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哪位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A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哪位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康熙帝答案:B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分裂的朝代?A. 魏晋南北朝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6. 哪位人物发明了指南针?A. 墨子B. 张衡C. 沈括D. 毕昇答案:C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8. 哪位人物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A. 洪秀全B. 孙中山C. 康有为D. 严复答案:A9.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C10. 哪位人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A. 孙中山B. 康有为C. 严复D. 陈独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都______。

答案:咸阳3.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______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答案:三次4. 隋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国际大都市。

答案:长安5. 唐朝时期,______成为了新的都城。

答案:洛阳6. 宋朝时期,______成为了最大的商业城市。

答案:杭州7. 明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首都。

答案:北京8.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______条约。

答案:《南京条约》9. 甲午战争后,中国签订了______条约。

初中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4含答案解析

初中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4含答案解析

初中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I一.选择题(共5题)1.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位明显不同的是A.商汤B.商纣王C.大禹D.周武王2.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空间概念。

下图所反映的战国七雄位于西方的诸侯国家是A. 燕B. 秦C. 楚D. 齐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A. 《新青年》B. 《申报》C. 《中外纪闻》D. 《民报》4.《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5.“人文初祖”指的是()A.黄帝B.舜C.尧D.禹二.简答题(共3题)1.阅读这段史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法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诽,而循礼者不足多。

”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史料中的卫鞅之谁?(2)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哪个国家的采纳和实施?其内容是什么?(3)卫鞅的思想对该国有什么历史意义?2.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已确认的我国人类的起源是哪一原始人类?(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请你写出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两种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分别是什么?(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思想觉醒。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农具、耕作技术以及水利工程(2)请分别指出儒家、道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字(3)请说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列举两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4)从法家的思想角度来思考,对我们当今时代管理和发展国家有何借鉴三.判断题(共5题)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灵渠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历史科目上册期中考试:初中七年级试题与答案

历史科目上册期中考试:初中七年级试题与答案

历史科目上册期中考试:初中七年级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造纸术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宋朝答案:C3.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4. 以下哪个是丝绸之路的起点?A. 西安B. 成都C. 长沙D. 南京答案:A5. 下列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战国时期B. 春秋时期C. 汉朝D. 隋朝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科举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在县级进行的考试,通过后可以参加会试。

会试是在省级进行的考试,通过后可以参加殿试。

殿试是在皇帝面前进行的考试,通过后可以成为官员。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长城。

答案: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防御工程,用于抵御外族入侵。

长城修建始于战国时期,不同朝代陆续修建了不同部分的长城。

最著名的是明代修建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长城的代表。

长城由砖、石等材料建成,全长约21,196公里。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与西方国家。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黄金、玛瑙等商品也传到了中国。

