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

试卷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

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试卷分析
本次抽样分析了两个考场,共57份样卷。

试卷中基础知
识不够扎实的题目有7、14、17、24题,其中14题出错的达
到33人,17题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题出错人数达到40人。

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关键词句和审题不准的题目有1、6、19、26题。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
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突出问题
在平时历史研究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同时,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整改措施
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应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研究的重要性。

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

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

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

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

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

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

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

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

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讲评课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讲评课

题号 正确 人数 A
第27题 C
15 2
B
D
25 1
27. 1972年中日建交,新千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 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 ,最近因日本“ 国有化 ”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 以上事实说明 A.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 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C. 日本对外政策随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人们如果想把设计好的图案重现在织物上 ,得按图案使成千上万根 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 ,几十种结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 ,做成 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 。花本结好 ,上机织造 。织工和挽花工互相配 合 ,根据花本的变化 ,一根纬线一根纬线地向前织着 ,就可织出瑰 丽的花纹来 。花本也是古代纺织工匠的一项重要贡献。
D. 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题号 正确 人数 B
C
D
第13题 A
11
7
8
16
13.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 、棉纱进口的变化 , 能够对这一变化 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题号 正确 人数 A C D
C. 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D. 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题号 正确 人数 B
第18题 A
20 6
CD 13 4
18.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 18世纪初 , 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
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 , 曾写信告诉父亲: “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
三 、正向选择

恩施市一中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恩施市一中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年恩施市一中高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魏建军一、试卷总体评价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来源于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考试内容包括高一历史必修1前三章,对于联考协作体来说,难度适中,既适合我们作为普通中学学生的学情,也符合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要求。

无超标超纲,总体来说试卷的质量好。

本次试卷共两大题小题,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前三章几乎所有重点内容和基础内容,对上半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起到了很好的检验作用,也为下半学期的老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选择题共题,其中有、、、、、这五道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其他题目都是最基本的基础题,考查的都是课本最基本的知识和课标最低要求。

但以上的学生每班只有个,平均分超过分,大部分学生在分之间,而且低分学生也非常多,甚至出现个位数分数,选择题的得分率不尽人意,说明本年级学生的素质比较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主观题总共三题,分别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和近代法德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这些题目材料浅显,设问简单,而且考查的是最基础的知识,考查的也只是学生简单的理解识记能力,但学生普遍反映题量太多,材料太长,分钟时间太短,出现了最后一题有空白的现象,从得分率来看第一题得分率较高,第二题最高,第三题最低,平均分分左右,从答题的情况看出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答题规范,书写潦草,答题时多多益善,历史语言非常贫乏。

.本次考试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分以上的全年级仅一人,分以上人左右,以上人左右,普遍在分之间,最高分分,最低分分,,成绩也呈现一定的层次.,奥赛班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即便在一个班,成绩悬殊也很大,学生差距明显。

三、考试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最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场考试,虽然不足以反映新生的全貌,但也明显看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一是学生基础薄弱,入学两个月以来我们从学生的作业和学生的课堂上的反应上来看今年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就算是重点班的学生上课也有睡觉等现象,从成绩来看低至个位数更是前所未有,学生居然连李鸿章都不知道,可见他们的初中历史知识也是非常缺乏。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

高中历史考试分析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题是历史考试的分析。

历史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

历史考试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总结,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历史考试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理清历史脉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历史考试中的选择题。

历史选择题是我们对知识点的一种考查,需要我们熟悉并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在选择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主要人物的事迹和成就,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影响等内容。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审题、答题、核对答案的方法,不能随意作答,要按照问题的要求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比如排除干扰项、归纳总结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选择题。

其次,我们来说说历史考试中的解释题。

历史解释题是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在解释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为此,我们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的分析,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历史解释题中得到好的分数。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历史考试中的论述题。

历史论述题是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进行评论和论述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在论述题中,我们要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要能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论述题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容,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在历史论述题中得到好的分数。

总之,在历史考试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分析方法,做到审题、答题、核对答案的方法,做到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

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模板

历史高中试卷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历史教学目标:1. 通过试卷讲解,帮助学生总结答题要点,归类题型,提高答题技巧。

2. 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引导学生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3. 查缺补漏,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1. 试卷中出现的各类题型及答题技巧。

