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叙事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

合集下载

聆听声音作文:倾听声音

聆听声音作文:倾听声音

每当我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周围的世界,就能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人们的
走路声,汽车的喇叭声,大树的摇摆声,小鸟的尖叫声……其中,有的是悄无
声息的,有的是尖锐的,有的是震耳欲聋的,有的离我们很近,有的却离我们
很遥远……
今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去倾听室外的声音。

由于室外下起了小雨,我只能站在屋檐下。

我屏息凝视地听着,先传入我耳边的是轮船的“呜——”声,心想:这声音好像是一辆摩托车从远处的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

忽然,我又听到了小雨“嘀嗒嘀嗒”的声音,像是很多人用筷子轻轻地敲打着地面。

这时,我感到一阵急促的飞行,让我想起了一幅画面:一只小鸟飞快地停在一棵树上,好像在说:下雨啦,下雨啦,也不知道我的孩子怎么样?
室外的这么多声音汇成了一首交响曲,但室内的声音也很不错的哦!
来到了室内,我开始闭上眼睛,细听起来,热闹的教室像是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上课做作业的时候,安静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我把耳朵靠近桌面,能听到写字的沙沙声响。

“丁铃铃……丁铃铃……”那下课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接着,我又听到“吱吱”的声音,我想这肯定是一些顽皮男孩摇摆*凳子发出的声音。

就在这时,只听一阵“嗒嗒”的声音,噢,那是老师走来走去很有节奏的脚步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显得大千世界更加生机勃勃,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那这个世界应该是一片寂静,是那么的无趣。

高一叙事学会倾听

高一叙事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听到很多声音,但是声音并不是都那么好听,也有不少的噪音,但是你如果仔细地去倾听,你就会发现,世间的万物都很好听。

“轰轰”的,一声响雷,把我从睡梦惊醒,真是烦人,我不由得愤怒起来,蒙上并没有可还是那么吵人。

于是,我静下心来,听着烦人的雷声,听着听着,觉得它不像以前那么吵人,只觉得那声音像打鼓一样。

而那闪电就像是舞台上的闪光灯,让雷声显得更加美妙更与众不同。

紧接着,下起了小雨,不轻不得的就是这个声音,配着刚才大鼓的声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再接着,雨就越下越大了,雨点有节奏地敲打着地面,就像一只巨大的火炮腾飞上天的一样,正时也不打雷了,只剩下大雨一个人在独奏,更没有闪光灯了。

陪伴他的,只有群众们的鼓掌声——大风拍动窗户的声音。

这群众们的掌声越来越热烈了,那声音真是太大了,差点要把房子给掀了。

听着一场大合奏就要接近尾声,我才昏昏睡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早上,打开窗户,一阵清风迎面拂来,空气也格外清新,春风拂来,就听见像萧声一样,越来越响,噢,原来是风吹动门的声音。

还带着一缕花香。

噢,原来是春天到了,桃花早已盛开,只是自己没有去看,去倾听罢了。

我走出家门,来到了平时最讨厌去的集市,因为那里的叫卖声让我讨厌。

刚进到集市,就听到李老板在吆喝:“猪肉咧——新鲜的猪肉呀!”
嘿,这时听着,就觉得李老板这叫卖声还挺有意思的。

“刚出锅的包子,凉了可就不好吃的。

吃一口保证你身体健康,吃两口保证你永远年轻,魅力无穷……”虽然这叫卖声有些夸张,但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买了,谁不想身体健康,谁不想永远年轻。

