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有答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B.风吹草低见牛羊C.大树底下好乘凉D.葵花朵朵向太阳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5.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用m表示)的鼠妇,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6.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B.BC.CD.D二、实验探究题7.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业,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在相同的环境中,将A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B组置于未开机的同样的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两个月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甲、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参与实验的雄性大鼠生长状况、饲养条件、所用电脑及实验环境均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设计B组是为了形成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_______组雄性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通过本实验可知,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身体有害。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要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新)人教版七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练习(试卷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单选题,每个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水分解析:“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目的是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爬山虎就生长不好。
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2. 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A. 阴暗、明亮B. 潮湿、干燥C. 明亮、潮湿D. 阴暗、干燥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所以A正确。
3. 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C)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 “雨露滋润禾苗壮”C. “草盛豆苗稀”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解析:“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该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D错误。
4. 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D)A. 这是鼠类的本能B. 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C. 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D. 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解析:白天沙漠地面温度极高,出来活动会损失体内的大量水分,而沙漠又十分干旱,为躲避高温不得不在夜里活动,将洞口堵住是为了避免外面的高温空气进入洞内,降低洞内温度,这是鼠类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
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A.生物生存的空间B.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因素C.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D.以上A、B、C都是2.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C.水分、温度D.空气、阳光3.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出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5.下列现象,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杂草和稻苗争夺养分D.珠穆朗玛峰上温度低,生物稀少6.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A.沙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7.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①老虎吃野猪②许多蜜蜂一起去采集花蜜③草原上的兔子和羊④田里的水稻和杂草⑤蚂蚁搬家⑥瓢虫吃蚜虫A.①②B.③④C.①⑥D.②⑤8.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甲和乙的关系是()A.竞争和合作B.合作和捕食C.捕食和竞争D.竞争和寄生9.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10 “海岸卫士”——红树林既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1.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大家要仔细阅读哦!重要名词:1、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2、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3、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4、适应的相对性: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
必备语句: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
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而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不会因为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因此适应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所以,适应具有相对性。
2、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3、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4、保护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相似,利于取食避敌,避役(变色龙)、比目鱼、雷鸟、蝗、某些沙漠植物。
5、警戒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色,具有恶臭(毒刺)或者鲜艳色彩(斑纹)的特点,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敌人不要侵犯,以防止“两败俱伤”。
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动物们发出警告。
(例如:黄峰、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6、拟态:生物形态、色泽模拟背景生物体,(如:竹节虫、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蜂兰。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课后小练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精练一、单选题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会影响环境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
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4.环境影响生物,下列反映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是()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春江水暖鸭先知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中属于保护色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B.毒蛾体色鲜艳C.羚羊奔跑快速D.蚱蜢颜色翠绿6.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较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A.温度对生活分布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8.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C.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9.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C.春天来了,一片绿色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某班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许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中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A.湿土和干土B.光照和阴暗C.温度和食物碎屑D.20°C和40°C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用多只鼠妇做一次实验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B.实验变量是光照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一致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考点0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训练(人教版)

考点0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分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实例如下表: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
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例1】我们的校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校工伯伯定期给树苗木浇水、治虫、施肥、除草。
到了冬天,有些苗木还要搬到暖棚里,否则会过不了冬,而对松、杉、柏之类的树,一般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就以上文字回答:(1)除草能帮助草苗木更好的生长,杂草与苗木之间存在着关系。
苗木上的小毛毛虫常会成为喜鹊等鸟类的食物,它们之间是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
(2)一些苗木冬天需要搬入暖棚,这说明植物的生存受到的影响。
上述事例能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松树在缺水少肥的土壤里也生长茂盛,可见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环境,天气炎热的时候,大树附近更凉爽,这能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4)综上所述,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都称为,它可以分为和两类。
【答案】(1)竞争;捕食(2)温度;生物适应环境(3)适应;生物影响环境(4)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解析】(1)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除草能帮助草苗木更好的生长,杂草与苗木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等,二者存在着竞争关系。
苗木上的小毛毛虫常会成为喜鹊等鸟类的食物,它们之间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重难点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在光影响鼠妇的探究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和环境。
例题讲解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中,最完整的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精讲精析】生物首先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答案】D
同步练习
1. 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开花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养料的多少
D. 日照时间长短
2. 2005年我国宁夏某草场鼠害猖獗,大量羊群严重缺乏牧草。
此地区羊与鼠的关系是()
A. 合作
B. 共享
C. 捕食
D. 竞争
3. 我国南方比北方的生物类群和数量都多,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 土壤
B. 水源
C. 阳光
D. 温度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是导致生物死亡
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6. 处于北回归线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丰富,物种多样,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生物罕见,干旱少雨,气候严酷。
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8.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
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B.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C.生物只能适应生存的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9. 北回归线多是沙漠,生物种类稀少,据考证在8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沙漠曾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今天仍保持一片葱绿,有亚洲象等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生物。
但是现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对原始森林已经造成了严重破坏,它的生态调节功能大大下降。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1)非洲撒哈拉沙漠演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与我国西部楼兰古国的变迁有何异同?(2)热带雨林的显著生态效应是什么?(3)人类现代文明与地球资源的冲突所在?(4)如果中国失去这片热带雨林,当地可能出现什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