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1、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

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从试题的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

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

没有怪题、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共30道选择题,分值为6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

审题出错,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选择。

第二大题是读图题,分值23分,学生观察不仔细,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12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明确,不懂得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唆或不完整。

第四大题是探究题5分,对探究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从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5、加强对读图题和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评价一套试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对试卷进行详尽地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是考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特对期中历史试卷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共计100分。

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课本上的图文如4题,考核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平面图;文本中每一课的具有总结性的小标题如3题,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还考查了相关的历史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哪个有关?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

尽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生根本不重视这么课程,作为这么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本人认为,任课老师再兢兢业业,学生手头没有配套的练习,这都很难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这们课程。

因此借这个机会我想跟领导说说我的心声:给七年级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应的资料吧。

其次就是任课教师教学任务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答题共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知识。

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加之学生根本没有识记这个知识点,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非常的糟糕。

第2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

试题给出大运河的图片,结合图片来答题。

这题考查的也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

因而这张卷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即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一、试卷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落下帷幕,此次考试试卷构造合理,分为四局部:单项选择、推断并改错、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

其中选择题50分,推断并改错、填空题分别为10分,材料解析题30分。

试卷难易度适中,比拟注意根底,同时也充分考虑力量的考察。

在强调根底学问的原则下,考察学生运用史学学问、史学理论分析史学现象的力量,并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

是一套有水平的测试题。

二、学生答题状况:此次试卷位初一学生入校第一次进展系统的历史测验,有点主要表达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字迹整齐、洁净,根底学问把握扎实,学生的力量得以表达;但在此次的考试中也发觉诸多问题:1)选择题局部:学生失分点主要集中在18题、24题。

2)非选择题局部,推断并改错、填空两个题学生答得比拟差。

反映了学生根底学问不够扎实,马虎。

3)材料解析题答复状况较好,但反映的问题是不能仔细审题,错字、别字问题较严峻,期中“葵丘会盟”的“葵”错误率高三、测试结果: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于60分。

平均分为84.1分,优秀率60.5%。

四、教学反思:期中考试完毕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阅历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状况作以简洁分析:(一)、教师方面:1.强调根底学问的学习,加强对学生力量方面的培育,加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2.催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以后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提高培优和不差的效率,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读图题上多加练习。

学生的读图题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来,读图力量欠缺,要带着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进一步提高力量。

(二)、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局部学生态度不端正。

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

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正确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严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教学成果,试卷帮助七年级历史教师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二、试题特点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1)概念把握不准确。

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七班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状况:思品社会合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2、出卷目的、考试要求:重点考查同学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控状况,考查同学的读图析图技能,特别是在详细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3、试卷的基本特点:〔1〕1、突出学科本位。

七班级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地图知识,既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又有人文知识的初步概念。

因此,本次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同学读图、析图技能的培育作为自己的主要功能。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中学同学的学习技能和教学的现状,试卷没涌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约明白,同学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果状况本次考试,我校七班级2个班,总体考试成果来看,2个班成果差不多。

三、数据统计分析1、数据抽样分析:〔客观题〕题号分值得分率题号分值得分率12分0.781102分0.65632分0.71942分0.40652分0.68862分0.56372分0.40682分0.43892分0.563错误主要内容:a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定;c气候的描述方法;d 分析地图的技能;e缘由: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技能较弱;分析比较的技能不强。

主观题失分内容、缘由:a对河流流向的描述;b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c地图的阅读分析技能;d举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各班成果分析:班级考生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七1班2335.578.3%七2班2235.477.3% 从上表各班成果平均分合格率来看,各班的差异较小,比较均衡;四、典型错误分析1、11题第(5)小题〔图见试卷〕图上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为:自西南向东北。

同学的主要错误答案是:西南---东北。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7-2018年度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张凤洁一、试卷的评价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本次试卷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适中。

题目设计简洁。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四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5.15,优秀率33.96%,及格率为75.47%;七年二班平均分71.94,优秀率22.22%,及格率为74.07%。

七年三班平均分74.91,优秀率24.53%,及格率为75.47%。

七年四班平均分75.79,优秀率30.77%,及格率为78.85%,四个班成绩差距不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飞沙堰”写成“飞沙艳”,把“黄帝”写成“皇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黄帝的贡献写成炎帝的贡献,“孔子”写成“老子”“庄子”等。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本次历史期中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题型较全面,考查的知识较全面,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较全面。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覆盖了教材前半部分每一课书的内容。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的个别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外;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479人参考考试,优秀80人,优秀率16.7%,及格148人,及格率68.1%,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

各班比上个学期均有较大进步,尤其是普通班中的104班,及格率达73.36%,但非层次班中优秀的人数还是比较少。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如选择题全对的同学达11%,材料题和问答题都全对的同学达8%。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很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比较、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除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较强外,也反映出学生阅读面较广,综合能力较强。

如层次班的学生在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失分较少。

(4)非层次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比过去有所增加,及格人数也比上期多得多。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

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如第15题,把A和B 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 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
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

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
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

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