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

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

公开课教案长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1.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 灵活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练习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长方体模型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长方体的几个面吗?这些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2. 探究新知(1)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教师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表示为长、宽、高的函数。

讲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2(ab + ac + bc)。

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例1:一个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2cm,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例2:一个长方体的长为5cm,宽为4cm,高为3cm,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测量其长、宽、高,计算表面积,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否只适用于长方体?它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立方体?”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同样适用于正方体。

教师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6a²。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篇《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长方体有几个面?(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1.学生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2.教学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第一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第二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副标题#e#第三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4.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5.练习: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四、随堂练习.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①计算.②有几种计算方法?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五、课后作业.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六、板书设计.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60+48+40=148(平方厘米)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展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1.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图片。

2.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教具。

学生准备:1.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特征。

环节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方体的面。

环节三:自主探究1. 教师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自主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环节四:展示交流1. 各组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环节五: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反馈。

环节六: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记录其表面积,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模板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模板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

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打一种蔬菜)(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

(打一种蔬菜)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

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规律。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 应用题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表格。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长方体特征。

2. 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2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应用题练习3.1 教师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3 学生分享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5. 作业布置5.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实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第一章:长方体的概念1.1 引入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由六个矩形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1.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箱子、书本、电视等,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1.3 介绍长方体的特征: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第二章: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2.1 引入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所有面的总面积。

2.2 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

2.3 解释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意义:长、宽、高分别代表长方体的三个相邻棱的长度。

第三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2 利用公式计算具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如长方体长为10cm,宽为6cm,高为4cm时的表面积。

3.3 练习计算不同长方体的表面积,巩固计算方法。

第四章:长方体表面积的应用4.1 引入实际问题:一个长方体箱子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6cm、4cm,求制作这个箱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4.2 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所需硬纸板的面积。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2 布置作业:计算不同长方体的表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5.3 提醒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将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第六章:长方体表面积的综合练习6.1 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题目,涵盖各种不同尺寸和比例的长方体。

6.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6.3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章: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拓展7.1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立体图形?7.2 引入立方体、正方体等其他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让学生对比分析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局限性。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材料:1. 长方体模型或图片;2. 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计算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的表面积”,询问学生他们对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认识;2.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特点: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步骤二:概念讲解1. 展示长方体的模型或图片,指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底面、顶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2. 解释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所有面的总面积;3. 提供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 = 2×(长×宽 + 长×高+ 宽×高);4. 解释公式中的每个项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推导公式的来源。

步骤三:示范计算1. 选择一个具体的长方体,测量出长、宽和高;2. 将测量结果代入表面积计算公式中,依次计算出每个项的结果,并最终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3. 向学生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每个项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练习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 监督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步骤五:巩固和拓展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总结1. 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互相分享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2. 综合概念、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寻找并计算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表面积;2. 比较不同形状物体的表面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表面积不同。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2. 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和解题过程评估他们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方面的能力;3. 分析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能否合理应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1.长方体的定义和组成
–长方体的定义
–长方体的组成部分
2.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介绍
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实例
–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
–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对长方体的了解
–利用课堂互动等方法检测学生对长方体组成的掌握程度。

2.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图像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3.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介绍
–通过示例和具体操作引领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实例
–利用课堂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5.
–教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1.讲授式
2.互动式
3.实践式
教学工具
1.白板、教学PPT
2.长方体建模
3.计算器
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作业册上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题目
教学评估
1.课堂互动
2.作业评估
3.期中/期末考试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2.《数学年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
们,我们上节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
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 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
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 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 6 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
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 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 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
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 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 宽+长x 高+宽x 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
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 X 0X 2+ 07 X 04 X 2 + 0 X 04 X 2=166 (平方米)
方法二:(07 X 0+ 07X 04 + 0X 04) X 2=166 (平方米)
(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
面积需要哪些条,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3 / 4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完成教材第2 页练习六的习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 页做一做。

( 1 )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
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 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
节学习过程中,你有
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