原来集市也是这么有趣。

聆听叙事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关键时刻》英文文本的解析

聆听叙事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关键时刻》英文文本的解析

时 刻 将 再 难 有 此 机 会 。 关 键 时 刻 也 能 看 出每 个 人 不 同 的 方式与叙述 语态进行 叙述 。叙述 者站在谁 的立场来看待 世 要 了 解 本 篇 中 的 多 种 声 音 的 功 能 , 我 们 需 要 理 解 文 本中 “ 事声音 ”的深层意义 ,这些 “ 叙 声音 ” 的 意 义 就 在 文 体 和 人 物 、 事 件 之 间 的 空 间 中 。 从 广 义 上 来 讲 , 这 些
性格 、态 度 、素 质和应变 能力:有些 人遇事可 能会表现 勇 界 ,就 构 成 所 叙述 的叙 述 视 角 。 [ 3 3 敢 ;有 些人可 能会胆怯 ;有些人可采 取 明智 的战略并做 出 非常明智 的决定 ,而有些人遇事恐慌、不知所措 。
《 键 时 刻 》 一 文 的 作 者 让 一 名 亲 历 了 一 次 重 大 的天 关
经 历 了 这 次 事 件 后 , 他 认 识 到 作 为 一 个 消 防 队 员 的 价 值 就 中, 让读 者 聆 听 故 事 中 不 同 的 “ 音 ” 。 声 体 现 在这 关 键 的时 刻 。 围绕 着 “ 键 时 刻 ” 这 个 主 题 , 作 者 在 让 叙 述 者 讲 述 关 故 事 中 始 终 把 “ 音 ”和 叙 述 的 话 语 置 在 其 中 , 并 把 “ 声 声 ( )当班 组 长 与 消 防 局调 度 员 的 “ 一 声音 ” 我们 且来 听 一 听 故 事 开始 的一 段 对 话 :
它非人物的声音 。女性主义叙事学 的开创者 苏珊 ・S・ 瑟 自 己决 定 到 底 要 不 要 去 查 看 一 下 。 “ 个 市 民在 离你 们 站 兰 一 在 《 构的权威 》中把 “ 述声音 ”定义为 “ 虚 叙 叙事 中的讲 大 约半个街 区的地方 闻到 了天然气 的味道 。” 电话 中女 调

细致描述聆听一种声音时的情景150

细致描述聆听一种声音时的情景150

细致描述聆听一种声音时的情景150 篇一
叮咚,叮咚,这是小河哥哥在赶冰块弟弟让路的声音,哗哗,哗哗,这是春雨姐姐在和雪花妹妹说再见的声音,慢慢的,慢慢的,我又听到了春姑娘尽情歌唱的声音。

后来,我又听到小草弟弟从土里冒出脑袋的声音,小花从地里睁开眼睛的声音,又听到了柳树姐姐让春姑娘帮它梳头的声音,我听到了万物复苏的声音。

春天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声音,不信,你也来听听。

篇二
人人都渴望生活在有鸟儿的鸣叫、有花儿的芬芳、有小溪的流淌、有禽兽的奔跑的大自然怀抱中,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一声狮吼……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

春天,我们走在花园里,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夏天,在树林漫步,聆听鸟儿此起彼伏欢叫的声音;秋天,步入田野,聆听植物摇曳的声音;冬天,置身于一片白色世界,聆听北风呼啸的声音。

聆听记叙文七年级作文5篇

聆听记叙文七年级作文5篇

聆听记叙文七年级作文5篇聆听记叙文1晚风细入,熏香袅袅,弦弦颤动,余音凫凫。

幽雅婉转的琴声在我们耳旁起舞。

听,你听到了吗?我爱倾听,听大自然的一切。

春天到了,因为天使来了,朴翼天使的鸣叫总是美的,听一听鸟鸣,总有一种在天际翱翔的惬意。

炎炎夏日中,听着鸟儿的鸣叫,就想和蝴蝶在一起翩翩起舞。

即便是到了冬天,我也会倚在窗前,静静地等待天使的归来。

相比鸟鸣,我更爱听大自然演奏的乐曲。

再也无法忘记听风的乐趣。

微风的时候,似乎没什么声音,可当你用心去听时,就会感觉到风儿在用它细腻的声音和你打招呼。

当劲风来临时,那一声声呼啸就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没有必要害怕,因为他永远不会伤害你。

大自然对我们这些孩子很放纵的,因为她知道我们是她的孩子,我们不绘伤害她。

在大自然的溺爱中,在风儿的陪伴下,我们在笑。

我也爱听雨。

对于雨,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总是把雨叫做天空的眼泪。

也许在我这样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眼中,雨也是天真的吧!雨小的时候,就像小溪流淌过自己的身体,雨再大些,就像讲河在奔腾,在咆哮。

