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两则 2

合集下载

五年级《9.寓言两则《兄弟拉纤》《针瞧不起线》》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五年级《9.寓言两则《兄弟拉纤》《针瞧不起线》》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五年级《9.寓言两则《兄弟拉纤》《针瞧不起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赚钱、拉纤、摇橹等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意。

3.教育学生做事要齐心,要学会团结协作,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课件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1讲故事.学生说说第一则寓言写的是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

2、明寓意学生讨论:①哥哥是怎样做的﹖②弟弟是怎样做的﹖③结果怎样﹖( 船撞坏了,瓷器震碎了)④他们错在哪里﹖ (互相依赖,互相推诿)⑤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齐心协力,要顾全大局,不要互相依赖,互相推诿)3.谈感想学完寓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自己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兄弟拉纤》讲的是兄弟俩不合作(拉船不同时用力)造成撞船毁物的严重后果,进而告诉人们做事要齐心协力的道理。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1讲故事.学生说说这则寓言写的是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

2、明寓意学生讨论:①针为什么让线感谢他,他说得对吗?针和线应该怎样做?②针和线应该怎样做?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谈感想学完寓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自己应该怎样做。

9 亡羊补牢

9 亡羊补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读一读:

lóng

diāo quàn
窿
juàn



我会读

寓言 街坊
羊圈 劝告
圆圈 叼走
窟窿 后悔

第一次: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 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 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 叼走了。
_
第一次: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 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课后作业: 1、演一演《亡羊补牢》的故事。 2、阅读其它寓言故事,说说这些 寓言故事的寓意。 3、搜集《战国策》中的历史故事 读一读,留意出自《战国策》的成 语和寓言。
谢谢指导!
庄辛谓楚襄王
……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 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 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 千里,岂特百里哉? ……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南辕北辙 《战国策.魏策四》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楚策》 安步当车 《战国策· 齐策四》 不翼而飞 《战国策· 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 秦策》 高枕无忧 《战国策· 魏策一》 狐假虎威 《战国策· 楚策一》 画蛇添足 《战国策· 齐策二》 狡兔三窟 《战国策· 齐策四》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
《战国策·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 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 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 “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 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 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 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 “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 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 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 百里哉? ……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9课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9课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1、按拼音写汉字kūquàn pán juàn diāo huǐyùzé( )窿( )阻( )缠羊( ) ( )走后( ) ( )言原( )答案:窟劝盘圈叼悔寓则解析:分析:窟:洞穴:石。

狡兔三。

窿。

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

解。

盘: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

菜。

托。

圈:养家畜的棚栏:舍。

养。

牢。

叼:用嘴衔住:嘴里着烟卷。

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

懊。

改。

恨。

悟。

追莫及。

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

则:模范:以身作。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quān ( ) jiē()圈结juàn( ) jié()答案:圆圈羊圈结实蝴蝶结解析:分析:圈quān环形,环形的东西:圆。

花。

套。

画。

juàn养家畜的棚栏:舍养。

牢。

结ji ē植物长果实:开花果。

实。

jié系,绾:网。

绳。

扎。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3、我是拼音小能手kūlóng quàn gào pán chan yáng juàndiāo zǒu hòu huǐ答案:窟窿劝告盘缠羊圈叼走后悔解析:分析:窟窿:空洞,在物体内部有空的地方岩壁内有窟窿。

劝告:拿道理劝人经再三劝告。

盘缠:指如今说的旅费。

羊圈:指圈养羊的地方。

叼走:从那以后,这个人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了。

后悔:(动)事后懊悔。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寓言两则》4、给多音字注音在组词钻()()圈()()答案:zuān钻出zuàn钻石quān圆圈juàn羊圈解析:分析:钻zuān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

木取火。

探。

zuàn穿孔洞的用具: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9.寓言二则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9.寓言二则
③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并找一生表演这个“焦急”的农夫,帮助生深入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
(4)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2.学习2、3自然段,展开想象、阅读感悟
(2)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2.学生质疑。




(1)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这篇课文,《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出示幻灯片问题,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过渡:想要知道寓言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文中借助关键词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0.11
主备人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0.12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题
9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知识
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过程
方法
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件)
准备
查阅并搜集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1、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

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

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6、书写生字: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3年级语文人教(下)第3组第9课 寓言两则课后作业(B组)

3年级语文人教(下)第3组第9课 寓言两则课后作业(B组)

