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1一、说教材《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了解什么是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难易程度,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难点: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还不太了解,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一个开始,是以后学习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础。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考纲说明】【趣味链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傍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城市的霓虹灯,乡村田野的萤火虫,点缀着我们美好的夜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一起揭开光的神秘面纱,探讨光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吧!【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 c = .(注: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1)、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2)、光的反射定律:①、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②、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③、等角: 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4)、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图形不同点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共同点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应用或危害会造成“光污染”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二、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2、平面镜的应用:(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太阳光会聚。

(注:实像和虚像的区分:①、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用光屏承接;②、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光的折射:1、关于光的折射的概念:2、光的折射规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

①、定性: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b、当光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优秀7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①了解光源,并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②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通过实验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用说明用15分钟阅读课本69-7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层全部完成,B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速。

四。

课内探究(一)光源(3分)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15分)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实验):打开教室的白炽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探究一):①光在均匀的液体中的传播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③光在均匀的透明固体中的传播(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2、如何描绘光传播路径?3、学生看教材图4.1-3同时请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5分)①影子的形成(探究二)用白炽灯对着墙,把乒乓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总结影的形成:②(教师引导)用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分析日食的成因(四)光速(5分)学生阅读课本71页,自主完成如下问题: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看课本71页科学世界回答: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2.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五、课堂小结(2分)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说课PPT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说课PPT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成像的特点是倒立(上下、左右对调)的实像 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自学尝试、交流展示题: 选择性点拨:
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为 m/s= km/s,光在 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 。
提示学生要记住光在 真空中的速度。并让 学生找出光和声的传 播有哪些异同点。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与激趣
设计活动 :
一查学情 评价办法 手影游戏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做好第一次学情调查,便于及时
调整教学安排。学生知晓教师将如何评价学习活动 ,便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从学生所熟悉的现 象入手,通过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既自 然地过渡到课题,又体现出物理学从生活走向物理 这一理念。
光源 : 现象 : 规律
(月亮不是光源) 一叶障目、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线 光 :线:
传 播
应用: 列队看齐、 “三点一线”、皮影戏、激光引导、小孔成像
光速
…… (V=3×10
m8/s)
设计意图:: 本课板书采用提纲式板书,条理清楚,
一目了然,体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与讨论
设计活动 :
突难释疑
疑难探究 预设探究
适时点拨
光什么 情况下 是沿直 线传播 的?谈 谈你的 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探究
讨论,力求突破难点、解开疑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 究意识。教师应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同时 ,教师应及时评价,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到雷声是因为
。一台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射激光
讯号,经过2.7 s后才接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月球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

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和处理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引入课题新课学习光的反射规律猜想3分钟4分钟3分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Array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手电、蚊香、烟室、蜡烛、盛水的水槽、中心有小孔的硬纸板、多媒体课件、磨砂棱镜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我们却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高挂在天空;晚上,霓虹灯把城市装扮的五彩缤纷,想要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吧!二、新课教学(一)自学了解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已经知道能够发光的物体有许多,请你自学课本69页第一自然段完成课堂导学案(一)物理学中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的传播光源发出的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那么,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你的猜想是————?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支持你的猜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1、演示实验:①将一束光射到烟室中,观察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

②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③将一束光紧贴磨砂棱镜粗糙的一面射出,观察玻璃中的光的传播路径。

2、光源发出的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呢?①多媒体展示光在传播时路径弯曲的现象。

②对比演示结果得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并分析得出:4、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此可以向学生引入“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Array指导学生看教材图 4.1—4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如:激光准直.、排队看齐、打靶瞄准.、手影游戏等,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4 光的折射(含视频) (教学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4 光的折射(含视频) (教学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新课导入
想一想:为什么《阿凡达》能带来如此震撼的画面?
点击播放
知识点1 光的折射
勺子在茶杯里“折断”了
云层里出现的海市蜃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光的折射
什么叫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拓展延伸
三线关系 两角关系 特殊情况
光反射和折射的联系
反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折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空气中角大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小练笔
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光路图:
A
N
i
空气
O
玻璃
r
N′ B
N
A
r
空气OLeabharlann 玻璃iN′
B
知识点2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随堂练习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比入射角( B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不对
光的折射定律
2.一束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D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C.不变
D.逐渐减小,但总大于入射角
反射和折射
答案:如图所示:
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 游”。请你说一说这一有趣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解析:水面作为镜面发生反射,形成了云的虚 像,鱼反射的光射向人眼,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 成升高了的鱼的虚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光的直线传播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做法: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

