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地理6.3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以及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貌特征。
2.讲解法: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上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PPT课件,对黄土高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其地貌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ppt

2.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
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请多指导
•
1.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
2.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 一地, 太守下 山回家 ,宾客 跟随着 。枝叶 茂密成 荫,禽 鸟到处 鸣叫, 那是因 为游人 离开后 鸟儿们 在快乐 啊。
•
3.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 知道游 人的乐 趣;游 人只知 道跟随 太守游 玩的乐 趣,却 不知道 太守以 游人的 快乐为 快乐。
•
8.人生道路总是迂回曲折,难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水土流失的治理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
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
水土流失的治理
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
结果
聚焦真题
(2019年威海学业考)今年,《周恩来回延安》 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 多公里,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 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图8),完成下题。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知识点+练习一、文明的摇篮1. 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一、单项选择题1.(原创)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剧种是()A.二人转B.黄梅戏C.越剧D.梆子、秦腔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和文化。
答案:D解析: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剧种;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越剧是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2.(原创)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考查目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特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课件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川
渭河平原的农田
在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一些宽阔平坦的河谷 平原,如渭河平原,这里耕地成片,开发历史悠久。
窑 洞
气候干旱,降水少;黄土的直立性强,不易崩塌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黄 帝 陵
法 门 寺
秦 始 皇 陵 及 兵 马 俑 坑
壶 口 瀑 布
永乐宫及标:
1.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是文明发源地以及黄土风情。 3.能说出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地貌类型。
北 哪一地区?哪一阶梯? 方 地 区 第 二 级 阶 梯
黄土高原的位置
内蒙古高原
乌鞘岭
甘 肃
高青 原藏
宁 夏
古
回
族
自
治
区
城 长
陕
山 西
西
秦
岭
哪条大河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北的黄土埋皇上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代文明 的发源地之一,多帝王在此建都。
文明发源地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 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 总分:
班级: 姓名:
“地”承千古人文
亲,给自己个评价吧☺:
(在对应选项上划“P”)
好评★★★★★ 中评★★★ 差评★
“理”蕴万世精神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 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西
东
北
南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思考:
最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改改改

3、独特的“黄土风情”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 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二、风吹来的黄土
阅读材料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 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 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 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 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 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上的川
黄 土 高 原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结构:黄土土质疏松,多 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地形特点:地面破碎,沟谷 纵横,平地少,斜坡多。
气候原因:降水集中在7、8 月份,而且多暴雨。
植被状况:地表裸露,缺少 植被保护。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情境荟萃
图释导学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一、文明的摇篮
1.从省区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 3.说说黄土高原和黄河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 4.联系生活,了 区 第 二 级 阶 梯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阅读图6.37和 图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土坝 拦 截坡地流失的__表__土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田地 。 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护坡林草带 ,能够有 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 到 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的作用。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三节_黄土高原教材

土质
严重 稍差 严重 稍差 严重 稍差
P29 活动 噢!“跳进黄河洗不清”,
3.
原来与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有关。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 分相当于千万吨化肥
黄河之害在于黄河泥 沙。因此,治黄的关 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地肥力下降;②河流含沙量
剧增;③旱涝灾害频繁;④严重制约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 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 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泻导致河 流含沙量剧增,淤塞 下游河床、水库,给 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 了巨大的困难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上的村庄和耕地多分布在哪里?
高原面和缓坡上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猜想: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会出现什么状况?
黄土特征:黄土土质疏松,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自 然 原 因
植被特点:地表裸露,
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条件:夏季降水
集中,且多暴雨
人 为 原 因
(1)人多地少,开发 历史悠久,长期的过牧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 活动破坏地表
地形:地形破碎、
坡度大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哪些危害?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有那 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 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P29活动
1.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有什么关系?
地表植被覆盖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P29活动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 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流失
沙土 黏土 坡度 陡坡 缓坡 降水强度 暴雨 小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课程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三、教学难点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课件