当雨肆无忌惮的放肆时,就会有一种在海洋中无拘无束的快感。

虽然豆大的雨珠砸在身上有些疼,我也会在雨中奔跑,去享受那野性的复苏。

雨是我们成长的最好的伙伴。

作文大自然固然美丽,我更喜欢倾听最聪明的人类,尤其是人的笑声。

倾听孩子的笑声,我听出了无尽的童趣;听大人的笑声,我听出了坚强;听老人的笑声,我听出了岁月遗留下来的美好。

笑声会带着我们的故事在风中飞扬跋扈地放肆着,而我们的那些美丽如花的故事就这样飞走了,飞向远方,最终屈服在时间脚下,只有我们的笑声还弥留在耳际,作为永恒的纪念。

作文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乐趣,倾听是一种发泄,倾听是一种美好。

倾听那晓风残月,听那对酒当歌,听那风起尘扬,听那感花悲泪,听那倾城之恋,听那天荒地老……又是一轮春夏秋冬,又是一番风花雪月,在这个美丽的如同花儿的世界中,你还在听吗?聆听记叙文2倾听,这个动词把我们放在了听众的位置,正是因为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主角不是我,才得以机会沉默的去倾听,去思索。

小学教育叙事我听到了花开声音静待花开教育叙事

小学教育叙事我听到了花开声音静待花开教育叙事

小学教育叙事我听到了花开声音静待花开教育叙事在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学校园里,孩子们正在上课。

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学习的味道,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教育氛围。

这一天,小明同学刚刚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老师告诉他们,真正优秀的音乐家不仅需要听到音乐的声音,还需要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美妙的旋律。

小明对音乐充满了好奇,他想要听到更多的声音,于是他决定在放学后去花园里感受花开的声音。

在回家的路上,他满怀期待地想象着花开的声音,心里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

终于,放学后,小明来到了花园。

他静静地站在花丛旁边,凝神聆听。

起初,他只能听到近在咫尺的杂音,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耐心的等待,才能听到真正的花开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明静静地等待着。

突然,他的耳边响起了微弱的声音,他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轻轻绽放。

他更加专心地听着,那声音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宛如微风吹拂花瓣的声音。

小明感到兴奋不已,他继续聆听,发现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

有的花开放时,发出悦耳的欢快歌声;有的花含羞带怯,不敢发出声音;还有的花轻轻地唱着安静的小调。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花海乐章。

小明陶醉在花海的声音中,感受到了花开的美妙。

他意识到,只要用心倾听,就能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发现美好的声音和故事。

他决定将这份美好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回到教室,小明迫不及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在花园中听到的花开声音。

同学们都被小明的分享所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双耳去聆听生活中的美妙声音。

从那天起,小明和他的同学们每个人都开始认真聆听身边的声音,从而发现了更多美好的事物。

他们在音乐课上也更加投入,用心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旋律。

花开的声音,让小明明白了聆听的重要性。

他明白了只有真正用心去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美好。

从此,小明走进了音乐的世界,用声音传递爱与美。

而这份对花开声音的感悟,也成为了他成长中最珍贵的一段回忆。

初中记叙文用心倾听声音

初中记叙文用心倾听声音

用心倾听声音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声音,只要你用心去倾听。

它的歌声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时而快,又时而慢。

是,多么优美的旋律,令我忍不住和它共歌一首。

它唱出来的悲伤的曲调使我不禁泪流满面;它唱出来的欢快的音韵,又使我与它同享其中。

我也喜欢倾听雨水落在地面发出的“淅淅沥沥”的声音,因为它让我看到了无数双纤细的手在钢琴上跳跃。

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美动听的曲调。

时而飞快如闪电,时而又慢得像蜗牛。

这时我总会静下心来,全身贯注的去倾听它非一般的演奏会。

我的情感随着节奏的高低变化,而节奏也随着我的情感起伏而变化……使我总是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我爱倾听雨水落在地面的声音,全神贯注的去倾听。