一、主题积累 填一填,读一读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杯( 弓 )( 蛇 )影 画( 蛇 )添( 足 ) 滥竽( 充 )( 数 ) 揠( 苗 )助( 长 ) ( 井 )底之( 蛙 ) ( 狐 )假( 虎 )威 ( 刻 )舟求( 剑 ) 叶公( 好 )( 龙 )
二、延伸阅读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很
3.我想对这个去楚国的人说:“你太__固__执____了,你 选错__方__向____了,如果你不听别人劝告,及时改正, 无论再怎么努力,都__到__不__了__楚__国____。”
二、明白道理 1.“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__丢__失____,“牢”的
意思是___羊__圈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羊__丢__失__了__,__才__修__ _理__羊__圈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一__个__人__做__错__了__事__, _只__要__肯__接__受__意_见__,__认__真__改__正__,__就__不__算__晚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亡羊补牢,__为__时__不__晚____。
2.“南辕北辙”中“辕”的意思是_车__前__部__用__于__驾__牲__畜___ _的__两__根__直__木_____,“辙”的意思是_车__印_____。这个词 语的意思是__心__里__想__往__南__去__,__却__驾__车__往__北__走__________。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_行__动__和__目__的_相__反__,__无__论__花__多__少__力__ 气__,__都__无__法__达__到__目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B ) A.偷别人的东西时,只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愚蠢的。 C.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别人偷窃。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3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两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

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

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

读读想想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 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 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 见。”
“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 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 的。”
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 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说一说: 我们身边有人犯南 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 见过吗?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 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 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 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 “南辕北辙”这样的事吗?说说你的见闻和 感想。 ☆ 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yì ng
奇怪
本领
硬要
提醒 没关系
车夫
pάn chάn
把式 南辕北辙
盘缠
他说:“没关系,我的 马跑得快。”
他说:“没关系,我的 车夫是个好把式!”
他说:“没关系,不怕 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 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 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 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才能到楚国 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 盘缠多。”
☆ 课后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寓言所要讲述的道理,但是很多 同学对于辕和辙的书写仍不熟练。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 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 )说:“马跑得越快,离 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 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才 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 盘缠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什么?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是:目标在南,却往北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与 行动相反,是永远达不到目标的。
练习题
比一比,再组词。
寓(寓言) 遇(相遇 )
修(修理) 休(休息)
叼走) 叼( 刁( 刁难)
辙(车辙) 撤(撤销)
亡:失去,丢失。亡羊:丢了羊。 补:修补。牢:羊圈。
成语意思是:丢了羊再去修羊圈。
1.读懂故事。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Hale Waihona Puke 我会读寓言 悔羊圈
劝告
叼走

窟窿 街坊 把式 要 quān 圆圈 亡羊补牢 圈 juàn 羊圈
盘缠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补牢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 次羊?
因为 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
去,把羊叼走了, 所以 养羊人丢了羊。
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 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 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 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硬要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 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 越到不了楚国。
• 狼用同样的方法叼走羊,点明养羊 人当初不修羊圈
最后结果:
•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 在修还不晚。 • “后悔”说明养羊人知道错了,认识到要立刻修 羊圈。 •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 没丢过。 •“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点明了 知错就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战国策》
南辕北辙


“辕”是马车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是车轮走过压成的痕迹。
•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 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为 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
去,把羊叼走了, 所以 养羊人丢了羊。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画龙点睛 望梅止渴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
盲人摸象
人 教 版 语 文 三 年 级 下 册 第 三 单 元
第一次:
• 街坊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 上 那个窟窿吧。”
• “赶快”表明街坊的明智。 •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呢?”
• 养羊人认为羊丢了,修补羊圈于事
无补。
第二次: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 养羊人没有接受劝告,结果 又丢了一只羊。
•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再也
总结:
劝告), • 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好心( 他却( ),到第二次又丢了羊, 满不在乎 修补羊圈 )。 他(后悔极了),赶快( 从此,他的羊( 再也没丢过 )。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 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⑴我想对养羊人说: “ ”
再看一遍
《亡羊补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 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你的羊圈 坏了。
应当 修一 修。
我不修
半夜里……
咦!羊怎么 少了一只?
你的羊圈坏 了,你应当 修一修。
我不修
半夜里……
咦!羊怎么 又少了一只?
练一练
1.给下列“亡”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亡:①丢失;②灭亡;③逃跑;④死掉。
亡国(② )逃亡(③)阵亡(④)亡羊补牢(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