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
原因
植被少
生物措施
治理措施
植树种草
水土保持
原因
土质疏松, 地形坡度大
工程措施
治理措施
建梯田, 修挡土坝
生物措施
读P30活动1, 思考对打坝淤地水土保持的作用。
在沟谷中修筑拦土 坝
拦截坡地流失的 表土
堆积形成肥沃的 田地
水土保持
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治理措施
兴建水库
退耕还林使延安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植被覆盖率从 2000年的46%提高到2014年的67.7%,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输沙量减少了58.4%。
材料:2016年夏,半月谈记者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陕北延安 ,眼前的黄土高原满眼翠绿,郁郁葱葱。
在退耕还林之前,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流失面积2.8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8%,当地人形容延 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
3、地形: 地面破碎,沟谷斜坡多。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
4、气候原因:
延安降水具有什 么特征?
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
1、人多地少, 开发历史悠久。
2、过度开垦放牧
3、过度放牧
4、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 地表
水土流失产生了 哪些危害?
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 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 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水土流失的危害
7.给当地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环境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泥石流
滑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
沟谷发育成川 . 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
千沟万壑
黄土 高原 地形 特点
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人为)
黄土结构
自 然 原 因
气候(降水) 植被
P29活动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A
B
C
观察 结论: 的能力就越 弱 ,水土流失的状况 发现 三个实验中的水土流失状况有何不同? 就 越严重 。
风成说 3、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 ______ _”得到了广泛的支 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 中 亚 、 蒙 古 等 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 土 分布最广,堆积最深厚的地区。
5、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景观有 塬 、 梁 、 峁 、 川 。 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沟壑 纵横,这主要是严重的 水土流失 造成的。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4、理解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因覆盖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一、 文明的摇篮
(3)黄土中矿物成分与当地不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 一带而来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 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 阔,四周被流水侵蚀成沟壑。 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 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P30图 6.36
多种措施综合使用
P30 活动 黄土高原的治理举例——打坝淤地、林草护坡
打坝 种田
淤地 林草护坡
昔日未经治理的黄土高原
现今得到治理的黄土高原
讨论:P31 活动2题对“退耕”的看法
巩固训练
1、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 山脉,西至乌鞘岭 ,南连 秦岭 , 北抵 长城 。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北 方 地区,位 于我国地势的第 二 阶梯。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演唱:阿宝 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 北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 到呀到陕北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 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咿儿呀儿来吧哟喂 为民亲人哎咳哎咳哟 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痴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咿儿呀儿来吧哟喂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 风吹散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晴呀吧晴呀天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 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
二、风吹来的黄土
风成说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 中亚、蒙古、 我国西北
太 行
山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1)黄土像积雪——厚度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风 成 说 证 据
(2)黄土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 是西北风带来的。
巩固训练
1.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A)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雨相说
D.雨相说
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D )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 水土流失 B 风力强盛 C 土质疏松 D 高原地貌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黄 帝 陵
窑洞 信天游 1、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 位置:陕西省黄陵县 直立性,不易崩塌 歌腔高亢悠长 2、“五色土”中黄土居中央,体现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 清明节——祭祀典礼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外景 干燥,容易开挖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文明发展的亲切关系。 山西省平遥古城
“黄土风情”——民居、艺术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 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最厚可在300米以上。 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想一 想
二、黄土高原的成因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中亚
蒙古
(图片点击可放大)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三个实验中的植被状况有何差异?
水土流失与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关系呢?
该实验说明了( A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C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ABC
) B 植被少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D 植被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毁林开垦
人 为 因 素
修路
采矿
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
带走地表肥 沃的土壤
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 境恶化
水 土 流 失
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大量泥沙入 河(黄河)
河流治理难度大, 旱涝灾害加剧
四、水土保持
治理措施
• 黄土高原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生态建设的?他们 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P30第一段 1、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相结合。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 陡坡还林、还草, 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位置和范围
活动1
读图6.25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
长城
乌鞘岭
黄土高原
秦岭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长 乌鞘岭
城
秦岭
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 、西至 乌鞘岭 、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南至 秦岭 、北抵 长城 。
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单位
宁 夏 陕
山 西
西
一、文明的摇篮----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