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原文
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低。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译者
待更新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赏析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
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
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藏了诗人对下层
人民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诗人宽敞的视野和灵秀的胸怀。

王昌龄在文学创作方式上擅于以
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就是边塞诗所最为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洁的技巧,于
这情境之外又不断扩大出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最为朴实无华的主题之中融汇出来横
跨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索;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薛仁贵》。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王昌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国家荣辱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边塞诗,带您领略这位文坛巨匠的诗境。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边塞抗击外敌时的心境写照。

诗中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第二首是《兵车行》。

这首诗是对边塞军人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描述军车行进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战士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是《边塞曲》。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在严寒孤寂的边塞长城上守卫祖国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壮的氛围,诗人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四首是《从军行》。

这首诗以宦游之士从军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写他们离开家乡,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忧虑,展现了浩气长存的青年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五首是《兵车关》。

这首诗以战士们从久别家乡后重返家园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喜悦的场景和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六首是《塞下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辛酸和悲壮。

第七首是《塞上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和守边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辛酸,展现了守边军人的坚韧和忠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展示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无私。

第八首是《塞下曲六首·其五》。

这首诗以塞下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展现了边塞战士忠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心。

这8首诗作中,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丽,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坚韧。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

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相信大家都读过他不少创作的佳作吧!那么你想知道在他众多众多当中,有哪些经典又著名的诗句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但使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薛仁贵二首》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上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5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6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就是两乡。

——王昌龄《送来柴侍御》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王昌龄《塞上曲·其一》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薛仁贵二首》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1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12饮马涧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涧秋水》1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王昌龄《出塞二首》14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低。

——王昌龄《春宫曲》1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王昌龄《送魏二》16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玩月忆山阴崔少府》17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18谁分含啼掩秋扇,觑高悬明月等待君王。

——王昌龄《西宫秋恨》19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20茶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恨。

——王昌龄《青楼恨》明月随其良掾,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送来郭司仓》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靠农耕保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出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贬谪岭南。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出塞》是王昌龄的经典作品,一共有两首,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篇1《出塞》原文: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出塞》译文: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出塞》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有名的边塞诗

有名的边塞诗

边塞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2、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5、塞下曲唐代: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1、《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4、《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5、《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7、《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8、《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0、《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1、《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相关阅读:与盛唐气象盛唐时代,文人追求功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侧重于国家和天下的选取。

科举取士与边陲建功是取得功名的两条道路,一部分文人以科举、明经寻求价值理想;而另一部分文人选取了出塞,选取了从军入边,渴望立业边疆,功就名成。

于是,在边塞诗中充满了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王昌龄(约693年―约757年),唐代著名诗人。

其代表作品之一是边塞题材诗歌,反映了当时边地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军队的战斗英勇,被后人称为“王昌龄的边塞诗”。

下面是王昌龄的边塞诗大全100首:1、凉州词2、塞下曲3、早春二首·其一4、塞下曲·其二5、塞下曲·其三6、凉州馆中与小儿戏为足球者7、塞下曲·其四8、塞下曲·其五9、塞下曲·其六10、赋得古原草送别11、塞下曲·其七12、塞下曲·其八13、塞下曲·其九14、凉州词·其二15、题李凝幸美人画16、塞下曲·其十17、送别18、过秦楼19、出塞九首·其四20、终南别业21、出塞三首22、失题23、尚书令·子卿临终前赋此诗以别太子24、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25、送元二使安西26、随州冬日望湖楼醉书27、山居秋暝28、露从今夜白29、登池州城楼30、南海新安吴氏别业徵吾舅31、龙门远上寺32、塞下曲·其十一33、塞下曲·其十二34、阴陵磨35、春望36、浪淘沙令37、汉江临泛38、从军行七首39、咏怀古迹五首4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1、初出茅庐录东篱树花42、入朝自洛阳至梓州合三绝句43、江南淮左名都44、度大庾岭45、会昌有感46、浪淘沙令·北乡一相逢47、浪淘沙令·西里上一别48、登岳阳楼49、秋兴八首·其一50、秋兴八首·其二51、秋兴八首·其三52、秋兴八首·其四53、秋兴八首·其五54、秋兴八首·其六55、秋兴八首·其七56、秋兴八首·其八57、送陈章甫58、答销夏侯之请赋诗59、答谢杨刑部见寄60、送李白之江南61、赠张小敬62、送李十二还乡63、对雪64、新年作65、题李凝幸美人画·拟古况景阳66、行路难·其二67、凉州馆中落第后遇仙女68、南固山69、草堂70、窦外举71、李十二之夜泊牛渚怀古三首72、逢房太尉73、赠王二74、秋思75、塞下曲·绛州客76、对子期故人即席以赠77、新婚别国夫人78、大雅·荡子情79、闲官80、遣妇81、煮豆词82、古意83、秋日忆山东兄弟84、客从何处来85、风入松86、古柏行87、夜宿左省88、落花时节又逢君89、天宝九年春(太原和王十一相约山中赏雪)90、赠李冯侍御91、送东阳马生序92、田舍93、出塞94、驾阁奉和·千里临风会有期95、秋波三首96、谒金门·言怀97、千里独行98、相见时难别亦难99、凉州词·其一100、浪淘沙令·南柯一梦。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

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导语:这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热土;这是出塞入塞的瓶颈;这是让单于咬断牙根的地方,关于王昌龄描写边塞的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远方的玉门关。

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即使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家乡的。

青海:指青海湖。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朝代: 唐作者: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

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

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十分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

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

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若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 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下面 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欢迎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1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拓展阅读:王昌龄人物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殷璠《 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 “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

这些都 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 宫怨和送


别。

《 全唐诗 》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 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 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地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 诗经 》中地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 六月》等)。

唐朝地 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 2000 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地总 和。

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地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地一个重要流派。

他 们地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地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 御侮地爱国思想, 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地景色。

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地 幽怨和战士地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地矛盾。

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 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地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地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精神, 另外还深深蕴含 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 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 运用最简练的技巧, 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在最平实无华 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 出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