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课件

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
施力 物体
_地__球___
受力物体
地球上物体
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_正__比____
计算
计算公式:_G_=__m__g__
g=_9_.8__N_/_k_g_。它的含义:质量为__1_千__克___的物体受到的 重力为__9_.8_____牛顿
·人教版
│考点聚焦
方向
__竖__直__向__下____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__静__止____ 状态或匀_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条件
二力作用在__同__一____物体上、大小__相__等____、方向 ____相__反__、两个力在_同__一__直__线___上
·人教版
│考点聚焦
考点2 惯性
定 义
物体保持_静__止___状态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_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_属__性___,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
惯性不__是____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 理 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物体“具有”或“由于” 解 惯性,而不能说某物体“受到”或“产生”了惯性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 (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物__体__的_重__力__与__质__量__成_正__比_______。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复习课件(共48张PPT)

8.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 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 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
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 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越__大__。
• 8.重力的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_正__比,计算公式是 ___G_=__m__g__,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_直接测量出 来。
例 1 (2015·雅安)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三、作图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19.(2015·聊城)如图所示,小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 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0.如图所示,商场里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请画 出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 25 分) 21.(9 分)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 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 线和刻度尺都在竖直方向上.在弹簧下端依次增加相同 规格钩码的个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C.0
D.500 N
14.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
化的是(C )。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15、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 力是 [ C ]
A.人对船的推力 B.浆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浆的推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共24张PPT)

谢谢指导!
1.某同学用120N的水平拉力将重250N的木箱在水平 地面上推动了6m,然后再用肩膀将木箱扛上5m高的楼 上,接着肩扛着木箱在平直的走廊上走了8m,这位同学 对木箱共做功_1_9_7_0___J.
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辆小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
解:推杠铃是克服杠铃重力做功
P W nGh nmgh
tt
t
1080kg 10N / kg 0.4m 20s
160w
3.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
度会越来越低。如下左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 小球在1和2位置的高度一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球在1 和2位置的动能相同,机械能也相同 B.小球在1 和2位置的动能相同,2位置的机械能较小 C.小球在1 和2位置的机械能相同,2位置的动能较小 D.小球在2位置的动能较小,机械能也较小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1、有F,无S 2、有S,无F 3、有F,有S,但F与S垂直
W=F*S 1J=1N·m
P=W/t=FV 1w=1J/s
P=W/t=Gh/t=mgh/t
机械能
能仅摩不 转有擦考 化动等虑
能阻空 和力气 势,和
守恒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转化
质量 速度 质量 高度 形变程度
1.关于力对物体做功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推着物体水平移动,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C.物体移动的距离越长,做的功越多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越长,做的功越多
点睛:熟悉做功条件,不做功三种情况,注 意公式中F与S的对应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1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课件 (共33张PPT)(1)

5.(2016宁国市)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 使用氢气代替汽油.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 受到2 400 N的水平牵引力,5 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 900 m.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 (2)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 (3)如果汽车的功率一定,当汽车上坡时需要较大的牵 引力,请推导出牵引力F和速度v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并说明汽车上坡时司机应该加速还是减速.
3.(2012海南)如图所示,小华用2N的拉力在10 s 内将 重6N的木块从底部匀速拉到顶部。拉力所做的功是 2 0.2 _________J ,功率是_______W 。
4.(2016合肥市)一颗子弹从枪膛里水平射出,子弹在 枪 膛里受到的推力为600 N,枪膛长为60 cm,射出的 子弹在空中飞行了50 m,则推力对子弹做的功为 360 J.
3.势能 (1) 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 高度 所 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 质量 越大,位
置越 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 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 形变量 越大,它具 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动能 和 势能 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 动能 + 势能 )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 的。方式有: 动能 ↔ 重力势能;动能 ↔ 弹性势能。 3、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 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不变 或 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 不断 减小 。
图说物理
图说物理
图说物理
常考类型剖析
【PPT课程】【人教版】21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下测期末复习课 7

