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认识人民币》,详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概念、人民币的面值及其组成、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培养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与人民币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和简单加减计算。
重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面值及其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黑板。
学具:练习本、人民币换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人民币的定义、作用,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认识人民币面值及其组成(10分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讲解人民币的组成。
4. 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并进行随堂练习。
5. 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10分钟)利用实例讲解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面值及其组成。
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3. 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10元、5元、2角、1分。
(2)C。
(3)10元3角5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掌握较好,但在加减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民币,了解各种消费场景,学会合理使用人民币。
同时,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购物清单,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认识人民币(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二、探究新知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认识人民币教案7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
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
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
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
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
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当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
2、经历分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参与学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文具店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
师:我们去文具店里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生:需要钱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①、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用钱。
)②、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③、师: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第3幅图)师: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引出课题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师:真棒!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一认分一分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人民币认一认,并把你喜欢的一张拿出来说一说,介绍一下。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张人民币,并追问你是怎么认识它。
引导学生讲出可以看人民币上的数字,知道它的面值。
)之后教师课件出示一张一元纸币和硬币,让生生一起来认一认,巩固由数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组成和含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3.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预防货币伪造和变造。
二、教学内容:1. 大面值人民币的介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
2. 人民币的组成:票面、水印、防伪特征等。
3. 人民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组成和含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预防货币伪造和变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大面值人民币。
2. 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民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人民币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
2.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教师展示各种大面值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讲解人民币的组成:教师讲解人民币的票面、水印、防伪特征等组成要素。
4. 学习人民币的职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预防货币伪造和变造。
6.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关于人民币的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民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游戏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他们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大面值人民币的实物或图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认识人民币-大面值|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2 认识人民币大面值|青岛版(五四)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认识人民币大面值|青岛版(五四)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人民币中的大面值部分。
我们将通过教材中的第二章第二节来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人民币的各种大面值,能够正确使用大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各种大面值以及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大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学具:人民币图片、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人民币实物,让他们看看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我会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各种大面值,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人民币图片,让他们按照面值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大面值: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5元 1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人民币图片进行购物,尽量使用大面值人民币,并计算出总价。
答案:例如:买一个玩具(价值35元),使用一张50元和一张1元人民币,找零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大面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使用中仍有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使用大面值人民币的技巧。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如小面值人民币的用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内容部分,我选择了第二章第二节来介绍人民币的大面值。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实际使用人民币的基础。
通过深入了解人民币的各种大面值以及它们的特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构成和使用。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人民币的各种大面值,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大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第一章: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币的定义和作用。
讲解人民币的种类,包括纸币和硬币。
演示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如100元兑换成10元、1元兑换成10角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人民币的了解。
设计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第二章: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名称和图案。
2.2 教学内容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名称,如1元、5元、10元等。
介绍人民币上的图案及其含义。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人民币上的图案及其含义。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三章:学习人民币的单位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如100元兑换成10元、1元兑换成10角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规则。
演示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实例。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规则。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兴趣。
第四章:掌握人民币的支付和找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支付和找零人民币。
让学生了解支付和找零的原则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人民币支付和找零的原则和方法。
演示人民币支付和找零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支付和找零的原则和方法。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人民币的支付和找零。
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支付和找零的兴趣。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大面值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货币经济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三、教学难点:1. 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2. 学生实际操作人民币交易。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定数量的大面值人民币实物。
2. 准备人民币图片素材。
3. 准备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大面值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2. 教学新课:1. 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并记忆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
3. 教师展示人民币图片,学生辨认并说出其面值。
3. 课堂实践:1. 教师设计人民币交易场景,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交易。
2. 学生实际操作人民币交易,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币及货币经济。
2. 组织学生参观银行,了解银行的基本业务及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
3. 开展“我是小小理财师”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零花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包括人民币识别、交易操作等,以此了解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教材分析:“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它是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二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54页例3,例4,做一做,练习十二第3题
前提测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使学生认识大面值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价值。
⑵使学生掌握较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能正确清点币值。
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活动,
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社
节约用钱,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并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
五、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学具
七、教学过程:
民族团结教育:
导入:填一填
1角=()分 3角=()分 20角=( )元
1元=()角20分=()角50分=()角
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⑴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PPT展示:课件出示5元,10元,20元,50元,及100元的人民币,指导学生认识。
师生活动:出示10元钱,学生观察图案和数字。
①数出2张10元,可以用1张20元表示。
学生观察面值为20元的人民
币上的图案。
②数出5张10元是50元,可以用1张50元表示。
学生仔细观察面值为
50元的人民币上的图案。
③数出10张10元是100元,可以用1张100元表示。
学生仔细观察
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上的图案。
⑵认识人民币的币值。
教师活动:李阿姨用100元买一件以上和一条裙子,上衣每件40元,裙子每条50元,她手里的钱够吗?
⑶我想买一条围巾(12元/条)可以怎样付钱?
⑷我想买一条围巾(12元/条)和一条裙子(50元/条)需要多少钱?
⑸说一说在50元钱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巩固:⑴说一说,填一填。
一张5元能换(5)张1元。
一张10元能换(10)张1元。
一张20元能换(2)张10元。
一张50元能换(5)张10元。
一张100元能换(10)张10元,能换(5)张20元,能换(,2)张50元。
⑵摆出下面的钱数。
(第54页“做一做”第1题)
⑶妈妈给小刚买了一个60元的书包,如果用10元一张的人民币,应付(6)张。
小结: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所以,希望同学们爱护人民币。
作业:
板书设计: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一张5元能换(5)张1元。
一张10元能换(10)张1元。
一张20元能换(2)张10元。
一张50元能换(5)张10元。
一张100元能换(10)张10元
组长审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