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中医院骨伤科文献整理及应用Microsoft-Word-文档
中医护理查房骨伤科

望:神清,体型中等,面色荣润,行走活动较前利,舌淡, 苔薄白。
闻诊:语言利索
问诊: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减轻,评分4分.胃纳可、夜寐尚 安,小便调,大便转调。
切诊:测T ℃,P 次/分,R 次/分,Bp mmHg。脉涩,脊 柱腰段生理弧度变浅,腰4、5椎棘突及椎旁处压痛明显, 叩击痛(+),挺腹试验(+),左梨状肌投影处压痛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加强试验(+)。
药物及熏洗疗法有关
.
8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 1、 生活起居护理:安排在舒适、安静的病房,避 免对流风;多卧硬板床休息,保持膝、髋部屈曲;少 起卧,并指导正确起卧、翻身的姿势; 协助日常生 活护理;外出检查使用平车; 保持大便通畅,勿怒 责。 2、病情观察:急性期观察疼痛的部位及性质;观 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观察鞍区感觉及括约肌 功能。
叶朱文回答: • 定义:因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 迫脊柱神经根所致。以腰 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 发部位为腰4,腰5,骶1 等椎间盘,病位在骨骼, 可压迫脊神经。 • 病因:一是外伤;二是劳 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 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 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 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
13
中医熏洗操作示范:(施小宁)
用物:免煎中药方、熏洗仪器 定义: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煮沸后,利用药液
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洗 涤患部的一种外治治疗。 作用:可使人体络脉流畅,腠理疏通,营卫御强, 从而达到活血化瘀、去腐生新,消除水肿血肿, 祛除病邪之功效。 注意事项: 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烫伤(重点) 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会阴部不宜熏洗疗法。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件

预防感染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预防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 复效果。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一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 长期服用中药汤剂结合针灸治 疗,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二
一名骨折患者,采用中药内服 外用结合推拿治疗的方法,促 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病程。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接受度不高
由于一些人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足或者是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 中的接受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策略
01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未来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将进一步提升。
推动骨伤科疾病预防和治疗理念的转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未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 和推广,这些理念和方法将进一步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瓶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挑战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机理 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研究质量 不高、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 普及程度和推广力度还有待提 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建议
中医骨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骨科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骨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医骨科康复治疗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4期.刘国强.[2].156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10期.胡哲.[3].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16期.佘家文.[4].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年19期.董正国.[5].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医学信息》.2015年43期.张朝仁.[6].中医骨科外用方剂洗二方的疗效观察.《北方药学》.2015年12期.殷建伟.[7].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中外医疗》.2014年33期.庄瓌瑜.[8].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当代临床医刊》.2015年4期.郭宁.[9].层级护理管理在中医骨科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18期.尹罗娟.[10].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0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2016年10期.吴曙强.二、中医骨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自然铜浸取及其浸出液的药效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庞仁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兰州大学2007(学位年度)[2].李彦民教授运用通络法治疗筋骨痛证学术观点初探.作者:李引刚.中医骨伤科学陕西中医学院2011(学位年度)[3].中医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文献系统评价并证候分析.作者:谭伟欣.中医骨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4].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作者:魏书亭.中医骨伤科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06(学位年度)[5].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型疗效研究.作者:张允.中医骨科泸州医学院2014(学位年度)[6]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住院病人死亡病例分析.作者:郑移兵.中医骨科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7]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80岁以上骨科高龄手术病人病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徐聪.中医骨科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学位年度)[8].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作者:张昭昉.中医基础理论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9].中药骨碎补总黄酮泡腾片的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陈顺.药剂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10].髓芯减压联合骨内注射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作者:赵红奎.中医骨科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中医骨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认清中医骨科特色,努力发展中医骨科事业试谈中医骨科李氏学.李维秀,2012第九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2]新世纪中医骨科创新流派——中医整脊研究进展.韦以宗.陈连勇.林廷章.黄俊卿.邹培.戴国文.张盛强.韦春德.潘东华.孙永章.王秀光.桂清民.应有荣.陈剑俊.谢冰,2010第八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3]老年骨性关节病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成树江.成文浩.郭亚男.周翔.史晨晓,2006第六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暨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创建十周年纪念大会[4]中医骨科发展的若干思考.萧劲夫,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5]试谈中医骨科的特色与发展.李维秀,2010第三届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第六届手诊手疗学术研讨会[6]佛道合一的禅医伤科形成及其学术成就.韦以宗,2012第九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7]中医骨科治疗心脏病症浅谈.苏秋玲,20052005·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传统医药名家大会[8]继承发扬尚老学术思想让中国接骨学再创辉煌.郑黎光,2006第六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暨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创建十周年纪念大会[9]伤科黄水治疗软组织缺损与骨髓炎.陈逊文,2006第六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暨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创建十周年纪念大会[10]新世纪中医骨科创新流派中医整脊研究进展.韦以宗.陈连勇.林廷章.黄俊卿.邹培.戴国文.张盛强.韦春德.潘东华.孙永章.王秀光.桂清民.应有荣.陈剑俊.谢冰,20102010中医骨伤流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层论坛暨石筱山先生创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50周年纪念大会。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颈肩痛的中医特色疗法