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对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3)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如何形象简单地在纸上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二、光的直线传播应用1.影子的形成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2.日食(影子)当地球、月亮和太阳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地球处在月亮的影区时.地球上影区中的人能看到太阳吗?这种现象叫什么?(不能,日食)3.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面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设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

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

作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给你一个玩具枪和激光器,你能想到什么?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来:射击用的激光瞄准器。

三、光的传播速度1.打开手电筒,后排同学立刻能够看到灯光,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对吗?为什么?不对,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这个现象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我们无法察觉。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阅读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距离单位。

(2)1光年的含义是什么?光1年通过的距离。

(3)当你看到距你16万光年的一颗恒星时,实际上是这颗恒星多少年前发出的光?16万年前。

3.分组板演P72第4题,注意保留物理解答题必要格式。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光源是指本身能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看起来闪闪发光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不一定是光源,恒星本身能发光是光源,行星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2.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3.光路图作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即时练习】1.4人黑板完成P72第一题“井底之蛙”作图,其余草稿纸作图。

2.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大型国际比赛的赛道上都使用光电计时设备。

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的运动会都是由起点处的裁判员发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秒表计时。

为了计时准确,应该(C)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B.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C.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D.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巩固练习】见课内训练4.2.1 光的反射定律【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活动导入】射击比赛:(先分好小组)1.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小鸟,每组射击一次,看哪个组射击得又快又准?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2.下面再来一场比赛: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能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

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学习内容:反射定律阅读课本P73至P75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填“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光的反射定律1.认识光的反射几个概念光的反射现象画图如下,先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1)入射点O: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即图中O点。

(2)法线ON: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入射光线:即图中的AO,用实线表示。

(4)反射光线:即图中的OB,用实线表示。

(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用i表示。

(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用r表示。

2.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2)要探究的问题:①角大小关系如何?②“三线”关系(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的位置排列关系如何?)(3)组内讨论:①怎样把看不见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显示出来?②如何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③如何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4)师生共同探究:角ⅰ角r第一次第二次②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将纸板沿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现象是看不到反射光,可以得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记忆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二、光路的可逆性将光线沿着刚才记下的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的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反射光会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向射出。

由此可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注意事项:反射规律中,每句都以“反射”开头。

反射光线受入射光影响(反射角受入射角影响),因此在叙述反射定律的时候,应该描述成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位置怎样,反射角跟入射角大小怎样,“因”在后“果”在前。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射击比赛:不看目标,你能射中小鸟吗?【即时练习】1.4人黑板演板P76第1题。

2.在课本上完成第2题和第3题作图,并用语言描述第2题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见课内训练4.2.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

学习内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阅读课本P75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镜面反射:光射到光滑表面上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3.生活中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光污染”是指光的镜面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字产生的是漫反射。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画出镜面反射、漫反射的光路图由上面的光路图归纳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点:(1)不同点: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入平面镜,可以观察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是平行(“平行”或“不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光是很强(“强”或“弱”)的,其他方向无(“有”或“无”)反射光。

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相同点: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二、光的镜面反射和光的漫反射应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黑板表面会变光滑(填“光滑”或“粗糙”),光照射到黑板上会形成镜面反射(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从而“晃”一些同学的眼睛,导致黑板上书写的粉笔字看不清。

请画图分析晃眼的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皮鞋擦得很亮是什么反射?为什么?能从各个角度都能看清它的细节,是因为皮鞋材质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擦了鞋油以后,随着鞋油被布均匀涂抹在皮鞋上,渐渐的在皮鞋表面形成光滑表面,这一层则发生浅层的镜面反射(油面下方仍存在漫反射),所以在某个角度会觉得出现亮光。

【即时练习】1.关于光的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2.P76第4题(画图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