2. 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和能力不足。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找出失分原因。

2. 如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二、试卷讲解1. 教师分发试卷,学生自行检查答案,标记出错的题目。

2.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学生根据讲解,自行修改答案,并总结错误原因。

三、题型归类与答题技巧1. 教师根据试卷,将题目归类,讲解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四、查缺补漏1. 教师针对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盲点和能力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

2. 学生针对讲解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1. 试卷2. 多媒体课件3. 教学辅助材料(如:教材、教辅书籍等)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同学们,期中考试已经过去,这次没有考好的,接着努力。

知识是个积累的过程,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了,以后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所以不要气馁,上课要好好听,不要说话,有些同学脸皮真厚,说几遍人家照样我行我素。

课下也要拿出点时间看看,做做题,找规律,找一个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自己学习做题过程中,要多思考下,要善于总结。

总体来看,这套卷子不难,以基础题为主,许多题咱发的优化探究那本习题册上也有类似的,还有许多教材没有涉及,但我在课上给你们讲过的,所以看下你们的笔记。

1、这个题给了六个甲骨文文字,我们仔细观察下不难发现吧,都是什么什么的农具吧,农具的先进也表明着农业的发达,所以从这些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原始农业较发达,当时的农业工具耒耜已普遍使用。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我们也知道在商周时期,随称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只应用到酒器、礼器等方面了,在农具上的应用很少很少,可以说在文明时代的初期,耒耜普遍应用到农业也不见怪了。

2、这个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我们在第一课不就讲了三大特点吗?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本题的材料出自《晋书》,魏晋南北朝的晋,中国早就进入封建社会之小农经济社会了。

而你们还选大规模简单协作,一是它不是三大特点之一,二是它是奴隶社会下的耕作方式,“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这书上也有的,所以看书认真点。

本材料的关键两句是:“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力。

”就是说好的收成不在你有多少土地可耕,而是看你下的功夫到了没有。

所以它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精耕细作,就是要高投入才有差不多的收入。

3、《耕织图-耕图》,上面有一人一牛和水田。

但不要一味的从图上得到全部信息,还要看图的解说分析吧。

你们光从图上看到的就选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我问问你们,牛耕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春秋末年开始出现吧,西汉时发明了犁壁,牛耕开始普及推广了吧。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大全5篇)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大全5篇)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高一历史试卷分析HB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本卷命题范围是必修Ⅰ全册,以现行教材及省学科指导意见命题,很少涉及删减或阅读内容。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满分为100分, 分值设置选择题50分与非选择题50分。

试题以“2012年省高考卷及各省新课程卷所呈现精神为命题方向”要求,虽然难度大的题型较多,题量较大,但基本做到“起点适当,坡度适宜,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命制,下面从几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一、概述1、试题精心构思设计,既考察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又反映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试题设置符合教学大纲,考查范围基本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观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二、试卷特点: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及学生做题情况来看,试卷从总体上说结构合理,有难度,有梯度,试题角度新颖灵活,信息量多,知识覆盖面较广,不回避重难点,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既考查了图片信息题(如选择题22,24题),又考察了材料情景题;既考查了再认再现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历史的比较思维能力。

但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试题偏难,特别是本校学生相对本市名校基础更是薄弱,所以本试卷并不太适合本校学生。

三、典型错误1、选择题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封建”一词的意思,但学生被“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的最盛最美的时代”,理解偏差,以为问的是哪个朝代是封建时代里人性开的最盛最美的时代,因此就判断失误,错选B,正答率仅占13.7%。

2、选择题第4题:本题考查的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经济的差异造成上层政治思想的不同,出题较新颖,但是难就难在学生不理解,加上A、C说的是制度和思想方面的原因,很贴近答案,因此错选A、C项的非常多,正答率仅占2.2%。

3、选择题第9题: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对国家的贡献,受到海峡两岸的爱戴,但学生材料分析能力较差,再加上基础知识薄弱,所以没理解题目意思,就按选项内容错选C、D项,正答率仅占1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

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

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
错的达到37人,17题出错人数
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
分题分析题干时理
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26题,19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
熟悉,不能正确分
析概括史料,不会
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
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
到关键词句和做题
的突破口,知识迁
移能力欠缺,知识
体系混乱
28题,18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
过程中答案俗语太
多,不能准确答出
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
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