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库答案4
2022-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题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有关离职后福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职后福利属于短期薪酬B.离职后福利计划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C.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D.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离职后福利和短期薪酬无从属关系,选项A错误。
2.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2021年12月初,A材料账面余额为90000元。
该企业12月份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5日,购入A材料10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9000元。
购入该批材料发生保险费1000元,发生运杂费4000元,运输过程中发生合理损耗10千克。
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均已通过银行付讫。
(2)15日,委托外单位加工B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发出B材料成本为70000元,支付加工费20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2600元,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10000元,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款项均已支付。
材料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3)20日,领用A材料60000元,用于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办公设备的日常维修,购入A材料时支付的相应增值税税额为7800元。
(4)31日,生产领用A材料一批,该批材料成本为15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
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 根据期初资料、资料(1)至(4),甲企业31日A材料的结存成本为()元。
A.304800B.315000C.319720D.320000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甲企业31日A材料结存成本=90000(期初余额)+305000(本期购入)-60000(维修领用)-15000(生产领用)=320000(元)。
乒乓球理论考试题库

单选题(2选择1)1、乒乓球抛起后,拍面未击到球可重新发球.(第4章第2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错误2、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第4章第1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3、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
(第4章第1节)(B)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4、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第4章第1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5、发球主要由抛球和挥拍球两个动作组成。
(第3章第3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6、对方阻挡,另一方运动员得一分。
(第4章第2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7、乒乓球台宽1。
525米.(第4章第1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8、在一场比赛开始前2分钟,运动员有权在比赛球台上练习,正常间歇也可以练习。
(第4章第2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错误9、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另一方运动员得一分。
(第4章第2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0、每次竞赛只有一名裁判长。
(第4章第3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1、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
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第4章第2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2、当球一结束比赛状态,或在情况允许时,裁判员应立即报分.(第4章第2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3、乒乓球单项比赛一般采用淘汰制比赛。
(第4章第3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4、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设有4枚金牌。
(第1章第4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正确15、运动员比赛服和号码布上可以有烟草制品、含酒精饮料的广告。
(第4章第3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错误16、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设七个项目。
护士执业考试题库带答案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四)

章节练习■外科护理学(四)1、乳癌较早转移途径是:A.组织液血液淋巴种植转移直接蔓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乳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
且向同侧腋窝转移最多见。
2、某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
该病人的乳癌分期为:A.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晚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乳癌二期肿块3〜5cm,可活动,与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有可活动散在淋巴结。
3、某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
此病人术前备皮范围是:A.胸部、同侧腋下及颈部胸部、同侧腋下胸部、同侧腋下及上臂胸部、上臂胸部、双侧腋下26、关于腹外疝的护理,以下错误的是:A.术前消除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对巨大疝病人,木前劝其卧床休息术后用“丁”字带托起或用小枕抬高阴囊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肠粘连告知病人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髅关节屈曲,以减轻腹壁张力和切口疼痛,第2日可改为半卧位,3〜6日可离床活动:但年老体弱、复发疝、绞窄疝、巨大疝者,卧床时间可延长至术后10日。
预防和处理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27、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 诊断为脐疝。
关于脐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婴儿脐疝可自行愈合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较小脐疝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如患儿己逾2岁而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28、腹部空腔脏器破裂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胃肠道症状腹膜刺激征全身感染症状气腹征肠麻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空腔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腹膜炎,胃肠道穿孔时可有气腹征。
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涉密人员考试试题库保密根本知识试题一、填空题(共45题)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平安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
3.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4.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5.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根本义务。
6.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
78.因私出国(境)批。
9.涉密人员脱密期届满的,对其知悉的国家秘密仍负有保密义务。
10为11保密承诺书以后,才能办理手续。
12.外聘工勤效劳人员不得接触13.“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平安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14.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15.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16.不准在普通通话和发送短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17.不准将普通与涉密计算机(涉密信息系统)连接。
18.不准将普通带入涉密场所。
19.不得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送国家秘密信息。
20.不准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物流方式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21.个人因公外出,应把所携带涉密载体(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22.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复原。
23.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24.不得使用普通机和一体机传输涉密信息。
25.计算机口令在网络中必须加密存储和传输。
