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病偏方

合集下载

宫颈息肉的偏方

宫颈息肉的偏方

宫颈息肉的偏方
实际上现在很多的妇女都会受到一些妇科疾病的影响,宫颈息肉就是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慢性宫颈炎的一个临床表现,尤其是已生育的妇女,更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伤害,所以说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妇科疾病检查和治疗,下面看看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疾病偏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有效的治疗。

★1、实热赤带
实热赤带型的宫颈息肉临床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传统的方药为止带方加减:
(1)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5g,桅子15g,牛膝15g。

(2)血带加白茅根20g,炒槐花20g。

★2、虚热赤带
虚热赤带型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以滋阴清热,利湿止带为主,常见的方药如下:
(1)知柏地黄丸加味。

五味子15g,麦冬15g,熟地15g,山药20g,山茱萸15g,泽泻15g,丹皮15g,黄柏15g,知母15g。

(2)带中挟杂血丝,加生地榆20g,仙鹤草20g。

3处方:杭白芍、大生地、椿根白皮、侧柏叶各15克,粉
丹皮、阿胶珠各12克,香附米、川黄柏、鸡冠花各9克,桑寄
生18克。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

适用于赤带或
赤白相间,淋漓不已者。

因为女性特殊的胜利结构,所以说在生活中可能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妇科疾病的伤害,因此建议我们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定期给自己做妇科检查,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遇到问题及时的治疗。

带下病(白带)治疗秘方偏方10则

带下病(白带)治疗秘方偏方10则

带下病(白带)治疗秘方偏方10则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以湿为主,与脾虚肾亏、湿热、湿毒、病虫等诸多因素有关。

涉及现代医学之阴道炎、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等疾病。

1 .荞麦粉蛋清治带下病【方剂】荞麦粉500克,鸡蛋10个,甘草末60克。

【制用法】将荞麦粉炒成金黄色,晾凉,鸡蛋清倒人碗内,放入甘草末搅拌,再加人荞麦粉和温水调成小丸,晒干备用。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克,以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祛湿,理中止带。

用治白带黄白相兼,伴小便胀满、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身有微热。

【验证】据《锦方实验录》介绍:易某,女,38岁。

自诉患带症已8年,带下黄白相兼,并觉灼热疼痛,小便腹胀,头晕目眩,手指发冷,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身微热。

服此方l剂即愈。

2 .墨鱼猪肉补虚止带【方剂】墨鱼2个,瘦猪肉250克。

【制用法】两味加食盐煮食。

每日吃1次,连吃5日。

【功效】补虚损,止带下。

用治妇女白带过多。

【验证】杨某,女,30岁,白带过多已久,服药无效,身体日渐消瘦,服本方5 日而愈。

又,樊某,女,46岁,漏症已愈,白带如涕,绵绵不绝,头昏闷,精神不振,面黄苔白,脉缓弱,服药不愈。

用本法服5日白带减少,又服2剂而愈。

3 .胡椒鸡蛋止带【方剂】胡椒7粒,鸡蛋l个。

【制用法】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

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喂熟。

去壳吃,日2次。

【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带。

用治寒性白带色清如水、面色苍白、口淡无味。

【验证】据《新中医》介绍,疗效颇佳。

4 .高梁根止带【方剂】陈年(3年以上)高粱根、红糖各适量。

【制用法】将高粱根洗净,晾干,炒研为末。

用红糖水(或米汤)送服。

【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带。

用治白带过多、有臭味。

【验证】李xx ,女,34岁,患带下日久,经服上方治愈。

5 .白扁豆止带【方剂】白扁豆、红糖、怀山药各适量。

【制用法】白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同另两味共煮,至豆熟为度。

妇科中医用方

妇科中医用方

妇科中医用方一,月经病1、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五味远,补肾益气服后康。

2、清经散《傅青主女科》清经散治经多早,清热滋阴凉血好;丹皮地骨芍黄柏,茯苓熟地嫩青蒿。

3、两地汤《傅青主女科》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阴虚血热服之宜。

4、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当归地黄山茱萸,山药甘草仲牛膝;主治肾虚腰膝痛,肾虚经少亦可使。

5、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耗伤血虚尝。

6、大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吴萸芎,芍归丹桂夏姜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7、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芎归人参桂通阳;芍药甘草痛急缓,莪丹牛膝引血良。

8、乌药汤《兰室秘藏》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理气行滞兼和血,妇人血海疼痛康。

9、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10、举元煎《景岳全书》举元煎中用参芪,白术升麻灸草宜;气虚下陷血崩脱,亡阳垂危经多使。

