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收看《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

合集下载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个人观后感篇五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个人观后感篇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宪法给予我们各种权利同时也规定有很多义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度,中华民族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古老神秘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破坏下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被侵略到如此体无完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是中国人的软弱无力?或许前者的原因更甚。

但是当时的中国确实也较为落后。

落后的结果就是被侵略。

历史探索的结果使中国有了主席主倡的新民主义社会,有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宪法和法律来保卫和维护全体国民的共同利益。

我们做守护宪法的保卫者,做遵守宪法的执行者。

现实的结果却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进入到现如今的社会,宪法日益完善和健全,而违法事件却层出不穷。

暴力问题是当今社会令人头痛不已的问题。

前不久发生的永安县初中生打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小小年纪的打人者让被害男女生跪在地上求饶,打人者气焰嚣张连扇被害女生巴掌。

这个视频。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2020年度法治人物这一活动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成为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战略的重要平台。

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五篇,欢迎参阅。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一“12.4”熟悉的数字,今年的这一天却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更多感受到中国几十年来国家的进步和法治的力量。

2020年度《中国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晚会,观看后我心潮起伏,那些法治人物成了中国光辉的旗帜,也成了我仰慕的英雄。

今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看到推选出的10位年度法治人物,他们中间有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调解员,也有人大代表、媒体人、律师、学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躬行实践,让法治精神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落地生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让我们感动的不仅是那些与罪犯斗智斗勇的警察,为冤者请命的检察官,或者明察秋毫、避免了冤假错案的法官,还有与我们一样,身处平凡岗位的普通人。

印象深刻的有业务精深的办案专家华列兵,他是创新改革的践行者,从警20余年,他以公平正义为追求,坚定推进规范执法,实现执法质量新提升,为建设平安中国屡建新功! 还有一名“网红”,他是唐帅,他是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

他是一名翻译,也是一名律师,专注手语普法。

出生在聋哑家庭的他,因为懂得他们的“苦”,自学手语和法律,为无声人群做有声辩护,成为聋哑人最信赖的律师。

正是他们,告诉我们,法律工作,不止是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们的事情,也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深入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自觉,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在各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守护公平正义,传播光明的火种,让法治信仰真正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二观看完“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彭少勇!“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宪法的精神法制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心得

宪法的精神法制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心得

宪法的精神法制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心得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观后感1“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各种强制行为规则的总称。

”这是《新华词典》对法律的解释。

但这种解释对年少的我来说太模糊,太抽象了。

法律,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至高无上,人人都要遵守?是儿时的游戏,让我懂得了规则多制定和遵守;是《青少年保护法》让我真正明确了法律条文;是学校的普法教育,让我学到了更多法律常识。

渐渐的,我知道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刘备告勉儿子刘禅的一句话,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

“小恶不制,必然发展”,看看社会中的那些犯罪分子,哪个不是从“小恶”开始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就如一只小白蚁在船板上咬一个小洞是很不起眼的,但如果任其发展起来,船就会沉没。

我们青少年预防犯罪要从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做起。

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记得班里曾做过一次试验。

老师问:“同学们,如果有人欺负你,你怎么办?”竟然有半数同学回答:“打他,跟他拼了。

”老师接着问:“为什么?”那些同学便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一些,不能受窝囊气。

”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我庆幸,爸爸妈妈从没有用这样不正当的思想教育我。

但是,同龄人的话仍让我吃惊。

再看看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吧。

一些不法商人大肆造假、售假;贪脏法,金钱获得了很多,但等待他们的是法院的判决书。

他们破坏了社会治安,全然不顾法律的存在。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自由自在,不把法律放在眼里,那想将来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呢?那些由于缺少知识而心灵受到污染的孩子们,又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呢?目前,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犯罪。

自私与无知多么可怕,对法的无知又更是多么可怕啊!无数事实说明,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400字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400字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400字2020年是“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颁奖礼”的第20届,观看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后,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一12月4日,“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社会与法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该颁奖礼由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大力协助,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具体承办。

