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球化学资料整理与信息提取

合集下载

地化资料

地化资料

地球化学:是研究自然界,主要是地球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演化及其机理的科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测试周围三度空间与成矿有关系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组分分带,存在形式以及与成矿有关的物理化学参数等,并通过这些标志来找矿的一门科学.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

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地球化学背景: 指某些地区的或天然物质中,元素属于正常含量的现场象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指某些地区的或天然物质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所形成的异常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水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常。

指示元素:在化探工作中能够用来指示矿体的存在或能够用来指示找矿方向的化学元素。

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浓度克拉克值: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浓集系数:各种矿场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地球化学指标: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地球化学标志原生晕:在成岩,成矿作用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流的破坏,在其附近的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带,沿水系呈线状延伸原生环境:指从循环雨水的最低水平向下延伸至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在地球表面风化,侵蚀,沉积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了解岩石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元素分散与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成岩、成矿作用的联系,并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及元素在其中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系统中的组成(量)第⼆:元素的共⽣组合和存在形式(质)第三:研究元素的迁移(动)第四:研究元素(同位素)的⾏为第五: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第⼆章⾃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结合规律⼀、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的能⼒和所显⽰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①:离⼦结构:最外层2、8个电⼦稳定结构,最外层18电⼦,最外层8—18电⼦②:电负性:较⼩,⼤,③:化学键:离⼦键,共价键,⾦属键④:氧化物的⽣成热:氧化物⽣成热⼤于FeO,⼩于FeO,氧化物⼩于亲氧元素、硫化物⼩于亲硫元素⑤:集中分布情况:岩⽯圈,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铁—镍核⑥:容积曲线:下降部分,上升部分,最低部分三、其它的概念离⼦电位(π):是离⼦电价(W)与离⼦半径(R)的⽐值,即π=W/R电离能:指从原⼦电⼦层中移去电⼦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能愈⼤,则电⼦与原⼦核之间结合得愈牢固。

电⼦亲和能:原⼦得到电⼦所放出的能量(E)叫电⼦亲和能。

E越⼤,表⽰越容易得到电⼦成为负离⼦。

电负性:中性原⼦得失电⼦的难易程度。

或者说原⼦在分⼦中吸引价电⼦的能⼒叫电负性。

表⽰为:X=I+E (X:电负性;I:电离能;E:电⼦亲和能)周期表上,以Li的电负性为1.0,得出其它元素相对电负性。

化学键:离⼦键(电⼦交换),共价键(电⼦共⽤),⾦属键(价电⼦⾃由移动),范德华键(分⼦间或惰性原⼦间,存在弱的偶极或瞬时偶极),氢键(也属分⼦间静电⼒,含H的分⼦与其它极性分⼦或负离⼦间)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式分类)亲氧(亲⽯)、亲硫(亲铜)、亲铁、亲⽓根据地球中阴离⼦中氧丰度最⾼,其次是硫(主要形成氧的化合物和硫化物);⽽能以⾃然⾦属形式存在的丰度最⾼的元素是铁,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亲氧性(亲⽯)元素;②亲硫性(亲铜)元素;③亲铁元素。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大气、水圈、生物圈中化学元素分布、循环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

以下是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球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同位素分馏、元素丰度等
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
-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中元素的分布和演化
- 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和循环
- 大气地球化学:研究大气中化学元素的行为和循环
- 水圈地球化学:研究水体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循环和作用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光谱、色谱等
- 地球化学数据的解释与应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 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探
-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
- 地球化学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的前沿研究
- 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
- 地球化学在深地探测中的应用
- 地球化学在行星科学中的应用
结束语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对于从事地质、环境、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研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第六章 地球化学资料整理与信息提取