11、保阴煎《景岳全书》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遗淋带浊脉滑数;酌加地榆茜齿苋,清热凉血功效灵。

12、归肾丸《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归地药苓山茱萸,调经补肾又养肝。

13、滋血方《证治准绳》;八珍去术草,山药黄芪妙。

14、固经丸《医学入门》固经丸中龟芍君,黄柏椿皮与黄芩;更加香附理气血,滋阴清热又固经。

15、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清肝止淋胶芍归,生地丹皮黄柏随;牛膝黑豆香附枣,养血清肝赤带最。

16、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傅氏逐瘀止血汤,丹皮赤芍归大黄;龟板桃仁枳生地,闪跌血崩化瘀良。

17、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棕榈;龟板牡蛎阿胶草,血热崩漏此方予。

18、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上下相资用三参,熟地车前五味随;葳萸麦冬牛膝入,虚热崩漏此方推。

中药治疗下身外阴瘙痒十二方

中药治疗下身外阴瘙痒十二方

中药治疗下身外阴瘙痒十二方中药治疗下身外阴瘙痒十二方外阴瘙痒是指多种妇科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中医称“阴门瘙痒”、“蚂蚁疮”。

也是许多女性烦心的事.而这12则有效方能帮助女性朋友解决烦恼,做更健康,美丽的女人.治疗本病重在平时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消除病因,本键则标康。

1.妇女阴部奇痒: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常洗。

2.外阴瘙痒灼痛,反复难愈:地肤子、黄柏各20克,地丁、白鲜皮各30克,白矾10克。

水煎,温洗患处,早晚各1次。

用此方治疗外阴瘙痒患者34例,一般3~6次即可获得痊愈。

3.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4.阴肿痛痒:用荷叶、浮萍、蛇床各等分,每日煎水洗。

5.阴事宜湿痒: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内,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纸筒燃烧滴油,取油搽患处。

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处洗净。

6.阴囊汗痒:用龙骨、牡蛎,共研为细粉,扑患处。

7.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8.妇女阴肿作痒:用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

9.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10.阴道瘙痒: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再取痰咳净粉0.2克,撒敷瘙痒处,取0.1克塞入阴道中,每晚1次,经期停用,孕妇慎用,用药期忌房事,5天为1疗程。

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11.霉菌性阴道炎:苦参20g,川椒20g,蛇床子20g,蒲公英30g,金银花10g,荆芥20g,防风20g;疗效不错。

12.滴虫性阴道炎:苦参20g,川椒20g,蛇床子20g,蒲公英30g,金银花10g,加白芷20g,百部30g;可以治愈。

注:以上方都是外用!百部和蛇床子是阴部瘙痒良药百部:对阴部瘙痒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百部,别名:百部草;性味甘、苦,微温。

归肺经。

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

蛇床子:杀虫止痒蛇床子又叫蛇米、野胡萝卜子、野茴香,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的果实。

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含蛇床子素,即奥斯索1%及挥发油1.3%。

治宫颈炎阴道炎的中药方剂

治宫颈炎阴道炎的中药方剂

治宫颈炎阴道炎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伍,此处提供以下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参考:
1. 承气汤:黄芩、白芍、黄连、生地、蒲公英、车前子、苦参、决明子、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炎止痛。

2. 千金丸:连翘、黄芩、黄柏、白术、赤芍、柴胡、泽泻、蒲公英、车前子、丹参、茵陈蒿等。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活血调经。

3. 金银花合欢皮散:金银花、合欢皮、地黄、黄柏、黄芩、黄连等。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痒。

4. 石韦地黄丸:地黄、连翘、黄芩、龙胆草、盐酸罗定黑花烯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养阴补血。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的使用应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来调配和使用。

同时,在治疗宫颈炎和阴道炎时,还应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清洁、使用过多化学药品等可能加重症状的行为。

妇科湿热的偏方治疗方法

妇科湿热的偏方治疗方法

妇科湿热的偏方治疗方法
妇科湿热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内出现湿热病理表现的一种疾病。

下面提供一些传统偏方治疗妇科湿热的方法,但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1. 花旗参治疗:可用花旗参煎汤或将花旗参泡水喝,有清热解毒、清洁血液的作用。

2. 玉米须茶:将玉米须晒干,煮成茶水,具有利尿、清热的作用。

3. 决明子茶:可将决明子煮水喝,具有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

4. 窜狼牙茯苓养生茶:将窜狼牙、牛黄等药材煮水喝,有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作用。