(1)按摩:
颈肩部循经按摩或穴位点按,每天1次,每次
15min~20min。
按摩的三大好处: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颈肩痛的中医特色疗法 (2)艾灸:
选穴后施灸,每次取3穴~5穴 每穴10min~15min 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或有热敏化反应为度 一天一次。 作用:温散寒气、活血行气、
、肩凝,指颈部疾病引起的头痛、颈痛、 肩痛、上背部痛、上肢放射性痛及脊髓受 压后产生的四肢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颈痛,颈部活动受限,上肢不能
抬举为主要表现。
颈肩痛 颈肩痛的中医特色疗法
(1)按摩 (2)艾灸 (3)拔罐 (4)中药熏蒸 (5)刮痧疗法 (6)中药贴敷疗法
腰腿痛 腰腿痛是指腰筋肌、筋膜、筋脉病变,阻 碍经气宣通而引起的腰胯连足痛。 临床表现为腰腿同时疼痛,转侧不利,屈伸受 限,局部麻木,酸胀感,病位在腰部
•
主要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椎滑脱症、先 天性隐性脊椎裂等脊柱疾患。
腰腿痛 腰腿痛患者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
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选穴位的
作用?
(2)中药热熨:
在腰部及腿部疼痛处用四子散加粗盐各
250g炒热外敷。
腰腿痛患者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
作用:
腰腿痛患者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 (3)针刺疗法: 针刺委中、环跳、承山
环跳
、阿是穴、肾俞、足三 里等穴 用补法 刺激某些特定部位 和阴阳 通经络 调虚实 祛邪气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 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1)按摩 (2)艾灸 (3)拔罐 (4)中药熏蒸 (5)刮痧疗法 (6)中药贴敷疗法 (7)膳食疗法
。。。。。。。。。。。。。。。。。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 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正骨、固定、中药内服外敷- 效果:加速愈合,减少并发症
-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 效果: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实践经验总结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未来展望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与潜力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创新与突破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创新与突破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新方法、新技术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多学科协作与融合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中药治疗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使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杜仲、川断、当归等,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
颈椎病:使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杜仲、川断、当归等,改善颈椎功能
关节炎:使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药物,如羌活、独活、川芎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骨折:使用接骨药,如续断、骨碎补等,促进骨折愈合
针灸治疗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注意事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针灸治疗效果:对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针灸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式
针灸治疗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治疗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推拿治疗的原理:通过手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疗法: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与治疗在骨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与治疗在骨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在骨科的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以及中医治疗所获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方式。
实验组则在對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以及中医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所获得的效果,并进行细致分析。
结果实验组中获得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14例,总有效率达到100%。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临床中,进行恰当的中医护理与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护理;中医治疗;骨科创伤类骨科疾病包含多种骨折类型,且患者通常伴有软组织受损以及感染等多类不良症状[1]。
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手段以及护理方式处理后,一般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但仍然可能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现象,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2]。
本研究在骨科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恰当的中医护理以与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相关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实验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44.1±2.9)岁;四肢骨折24例,腰椎骨折11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3.7±3.0)岁;四肢骨折23例,腰椎骨折1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
治疗方面主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特点,进行规范的保守或手术治疗[3]。
护理方面,则结合主要治疗手段特点,主要从环境、体位、心理、疼痛以及功能训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2-3]。
骨伤科诊疗方法文献收集

骨伤科诊疗方法文献收集一、祖国医学对骨伤科科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国外学者在讨论骨伤科学发展史时,都引用我国古代的大量文献,公认在古代、中世纪及现代中国对骨伤科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骨伤科的渊源(远古_公元前21世纪)1 发明了人工取火:2 发现了外用药:3 发现并使用简单的医疗工具4 发现并使用简单的治疗方法二、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夏、商、周)1夏代发明了酿酒,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创造,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用以止痛,这对处理创伤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商代的伊尹创制了汤液,这是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跃进,标志着复合方剂的诞生,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对创伤施行内治具有广泛的作用。
3商代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医疗工具,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所代替,这是我国针术的萌芽,也是骨伤科应用原始医疗工具的开始。
4周代,出现了专门的医生职业,使医学从巫术中解脱出来而独立,医学本身也出现了分科专业化。
三、骨伤科理论的初步形成(公元前475一公元221年战国、秦汉时代)1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基发掘的医学帛书,表明了当时骨伤科技术的进步。