第六章  地球化学资料整理与信息提取

• 二、地球化学异常图的圈定 • 异常圈定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 1.仔细考察数据特征,合理确定各含量带的 间隔; • 2.结合地质条件来勾画异常的规模大小和确 定异常的形态产状; • 3.勾画异常范围时,应考虑异常源的可能存 在范围; • 4.异常中可以包括个别非异常点。但与附近 三点或五点的平均值应达到该带的异常数值。 • 5.当数据起伏较大时,可采用三点或五点移 动平均法压低起伏,然后再进行圈图。
带式图
圈式图

在大比例尺测量时,由于测线、测点间距 小,化探成果易进行对比,连续性好,所以 多采用等浓度线或等值线来表达异常内指示 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 • 等浓度线图或等值线图都是把异常范围内元 素的所有等含量点连接成圆滑曲线而编制的 一种图件。等浓度线图一般采用单元素三级 分带的方法将岩石的含量分为一、二、三级 或内、中、外三带,由此据内插法进行圈图。 n 一般间隔为 A (等比系列,a=2,3,4; n=0,1,2)。而等值线图则是用算术或对数 间隔来划分,如△logM=0.1,0.2,0.3,……。
• B.当元素是对数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 算几何平均值的方法,公式如下: Co G ( xg ) n x1 x 2 x3 xn
1 n 两边取对数lg Co lg xi n i 1 • C.求均方根差和异常下限:
均方差S 1 n ( xi Co ) 2 N 1 i 1 1 n fi( xi Co ) 2 N 1 i 1 1 n fi(lg xi Co ) 2 N 1 i 1
(二)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方法
• 1.图解法 • ①长剖面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地质剖面观 察基础之上的,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 按一定的间距采取岩石(或土壤)样品, 分析所需几种指示元素的含量,编绘地球 化学综合剖面图(包据地质剖面和元素含 量变化曲线)。剖面的长度应能较完整反 映背景和异常全貌为宜。作图后,对比地 质剖面和元素含量变化曲线来确定背景值 和背景上限。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及其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地球演化和资源勘探的基础。

在地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

一、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地球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主要包括铁、氧、硅、镁等。

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形成了地球的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二、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几个部分。

大气圈是指地球上的气体层,其中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其中包括地壳和地幔。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等。

三、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元素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布。

地球上的元素可以分为常量元素、痕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个类别。

常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主要包括氧、硅、铝等。

痕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较少但对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元素,主要包括锰、铜、锌等。

微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非常少的元素,主要包括金、银、铂等。

四、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过程可以分为地球化学风化、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等几个环节。

地球化学风化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受到气候、水文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分解和溶解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在水体中沉积和沉淀的过程。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上岩浆从地幔上升到地壳的过程,形成火山和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五、地球化学资源地球化学资源是指地球上含有有用元素和化合物的矿石和矿床。

地球化学第6章

地球化学第6章
• • • • µ为研究母体的数学期望,用全区样品总平均值代替。 为研究母体的数学期望,用全区样品总平均值代替。 αi代表地球化学变差, µi-µ 代表地球化学变差, βj代表采样误差, µj-µi 代表采样误差, γk代表分析误差, xijk-µj 代表分析误差,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 若F大于临界值,则说明条件误差显著,存在系统误差; 大于临界值,则说明条件误差显著,存在系统误差; • 若F小于临界值,则说明不存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主要 小于临界值,则说明不存在系统误差, 的。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谢焱石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Applied Geochemistry
则上式可表示为: 则上式可表示为: xijk - µ= (µi-µ) +(µj-µi)+(xijk-µj)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谢焱石
App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d Geochemistry
方差分析假定上式右边各项是相互独立的 正态变量,它们的均值为零, 正态变量,它们的均值为零,方差相应的 表示为, 表示为, σα2 , σβ2 , σγ2,根据正态分 布的性质,总方差等于各独立项方差之和, 布的性质,总方差等于各独立项方差之和, 即: σ总2 =σα2 + σβ2 + σγ2 σγ2为第三层次的方差SS3, σβ2为第二层 为第三层次的方差SS 次的方差SS 为第一层次的方差SS 次的方差SS2, σα2为第一层次的方差SS1, 总方差σ 总方差σ总2为S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谢焱石
Applied Geochemistry