5. 白茅根茶:将白茅根煮水喝,有清热解毒、清洁血液的功效。

以上偏方仅是传统经验,临床效果因人而异。

在治疗湿热时,建议您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其他严重症状,请及时就医。

祖传秘方治疗外阴白班的独门方法与疗效实测与成功案例

祖传秘方治疗外阴白班的独门方法与疗效实测与成功案例

祖传秘方治疗外阴白班的独门方法与疗效实测与成功案例外阴白班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而在传统中医中,存在一些祖传秘方,据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这些独门方法,并提供相关的疗效实测与成功案例,希望为患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秘方一:中草药熏洗法中草药熏洗法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中医草药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选用适合的中草药可以起到消炎、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以下是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中草药:鲜薄荷、黄柏、苦参、黄芩等中草药,根据个人情况调配。

2.熏洗方法:将中草药煮沸,待水温适宜后,用温水洗净患处,然后用草药水进行熏洗。

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每天2-3次。

该方法的疗效实测显示,中草药熏洗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瘙痒感,缓解红肿情况,加速伤口愈合。

成功案例中,一位患者经过两周的治疗,外阴白班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二、秘方二:自制草药膏剂自制草药膏剂是一种外用治疗的方法,通过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并与适量的基础油调制而成。

以下是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草药材料:白术、黄柏、黄芩、苍术等中草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并研磨成细粉末。

2.制作草药膏剂:将研磨好的中草药粉末与基础油混合,制作成膏剂。

可以选择纯橄榄油、葵花籽油等作为基础油。

3.外用方法:用温水清洗患处,然后涂抹草药膏剂于患处,每天2-3次。

该方法的疗效实测显示,自制草药膏剂具有良好的温和性质,不仅可以舒缓患者的症状,还能有效改善外阴白班。

成功案例中,一位患者使用自制草药膏剂两周后,瘙痒感明显减轻,白班逐渐减少,患处皮肤恢复光滑。

三、秘方三:中药泡脚疗法中药泡脚疗法广泛用于中医传统疗法中,据传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对一些皮肤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以下是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中药材料:防风、苍术、白术、黄芩等中草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搭配。

2.泡脚方法:将中药材料煮沸后,待水温适宜后,泡脚15-20分钟,每天1次。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112个女人健康美丽小编方第四章巧治妇科疾病的老偏方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112个女人健康美丽小编方第四章巧治妇科疾病的老偏方

症状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部疼痛,或痛及腰骶部,甚至剧痛昏厥,伴有腹胀、乳房不适等症状。

63.痛经难忍时,不妨试试中药煮鸡蛋治疗痛经,不妨试试中药煮鸡蛋鸡蛋2枚、元胡15克、益母草30克、生姜3~5片。

加适量的水煎煮,待鸡蛋熟透后,用干净的筷子把鸡蛋壳敲碎,再以微火煎煮10~15分钟。

食用时吃蛋,喝汤,早晚食用。

早晚一次韭菜汁加红糖,让痛经不再来新鲜韭菜250~500克,洗净切碎,榨取韭菜汁。

然后把适量的红糖用热水化开,加入韭菜汁即可服用,早晚各1次。

当归生姜羊肉汤,既好吃又能治痛经羊肉500克,洗净,切块,加入当归30克、生姜10~15片,一起煎煮,待羊肉熟烂后,吃肉,喝汤,早晚食用。

乌鸡是治疗痛经的良药乌鸡1只、党参30克、黄芪50克、益母草30~50克、香附15克、生姜3~5片、大葱白3~5根、大枣5~10枚。

把药放入杀好洗净的乌鸡腹内,加适量的水煎煮,待鸡肉熟烂后,吃肉,喝汤。

第四章巧治妇科疾病的老偏方154自我诊断月经来潮期间或者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腹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

月经初期大多为实痛;月经的后期多为小腹痛,得温后或用手按揉后即可缓解,经血色淡而量少,经期大多延迟,经常怕冷怕凉。

痛经分原发与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以未婚女青年多见,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大部分为先天性因素,如子宫过度前倾、后屈、子宫发育不良等引起。

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婚妇女,常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狭窄、阻塞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等。

老中医的话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受寒受凉有关,并与体质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女性在经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营养)而痛。

其病变部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疼痛。

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与经期冲任气血的变化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婦科常見病偏方一月经先期即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个月两潮。

其属月经不调病的一种,临床以经期提前为其特征。

验方一,清经散组成: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白芍9克,熟地6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期。

用本方治疗22例,取得显著效果。

出处:中医杂志1983验方二清热调经汤组成:生地,山药,当归各12克,续断,黄芩,丹皮玄胡索,山楂各10克,赤芍,茺蔚子各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先期二月经后期即指月经周期退后七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至者。

