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热门-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热门-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篇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

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

(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导语: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欢迎阅参考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

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篇1教学资源分析: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

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机哪个可以飞得更稳呢?2、想一想师:为什么?3、小结(展示动画)揭示原理:那像这样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4、说一说师:说说看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对称的现象呢?或者说我们教室哪里是对称的?师:像这样一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在纸上剪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平面图形。

5、赏一赏,体会对称美二、动手操作思对称1、创造“对称美”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此时出示剪纸作品,把对称物体抽象到平面上,一方面实现从体到形、由表及里的过渡。

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剪纸文化,认识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画一画、折一2、自主操作,亲自体会“对称美”的产生教师巡视,拍摄优秀作品(拍照投屏)3、展示作品三、感悟特征识对称1、初识对称轴师:仔细观察作品,在对折以后中间多了一条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没错,这条直直的线叫对称轴。

2、深入了解对称轴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它把图形分成了两边,所以这里说的两边是谁的两边?师:那这两边什么是一样的?小结:也就是说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3、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师: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我们在数学里就把它们称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四、深化认知辩对称1、乌龟做运动师:用什么方法这么快的就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2、图形博物馆师:仔细观察,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折、剪一剪、摸一摸的活动。

学生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讨论概括,大胆表达中让孩子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两个概念: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自豪感!】【设计意图:利用希沃白板的动画功能,将小乌龟身体的一部分隐藏起来,再慢慢变化,让人出乎意料,也让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够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使用一些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正确找到和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吗?学生汇报:小蝴蝶。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呢?学生:小蝴蝶的两边应该是一样的,是对称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

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创作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

教师:你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吗?教室里有吗?学生:举例……教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就是图形。

我这里有几个图形,请认一认。

(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教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猜猜看?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有了猜想我们就得去验证,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实验室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待会把答案反馈给老师。

教师(补充):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教师:小树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学生操作)教师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学生:对折。

)教师:怎样对折的?(学生:左右对折。

)教师: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学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教师: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学生:完全重合。

)教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

为此,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理解。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一下三点:1、在做中学,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搜集实际生活中的多种实例,极大丰富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剪刀,纸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操作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欣赏,观察的基础上,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再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美,始终捉住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对学具的使用不当,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节奏,没有完全参与教学,没能体会本节课的魅力所在之处。

3《轴对称图形》(教案)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3《轴对称图形》(教案)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识别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 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图形。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分享给大家。

4.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剪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板书设计:1. 《轴对称图形》2.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3. 特点:对称轴、对称点、对称部分完全重合。

4.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

2. 拓展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并能识别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生回答。

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
(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

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
生做,师评价。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看老师手中的作品。

(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

(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

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

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

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并板书。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课件出示)
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连线。

生回答。

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
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

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

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

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

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不足之处:
第一,我感觉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

整节课老师的话语零碎且偏多,这样孩子的话语权被剥夺,主体地位被降低,所以孩子的参与程度就会减少,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想象。

因为语言不精练,所以整个课堂的节奏就显得不紧凑,略显粗糙。

第二,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

有的孩子能够把知识理解的很透,说得也很清晰明白,可是老师对这样的回答却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相反有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有偏颇,课教师却没有及时的指正。

第三,教师对课堂生成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机智处理。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抓住孩子回答的关键点,并能将之提炼升华,也顺应了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这个可能不是我一人的见解,而是多数教师要经历和摸索的,所以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提升这面的能力,做到机智的处理课堂生成。

当然,在这个大讲堂平台上,由王艳春领衔名师和张海燕名师的带领下,我一定会收获颇丰,并能将大讲堂发扬的这种认真和坚韧的精神带到自己的课堂上,用新理论作为支撑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