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输血科血液退库与报废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三、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一)血液入库管理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2.1.2.全血4悬浮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同浓缩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4.5./m31.2./病室、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入先出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5.6.1.(1(2(3(4(6(82.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未输完必须报废。
3.洗涤红细胞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超过保存期)应报废。
4.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后未输注、血袋已被打开未输注或有溶血现象,必须报废。
5.血液报废必须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经手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报废。
6.批准报废的全血及成分血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及时销毁。
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报废血液的规范处置,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 加强对报废血的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报废血的再使用和流失。
2 临床用血科室在使用血液前认真检查血液质量,一旦发现血液有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报损血液的报损申请和保存。
3 输血科为报废血液无害化处理部门。
4 输血科定期开展对报废血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血液报废原因,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的血液报损。
5 严格管理医疗废血,防止流失。
6 一旦发生报废血液(浆)流失事件,知情人应立刻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部,医务部上报医院主管院长。
7 凡本机构人员违反本管理制度,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具有以下情况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核确定的可以认为为报废血,包括:
(一)超过保存期限的过期血液(浆);
(二)经仔细检查明确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浆),包括;
1、血液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4、血液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液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呈紫红色。
(三)其他需查证认定为报废血液(浆)的情况。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一、血液制剂报废工作应由输血科负责管理,并切实把好质量关。
二、凡血液制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均应作报废处理
1.血袋封口处热合不良。
2.血袋破损而渗漏。
3、超过保存期。
4、有细菌或真菌生长。
5、有中度以上溶血或大量血凝块。
6、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
7、标签遗失或污损难以辨认。
凡由乌兰察布市中心血站所致应与中心血站联系,共同得出处置意见。
三、血液制剂报废程序
1由发现血液制剂质量问题当事人填写“血液申请及处理记录”,详细说明报废的原因及经过。
2报请科主任签字后,再报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
3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报废血液经高温、高压处理后,贴上“不合格”标记,由医废队处理专人收集交乌兰察布市医废处置中心处理。
4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三.血液报废流程图。
输血科血液保存、发放和报废制度

三、血液死存、收搁战报兴造度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血液进库管造1.齐血、身分血进库前要宽肃核查于查支.实质包罗;输送条件、物理中瞅、血袋启关及包拆是可合格,标签挖写是可收会齐齐(供血机构称呼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者条形码编号战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身分的造备日期即时间,灵验期即时间、血袋编码或者条形码,储藏条件)等.2.血液逐袋查支合格并核查于无误后,单圆签名确认.与回后坐时举止仔细分类备案,死存与血浑单,以备月尾结算.(两)血液死存管造1.按分歧品种、血型、规格战采血日期(或者灵验期)分别贮存与贮血博用冰箱分歧层内或者分歧博用冰箱内,直坐搁置于蓝中或者金属架上,并有明隐的标记.血液的晃搁要为热气氛的流利留有空间(没有宜搁置过于稀切).家用冰箱没有宜用于贮血.2.死存温度战死存期如下:齐血 4±2℃(共浓缩黑细胞)浓缩黑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悬浮黑细胞 4±2℃死存期共浓缩黑细胞.浓缩少黑细胞黑细胞 4±2℃死存期共浓缩黑细胞.悬浮少黑细胞黑细胞 4±2℃死存期共浓缩黑细胞.洗涤黑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冰冻解冻来苦油黑细胞 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脚工) 22±2℃ 24小时(一般袋)或者5天(沉振荡、博用袋造备).单采血小板共浓缩血小板.新陈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一般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或者五年.热重淀凝血果子-20℃以下一年.其余造剂按相映确定实止.3.贮血冰箱应置于阳凉、透气的房间,周围环境切合卫死教央供.4.贮血冰箱温度应统造正在确定温度环境中,每天准时记录.当温度自动统造记录或者报警拆置收出报警旗号时,要坐时查明本果,即时办理并记录.5.贮血冰箱内宽禁存搁其余东西;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气氛培植每月一次,无霉菌死少及培植皿(90mm)细菌死少菌降<8CFU/10分钟或者<200CFU/m³为合格.(三)血液收搁管造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与血.2.与血与收血的单圆必须共共核查于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慢诊/病室、床号、血型、灵验期及配血考查截止,以及死存血的中瞅等,准确无误时,单圆共共签名后圆可收出,并签署与血时间.3.凡是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没有得收出(八没有收):(1)标签破坏、字迹没有浑;(2)血袋有破坏、漏血;(3)血液中有明隐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者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隐气泡、絮状物或者细大颗粒;(6)已摇动时血浆层与黑细胞的界里没有浑或者接界里上出现溶血;(7)黑细胞层呈紫黑色;(8)逾期或者其余须查证的情况.4.输血科(血库)应依照死存日期的先后序次,先进先出的准则收血,临床医护人员没有该拒收.5.血液收出后,受血者战供血者的血样死存于2~6℃冰箱,起码7天,以便对于输血没有良反应逃查本果.6.血液收出后没有得退回.1.血液报兴尺度:有下述所有一项的血液及其身分决定为分歧格,必须报兴. (1)标签破坏、字迹没有浑;(2)血袋有破坏、漏血;(3)血液中有明隐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者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隐气泡、絮状物或者细大颗粒;(6)已摇动时血浆层与黑细胞的界里没有浑或者接界里上出现溶血;(7)黑细胞层呈紫黑色;(8)超出贮存克日.2.新陈冰冻血浆融化后正在2~6℃冰箱存搁超出24小时或者已输完必须报兴.3.洗涤黑细胞正在2~6℃冰箱存搁超出24小时(或者超出死存期)应报兴.4.血液离启冰箱超出30分钟后已输注、血袋已被挨启已输注或者有溶血局里,必须报兴.5.血液报兴必须挖写报兴申请单,证明报兴本果、品种、数量,经脚人签名,科室控造人签署意睹后报主管收袖接受,圆可报兴.6.接受报兴的齐血及身分血必须有博人控造管造,要有明隐标记,单独存搁,即时销毁.仔细记录报兴血液品种、献血条码、血型、血袋编码、销毁日期及销毁人员.报兴血销毁记录要妥擅死存以备查询.。
报废血液的处理制度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
一、报废血液处理
(一)血液报废管理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院办医、务科、检验科,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检验科主任。
(二)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三)血液报废程序
表”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四)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五)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
存,待处理。
(六)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
(七)血库于每季度将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报至中心血站。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一)报废血处置登记
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报废血无害化处置经高温、高压处理后
(三)三方签字、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2 血液入库、出库、储存及报废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出库、储存及报废管理制度目的:为规范血液入库、出库、储存及报废工作,特制定此制度。
执行部门:输血科。
制度:1.入库1.1根据全院用血情况,向采供血机构申请订血,维持一定的库存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1.2接收血液时要核对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无误后在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结算。
1.3及时将送来的血液进行详细的分类登记并输入电脑。
1.4及时将血液按血型、采血日期及批号分别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出库2.1根据采血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发血。
2.2发血时认真核对血型、血袋编号、所需数量以及血液包装有无损坏或袋内有无异常。
2.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一律不得发出:2.3.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3.2血袋有破损、漏血;2.3.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2.3.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2.3.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2.3.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2.3.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2.3.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2.4做好详细的登记及统计工作。
3.储存3.1储血冰箱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每周用消毒液擦洗1次,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并记录。
3.2每周进行一次血液数量查对,保证储血数量,以备急诊用血。
3.3储血室每周进行1次紫外线消毒,保持整洁。
4.报废4.1输血科当班人员,必须每天认真检查储血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经常检查冰箱内储血。
不合格血液包括漏袋、溶血、严重脂血、大量血凝块或红细胞呈稀泥状、污染变质、复检不合格、超过有效期的均应报废。
由两人查对后填写“血液报废登记”,科主任审核签字。
4.3报废血液经高压消毒后焚烧;由于责任事故造成血液报废,需科室主任审批,报医务部批准。
Ⅴ参考依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