亦称“经期错后”。

其属月经不调的一种,临床以经期后错为特征。

验方一温经汤组成:当归,麦冬,党参各15克,白芍,川芎,姜半夏,丹皮,阿胶各12克,桂枝,吴茱萸各10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生姜,红糖为引主治:月经后期。

本方治疗40例,痊愈28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87.5%出处:河南中医1988验方二活血调经汤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2克,元胡12克,灵脂1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每于经前4天开始服用,经到药停。

主治:月经错后和痛经出处:北京中医1984验方三过期饮组成:熟地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香附6克,川芎6克,红花3克,桃仁3克,莪术3克,木通3克,甘草3克,肉桂1.5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2碗,煎至1碗,食前温服主治:月经后期,或经行腹痛,属阏血阻滞者。

出处:证治准绳验方四调经汤组成:生地,当归,炒白芍,沙参,香附,莬丝子,炒川断各9克炒黄芩4.5克黄连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月经后期,证属血虚夹热者。

出处:本方系吴少怀老中医验方,载<吴少怀医案>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即指月经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或“月经愆期”。

临床以月经无定时为期特征验方一地沙麦冬党汤组成: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黑栀子,丹皮,郁金各9克,炮山甲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伴经量时多时少者。

出处:本方是名老中医将立基治疗月经病之经验方,载<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验方二清热调肝汤组成:柴胡15克,薄荷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栀子9克、黄芩12克、麦冬12克、元胡9克、续断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出处:去南中医杂志1988验方三加减逍遥散(汤)组成:柴胡12克,薄荷9克、归头15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12克、吴萸9克、潞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云15克、杜仲12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

属肝郁气滞、脾肾两虚者。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8四月经过多即指月经周期不变,而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总量亦增加。

临床以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超过正常月经为其主要特征验方一:加味当归补血汤组成:生黄芪30-60克,当归,黄芩炭各9克,生地榆15-3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月经过多属气虚不能摄血者。

用本方治疗42例,疗效满意。

出处:中医学报1981验方二补调汤组成:熟地18克,当归15克,白术9克,白芍9克、黑芥穗6克、山萸肉12克、川芎9克、续断9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过多。

证见面黄清瘐,倦怠乏力。

出处:<河南省秘验方集锦>验方三固肾调经汤组成:山萸肉10克、黄芪20克、熟地、枸杞、鹿角胶、莬丝子各10克、当归6克、白芍10克、蒲黄炭6克、益母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出处:湖南中医杂志1988五月经过少即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

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又称“经水减少”或“经少”,临床以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减少为特征。

验方一养血补肾汤组成:当归、鸡血藤、丹参、炙芪、莬丝子、覆盆子、茺蔚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各10克、木香6克用法:每周4-6剂,水煎服。

或蜜制成丸,每丸10克,每日2次,每次1-2丸。

主治:稀发月经。

本方随证加减治疗29例,痊愈17例。

显效6例,有效6例。

总有效率为100%出处:湖北中医杂志1982验方二增经汤组成:厚扑3克、苍术3克、陈皮3克、甘草3克、当归10克、白芍5克、川芎5克、熟地10克、五灵脂5克、益母草10克、红花3克、白术10克、生蒲黄10克(布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过少,先期等,证属血脉瘀结者、出处:<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验方三加减滋血汤组成:党参12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3克、鸡血藤12克、丹参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月经过少,证属血虚者。

出处:<女科证治>六痛经即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有较剧烈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临床以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发作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以青年妇女特别昌未婚女子多见。

痛经一病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

验方一痛经饮组成:当归、炒川悚子、醋玄胡、炒小茴香各10克。

川乌、乌药、甘草各6克。

益母草、炒白芍各30克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经后痛者加党参、熟地各15克。

均于经前3-5天服药。

主治:室女痛经。

本方治疗92例,服药1-3个月经周期后,经行痛止者76例,经行痛减者16例。

有效率达100%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验方二通经饮组成:益母草、星宿菜、五味子根、定经草各15克。

连钱草12克、五色梅花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0验方二养血活血止痛方组成:当归、川芎各10克。

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经前7天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若有条件或肝肾亏损较重,平时可服用调补肝肾为主之方药主治:痛经。

用本法治疗62例,经2-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痊愈31例,显效21例,好转7例。

总有效率为95.16%出处:中医杂志1988七闭经即指发育正常的女子愈十八周岁尚末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

临床以经水不通为其主要特征,不同年龄的行经妇女皆可发生验方一黑虎丸(毛家药)组成:大黄7份,灵脂2份,红花1份,百草霜适量。

用法:将上药前3味共研细面,加入百草霜适量,拌匀,水为丸,如绿豆大,干面包装备(服)用。

每日服2次,每次6-9克(约40-60粒)主治:一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以及闲经,痛经等,妇科实证。