26.涉密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27.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
28.计算机一旦存储和处理过一份涉密信息,就应当确定为涉密计算机,并粘贴相关密级标志。
2024年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doc

2024年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doc(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A.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B.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C.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D.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重大危险源?A.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B.高处作业现场C.有限空间作业场所D.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3.下列哪种措施不能有效预防火灾?A.定期检查电气线路B.设置消防器材C.增加疏散通道D.提高室内温度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可以自行延期。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4.未成年工可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______的主体责任。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某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当如何报告?2.某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15人受伤。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当如何报告?3.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人被困。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当如何报告?4.某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属于哪一类事故?事故发生后,应当如何报告?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4次)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安全生产法。
A、生产B、经营C、生产经营2.依据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方可投入使用。
A、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B、检测检验合格证或者安全标志C、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警示标志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的罚款。
A、60%至100%B、40%至80%C、30%至40%D、10%至20%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A、职业病机构管理负责B、专人负责C、单位负责人负责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可行性论证阶段B、项目审核或者备案后C、试生产阶段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包括()A、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B、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C、关闭用人单位7.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只有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秉公执法,严惩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违法犯罪分子,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法制氛围,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实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A、行法必严B、执法必严C、法不容情D、执法有据8.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签字。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管理活动中的高、中、基3个层次的管理分别对应的3种层次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和结构化决策。
2.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指挥、控制和协调。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______ 和______ 。
4.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______ 、______和控制。
5.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____ 。
6.ERP的含义是______ ,它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______ 方法的基本思想。
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______ 、预测、控制和功能的信息系统。
10.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______ 。
11.对当前系统的调查通常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 、______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3.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______ 分析和______ 分析两大部分。
14.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______ 和______ 。
15.人们经常用耦合和______ 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16.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______ 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7.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______ ,下联______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
2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____________。
21.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指______ 、功能聚合性原则、______ 。
管理英语4期末考试题库

答案解析在题的下面选择填空题,1— I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work out the plan tonight?—__________选择一项:A. I'll do that.B. I think so.C. I'd love to.2,— We could let some of the staff work from home.________________?— That's a good idea.选择一项:A. Do you have any good ideasB. What do you think of itC. Is there anything else3,______ manager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 face-to-face contact with others, but they spend much of it obtaining and sharing information.选择一项:A. Not onlyB. Do not onlyC. Not only do,4,Supervisors should ______ their employees in two-way communication so that understanding takes place.选择一项:A. enableB. engageC. encourage,5,It is through enthusiasm and quiet intensity ______ we transform creativity and vision into the technologies.选择一项:A. thatB. /C. which,解析1,解析:本题考核“询问可能性”的交际用语。
常用的答语一般使用I think…/I don’t think…等句型表达可能或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发表时间:2011-07-21 16:20:00 阅读次数:198 所属分类:法理探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现象也不断增多,也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实施的最严重和最多发的犯罪之一。
因此,对于准确把握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对刑法学的学习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受贿罪;构成要件;职务上的便利;贿赂所谓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下面,笔者将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一、受贿罪的客体受贿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对于这一问题,刑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有简单客体说、复杂客体说、基本客体与选择客体的结合说等三种观点。
从本质上说,受贿罪是腐败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禁止受贿是我国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受贿行为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妨碍国家职能的正常履行。
所以说,将受贿罪的直接客体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则更有利于把握受贿罪的本质特征。
受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贿赂。
对于“贿赂”一词,在我国《刑法》上目前仍然界定为财务方面,而不包括非财物(产)性的利益。