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报废血液处理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部部长、血库主任临床用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部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转入“医垃”冰箱中上锁管理保存待处。
6.报废血监控血库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7.血库于每季度10日前将上季度血液报损统计及报损情况上上报至中心血站。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血液报废制度

血液报废制度
一、凡属异常或变质(溶血、凝块、污染、热合渗漏等),以及保存条件超限、过期血和不合格血液或标签不清者均应作报废处理,不得再用作临床输血。
5、出现有需报废血液情况时,应认真分析造成报废的原因,吸取教训,严防同类现象发生。
属人为责任者,追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按医院规章制度处理,
三、输血属专款专用项目,所有需报废的血液由报废申请人逐项填写报废申请单,应详细说明报废理由,经血库主管审查核实签字确认以后,上报科主任审批签字,再报业务分管院长、院长审批签字,最后上报财务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血液退库与报废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血液退库管理
1、血液退库是指已经入库的血液及血液成分按照其保存、运输条件履行输血科退库手续返还给供血方的血液保护措施。
2、输血科不得有责任性血液退库。
3、出现下列情况输血科工作人员可履行血液及血液成分退库手续:
3.1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已入库的全血(履行了全血审批手续)及机采血小板,由于患者病情变化不再使用的。
3.2冰冻血浆、冷沉淀解冻后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包括人为责任性因素):
3.2.1血袋有破损,有渗漏;
3.2.2血袋中有明显的凝块;
3.2.3血袋中有明显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3.2.3血浆呈暗灰色,或呈异常乳糜状。
3.3输血科供血者血型复查与血袋标识血型不符的。
3.4输血科发血过程发现供血者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的。
3.5供血者血液及血液成分仍有其他须查证的情况如细菌性污染。
3.6供血方根据各医院临床输血的紧急需要进行调配的。
3.7血液及血液成分入库时有效期短且在效期内未发出的(与供血方事先协调好)。
4、输血科血液退库程序:
4.1 输血科根据临床合理用血需要及时与供血方预约血液及血液成分,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按输血科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入库、贮存手续。
4.2输血科技术工作人员发现符合血液退库条件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应及时要求其他工作人员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退库.
4.3血液退库应明确血液退库时间、退库血液品种、献血代码、血型、血液
数量。
4.4血液退库应进行交接班,纳入每日台帐管理及血费支出管理。
4.5办理血液退库的输血科技术工作人员应及时填写输血科血液退库处理记录表,写明血液退库原因,签署全名。
4.6与供血方办理血液退库时应双方仔细核对,确认后双签退库,并按照血液及血液成分保存及运输条件处理。
二、输血科血液报废管理
1、输血科不得有责任性血液报废。
2、输血科非责任性血液报废标准:
(1)血液及血液成分因质量问题退库返还供血方行报废;
(2)血液成分因效期短且在效期内未能使用而过期的,退库返还供血方行报废;
(3)血液临床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退回血液行报废;
3、报废血液按医用废弃物处理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