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10位入选者是20__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努力奋斗的典型代表,“微观之中折射宏观,小事背后看见转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宪法的精神,他们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呈现了法治的力量。

每一位获奖者身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一步艰辛的努力都在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大道煌煌,法如青天。

一灯如豆,汇作。

愿每一位法律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正义止步,则司法蒙羞;正义迷途,则法律受辱。

我们应该严守正义之墙,不要让腐败侵入我们的内心!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二12月4日,是第10个全国法治宣传日。

晚上,我怀着感恩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十大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直播,那些令我们大家尊敬和感谢的法治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深地被感动。

他们既有个人,也有集体。

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20__年,一群农民工来京打工,可楼盖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钱的回报。

500名在京的农民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赢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万工钱。

被拖欠的是500农民工的工资,更是500个家庭的冷暖。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

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大全导语:2020年是举办“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的20周年。

从2001年起,每年的12月4日,“年度法治人物”总是如约而至,成为一年一度的法治盛事。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的学习了刚刚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和相关的宪法方面的知识,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

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

此次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

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

把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矗。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心得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心得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首先,我认为这些法治人物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推动法治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法治精神,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次,我也认为这些法治人物的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且为推动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精神和事迹都非常感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法治的力量和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同时也要积极宣传法治知识,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节目。

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们更加敬佩那些为了推动法治建设而默默奉献的人们。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度法治人物观后感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度法治人物观后感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度法治人物观后感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7篇)(精选篇1)近年来,随着;宪法;意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觉醒,不经意中,我国已迈上了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自觉遵守和实施宪法的风气和习惯,就此,如何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法文化作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下面我主要谈谈宪法文化的构成因素。

宪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构成宪法文化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宪法文化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宪法文化的认知、宪法文化的评价和宪法文化的情感。

这三大要素是依据主体对宪法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区分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1、宪法文化的认知要素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内容、形式、运行、法律性质、作用等法律现实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分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

宪法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宪法文化是什么的回答。

宪法文化的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层次。

宪法文化认识是人们对宪法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主体一般具有宪法知识,是对宪法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

宪法文化感知是人们对宪法的经验型知识,它往往因人而异。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的宪法文化认识结构也存在不同。

一般来说,宪法与现实生活、政治实践联系越紧密,宪法的深入程度越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也就越高。

同时,人们参与宪法生活的程度,接受宪法普及的程度,接受宪法教育的水平都能影响人们对宪法文化的认知。

此外,宪法文化的认识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当代中国,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大多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有时候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可操作性还不强,等等。

2、宪法文化的评价要素宪法文化的评价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

它要解决的是宪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宪法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主体对宪法认识的价值取向。

2020宪法日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范文5篇

2020宪法日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范文5篇

2020宪法日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范文5篇观看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之后,你有什么心得感悟?《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2020宪法日央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范文5篇,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1】《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节目,对于我来说,它让我懂得了宪法是国家的母法,附属的子法都是根据母法来分类制定的,它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制定一个国家的准则,能使广大群众遵守它、爱护它、宣传它。

它不仅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权利,还有效约束了不良行为。

从而使宪法与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其实从我们出生开始,宪法就一直默默保护着我们,它告诉每一个父母都有义务保护和抚养自己的孩子,子女成年后也有赡养照顾父母的义务。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28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1988年4月、1933年3月、2004年3月先后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

2004年3月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体现了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革命的具体国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们切身权益的法律保障。

学习宪法、讲宪法,遵守宪法对于自身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学习宪法、讲宪法,希望以后参加中华人民宪法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2】“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4日晚落下帷幕,十位(组)“2020年度法治人物”及五位(组)“2020年度致敬奖”获奖者悉数揭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收看《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2020年12月4日是第7个国家宪法日,《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将在当天隆重推出。

对此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组织收看《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一今天我们组织观看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今年是“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颁奖礼”的第20届,看完之后我内心十分动容。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爷爷曾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的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从我们自身开始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依法治国”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现代社会受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宪法的温度,可暖,暖上心尖;宪法的温度可冷,冷到刺骨。