此方系河南长垣县毛怀新祖传秘方。

所制成药畅销全国,颇享盛誊。

解放后毛家献出此方由药厂大量生产,但由于改变方药组成疗效受到影响。

本方被收入河南中医研究所编写的<秘单验方集锦>出处:河南中医1982验方二急性子治闭经方组成:急性子15-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主治:闭经。

用本方治疗230例。

多数患者服1-2剂后,即来月经,并无副作用出处:新中医1975验方三通经汤组成:当归15克、益母草25克、黄芪12克、香附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气血虚者加党参、阿胶:气滞血瘀加枳壳、川芎。

寒湿凝滞加制附子、茯芩、白术。

主治:继发性闭经。

用本方加减治疗52例,月经来潮且正常行经者41例,月经来潮但行经不规则者8例,总有效率为94.23%出处:黑龙江中医药1989八白带即指妇女阴道中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液,如涕如唾,淋漓不断。

白带一病不同年龄的妇妇皆可发生,临床以带下色白为其主要特征,是妇科最常见病之一。

验方一紫蒲地丁,蒲公英、金鸡尾各20-40克,乌贼骨、白术、茯芩、薏苡各10-2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若湿热重者加黄柏、苍术、苦参、蛇床子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偏肾虚者加炒灶仲、芡实、鹿角霜,偏痰湿者加半夏、陈皮。

主治:妇女带下。

用本方治疗98例,痊愈61例,显效29例,好转8例。

总有效率达100%出处:四川医学验方二芪术防风散组成炒黄芪2份炒白术2份炒防风1份用法:上药共为细未,每晚临睡前,且温开水送服10克。

主治:白带。

证属脾虚失运,水湿下注者。

运用本方治疗带下,收效良好。

出处:中医杂志验方三愈带散组成:白术,山药,花生仁各250克用法:上药炒焦研细粉,加经糖200克,调匀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30克。

若带下色黄有秽臭者,可加黄柏粉150克。

主治:妇女白带。

本方经多年运用,效果较好。

出处:河南中医1983验方二暖宫丹组成:蛇床子120克,白矾,母丁香,肉桂,杏仁,吴萸,北细辛,砂仁,牡蛎,莬丝子,薏苡仁,川椒各90克,廘香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以30%的生蜂蜜和匀,做成丸药如龙眼大。

先用白花水(蛇床子,白矾,花椒,杏仁,艾叶黄煎水去渣)。

冲洗阴道,后以暧宫丹纳入阴道内,每天换1次,三天后则二,三天换药一次。

主治:妇女白带症。

对滴虫性阴道炎有特效。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九黄带即指妇女带下色黄,如茶叶汁,淋漓不断,粘腻臭秽。

此病多由湿热湿毒所致。

临床以带下色为为其主要特征验方一湿毒带下处洗方组成:野菊花,蛇床子各30克,生百部15克,苦参20克,枯矾末12克用法:上药用砂布包好后入水煎30-40分钟,取煎液趁热熏洗阴部,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每剂可用2天。

主治:湿毒带下。

本方治疗42例,痊愈39例,好转3例。

有效率达100%用药最少2剂,最多13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鱼腥,油腻,勿用公共浴池。

节制性生活。

出处:淅江中医杂志验方二清燥止带汤组成:盐炒黄柏12克,梅苍术,车前子(布包煎)茵陈蒿各9克,炒苦参,紫地丁,赤茯苓各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另予蛇床子60克,炒苦参30克,生黄柏16克,川花椒9克,煅明矾9克,煎汤熏洗主治:黄带出处:本方为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十赤带即指妇女从阴道淋漓不断地流出色红而粘腻,似血非血的分泌物。

若带下纯赤色则属“经泼漏“,而杂有白色者又称赤白带。

本病临床以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同为特征验方一清肝止淋汤组成:白芍12克,当归9克,大生地15克,丹皮9克,阿胶12克,(烊化)黄柏6克,牛漆9克,香附6克,红枣6枚,黑豆12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主治:带下色赤,似血非血,淋漓不断。

出处:傅青主女科十一阴痒多由肝肾亏虚,风热处侵,风毒湿热下注阴户,或脾虚肝郁,郁久生虫或湿热下注阴户,久而生虫所致。

其主要症状是外阴部或阴道内瘙痒难忍,甚至可波及肛门周围皮肤。

临床以阴户瘙痒,坐卧不安,痛不言状,甚则疼痛,带下如脓或有恶臭,心烦少寐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