这种贸易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佛教、道教等思想传到了西方,西方的宗教、艺术等也传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二0一四年秋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了大约生活在70万年——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工具的改进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使山顶洞人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他们已能()A、人工取火B、猎取动物C、从事采集 D 打制石器3.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小米B、白菜C、水稻D、小麦4.在下列遗址中,位于今陕西西安的是()A、元谋人遗址B、龙骨山遗址C、大汶口遗址D、半坡人遗址5.中华儿女被称为炎黄子孙,那么传说中的炎帝,黄帝部落生活、繁衍是在()A、黄河流域B、珠江流域C、长江流域D、淮河流域6.小军在课堂上用了以下几个词来叙述尧、舜、禹的传说,其中正确的是()①任人唯亲②民主推选③选贤与能④军功第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大禹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位治水英雄,这是因为他()A、采用筑坝堵水B、采用开山引水C、采用挖沟开渠D、采用造堰蓄水8.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古代专制统治的主要形式。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A、黄帝代蚩尤B、炎帝代尧舜C、成汤灭夏朝D、启继承禹位9.右图所示是我国1939年于河南安阳出土的历史文物,这反映了商朝哪个手工业部门的发达()A、青铜冶铸B、玉器制C、粮食酿酒D、铁器铸造10.在古装电视剧《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的描写,反映了下列哪个统治者的残暴()A、夏王桀B、夏王启C、商王汤D、商王纣11.周武王建立周朝,前期历史上称为西周,都城是()A、镐京B、洛阳C、安阳D、南京12.西周末期,被犬戎族攻破都城杀死的国王是()A、周平王B、周武王C、周文王D、周幽王1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吴王阖闾14.成语“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A、武王伐纣B、吴越争霸C、诸侯战争D、晋楚战争15.战国时期,七国战争不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北京人使用的是()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器C. 青铜器D. 铁器3. 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河姆渡人4.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A. 粟B. 水稻C. 小麦D. 玉米5.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A. 干栏式房屋B.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 洞穴D. 高楼大厦6.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 炎帝B. 黄帝C. 蚩尤D. 尧7. 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A. 黄帝B. 嫘祖C. 仓颉D. 伶伦8.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9.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A. 舜传位给禹B. 禹传位给伯益C. 禹传子,家天下D. 启打败有扈氏10. 商朝的建立者是()A. 汤B. 盘庚C. 纣D. 周文王11. 商朝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殷是现在的()A. 河南安阳B. 河南郑州C. 陕西西安D. 陕西咸阳12.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司母戊鼎B. 四羊方尊C. 青铜立人像D. 青铜神树1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14.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15.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A. 城濮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16.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东边的是()A. 齐B. 楚C. 燕D. 秦17.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A. 铁农具的使用B. 牛耕的使用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封建制度的确立18. 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一项措施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耕战C. 按军功授爵D. 建立县制19. 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 李冰B. 商鞅C. 秦始皇D. 大禹20.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 “仁”B. “兼爱”“非攻”C. “无为而治”D. “法治”21. 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墨子22. 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李时珍23.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 《春秋》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24. 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30 年B. 公元前221 年C. 公元前207 年D. 公元前202 年25. 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 刀币B. 布币C. 圆形方孔钱D. 贝币二、材料分析题(共3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古代文明?A. 埃及B. 中国C. 印度D. 美国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统一全国的朝代?A. 唐朝B. 春秋时期C. 三国时期D. 秦朝3.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文艺复兴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下面哪些?A.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印刷术、电视、指南针C. 造纸术、指南针、电脑、火药D. 活字印刷术、电视、火药、造纸术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抗日战争胜利B. 五四运动C. 九一八事变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 介绍一下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3. 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4.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请以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一、选择题1. A2. D3. B4. A5. D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实现社会阶层流动和政治稳定。

2.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引起了广泛的反对情绪。

这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民族自尊心,促进了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3.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主要贸易品是中国的丝绸。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背景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这一年处于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2.在岷江某处,有一座中国的古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历史的风雨,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

它是()A.都江堰B.赵州桥C.隋朝大运河D.灵渠3.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B.C.D.4.《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齐桓公魏国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朝5.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王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7.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洽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8.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说明商鞅变法后A.秦国国力增强B.分封制基本瓦解C.经济遭到破坏D.六国战斗力增强9.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B.C.D.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1.《史记》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该史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1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13.在秦朝的都城咸阳,有一位从事粮食经营的商人,他购进了一批小米和高粱,在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粮钱A.B.C.D.1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及解答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及解答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及解答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 A. 春秋时期
- B. 战国时期
- C. 唐朝
- D. 清朝
答案:D
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 A. 刘备
- B. 李世民
- C. 朱元璋
- D. 秦始皇
答案:C
3.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革命事件?
- A. 五四运动
- B. 青年朝鲜民主运动
- C. 三国联军入侵
- D. 春节庆祝活动
答案:A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实行等级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封建地主阶级,农民作为佃农依附于地主,实行农耕经济。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论述题
请论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亚洲的贸易
路线。

它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远销世界各地,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商品对中国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存在对世
界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初一历史下半年期中考试及解答的内容。