《五十二病方》载有52种病,共103个病名,涉及内、外、骨伤、妇、儿五官诸科。
还载录中药247种,方剂283首,其中治伤方17首。
《五十二病方》中应用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这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的最早记录。
2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基础理论,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
如《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的描述。
3 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两例完整骨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伤。
西汉中期《居延汉简》的“折伤部”记载了创伤骨折的治疗医案。
四、骨伤科临床医学的进步(公元221—960年魏、晋、隋、唐、五代)1骨伤科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口腔内整复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直至现在还普遍沿用。
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中医中药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运用效果分析肖潇,史文毓,杨雁惠柘荣县医院骨科,福建宁德 355300[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运用效果,为后续骨折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以期促进患儿预后的改善。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柘荣县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25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干预,研究组为中医手法复位疗法。
对比各组总有效率、肘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疼痛、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稳定性评分均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参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 <0.05)。
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疗法应用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此种治疗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关节功能,而且对减轻其骨折部位的疼痛感作用突出,有助于加快患儿骨折愈合的速度,从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 中医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关节功能;疼痛感[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9(b)-0191-04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XIAO Xiao, SHI Wenyu, YANG Yanhui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Zherong County Hospital, Ningde, Fujian Province, 35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ipulative reduction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fracture treatment, an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prognosis. Methods 50 children with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admitted to Zherong Coun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in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nual reduction intervention,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al reduction therapy. Compa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elbow joint function, and pain level of each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range of motion, activity ability, and stability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pai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all time poi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10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6.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818,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ual reduction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This type of treatment not only improves the joint function of children, but also has apromine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pain at the fracture site, helping to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fracture healing in chil⁃dren, thereby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manipulative reduction;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Joint function; Pain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26.191[作者简介] 肖潇(198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骨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基础。
中医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每一个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穷其毕生也难窥其一斑。
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更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数字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膨胀,文献挖掘的效能与可靠程度亦不断提高。
中医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挖掘、整理出可以广泛应用的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是我专科医护人员专注的焦点,旨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一、文献挖掘方法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当前的研究文献中。
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古籍近1000种。
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
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显示,1987-2010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562000篇。
其中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科的文献达余篇。
为从浩渺无际的中医药文献中找到适用于本专科的、有效的、实用的相关诊疗方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我专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数据挖掘:1.以名老中医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该法就某位名老中医诊疗肺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独特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剖析。
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外台秘要》、《名老中医之路》、《林如高正骨经验》、《骨科诊疗学》等。
这种方法多为名老中医本人的经验总结,或其学术继承人、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某病的独特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论证,或对老师经验方的应用进行疗效观察,以典型医案、医论医话、有效验方等形式形成文献,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以疾病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这种方法是对某种病名如“腰痛”、“颈痛”、“痉证”、“痿证”、“痹症”等为检索单元,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得出每个疾病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诊疗方法等信息。
这种研究均以已出版的文献为基础,主要整理总结传统经验。
本专科查阅过的文献主要有《唐·蔺道人仙方理受续断秘方》、《外科正宗》、《素问·逆调论》、《外伤科学》、《中医伤科讲义》、《中医治疗颈椎病验方》、《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百余种书籍。
