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合集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本身辨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 彻底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唯考试成绩论的教学误区。

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1促进小学语文未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未受到重视, 事物的统一化和格式化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发展中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更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高智商作为赢得一切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情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受到关注。

情感教育则更多注重小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只有让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因此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彻底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忽略学生心理情感培养的弊端,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新。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

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 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不仅仅是讲述知识,更是通过课文内容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音乐的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散文时,可以通过朗读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二、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文学作品去理解各种情感,去感受各种情感,从而建立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的情感进行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不同情感的看法和理解,引导他们从中明确好的情感和不好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与恶的理解,明确好与坏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一篇感人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良和宽容的理解,倡导他们去感受善良和宽容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来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身边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和宽容的力量,明确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团结和友爱的力量,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情感态度。

三、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情感教育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的过程,而语文作为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

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而且特别敏感,他们对于自己的情感需要、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处于成长的过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他们对语文偏爱和偏恶的情感色彩很浓,而这种情感则很容易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情感,我们必须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和快乐。

从以上两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必须成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融入情感教育呢?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1. 注重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情感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诵读、表演等方式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产生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他们不仅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引导情感认知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于情感进行认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引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适当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语文教学的情感意义语文是人们使用的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情感表达,不仅可以表现出个体的情感体验,也可以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相对于认知教育同样重要的一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中描绘的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传授情感表达的技能。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对不良情感进行引导和疏导。

1. 教师认识不足。

有些语文教师仍然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 教材资源匮乏。

现有的语文教材对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设置不足,难以满足情感教育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情感教育的多样性。

4. 家校配合不足。

学校和家庭在情感教育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不足,导致学生在情感教育上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情感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 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要与出版社合作,编写相应的语文教材,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情感教育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前言在现今这个追求个性化,重视情感交流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决定他们未来的人格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等,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也在不断革新。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

首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怀。

其次,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深化学生对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情感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创设情境和氛围。

通过创设情境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其次,采用情感化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诵读诗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活动,积极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再次,注重情感与知识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写作文,将理性知识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评价情感教育的评价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考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评价学生的情感反应和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反应和体验程度。

其次,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评分、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在写作和交流中展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家庭环境与社会影响也是评价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参考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引言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态度。

1.1 体验情感的力量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体验对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体验到情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引导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习惯、情感、主题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情感态度。

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情感调节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安抚和情感调节,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1 设置情感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主题的教学,例如友情、爱国心、感恩等。

通过讲授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2.2 开展情感交流活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情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真诚、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困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效果评价,应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其对于情感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语文教学往往被局限在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上,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产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使之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展现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产生对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

通过情感体验的引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认知的培养。

情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对于情感的积极认知。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对于文本情感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情感表达的培养、情感认知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与道德情感的培养。

通过这些实施策略的落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教师在初读课文时适时启发引领学生学会酝酿积极的情感
任何一种积极情感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激发、引导、不断酝酿的过程。

因此,在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应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积淀酝酿,要通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我在教授《跳水》一课时,文中写孩子为了从猴子手中夺回帽子而爬上了轮船最高的横木上,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人们都在紧张地注视他。

当朗读到这段课文时,教
师启发引导学生作表情朗读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体验着当时人们的紧张心情。

后经过学生初读体验品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连气都不敢喘了!”当读到船长用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时,学生才松了一口气,由衷地敬佩这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船长,也悟出了作者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写跳水的经过却用“跳水”命题的绝妙之处。

通过这样的情感酝酿,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师在范读课文中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积极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更无法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研读课文,恰当的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走入角色,才能让学生融入意境,探知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之美。

教学《火烧云》一课中的一段:“晚饭过后,火烧云
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教师巧妙地借助文本有感情的范读,学生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出现了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时,品析课文: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范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感染着学生,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在分析课文中引领学生学会融入共鸣的情感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也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分析指导,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

在指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句段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思想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产生共鸣。

如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方面,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把握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并贯穿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贺琴.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2]刘兴胜.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
育科研),2011,(07).
[3]邱素琴.生情悟情动情――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4]滕瑞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