---
注:以上答案均为简要回答,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赠:母亲,是一种岁月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悟时,一定是在深深的回忆中。

而对母亲的付出有所感同身受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的季节。

因为该付出的,母亲都先我们付出了。

往往是在回首之际,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才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小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

青年时,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舐犊之情。

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过正午,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此时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在数着自己一根根白发,惊叹着岁月不饶人时,想想母亲为了我们,所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母亲在世时,读到有关母亲的文章,似微风滑过指尖,从未有点滴触动。

母亲仙逝之后,类同的文章从不敢轻易注目。

一碰胸口就隐隐作痛,不能自已,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在泪眼婆娑中模糊成了浮影。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心底善良、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把我抚养大,送我上学,然后参加工作,结婚成家。

母亲芳华衍变沧桑,青丝熬成白发,她大半生的操劳,都是为了儿女的成长。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着,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

我们穿的鞋都是她亲手做的,家里人的衣服是她亲手缝制的。

我的母亲为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劳,最终将我们四个儿女养大成人,想想真不易。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有荤菜吃,好的年景还有新衣穿,但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式的蓝布衫,只是补丁一年比一年多。

小的时候,只有饿了、困了,才知道回家,未进家门就会喊:妈,我饿了!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享过什么清福。

在那难苦的岁月,哪怕是玉米窝窝头能吃饱也行,这是她当年梦寐以求的美食。

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

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尽我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

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们喝剩粥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

她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仨儿子一女儿身上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半夜发高烧,母亲在我身边守到天亮,直到中午烧完全退后,母亲又赶紧给我做了只有生病时才能吃上的一碗捞面加鸡蛋。

看着我吃下去,母亲笑了,那是只有慈母才有的笑容。

记得当年我身着新装即将告别母亲去上大学的时候,母亲有些依依不舍。

在村口告别时,母亲强装笑颜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儿啊,爸妈都是农场人,家底薄,给不了你多少帮助,凡事只能靠你自己啊,你要好好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只要你用功,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告别了母亲,当我走出百步之后再回头看时,母亲仍站在原地,手搭凉蓬眺望着我。

那时秋风正凉,风儿吹撩着母亲满头华发,有种不可名状的潇瑟和孤寂。

母亲站马路中央,一身青衣点缀在一片白色土路之中,孤零零的,望着路的尽头,期盼着我下一次的归来。

她的背影在风中有些孤独,有些期盼,还有些挂念。

此时,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混出个样子来,让母亲宽慰……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之后离家远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

那个时候母亲更是对我疼爱倍加,回家后什么都不让我干。

母亲不仅要做劳累的工作,还要干很多家务活。

有一次母亲抱着一摞碗盘出门槛时,尽跌落在地。

我看见母亲瘫坐在地上,碗盘散落一地。

我慌了手脚,忙过去扶起母亲。

常年累月母亲从来都没有闲过,即使到了过年,我们都正和亲戚朋友聊天时,母亲还得做满桌子饭菜招待客人。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的体重又轻了几斤,瘦弱的母亲是家里的支柱,她用并不宽阔的脊背扛起了整个家,疲惫的眼神,龟裂的双手,是她辛勤操劳的结果。

母亲那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灯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看着她每天为这个家操劳而渐渐累弯的脊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母亲的恩情,我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那年春节回家,一路上,见到熟悉我的乡亲,他们都会对我说:就知道你要回来,你妈早就在准备了。

我终于看到母亲了,她正伸长脖子眯着老眼张望,一听到有人说:“你大儿子回来了”!母亲立即从凳子上站起来,我赶紧叫了一声“妈”,鼻子一酸,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儿啊,你回来了……”母亲哽咽着,当听到我女儿叫“奶奶”,母亲立即抹去脸上的泪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牵着小孙女的手,边走边说:“小捷又长高了”。