我喜欢倾听风的声音,它时而像一名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舞者,时而又像一位用灵魂演奏的音乐家。

大家肯定会有疑问:我为什么会知道?风虽然没有颜色,但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

她的舞蹈,每一步都很扎实,但是同时又是那么的柔软。

它超强的韧带令我佩服,它如同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献出全部的努力去为我们表演一场最美的舞蹈。

我爱倾听风的声音,用心去真正的体验!
我爱倾听大自然中所有的声音,声音不光是要用耳朵,更重要的是打开心灵的那扇窗。

高二记叙文倾听,那成长的声音

高二记叙文倾听,那成长的声音

倾听,那成长的声音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题记光阴荏苒,岁月如歌。

一路走来,听惯了流水铿然,鸟鸣嗈嗈,但却总有一种声音,如箜篌般清脆,如牧童短笛般嘹亮,久久萦绕耳畔。

每当校园的钟声响起,那些无边无际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

我那遥远的童年时光。

犹记得小学母校那欢快的铃声,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老师的叮咛,繁杂的作业,通通都被抛在脑后。

我们是无忧无虑的少年,一起在阳光下奔跑,一起躺在草地上遥望天际。

只要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就撒欢似地背起小小的书包,冲出教室,跑向早已等待多时的父母那里。

对于我们来说,听见铃声响起是莫大的幸福。

于是,课堂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歪过头,偷看教室后面钟表的指针走到第几格,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放学的时间。

多少个日夜,就这样趁着我们回头时大摇大摆地从面前走过,一去不返。

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就从稚嫩的孩童蜕变成戴着闪闪校徽的初中生。

青涩时光里,悠扬的钟声从校园响起;落日余晖中,我们漫步在回家路上,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格外长。

在这段幸福的小时光里,倾听校园钟声是一种享受,犹如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午后小憩一样惬意。

曾几何时,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好好品味这悠扬的钟声,让我永远不要长大。

后来,当毕业前校园吟唱起最后一次钟声,一张张同学录在教室上空飞扬,想来是想记下某些不愿被忘记的时光。

我的匆匆六月,我们的青葱岁月。

踏入高中大门后,我的生活就像现在这样平淡起来,每天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奋笔疾书。

毕竟都是高中生了啊,我们已经失去了被当作孩子对待的特权。

在这种快节奏的学习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可以倾听校园那浑厚的钟声,它对我们而言只是一种信号,无非提醒我们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放学。

我们再也不会怀着当初那种或虔诚、或欣喜的心情来琢磨其中的韵味了。

毕竟,我们都长大了。

失去了聆听者,校园的钟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寂寥。

不像天籁那般余音绕梁,不似挽歌那般悲切凄凉,也并不雄壮豪迈,荡气回肠。

校园钟声,连同它所承载的,成了记忆中的一部分,被湮没在我们对成长一次又一次的疑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叙事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作者:杜鹃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关键时刻》①中的“声音”和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力图说明“声音”和叙述话语何以作为叙事的组成部分在叙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探讨“声音”和叙述话语以特定谈话和叙述的方式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和相关的价值意义,并关注文中的语言技巧。

试图表明参与叙事进程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故事叙事的独特性和语言中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叙事中的“声音” 叙述话语文体一、引言关键时刻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错过了这一时刻将再难有此机会。

关键时刻也能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态度、素质和应变能力:有些人遇事可能会表现勇敢;有些人可能会胆怯;有些人可采取明智的战略并做出非常明智的决定,而有些人遇事恐慌、不知所措。

《关键时刻》一文的作者让一名亲历了一次重大的天然气泄漏事件的消防队员出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当查出一座大楼内出现天然气泄漏时,他便意识到该大楼随时有可能爆炸,在这关键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同事的四个孩子的生命安危,而不是他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经历了这次事件后,他认识到作为一个消防队员的价值就体现在这关键的时刻。