如提供招工指标,安置亲属就业、升学、提升职务、迁移户口以及与异性交往等,如性贿赂问题。
但是,基于相关司法解释,对贿赂的范围我们虽然不能任意扩大到财物之外,但贿赂也不能仅仅狭隘的理解为现金、实物。
其他财产性利益,如设定债权、免除债务,与现金、实物没有实质的区别。
也应当视为贿赂的内容。
二、受贿罪的客观方面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主管、负责、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也包括利用职务上有隶属关系、制约关系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
担任单位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通过不属于自己主管的下级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地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也应当认定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事实上,不管是索取贿赂还是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都表现为两个密切联系的内容:一是他人有求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国家工作人员正在或已经通过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二是索取或者收受的财物是国家工作人员(所许诺的)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
简言之,只要国家工作人员所索取或收受的财物与其职务行为有关,就可以认定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因为索取或者收受与职务行为有关的财务,就意味着对方必须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付出财产上的代价,因而侵犯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至于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先于现在,是否还包括过去和将来职务上的便利,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根据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司法实践是承认事后受贿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二)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受贿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两种:一是索取贿赂,即行为人主动索要、勒索并收受财物,基本特征是索要行为的主动性和交付行为的被动性。
二是收受贿赂,即行为人对他人给付财物的予以接受。
基本特征是给付财物行为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收受财物行为的被动型。
事实上,还存在一种约定的方式,即行贿人与受贿人就贿赂一事相互沟通,达成协议。
刑法第385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
”这实质上是一种约定的方式。
对于此中约定刑方式的受贿,可以以谁先提出为标准,将其归为索取与收受。
国家工作人员先提出约定的,属于索取;对方先提出约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则属于收受。
索取或者收受贿赂,并不限于行为人将贿赂直接据为己有,而是包括使请托人向第三者提供贿赂的情形。
(三)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贿赂只需要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就成立受贿罪,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
但收受贿赂只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才能成立受贿罪。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我们认为,不能将“为他人谋取利益”简单地理解为“已经为他人谋取了利益”。
一般而言,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四种情形:一是已经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但尚未实际实行;二是已经着手为他人谋取利益,但尚未谋取到利益;三是已经着手为他人谋取利益,但尚未完全实现;四是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且已经完全实现。
许诺包括明示与默许。
对于司法实践中,有的人主动向国家工作人员给付财物,但并没有提出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的行为,不能按受贿罪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在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之前或者之后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以钱换利的约定,使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受到了侵犯。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许诺本身是一种行为。
许诺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
当他人主动行贿并提出为其谋取利益的要求后,国家工作人员虽然没有明确答复办理,但只要不予拒绝,就应当认为是一种暗示的许诺。
许诺可以表现为直接对行贿人的许诺,也可以表现为通过对第三者行贿人的许诺。
许诺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虚假许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职权或者职务条件,在他人有求于自己的职务行为时,并不打算为他人谋取利益,却又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但虚假承诺构成受贿罪是有条件的。
其一,一般只能在收受财物后做出虚假承诺;其二,许诺的内容必须与国家工作人的职务有关联;其三,因为许诺而在客观上形成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约定。
(四)受贿罪的特殊表现形式——斡旋受贿根据《刑法》第388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论处。
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斡旋受贿。
斡旋受贿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自身的职务索取或者收受贿赂,而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者地位而形成的便利条件,就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斡旋,使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首先,行为人必须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并不要求行为人积极地利用其职权或地位,只要基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立场实施斡旋行为即可。
其次,行为人接受他人请托,使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包括放弃)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最后,行为人必须向请托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的财物,这种财物是行为人使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的不正当报酬。
如果行为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从中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的财物,则不能构成斡旋受贿。
三、受贿罪的主体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根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四类:第一,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指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
第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即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委任、派遣,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至于其原来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在所不问。
第四,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即依照法律规定选举或者任命产生,从事某项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
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镇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条第2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代征、代缴税款;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其他的行政管理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一般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伙同受贿的,以受贿罪共犯论处。
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首先,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接受(包括索取)贿赂的意图。
如果没有接受贿赂的意图,事实上也没有接受的,不可能成立受贿罪。
行贿人将财物送给行为人,但行为人根本不知道的,或者只是不得以暂时收下,准备交给组织处理或者退还给行贿人的,也不成立受贿罪。
其次,行为人对受贿行为的结果持希望或放任态度。
以上为对受贿罪犯罪构成四要件的论述。
准确理解、把握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利于贯彻罪刑法定的原则与精神。
也有利于更好的认定受贿罪,确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参考文献:【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袁登明:《刑法48讲》第八版【M】,人民法院出版社【3】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011年,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