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宪法精神应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

它呕心沥血为中华儿女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应为我们的宪法而感到骄傲,更应让祖国因我们而自豪!让我们在宪法面前高举双手,共同筑造属于全中国人民的伟大中国梦!让我们携起手来,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

让我们一起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学生,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二12月4日,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开封人民法庭原庭长,“背篼法官”“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郭兴利作为特邀讲述人,到活动现场致辞。

郭兴利: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时光轮转,岁月变迁。

但不变的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在活动现场,郭兴利这样讲述。

28年间,郭兴利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巡回办案,足迹踏遍了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1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

郭兴利扎根基层、倾心为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五十多项荣誉。

“我在法庭工作了28年,现已退休,脱下了法袍……说真的,有很多眷恋和不舍。

”对审判工作的深深眷恋,是退休后的郭兴利最常提起的。

回首自己的工作,郭兴利表示:“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对于年轻法官,郭兴利这样寄语:“如今,我们那里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法庭也配备了巡回审判车,背篼已经很少背了。

但是,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背篼可以丢,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能丢,公正司法的责任担当不能丢,服务百姓的‘背篼精神’更不能丢。

”砥砺前行一代代,唯有忠诚无改。

以法为器,让良善身披锋芒让每一寸正义的阳光,都能穿透沉重。

毕力躬行,辟一片乾坤朗朗让每一份法治的温暖,都能直达远方。

和那一桩桩铁案,化作文明的印记都被写进了这盛世的华章!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校园,我们小学生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有的同学爱打架或盗取别人的钱财。

小小的年纪,就沾上了许多恶习。

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

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

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小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自觉不将通讯工具带进校园,纠正网络游戏、网上养宠、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

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

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

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义气用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

总之,人,不可能自然而能变得优秀,是内力自我约束和外力强制作用所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体统。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同学都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平安、健康、茁壮地成长。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四今天,冯老师带领我们收看了《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

我知道了我国有许多法令,但这些法令都归属于一部法令——宪法。

宪法她恰似一位母亲,其他法令犹如她的后代。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宪法,一切岂不是乱套了吗?在我心中,宪法是崇高的,他像是一块盾牌,能够用来维护自己,使自己不受损伤。

它使重男轻女的爸爸妈妈们理解了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它让遭受虐待的儿童有了维护尊严的保障;它使垂暮的白叟不至于孤苦无依;它使失学的儿童能够重返校园……通过“宪法晨读活动”,我从四位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演讲者的演讲中,对宪法有了愈加具象的认识,也愈加理解了宪法存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感谢老师组织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不让我们走错路、走旁门,也约束了我们的一言一行,指引我们用宪法来保护自己。

期待能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五宪法是我国家的根本大法。

同学们也许会觉得宪法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是没满十八岁的公民,法律和社会称我们为未成年人,赋予我们特殊的权益,并加以保护。

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益。

也就是说,我们来学校上课,保证我们正常的学习、系统的接受教育,都是宪法规定的。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的约束,我们的成长与宪法息息相关!说起宪法总会给人以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宪法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多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人类社会才变的有序;正是由于宪法的存在人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

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宪法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制国”已不在是美好的梦想,而是被写进了宪法,是多么的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到与宪法同行?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吸毒,宪法就约束不了我们。

这是多么的无知啊!其实宪法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宪法的人是没有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在不断淡化法律意识,甚至有人在讨论一些传统美德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多么可悲呀!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的现象不断上升,据来自公安部门的一则数据表明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

犯罪无疑是永远威胁着我们的安定生活,但是我坚信宪法永远维护正义,当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制而言,的确存在着一些漏洞。

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

但我仍然要说我们的法制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制的正义性并捍卫它!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常常讲到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懂。

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学校的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以后不违法就行”这是错误之极的观点!那就请你尽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对自己小小的放松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将来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集体后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遵守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我们小学生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从小牢记一份责任:为了国家和社会秩序,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

因为宪法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地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