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试题和考情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
但是,这次的卷子,侧重考察第一单元的内容,第二单元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还不够广。
难点还不够明晰,所以,成绩不是很好,试卷总体比较难,各个班级的平均分都在45到60之间。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2、为非选择题,共计50分。
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
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
如:第26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
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七年级历史学生成绩现状及对策(1)、七年级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各个乡镇借读多,他们都生活在农村,家庭教育不够完善,造就他们上课好动、爱讲话,影响整体班级纪律,教师上课吃力,效果不好,学生不爱读。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7-2018年度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张凤洁一、试卷的评价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本次试卷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适中。
题目设计简洁。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四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5.15,优秀率33.96%,及格率为75.47%;七年二班平均分71.94,优秀率22.22%,及格率为74.07%。
七年三班平均分74.91,优秀率24.53%,及格率为75.47%。
七年四班平均分75.79,优秀率30.77%,及格率为78.85%,四个班成绩差距不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飞沙堰”写成“飞沙艳”,把“黄帝”写成“皇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黄帝的贡献写成炎帝的贡献,“孔子”写成“老子”“庄子”等。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一、试卷说明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1、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
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
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思想
本次试卷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重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
1.题型:本试卷分为选择题、改错题、材料题、综合题四大类型,题目设计精巧,考查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进行出题,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尚不能完全适应这类题目。
3.范围:本次期末考试范围是历史七年级上册,试题对基
础知识的考查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
1.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学生回答情况较好,但失分率较高,需要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2.改错辨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部分题目新颖,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质量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在本次初一历史期中考试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教学问题。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对学生成绩的观察,我意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首先,对于选择题部分,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基础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问题。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顺序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部分学生记忆混淆或遗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其次,对于主观题部分,我们发现学生在解答时缺乏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例如,在回答有关唐朝文化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列举了唐朝的几位文化名人,而未能深入阐述唐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2、引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我也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努力。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
量分析
本文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对试卷质量进行了评估。
试卷分析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每卷满分均为100分。
A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的分值,简答题占20%的分值。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当,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填空题部分题目为解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题,难度较大;简答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
B卷为论述题,共20分,要求学生针对一篇历史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B卷难度适中,用语规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质量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结果,整张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点相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答案的规范性。
但在填空题中有一小部分的解析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有一定考验。
综上,本次考试试卷质量为良好水平。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一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
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本份试题难易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能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利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利用。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
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利用。
(二)非选择题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
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
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
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利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
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
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6)探究题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卷分析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卷分析赵红志一、命题情况题量:本次历史考试满分50分,共两部分25小题。
其中选择题20个,客观题5个。
题量适中。
题型:有选择、非选择两种。
第一部分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
从题型(有选择、问答)方面看,反映了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考察,内容基本体现了重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本次考试基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好学生分数较高,大多数中等生分数不高,学困生分数很低。
综合分析,学生丢分比较多的题是选择题1、5、9、13、15、17、19,材料问答题1第3 小题,第2题第2问,第1、4题,第5题的2、3问等。
三、反思和建议1、选择题部分:第1题,对历史年代记忆不清;第5题,“书画展”没有理解到位,书画家的所处朝代记忆模糊;第9题,:“诗中圣贤,民间疾苦“所含信息指向杜甫没有读出;第13题,词句所描绘的中秋节读不出来;第15题,清明上河图不熟悉,繁华的街道和店铺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第17题,没有读出辽河朝廷是指辽河北宋的关系;第19题,神品,是赵孟頫的作品的美誉。
2、非选择题部分:第1题,江都是今天的哪里记忆模糊;第2题整体十分较多,对“太宗皇帝真长策“理解错误。
不知道长策指科举制度;第3题,第1问读不出材料中所含信息唐太宗和唐玄宗。
第4问没有注意到“宋代“这个限制。
第4题,瓦子兴盛原因记忆不牢;第5题,不知道评论俩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不会评价英雄人物。
3、是本次命题的不足之处:把偏僻的知识点和内容作为问答或材料题进行考察。
如选择题文化课内容4、7、9、13、非选择提的第2题等过多的使用古代诗词,学生理解吃力。
增加学生做题的难度。
4、对教学的建议:一是对重点内容一定要讲解到位,对学生要反复强调,突出重点;二是注意知识的结构,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三是在培优补差方面要认真落实学习方法指导和检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了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共三道大题,34小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
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答题优点:1. 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较好;2. 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 3. 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 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
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
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
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总之,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
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