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讲稿提纲
《燃烧学讲义》课件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智能化控 制等。
挑战
未来燃烧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经 济成本、政策法规和环保要求等。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和政策引导,推动燃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燃料电池可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和备用电
源等领域。
生物质能燃烧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燃烧技术
生物质燃烧技术是将生物质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高 效、环保、可再生的特点。
生物质燃烧设备
生物质燃烧设备包括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焚烧炉和生物质热电机组 等。
生物质燃烧应用
生物质燃烧可用于供热、发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 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02
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
01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燃烧过 程中化学反应如何进行的机制。 它涉及到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02
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对于理解燃烧 过程、优化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 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烧反应动力学是研究燃烧过程中化 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 因素的科学。
通过燃烧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 解燃烧反应的快慢程度,进而优化燃 烧条件,提高燃烧效率。
燃烧热力学
燃烧热力学主要研究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变化。 它涉及到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燃烧热力学对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燃烧过程中的物质传递与热力学
燃烧过程中的物质传递与热力学涉及 到燃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与转 化过程。
《消防燃烧学》讲义(DOC)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前言一、《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它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仅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而且火灾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其引起的直接损失及其防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
仅在我国,每年发生火灾十几万起,有6千人死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以上。
因此,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不仅要增加监测和扑救的人力和装备,更要研究火灾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把火灾防治建立在对火灾燃烧过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数据,以不断适应当今消防科技发展进程中火灾认识科学化和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化这一深刻变革,顺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对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有这些,为《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背景。
二、《消防燃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基础——包括燃烧反应速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理论以及燃烧有关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2、着火、灭火理论——包括可燃物着火方式、热着火理论、链锁反应理论、着火和灭火条件、着火感应期、最小引燃能以及火焰传播等内容。
3、可燃物质燃烧特点——包括可燃气体爆炸条件、爆轰理论、有关参量计算及其预防措施;可燃液体闪燃规律、石油及其产品着火后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可燃固体的燃烧模式、阻燃机理、粉尘和火炸药爆炸问题。
4、室内火灾燃烧特征——包括室内火灾燃烧的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轰燃的本质与特点、烟气的流动特征、室内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模化相似理论等。
5、火灾燃烧实验技术——包括各类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特性及有关参数测定;火灾模化实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
一轮复习初三化学第六章燃烧与燃料导学提纲

一轮复习初三化学第六章燃烧与燃料导学提纲复习目标导航1.物质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定义,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什么是爆炸,爆炸预防的初步知识;2.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和物质的分类,会写甲烷、乙炔等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的制取(药品、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顾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点1:燃烧1.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反应。
注意:(1)发光、发热的______是燃烧,如:电灯发光放热,并没有生成________,是____变化.(2)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___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2.燃烧的条件:必须是同时满足、、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自身。
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______降低着火点。
4.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增大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法都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促进了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可燃物的完全燃烧可以节约______,减少对环境的______。
知识点2:灭火1.灭火的方法:(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知识点3:爆炸1.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____,使气体体积_____而引起爆炸。
爆炸的条件:(1)达到可燃物的________.(2)急速燃烧发生在_____________内。
根据发生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气球爆炸属于,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明火发生爆炸属于。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应用1.化石燃料:通常指等常规能源,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有________等。
新近在海底发现的是未来的绿色能源。
(2)需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最理想的能源是,其(1)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廉价的能源是。
燃烧与灭火学案提纲

学案提纲第六单元燃料及燃烧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和预防方法。
[重难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二、学生交流、总结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1. _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_4.5. ……总结:燃烧是的化学反应。
三、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四、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 __ ,2. _________________ __ ,3. _________________ __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五、活动天地:促进燃烧的方法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 __ ,2. ______________ ___ 。
六、多识一点:一氧化碳的中毒及预防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在氧气供给充分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若氧气供给不足,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与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要发生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氧气,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燃烧。
着火点则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各不相同。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大约在 40℃,而煤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在打开装有汽油的瓶子时,有时会看到瓶口瞬间出现的火苗,这就是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比如,木材在被点燃后持续燃烧,就属于着火。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由于自身的发热、积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比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自行燃烧。
4、爆炸爆炸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现象,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声响。