还没等我们一家坐下,母亲就忙活着跑前跑后,给我们端茶倒水,我看得很清楚,母亲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我在一旁直招呼母亲:“妈,歇会儿吧。

”可母亲总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

其实,母亲已经很累了,只是为了讨好一个团聚的氛围。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七十岁以后的父母,他们在子女面前的顺从是卑躬的、讨好的、小心翼翼的。

像个想得到夸奖的孩子一样,先把东西捧到你跟前,等你眉开眼笑了,他才跟着笑逐颜开,由衷地分享你的快乐。

这种讨好令我有些心酸和一种隐隐的负罪感。

《朗读者》里有一句话:“年少的时候,父母选择用适合的爱引导我们;年长之后,我们却选择了用疏远的爱回馈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超过孩子对父母的爱,很少有孩子能像父母当年抚养孩子一样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想,也许这是因为长大以后,孩子也成了父母,他们的目光总在追逐自己孩子的方向,却忘了回过头去望一望,那束永远跟随着、凝视着他们背影的深情目光。

母亲喜团聚,但更怕分别。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假期一过,我们又要回到自己的小家。

记得临走时,平时爱讲话的母亲忽然变得不吭声了,一手拄着拐棍,一边默默的把家里能带的东西一样一样往车上拿。

她站在车窗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眼睛湿漉漉的,自言自语似地,一遍遍问道:“下次什么时候回?多回来看看……”我女儿:“奶奶放心,我们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母亲抹了抹眼圈:“别等到过年才一起回啊,别等到过年……”不知道为什么,听完那句话,我的鼻尖也酸了。

临行时,母亲更是依依不舍,眼里饱含着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很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她的儿孙了,我理解母亲的心情。

在母亲眼眶里依旧是那含着热泪的期许……那时我才清晰地注意到母亲双鬓上的银丝和那岁月刻下的皱纹。

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间,我的热泪便随意如流!母亲在世的那些年,每一个春节的来临,不管多远,我们都要回到母亲身边过年,母亲在,家在,团聚就在。

母亲是一种岁月。

每一缕白发,每一道皱纹,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母亲是一种岁月。

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爱。

岁月如歌,母爱无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 6 0 分钟;满分: 80 分 )第Ⅰ卷(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40 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千万不要所选哦!)1. 2014 年 5 月 18 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居民D. 河姆渡居民2.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 种植水稻C. 穿着麻布衣服D. 烧烤食物3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4.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5. 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宄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 粟 B. 水稻 C. 白菜 D. 芥菜6.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A .农业初兴B .聚族而居C .采集狩猎D .贫富分化7.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文中“ 始祖” 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该人物是:A. 炎B. 黄帝C. 尧D. 舜8.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 .盘古开天B .炎黄传说C .禅让传说D .大禹治水9. 《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10. 下列关于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B. 通过“禅让”的办法继位C.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夏朝11.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12.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13.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 黄帝B. 禹C. 汤D. 纣14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15 .在湖南宁乡出土,因造型奇特,花纹华丽而被称为商代青铜器中精品的是A .司母戊鼎B .四羊方尊C .大盂鼎D .铜象尊16 . 2014 年 5 月 17 日,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

商朝末年, 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

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A .传授铸造铁法 B. 带来青铜礼器 C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 传播甲骨文字17.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A. 周武王B. 齐桓公C. 晋文公D. 楚庄王18. 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晋文公参与争霸有关的是A .退避三舍B .卧薪尝胆C .问鼎中原D .纸上谈兵19. 战国初年 , 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 , 形成的三个国家是A. 齐、楚、赵B. 韩、赵、魏C. 楚、燕、韩D. 秦、齐、魏2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成语与故事,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 城濮之战 --- 围魏救赵B. 桂陵之战 --- 纸上谈兵C. 马陵之战 --- 减灶计D. 长平之战 --- 退避三舍21 .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 .燕、楚、齐、秦B .燕、齐、秦、楚C .齐、秦、楚、燕D .楚、燕、齐、秦22. 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