(2)重力的方向: 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是指垂直水平面向下,不能理解 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②只有当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放置时,“竖直向下”才与“垂直向下”是相同 的。 ③应用:检验物体是否竖直悬挂或是否水平放置。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②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以外,并且随着物体质量和形 状的变化,重心位置是可以变化的。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_分__度__值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4_._6_N。
6.(2018·徐州中考)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 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答:
技法点拨链中考
考点一
力的理解
1.(2020·达州中考)端午节,小文坐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到罗家坝参观巴人遗址,
行进中发现路边站着同学小化,他用力摇下车窗想跟小化打招呼,可小化迅速
向车后移去。“用力摇下车窗”说明力可以改变车窗的_运__动__状__态__。
2.(2019·天津中考)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 和自己坐的小船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B ) A.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如图所示,将厚玻璃瓶内装满水,并将玻璃管通过带孔 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用力捏厚玻璃瓶,玻璃管中的水面上 升,由此推测厚玻璃瓶发生了_形__变__,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_转__换__法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为了使现 象更明显,应该选_细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__的(相互作用力在任
何情况下都是大小__相__等____,方向__相__反____,作
用在不同物体上);②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 体同时也是_受__力_物__体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_施__力_物__体__
作用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
效果
牛顿第一 定律
___一__切___物体__在__不__受__力__,总保持 静__止__或__匀__速__直___线__运__动_____
·人教版
(1)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 推理得出来的,并不是实验定律; (2)“一切”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 (3)“没有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 意思: 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 (4)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5)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或”字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 为: 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拨]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是中考中的常见考点, 它通常以考查 “同体”这一条件居多,从“同体”入手分析 是快速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
·人教版
归类示例
类型三 运动与力的关系 例4 [2011·衢州]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 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C )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一定相同
(2)比较步骤_甲_______与__乙_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 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 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__粗__糙__程__度____有关,且接触面越___粗__糙___,摩擦力越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全章复习ppt课件

水
3
3
水
3
4
水
6
5
水
9
6
盐水
9
方向
朝上 朝下 侧面 朝上 朝上 朝下
U型管液面高度差/cm
2.6 2.6 2.6 5.4 8.2 8.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_1_、_4、_5_组数据可得:液体 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_1、_2_、_5 组数据可得: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_3、_6_ 组数据可得: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2 5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 N C.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
的压力为4 N D.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
压强为4 500 Pa
压力锅出气口的直径d,限压阀的质量为m,大
气压强p0,当限压阀刚好被抬起向外喷气时,锅内气 体的压强是多大?
分析:限压阀刚好抬起时,满足受力平衡。
例2 一块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任意截去1/2;有三位同
学对剩下的1/2木块对地面的压强做了如下判断:
小红认为可能为p/2;小明认为可能为p;小刚
认为可能为2p,则以上判断中( ) D
A. 只有小红正确
B. 只有小明正确
C. 小刚不正确
D. 小红、小明、小刚
都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压强
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相__等__。
水
水
煤油
a
b
c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_深_度_有关,深度增加,压强 _增_大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件

13.(2022烟台期末)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放入盛水 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B ) A.木球大 B.铁球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4.(2022淄博)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二、浮力的计算方法 1.称重法:F浮= G-F拉 . G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 重力 ;
F拉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
2.公式法:F浮= G排 .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 理的公式可写成:F浮= ρ液gV排 ,ρ液是 液体 的密度, 而非 物体 的密度,V排是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而 非 物体 的体积.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题要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 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若物体的下表面没有受到 液体对它的压力,则物体没有受到浮力.
1.(2022兰陵县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 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水中,它们所受到的( B )
A.向上、向下的压强差不相等,向上、向下的压力差不相等 B.向上、向下的压强差不相等,向上、向下的压力差相等 C.长方体物体水平放置时,若深度增加,则压力差增加 D.向左、向右的压强差相等,向左、向右的压力差不相等
《第十章 浮力》复习
一、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 竖直向上 的力, 这个力叫做 浮力 . 2.方向: 竖直向上 ,与 重力 的方向相反.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 受到液体对它的 压力 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 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 F向上-F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