础”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章节,尤其是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可出选择题的知识点很多,复习过程中着重放在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并深刻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2.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角度: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有哪些时代价值;如何正确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二、本章难点
本章内容相对容易,着重理解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
第三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的复习重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深刻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正确处理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角度: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二、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在于对人本质的理解,如果理解了人的本质问题,其他内容迎刃而解。
第四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的复习重点是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如何正确对待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2.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角度: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为什么是诚实守信。
二、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在于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和优良传统道德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的复习重点是有序公共生活的重要性,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2.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角度:有序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二、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对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主要作用的理解。
第六章
一、本章要点
1.本章的复习重点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法》的立法原则,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观念,如何正确理解家庭关系。
2.注意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角度: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法》的立法原则,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二、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对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主要作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