围绕着“关键时刻”这个主题,作者在让叙述者讲述故事中始终把“声音”和叙述的话语置在其中,并把“声音”和叙述的话语与人物、事件、过程等其他因素联系起来。

虽然故事不以曲折有趣的情节吸引人,却具有一定的魅力。

这种魅力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将从叙事学与文体学相互补充、交互运用,从文中多种“声音”的功能、故事层与话语层交织的艺术和受述者三方面对文本进行解析。

二、《关键时刻》中多种“声音”的功能如果说《关键时刻》一文的叙述视角构成了它的叙事表层的话,那么,“叙述声音”则构成了本篇内在的隐形结构。

一般来说,小说的叙述可能有多种声音,但不会是叙述人的多种声音,而应是叙述层之下的人物的多种声音。

本篇叙述层之下不仅有几个人物的声音,而且还有其它非人物的声音。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者苏珊·S·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中把“叙述声音”定义为“叙事中的讲述者,以区别于叙事中的作者和非叙述性人物。

”[1]她把叙述声音定义为叙述者的声音,而且打破了叙事学立足纯粹形式批评、隔离文本内部与外部联系的弊端,把女性主义与叙述学联系起来,从而强调了叙述声音的意识形态特征,她把“叙事技巧不仅看成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还是意识形态本身。

”[2]“声音”的内涵相当广泛,它应当包括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的态度、认识、判断等,以叙述者看问题的立足点(即视角)为基础,选择一种合适的叙述方式与叙述语态进行叙述。

叙述者站在谁的立场来看待世界,就构成所叙述的叙述视角。

[3]要了解本篇中的多种声音的功能,我们需要理解文本中“叙事声音”的深层意义,这些“声音”的意义就在文体和人物、事件之间的空间中。

从广义上来讲,这些“声音”作为叙事中的话语都服务于作者在叙事中的一个目的:突出关键时刻这一主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和叙事真实的效果,作者让一位亲历一次重大天然气泄漏事件的突出人物站在前台,并把多种“声音”置在叙述的故事之中,让读者聆听故事中不同的“声音”。

(一)当班组长与消防局调度员的“声音”我们且来听一听故事开始的一段对话:“Dennis,I didn’t think this was much,so I di dn’t sound the alarm.I thought I’d let you decide whether or not you’d want to investigate it.”“What’s up?”“A citizen smelled natural gas in a district about half a block from your station.”“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从刚刚听到的这段对话得知:打电话的人是加利福尼亚中心消防局的一个女调度员;接电话的人是出事的当天晚上值班组长丹尼斯。

女调度员说:“丹尼斯,我并不认为有什么大问题,因此我没有发警报。

我想可以让你们自己决定到底要不要去查看一下。

“一个市民在离你们站大约半个街区的地方闻到了天然气的味道。

”电话中女调度员的声音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异常的声音让我们感到不安。

但在此时,我们从“I didn’t think”和“I thought”两个意态的显性主观语气可以听出调度员对天然气泄漏一事的态度和反映:她并不认为有什么大问题,三个表认知、愿望心理过程的动词:“think、think和want”与否定词“not”并用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话语中的过去时态让我们听出她早就得知此事,因为她没有重视此事,所以她没有在有人反映天然气出现异常的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当然,调度员对待一个居民所反映的情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是有其道理的。

丹尼斯最初也有此想法:“煤气检查”最后很少是什么大问题。

这段简短对话的文体,无论是句子中的动词,还是过去时态和否定词都渗入到了女调度员思想的中心,让我们透过她的话来了解她。

而听到丹尼斯的会话声音让我们有些不安的感觉,迫使我们想了解究竟是什么事。

因为他并没有更多的闲话,而是直截了当的一个问句和简单表示感谢的话语。

这或许是他本身就是一个话少的人;另一种可能是出于职业上的敏感,所以当他接到女调度员打来的电话,第一反应是,什么事?询问他所要关注的信息,以便快速地掌握所发生事情的第一手资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然后表示感谢就挂断了电话。