3.以方剂为线索的研究方法此种方法分为3方面,一是传统的方剂研究方法,即以辨证治则治法、性味归经、复方析释、文献研究为主导,对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诊疗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如《名医名方录》。
二是沿用西药量化研究方法,对名老中医专方、验方的每味药进行成分变化的分析测量和药理研究,及制剂有效成分的血清浓度和临床药学的比较研究,从中寻找有关定量的规律性。
三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方剂研究,从统计数学方法的角度对名中医的方剂配伍特征和类方予以量化。
专业术语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
4.以思维方法为线索的经验总结近年来,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中医临床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专科针对这种研究多运用文献追溯法、调查法、内省法和实验法等,对中、西医、古、现代名家著作、医案、医论医话等文献资料及多位专家本人的思维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模糊数学、黑箱方法、哲学方法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剖析、总结。
如《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等书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思维方法为线索,又体现西医临床思维特点,以医案为依据,透过治疗过程探索中西医名医诊治骨伤科疾病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内在规律。
二、文献分析整理(一)名老中医经验分析整理颈椎病辨证论治研究1、胡晓明依据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颈椎病进行系统的辨证治疗。
(1).急性外伤型患者,治以舒筋活血止痛,用桃仁四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对风湿痹阻型患者治以祛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用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2).气血不足型患者,治以健脾益气补血,用八珍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湿困中焦、经络痹阻不通型患者,治以健脾化湿、理气止痛,用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汤治疗;(3).肝脾不和型患者,治以调和肝脾、滋阴潜阳,用柴胡疏肝散或天麻钩藤饮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杨安礼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风寒湿型、血瘀气滞型、气血虚弱型,以中药I为主,配合按摩、牵引、局部封闭等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获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0.6%。
3冯少玲等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中阻三型加以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l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先煎),牛膝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杜仲l0克,桑寄生l5克,鳖甲25克(先煎),川芎l0克,夜交藤l5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
(2).气血亏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升阳,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l0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20克,木香l0克,升麻l0克,陈皮l0克,柴胡l0克,川芎l0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
(3).痰浊中阻型:治以涤痰化浊、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l0克,白术l5克,天麻l0克,茯苓15克,大枣5枚,生姜l0克,陈皮l0克,竹茹l0克,锻牡蛎25克(先煎),党参15克,川芎l0克,红花l0克,丹参l0克。
以上三型用药,每天l剂,l0天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l~3个疗程。
总有效率87.69%。
专病专方研究1.高飞等以葛根二藤汤为基本方治疗颈椎病,药用葛根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l5克,当归l5克,川芎9克,黄芪15克,桑寄生l5克,姜黄9克,白芍12克,白芥子9克,地龙9克,牛膝9克,桂枝9克,丹参15克,全蝎9克,蜈蚣2条,土鳖虫9克,木香9克,甘草6克。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患者加鹿角胶l5克,骨碎补9克。
服药期间毋须牵引或外敷药物等治疗方法,总有效率l00%。
气滞血瘀型及痰湿阻络型、郁热内结型颈椎病l0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经年龄分层和中医辨证分型后发现,两种药物均适于各种年龄的患者,但伤科接骨片对痰湿阻络、郁热内结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复发率较低。
2.昝韬以补益气血,舒筋通络为主治疗颈椎病,方用鹿角片、鹿角胶(炸化)、熟地黄、牛膝、泽泻各l0克,黄芪30克,骨碎补、赤芍、白芍各15克,川芎、茯苓各12克,白芷6克,羌活9克。
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以上方进行加减治疗,总有效率88%。
3.王伟等用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教好效果。
药用当归、川芎、五加皮、桂枝、鸡血藤、三七各30克,地龙、全蝎、地鳖虫、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各20克,蜈蚣10条,研粗末,用75%乙醇2000ml密闭浸泡4周,纱布过滤,以毛巾浸润药液后敷颈部正中,治愈好转率为96.8%。
4.陈炳坤等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采用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颈椎病1 13例,并与单纯内服中药组对比,结果显示在治疗神经根型的疗效方面有显著的优点,而其他各型则无显著意义。
其认为外敷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该病气虚血瘀的病机而设的。
由于颈椎病是一个主要以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气虚和血瘀互为因果,更加重了局部血瘀症状,所以在内服益气活血的中药基础上外敷活血祛瘀中药并加一定波长的不可见光照射患部,对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有好处。
5.林惠英采用牵引、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显效42例,占70%,有效l8例,占30%,有效率100%。
认为牵引、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内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到缓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
6、施杞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脊髓在中医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其形成和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
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实夹杂。
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Hoffman征阳性者,多从“痉’’证论治。
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
目前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
作者继承石氏伤科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的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证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质脱髓鞘之故。
同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
益气温肾活血方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
痉证和痿证是中医传统两大病症。
施杞在对脊髓型颈椎病辨证过程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进行调治,疗效显著。
他提出了颈椎病痉证的调治有化瘀法、泻腑法、逐水法,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十枣汤(甘遂散)等;颈椎病痿证的调治有益中固本、补益肝肾、调补气血、健脾化湿法,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归脾汤、香砂六君丸等。
他还认为:颈椎病痉证多属阳证;颈椎病痿证多属阴证;其症状有轻重缓急,但究其病因,离不开‘‘气滞血瘀”,治疗中更应突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治”的原则。
[郑清波,施杞.脊髓型颈椎病论治经验.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l999,7(1):39~40-]7、周林宽论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痉"、“痿”、“痹”等证畴。
临床上或实或虚或虚实夹杂,实证以痉证为多表现为肌肉拘挛失用;其病在肝,属瘀血、痰湿等所致。
虚证以痿证为多,表现为肌肉痿软无力;病在脾肾,属气虚、肾亏所致。
外伤则血溢脉外,离经之血阻滞经络;久劳则气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脉失和,筋脉失养,气血不能充达肌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着于肉则卫气不荣,肌肉顽痹;肾精不足,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