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9单元 第1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第十九单元中国的分区地理考纲解读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南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的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注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分析。
南方地区: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注重南方低山丘陵区、西南地区、河流小流域、岛屿及港澳台地区的区域分析。
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青藏地区: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高原农牧业;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的变化;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保护三江源头。
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1北方地区夯实基础1.位置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mm。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地区特色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各地区特点的比较和分析。
(2)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
(2)准备小组合作展示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的差异。
(2)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各地的特点和差异。
3. 课堂实践:(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区特色展示。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图,标注各地的特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包容性态度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民俗习惯。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下面编者为大伙儿搜集了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教案供大伙儿参考,期望给大伙儿带来关心: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势、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阻碍,在生产方式、生活适应、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㈡过程与方法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紧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从而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
1. 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①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畴、位置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包括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陕、晋、豫、冀、鲁、京、津)、东北三省、安徽北部等。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一、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自然差异要紧是地势、气候、河流和植被类型等均有明显差异;2、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南方和北方地势图》②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要紧地势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③在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二、屏幕显示投影图:(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上海、广州一一南方地区。
④读图填表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 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O℃以上较多较平均北方地区7月25℃左右1月O℃以下较少要紧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活动2:由学生自己完成,找学生讲解:①南北方河流在径流量和结冰期方面的差别和缘故②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及缘故。
八年级地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关注地区差异,树立区域合作和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
2. 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其差异的分析。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
(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
(2)搜集有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区差异。
(2)提问:什么是南方地区?什么是北方地区?它们有哪些差异?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资料,共同探讨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讲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2. 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两地地理位置、范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阐述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讲解: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分析两地差异及其成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让学生了解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区域差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区、气候区。
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资料,分析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的差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提问回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收集资料、绘制地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_11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知识和能力: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法与学法:比较法、归纳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学习难点: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挂图结构分析:教材的第二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1.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2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从面积、人口、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学习重点】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2.举例说明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土壤类型有什么不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____mm的年等降水量线,冬季1月__ __℃等温线接近,沿山脉和河流分布。
学生活动:北方地区有苹果、梨、西瓜、桃、杏、葡萄等。
南方地区有桔子、香学生看图,回答老师的提问:②看清“太行山”东面是华北平原,西面是黄土高原。
2.怎样才能记住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 太行山黄土 高原西甲 东甲 东 北 平 原大 兴 安 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汛期短,汛期长,南、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位置优越、气候适宜。
所以,虽然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但人口众多。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55%。
南北方地区人口众多的原因主要是十分优越的季风气候。
那么,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又有哪些各自特点和不同呢?学生归纳:南方地区有丘陵地区的红壤和平原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稻土。
长白山亚寒带针叶林 横断山脉的热带雨林黑土地:东北平原 质含量高,土壤肥沃,粮食生产稳定,是我国著名的粮仓,盛产玉米、大豆、高粱。
土【当堂达标】1.(目标2)南方地区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季风气候2.(目标1、2)下列地形区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3.(目标2)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D.风吹草低见牛羊4.(目标1、2)图5.4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
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归纳法: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
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
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
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
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
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
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
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集中于7、8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
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
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
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长江、黄河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长江流量比黄河大,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多。
夏季,南方地区的降水充沛,使和流水量大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所以,南方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
提高警惕,预防洪灾。
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
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关其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同在北方地区,东北的森林比华北的森林茂密、高大;同在南方地区,海南的树木比亚热带地区的树木粗壮、高大。
这些都是与降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的。
练习:做学案导引第一题,归纳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承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请看情景剧《两个广东人在山东的朋友家做客》,通过语言、行动表现出南北方的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传统民居的差异。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
探究一:情景剧
6月份,广州的小凯乘火车到济南的同学王成家做客,他们边吃边聊(用方言交谈)。
王成:你来的路上都看到什么
小凯:我沿途看到了麦收的场面,大型收割机正在收麦子;屋顶大多比较平,我感觉这边的空气比较干燥。
王成:你喜欢吃什么饭我给你拿。
小凯:别客气,我自己来,我喜欢吃米饭。
王成:我喜欢吃馒头。
……
问题情景:以上对话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
教师小结:人文环境比较可以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饮食习惯、语言、民居特点等方面进行。
探究二:精读各图,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
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综合农耕制度特点、人们饮食习惯特点都与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
由此,
我们明确人类的生活、生存发展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图片展示:“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
问题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的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南北方的传统民居,传统的交通方式、文化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园林建筑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
长期以来,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造就了南北方的人文特点。
本节小结:依据板书将内容总结。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文环境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
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
板书设计
六、学案引导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方案)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掌握学习方法)
1、区域的对比可以从 、 两个方面对比。
2、自然环境一般从 、 、 、 、等方面来描述。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体验学习过程、方法)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形成科学的人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