吉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核心知识总结

吉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核心知识总结

吉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核心知识总结地球化学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学科,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元素和化学过程。

对于准备参加吉林省考研地质学专业的同学来说,熟悉和掌握地球化学的核心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球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复习。

一、地球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地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中的化学元素,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构成,对于理解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2.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化学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是氧、硅、铝、铁等,地幔主要包含铁、镁、铝等元素,而地核则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了解地球不同部分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是地球化学的基础。

3. 地球的化学演化:从地球的形成开始,到现在的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发展和演化,地球的化学演化是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元素循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元素的循环过程,包括元素的补给、迁移、保存和排放等过程。

元素循环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揭示了地球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 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的比例和分布可以揭示地球化学过程和地质事件。

通过同位素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化学变化的过程和历史。

3.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地球化学研究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如质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来研究地球化学过程和地质事件。

三、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1. 矿床成因:地球化学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矿机制,为矿产资源勘探和矿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可以揭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起因,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石油地质化学:地球化学可以在石油勘探中揭示烃源岩的成因、有机质的类型和成熟度,为石油勘探预测和石油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价: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对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研究,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评价危险性。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大气、水体等各个地球圈层。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拟等。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化学知识而准备的学习材料。

它包括了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1.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首先会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来建立对地球化学的整体认识。

2. 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详细介绍地球化学元素的分类、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应用来了解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3. 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循环来了解地球上各种元素的运移和转化规律。

4. 地球化学实验方法: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如化学分析方法、同位素分析方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实验方法来了解地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5. 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来了解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还可以包括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和前沿研究进展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了解地球化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总之,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化学知识而准备的学习材料。

它包括了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钼矿区 o 异常平 M
< 0.5 0.5 < 0.5 0.5 2 1 . 5 0.5 1. 5 < 0.5 0.5 < 0.5 0.5 0.5 40 1 0. 8 0. 8 4 5 4 35 5 35 15 0. 8 4 4 35 4 3 15 4 30 85 500 150 55 80 100 150 400 8 0. 5 10 10 3 8 4 20 30 100 80 35 20 35 1000 5 200 80 10 40 100 200 100 15 150 0.5 < 0.5 < 0.5 < 0.5 1 3 2 3 50 4 35 1008 < 0.5 < 0.5 < 0.5 < 0.5 < 0.5 2 5 < 0.5 1. 8 80 10 2
背景上限 背景
地球化学剖面图
• 3.地球化学平剖面图 • 这是一种在同一平面图上表达各测线地球化学 测量成果的图件。也就是说,把剖面图按剖面所 在的位置摆布,构成平剖图。因此,地球化学平 剖面图不仅可反映地表各剖面上元素的含量变化, 而且可用来对比地表各测线上的测量成果。 • 平剖图的比例尺可以不同于取样时的比例尺, 但以每条测线异常表示明显而其曲线又不经常交 织在一起为宜。通常横坐标(测线)比例尺应使 点距不小于2mm,不大于1cm;纵坐标(元素含 量)比例尺应使正常含量不超过2mm。 • 地球化学平剖面图可用于大中比例尺的土壤地 球化学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与物探方法配 合工作时,也常使用这种图件。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
• 一、原始资料的审核 • 原始资料中最主要的是分析结果,其次 是采样记录本、地质观察记录、岩矿鉴定报 告、山地工程编录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辅助 性的材料如送样单、外检记录等等。这些资 料的宝贵在于它包含了一切有用的信息,所 有后续的工作只不过是尽可能地充分应用它 们而已。但它们往往因为原始性而不被重视, 这是不对的。原始资料要由专人在日常工作
• 4.地球化学平面图 • 这是从平面上反映与成矿有关的元素 含量变化的图件。 • 在大区域进行低密度的中小比例尺地化测 量时,由于测线和测点间距大,有时相邻 的测线、测点的成果不能对比,故常用圈 式图、带式图或符号图。也可根据前种图 上数据经滑动平均后,再用内插法以等值 线在图上圈定。目前,区化中常用对数间 隔的等值线图,如 △ logM=0.2~0.4等差系 列。
性,是一种很重要的图件。在西方国家,加工 过的图件公开出版,私人探矿公司可以免费得 到,但他们宁愿花钱去买原始数据。它是一种 很重要的图件。利用原始数据图,不仅可制作 各种有关综合图件,研究推断解释问题,而且 还可供以后以新的观点,新的技术方法来研究, 为找矿进行新的解释推断。
采样位置图
013
001 002
第三节 背景上限的确定及 异常图的圈定
• 一、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 • (一)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原则 • 确定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正确与否对化探找矿效果影 响很大。应注意下列原则: • ①尽量选取远离已知矿化地区的样品; • ②按工区不同地质单元统计(如不同时代、不同岩性 统计); • ③每个单元的样品数在50~100个或更多些; • ④可将大于x 3S 的数据剔除,以免计算结果偏高。
•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利用多元统计分析 也可编绘各种图件,如利用趋势分析、 滑动平均分析、回归分析、判别分析、 点群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时都有相应 的图件。
山东省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附金矿点分布图)
1.特大型金矿床;2.大型余矿床;3.中型金矿床;4.小型金矿床;5.金矿点;6.金矿化点;7.破碎带蚀变岩 型金矿;8.含金石英脉型会矿;9.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10.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I1.砾岩 型金矿;12.隐爆角砾岩型金矿:13.矽卡岩型金矿;14一火山岩型金矿;15.古近纪和新近纪冲积型金 矿;16.第四纪冲积型金矿
• B.当元素是对数正态分布时,可利用计 算几何平均值的方法,公式如下: Co G ( xg ) n x1 x 2 x3 xn
1 n 两边取对数lg Co lg xi n i 1 • C.求均方根差和异常下限:
均方差S 1 n ( xi Co ) 2 N 1 i 1 1 n fi( xi Co ) 2 N 1 i 1 1 n fi(lg xi Co ) 2 N 1 i 1

