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在语言中的应用1.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4 咬文嚼字与语言精确性的关系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历史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2.3 咬文嚼字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2.4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3.4 咬文嚼字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训练4.1 咬文嚼字的技巧4.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4.3 咬文嚼字的实践练习4.4 咬文嚼字的提高与完善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5.2 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5.3 咬文嚼字在法律领域的应用5.4 咬文嚼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6.1 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6.2 咬文嚼字在避免误解与冲突中的作用6.3 咬文嚼字在不同沟通场景中的应用6.4 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运用7.1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7.2 咬文嚼字在提高学术写作质量的作用7.3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7.4 咬文嚼字在学术写作中的技巧与训练第八章:咬文嚼字在职场中的应用8.1 咬文嚼字在职场沟通的重要性8.2 咬文嚼字在职场写作中的应用8.3 咬文嚼字在职场演讲与汇报中的作用8.4 咬文嚼字在职场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训练第九章: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9.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9.2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9.3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案例9.4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技巧与训练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教学策略与评估10.1 咬文嚼字的教学策略10.2 咬文嚼字的评估方法与标准10.3 咬文嚼字教学的实施与反馈10.4 咬文嚼字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意义咬文嚼字的定义和意义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解其含义对于掌握咬文嚼字的应用至关重要。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讲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讲解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包括词汇积累、语法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错别字和语病,并共同探讨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练习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

4.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咬文嚼字”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咬文嚼字”是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教师讲解“咬文嚼字”的方法: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要注意文章的整体风格和语境。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修改。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阅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上获得一些启示。

课时安排一、导入新课;二、投影材料;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四、上面的分析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达的观点,我们已经和朱先生达成共识。

《汉语大词典》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义。

读课文,找一找朱先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不能懒刻苦自厉推陈出新求思想感情的精练与吻合。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找一些用字精当的例子,体会妙处。

3思考练习。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__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__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__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__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__结构,掌握__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__的__——《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__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教案】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案】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案】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3、让学生学会通过“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微处体会文字的差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如何避免学生陷入过度“咬文嚼字”而忽视整体文意的误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的语言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咬文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容易混淆或用错的字词,如“的、地、得”的用法,“启事”与“启示”的区别等,引发学生对语言准确性的思考,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二)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对文字的仔细琢磨和推敲。

2、举例说明在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的表现,如诗人对某个字的反复斟酌,广告中用词的巧妙等。

(三)“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在阅读中的重要性(1)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含义。

(2)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使表达更准确、清晰,避免歧义。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文章的质量。

(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结合语境理解字词(1)展示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个词语的含义。

(2)强调语境对字词理解的重要性。

2、比较近义词的差异(1)给出一组近义词,如“安静”与“宁静”,“美丽”与“漂亮”等,让学生分析它们在意义、色彩、用法上的不同。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准确选用近义词。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使学生明确在阅读和写作中,对文字的精准运用能够提升表达效果。

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微妙差异对意义传达的影响。

2、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教授学生通过分析字词的含义、色彩、用法等来提高语言敏感度。

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在写作中精心选词造句。

3、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典型的语言实例。

理解并运用“推敲”的精神,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深入思考语言文字的运用。

帮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分析经典的语言案例,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具体的语言现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语言运用的奥秘。

3、实践法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反馈和改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用词不当而引发误会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精准表达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咬文嚼字”这个词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解释“咬文嚼字”的含义,强调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不同语境中相同字词的不同含义和效果。

介绍“推敲”的典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在语言运用上的严谨态度。

3、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精彩的用词和表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实践演练布置一篇短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字词的选择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南宁市第九中学温钊莲
一、导入
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谜底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这个谜底是?咬文嚼字。

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

(板书)嚼 jiáo jué咀嚼 jiào倒嚼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刚才提到咬文嚼字的三个义项都是贬义,但是作者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并提倡咬文嚼字,在作者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明确:第3段。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却是指“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换句话讲,也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课文围绕“文字和思想情感”这个关系而展开的段落正是前面的五个自然段。

弄清楚新含义,弄明白“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这半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作者并没有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表明观点、就向读者说教,而是列举三个例子(我们可以从课后练习第一大题得到一些提示),这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开头就谈郭沫若改剧本台词: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得好。

“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而且带有极端的憎恶,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说明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2)、李广射虎
《史记》中“李广射虎”这段文字在由繁变简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文的“惊讶”和“失望”的意味,如何理解?
明确:《史记》改文看似较原文要简洁许多,但能传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却几乎消失尽,“视之,石也”就是“惊讶”语气的载体,而“终不能复入石矣”与“终不能入”尽管只是少了三个字,但省略了“复”与“矣”,恰恰将语气的承载体给删除了,怎能不让人觉得味道怪怪的!原文的意思是: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
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

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说明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说完李广射虎,作者还要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3)、推、敲“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作者对韩愈的修改他怎么看?
“推”冷寂,“敲”有温暖的人情。

不同字眼,意境不同。

对韩愈的修改作者怎么看:“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4、你认为贾岛的诗用哪个字比较好?
对作者的看法,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认为“敲”好,那就是“敲”更响亮,是以声衬静之笔。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都在说明一个观点,——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也就是我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
新含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不同句式(你这、你是)意味不同
文字和思想情感文字增减(李广射虎)意味不同实质:调整思想情感
不同字眼(推、敲)意境不同
三、知识拓展:
同学们能说说还有哪些炼字的例子吗?这顺便也是解决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1)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形象鲜明,显出了春天的变化过程,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

“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

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
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鸟儿鸣叫着。

清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几只可爱的鸟儿在树上清脆地鸣叫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