常见的有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预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2、分解阶段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开始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
3、燃烧阶段可燃性气体与助燃物充分混合,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4、蔓延阶段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可燃物,使燃烧范围不断扩大。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三)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
1.同类(同系物)的闪点 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增高;随其沸点的增加而增 高;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其蒸气压的降低 . 而升高。 2.混合液体的闪点 完全互溶的可燃性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 于这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可燃液体与不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随着不然 液体的含量增加而升高。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陕西省消防协会社会消防安全培训 讲座提纲 授课人 邱立会
第一讲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燃烧俗称“火” 一 人类对火的认识 二 什么是燃烧? 三 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 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四 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3.着火源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1.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质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相互作用
第六讲 燃烧理论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一 、防火的基本措施 防止燃烧条件的形成:1、控制可燃物, 破坏燃烧的基础;2、隔绝空气,控制助燃 物;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破坏燃烧的激 发能;4、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 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蔓延。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破坏燃烧条件的形成:1、隔离法;2、窒 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
有利方面:1.在一定条件下有阻止燃烧的 作用;2.根据烟雾的颜色和气味,可以辨 别某些燃烧物质;3.根据烟雾的温度、浓 度和流动方向,可寻找火源,并大体判断 燃烧速度和火势发展方向。 不利方面:1.妨碍灭火和被困人员行动; 2.中毒、窒息的危险;3.高温烫伤人员; 4.能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势发展的危险。
三、火焰、燃烧热和燃烧温度
火焰的形成及颜色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成份,主要 是氧和碳的含量;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热值与燃烧温度 热值:热量单位,液体、固体物质燃烧时 用KJ/㎏;可燃气体用KJ/主要因素
燃烧与燃料知识提纲(纯原创)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提纲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定义:可燃物与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三者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①;②;③。
灭火的实质其实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需破坏条即可达到灭火目的。
4.促进燃烧的方法:;。
5.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改变。
(填“能”或“否”)6.爆炸的条件:①;②;③;④如果可燃物是气体,需要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
7.爆炸极限:爆炸上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爆炸的限度。
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爆炸的限度。
8.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时发生充分燃烧,生成;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时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
9.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证明氢气不纯净;若,证明氢气纯净。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
2.石油的分馏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其分离出来。
该变化属于变化。
3.被称作“工业的血液”的是,被称作“工业的粮食”的是。
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色味的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会变成固态,称作。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两种药品为和(写出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装置,因为反应物的状态分别为和,而反应的条件不需要。
3.以下是几种固液制气装置A B C D E①试写出这几种装置各自的优点A: B:C: D:E:其中,装置D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是使和分离。
②装置A在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应,原因是;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4.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采用法,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
若用右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端进气。
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6.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7.制取二氧化碳时,不用粉末状石灰石的原因是:;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及知识点一、燃烧理论基础1.燃烧概念及特征: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含氧体)在一定条件下放出热、光以及大量的有害气体等物质,产生火焰、产生明亮或红外线的光亮、产生热、产生烟雾和气体等。
2.燃烧产物及其特点:燃烧产物主要有热、光、火焰、烟雾和气体等,其中烟雾和气体是有害的,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3.燃烧过程及要素:燃烧过程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燃料、助燃剂和氧气。
燃料是产生热的物质,助燃剂是加速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供给气体。
4.燃烧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方程式来推算燃烧的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
5.燃烧的传热方式:燃烧的传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燃烧产生的热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辐射传递;传导是指热通过物体固体材料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
二、燃烧过程和制止燃烧方法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烧启动、燃烧加速和燃烧自维持三个阶段。
燃烧启动是指燃料和氧气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燃烧加速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燃烧自维持是指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维持在一定的速率,不再需要外界能量提供。
2.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结构:火焰由三个区域组成:燃料区、氧化区和冷却区。
燃料区是燃料、助燃剂和部分未反应的氧气混合的区域,发生燃烧反应;氧化区是氧气与燃料在火焰中反应的区域;冷却区是接近火焰外围的空气。
3.制止燃烧的方法:制止燃烧的方法主要有断燃剂、隔离、升温、窒息和抑制等。
断燃剂是指切断燃料与氧气接触的方法;隔离是指将燃料与氧气分开的方法;升温是指提高燃烧温度,使燃料燃烧困难;窒息是指排除氧气的方法;抑制是指使用抑制剂抑制火焰的方法。
三、爆炸理论基础1.爆炸概念及特征:爆炸是指可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短时间内快速氧化或分解,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释放的现象。
爆炸特征包括爆炸压力、爆炸温度和爆炸速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燃烧学背景(选择性介绍,引出液体燃料的燃烧)
燃烧是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发生有相互作用的综合现象;
直至18世纪中以前,发展缓慢,对燃烧现象的本质几乎一无所知。
19世纪出现热化学和化学热力学(将燃烧作为热力学系统,考察其初态和终态,静态特性的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矿物燃料燃烧;火力发电厂锅炉,工业用蒸汽,发动机等均是以固、气、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为动力(热源);
燃烧学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具备综合的理论体系,而且与实验理论、技术密切相关。
燃烧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燃烧过程涉及的基本过程为对象,如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燃烧的着火、熄灭、火焰传播、火焰稳定、预混火焰、扩散火焰、催化燃烧、层流和湍流燃烧、液滴燃烧、碳粒燃烧、煤的热解和燃烧、燃烧产物的形成机理等。
2. 液体燃料燃烧
2.1 液体燃烧特点及过程(参考《西交燃烧学》PPT、《工程燃烧学——液体燃料...》)(1)燃烧方式:预蒸发型燃烧、喷雾型燃烧;
(2)喷雾型燃烧雾化过程、雾化装置、评价雾化质量的指标、提高雾化质量的方法
(3)油雾燃烧过程:油滴燃烧、油雾燃烧
2.2 典型例题分析
可参考《哈工大燃烧学试题》第4页、《哈工大燃烧学课件》34-39页、《西交燃烧学课件》PPT 32-40页。
3. 小结
可参考《西交燃烧学课件——燃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进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