Pt
<0 . 5 <0 . 5 <0 . 5 0. 5 0. 5 <. 05 <. 05 <. 05 <0 . 5 <. 05 0. 5 <. 05 0. 5 0. 5 <. 05 0. 5
<0 . 5 <. 05 <0 . 5 1. 5 0. 5
(二)背景值及背景上限的确定方法
• 1.图解法 • ①长剖面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地质剖面观 察基础之上的,在测制地质剖面的同时, 按一定的间距采取岩石(或土壤)样品, 分析所需几种指示元素的含量,编绘地球 化学综合剖面图(包据地质剖面和元素含 量变化曲线)。剖面的长度应能较完整反 映背景和异常全貌为宜。作图后,对比地 质剖面和元素含量变化曲线来确定背景值 和背景上限。
长剖面法确定背景及背景上限
• ②直方图解法: 应用直方图解法确定背景值及背景 上限的依据,是建立在元素在地质体中 一般是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理论 基础之上的。应用这种方法时,首先统 计绘制元素含量的频率直方图,然后根 据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特点, 确定众数值〔M0〕,用其代表背景值; 确定的均方差 (标准离差),并据此确 定背景上限(或称异常下限)。
单一母体的累积频率 及背景值的求解
• 2.计算法:
通过计算来确定背景值和背景上限,也是 以均值或众数值来代替背景值。 ①正常地段的计算法 在正常地段,背景值是通过计算均值来确 定的。元素的分布型式不同,计算的方法也不 一样。 A.当元素是正态分布时,利用计算算术平均 n 值的方法,公式如下: xi Co x i 1 n xi : 各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
005 006
009 010
014
003
007
011
015
004
008
012
016
1
2
3
4
原始数据图
001 10 002 15 003 100 004 50 005 15 006 15 009 10 010 20 011 160 012 35
测线
013 15 014 45