短短的两句对话让我们从中了解到丹尼斯是一个工作上认真负责,而且警觉性很高的人,正因为如此,才避免了一次大的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也体现了关键时刻他作为一名消防队员的重要作用。

两人在对话中分别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功能语法认为我们能认知的各种各样的言语角色中最根本的可概括为两类,即给予和要求。

说话人或者是给予听者什么,如一条信息等,或者是从听者那里要求什么。

因此,功能语法认为说话的“行为”应该叫做“相互行为,即互动”更合适,它是一个交换。

[4]从交换中的言语角色来分析:一个是要获取信息,一个是给予;一个对待此事的态度是积极,而另一个并没有表现出积极。

这也许是各自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原因。

这段会话显然传递给了读者更多的信息: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时间和地点,电话中两人讲话声音的语气、声音的速度以及对待所发生的事情的态度等相关的因素。

另外,作者用调整两人声音的叙事方法凸现了彼此之间对此事看法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张力突出了关键时刻主人公丹尼斯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下来丹尼斯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同事谢尔姆和丹:“Hey guys,we have a gas investigation to check out.”这句话的声音效果恰到好处:既没有命令的口气,又达到了让大家一起进行调查的目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们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另外,我们从“woke up”这一言语动词,也了解到天然气发生异常现象的时间是在那天很晚的时候。

从这一侧面,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时间和性质。

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们确定了天然气泄漏现象的严重性,这时,丹尼斯打电话立刻联系了调度员并要求支援。

这次的声音与他之前的声音明显不同,我们来仔细地听一听他所说的这段话:“I’m sure I hear gas escaping—this thing could blow at any moment! We’v e got to get moving on this before we have a real disaster on our hands.”丹尼斯的“I’m sure …”说话的声音坚定有力。

这次所说的话非常主观,说明了他对此事的调查具有一定的把握,因为他亲耳听到了天然气的泄漏声。

紧跟在“hear”后面的“gas escaping”这一分词让读者似乎也听到了天然气正在泄漏的声音,此处具有很好的动态效果。

但后面一句解释又让我们听到了一个客观而急促的声音:“this thing could blow at any moment!”感叹句和时间状语让我们更加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一场真正的灾难即将来临。

正因为丹尼斯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我们听到了他强烈要求立刻采取行动的请求的声音:“We’ve got to get moving on this before we have a real disaster on our hands.”至此,我们了解到作者对丹尼斯声音的调整的方式是由小到大;声音的速度由慢到快;语气由缓到急,在确定天然气泄漏的事情时带有肯定、主观性非常强的口气。

不容质疑,这与女调度员的声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种反差突出了一个消防队员在关键时刻的作用这一主题目的,并体现了丹尼斯的声音价值。

天然气泄漏的声音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它与主题和人物描写有什么关系并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二)天然气泄漏声音的变化丹尼斯和他的同事驱车前往出事的地点,沿途经过一个三幢建筑连成的公寓楼群,在那里他们闻到了天然气的气味,于是,他们停下车,开始调查,越往里走,煤气味道越浓,这时他们并没有感到不安,真正使他们不安的是远处的一种声音“the sound of rushing air”。

我们跟随他们循声寻去,走到声响的上方时,他们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it sounded like a little jet engine”。

显然,随着离出事现场距离的缩短,声音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小到大:作者描写天然气泄漏声音先用咝咝的气流冲击声,再到“呼呼”地像台小喷气式发动机。

最后,他让我们听到了很大的声音,这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验证了他们调查的结果:重大的天然气泄漏。

也进一步说明了他们的调查作用,烘托了关键时刻这一主题。

至此,作者对声音的叙述安排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继续让他的替身来进行叙述:“我肯定我听到了气体泄漏声,这东西随时可能爆炸。

”这时,声音已调到最大声,“blow”说明了人们不愿听到会给人们带来危险的可怕声音。

在最后的第十六自然段,叙述者讲到可怕声音的后果:And the building did blow-with an enormous fireball and a shockwave that was felt formiles.Many of the neighboring buildings suffered major damage from the explosive force,including some nearby homes that were moved off their foundations.(巨大的破坏力和波及到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