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朗读指导

合集下载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山的那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山的那边”,激发学生兴趣。

2.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悟。

3.分析诗歌内容(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山的那边”、“海”、“理想”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3)讨论诗歌的主题,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4.诗歌欣赏(1)欣赏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沉默的巨人”、“海,遥远的梦想”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5.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以“在山的那边”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在山的那边》。

2.以“在山的那边”为主题,创作一篇作文。

3.搜集有关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欣赏、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课堂中仍有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氛围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

4.课堂氛围及学生参与程度。

《在山那边》教案3篇(精选文档)

《在山那边》教案3篇(精选文档)

《在山那边》教案3篇(精选文档)在山的那边教案篇一学习目的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山”、“海”的象征意义。

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设想学习方法读——讲——读——赏——读。

“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

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

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

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b)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a)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探究学习:诗的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

“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

“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在山的那边》。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2)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在山的那边》的原文背诵与理解。

(2)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美学价值的欣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诗歌语言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在山的那边》的内容、背景和作者简介。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在山的那边》,了解作者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在山的那边》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全班同学齐读诗歌《在山的那边》。

(2)鼓励学生朗读并提出朗读中的注意事项。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4. 分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对诗歌美学价值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诗歌《在山的那边》的背诵。

2. 写一篇关于诗歌《在山的那边》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画一幅表达诗歌主题的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在山的那边》朗读指导

《在山的那边》朗读指导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疑惑)(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二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延长),我竟(重读)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语气也渐趋平缓)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延长),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10篇)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10篇)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精选10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精选10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的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山”和“海”的深化含义。

2、联络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p《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

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此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学情分析^p :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十二三岁的少年,对将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妙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的,但同时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学生对新诗的理解可能很少,因此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上会有很大的难度。

结合诵读训练,学生读懂诗意即可,主要让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法指导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准备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2、认真预习诗歌内容,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将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妙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的。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妙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仍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仍然遥不可及。

《在山的那边》的教案

《在山的那边》的教案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在山的那边》。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在山的那边》。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背景的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介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默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解析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如“山的那边”的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讨论: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在山的那边》。

(2)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小短文。

8. 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意境:大自然的壮美、理想的追求主题: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山的诗歌,如《登高》、《望岳》等,分析各自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教学目标:①朗读诗歌,品味言语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言语,难点是对有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2教学工夫: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直接揭题,板书课题、作者。

2、师:你们在刚看到这个标题时,有无猜想过山的那边是甚么?为甚么?猜一猜老师希望山的那边是甚么,为甚么?山的那边是甚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希望,这是由于大家所讲的城市、大海、草原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曾经成为了一种理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王家新,看看在这个从湖北的大山中走出来的诗人的笔下,山的那边是甚么。

二、全体感知1、先生放声自在朗读,读前要求先生讲讲朗读的几点要求,然后尽量读出本人的最好程度。

2、组织各种方式的朗读,点评、指点。

3、教师配乐范读,师生有感情地配乐齐读。

4、我们曾经读了那么多遍,你们明白王家新要说甚么了吗?5、试着回答以下成绩:①在山的那边是甚么?“山”和“海”的含义是甚么?板书:山海困难理想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板书:工夫童年时期长大以后。

事情渴望“海”跟随“海”。

心思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心。

方式与妈妈的对话与读者的对话。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研读与赏析1、那么,诗人的这类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言语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入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去一同讨论。

留意:回答时要采用“我认为(词)用得好,好在”的句式;或“我认为(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

2、先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巡查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3、让我们一同交流本人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言语的魅力。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成绩。

4、在讨论中结合先生的理解再次穿插朗读指点,精确把握重音、进展等。

5、试背。

四、体验与反思1、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求必然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

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

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

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在山的那边》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诗歌。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尝试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对“山”与“海”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最后融合全班的设计成果,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五、体验与反思经过这样反复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诗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吗?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背诵全诗。

【相关链接】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飞,飞——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飞,飞——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飞,飞——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徐志摩的诗哲理深刻,内涵丰富,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可以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的那边》朗读指导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
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
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
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
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
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疑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延长),我竟(重读)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语气也渐趋平缓)
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延长),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