采样点号
007 150 008 35
第六章 地球化学资料整理与信息提取
• 化探工作经野外观察、采样及室内样品 加工分析之后,获得大量数据及其他方面的 资料。如一幅1/20万图幅,按组合样计算也 有1800个左右。分析39种元素,再加上坐标 值,总计就有7.5万多个数据。这些数据与资 料中蕴涵着大量找矿和农业及环境地球化学 信息。对其采用科学方法加以归纳整理,就 可以将其中的各种信息挖掘出来。
第二节 地球化学制图
• 地球化学图件通常包括实际材料图和综 合性图件。 • 一、实际材料图 • 实际材料图,是一种客观地反映地球化 学找矿中采样点的位置、编号及样品分 析成果等实际材料的图件。主要包括以 下几种图件:
• 1.采样位置图及原始数据图 • 采样位置图是最常用的实际材料图。一般
是在与野外实际用图相同或大一倍比例尺的平 面图上,标明采样线、采样的位置及样品号。 若标上每个点指示元素含量的话就是原始数据 图。原始数据图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资料的原始
• 二、地球化学异常图的圈定 • 异常圈定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 1.仔细考察数据特征,合理确定各含量带的 间隔; • 2.结合地质条件来勾画异常的规模大小和确 定异常的形态产状; • 3.勾画异常范围时,应考虑异常源的可能存 在范围; • 4.异常中可以包括个别非异常点。但与附近 三点或五点的平均值应达到该带的异常数值。 • 5.当数据起伏较大时,可采用三点或五点移 动平均法压低起伏,然后再进行圈图。
对数均方差lg S
1 n (lg xi Co ) 2 N 1 i 1
上式在Co是对数学期望μ的估计,S是对σ的一 种估计,在计算S的公式不用N而用N-1除是 S对σ的无偏估计。 3.求背景上限(异常下限): 正态分布Ca Co RS 对数正态分布lg Ca lg Co R lg S R是决定可靠性的一个系数。R一般选在 1~3之间,多用2。R值选得大,即背景上限 划得高些,异常可靠,但容易把一些弱异常 掩盖掉,反之,异常范围变大,可能把部分 背景含量当异常。
aC
• 这种的优点在于能修饰异常的不均匀性, 更好地显示可能矿体的形态和组分的分 带特征。 • 以上各种图件,每张图上可标明1~2种 元素。剖面图上元素种类可稍多些,但 应以图面清晰为原则。
• 二、综合性图件的编制 • 综合异常图是把多个元素异常表达在一张图 上。图上一般不标原始数据。如异常分布图、 综合异常图、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各种成矿预 测图等。在编制综合异常图件中,除常用的 把单个元素异常叠合成图外,也可以利用几 种元素含量(衬度)之和(如Cu+Pb+Zn)或 含量之积(如As· Sb)成图,也可利用单元素 的比值(如Pb/Zn)或多元素乘积的比值(如 As· Sb/Cu· Mo)成图。编制这类图件时,所选 择的往往是性质相近或在找矿及研究作用相 似的元素或元素组,因此编出图件可以起强 化异常的作用,能更好地反映出某种规律来。
015 200
分析结果
016 15
1
2
3
4
• 每张原始数据图上,最多只标明两种元 素的含量。若元素过多,势必影响图面 的负担,影响图面的清晰。对原始数据 图来说,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要 求百分之百的检查,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 2.地球化学剖面图 • 这是地质剖面与指示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相结合 的一种图示方法。这样可清晰地反映地质构造与矿 化特点对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 地球化学剖面图上, 横坐标表示采样位置,纵 坐标表示含量。纵坐标可用算术比例尺、对数比例 尺及或其他比例尺。算术比例尺适于反映低含量的 变化,对数比例尺适于反映高含量的变化。 • 地球化学剖面图还可与勘探剖面图结合起来编 制,反映钻孔中元素的含量变化;也可将各个工程 测量的成果联系起来,以含量浓度带来表示。 • 地层往状图中,元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与地球 化学剖面图的编制方法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