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枣核》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 《枣核》教案二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 《枣核》教案二篇

28*枣核【课前解析】本课是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教学本课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又要注意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中的落实。

关注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关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中,一对夫妻高兴地站在田间,父亲手中托着小小的枣核,母亲满是喜爱地望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枣核的小巧与可爱。

关注表达语言:课文语言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

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课处拓展:◇与聪明有关的四字词语:足智多谋冰雪聪明秀外慧中神机妙算大智若愚七窍玲珑机智过人聪明绝顶◇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枣核”,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枣树、枣核,“核”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hú”,多用在口语中。

咱们今天要学的一则民间故事的名字也叫“枣核”,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咱们一起走进28课去看看。

板书:(28 枣核)出示课件1.2:(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件PPT

——
睡着后被枣核吆喝 折腾衙役后把牲口赶 着赶驴的声音折腾 回了村子
天一 亮
带着衙役去村 子里抓人;命 令衙役打枣核
拿铁链绑枣核;把 枣核塞进钱褡里; 用棍子打了县官的 下巴骨
蹦出来说牲口是他牵 的;躲开衙役的攻击; 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 大摇大摆地走了
你能根据表格内容复述故事吗?
想象一下:枣核大摇大摆地离开县衙之后,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枣核
小枣核 大能力 复述
28* 枣 核
图片导入,质疑激趣
枣核
枣:蜜枣 枣树 冬枣 核:果核 核心 核电站 核武器
学习字词,感受故事
3.认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zǎo 平舌音
夫妻 枣核 爹娘
shēnɡ
折腾 困难 牲口
后鼻音
涨红了脸
勤快 官府
lí cōnɡ
扶犁 聪明 衙门 衙役
边音
钱褡 惊堂木 善罢甘休
2.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想一想:复述故事有哪些方法?
借助表格和示意图复述 借助关键词和关键句复述 根据时间变化、地点变化、人物关系变化复述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
默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这部分可以按哪些顺序来 复述?
第三部分的时间线非常明显,可以借助时间线“白 天——晚上——天一亮”复述;
第三部分中的地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可以借助地点 的变化“村子——县衙门——村子——大堂”复述。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自读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找一找这节课的学习任 务是什么。
1. 默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如果 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活动一: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故事情节排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课件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27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24
当堂测试
按要求改成句子。
①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改成被字句) 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 ②门被枣核打开了。(改成把字句) 枣核把门打开了。 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改成转述句)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26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 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 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 他……一连几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 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大家都夸 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10
反义词
勤快——(懒惰) 聪明——(愚钝) 相信——(怀疑) 惊慌——(镇定) 大吃一惊——(泰然自若) 大摇大摆——(蹑手蹑脚)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习只是一种状 态。
11
词语辨析
相信 信任 相同点:都含有“认为正确、真实或有能力等而 不怀疑”的意思。
不同点:“相信”强调信任,不怀疑;“信任” 强调因相信而敢于托付,语义比“相信”重。
运用示例: 1.大家都( 相信)她是清白的。 2.爷爷为人忠厚老实,邻居们都很(信任)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课文原文阅读早年间,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

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

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牵走了牛、驴,大伙儿愁得很。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到了晚上,枣核跑到县衙门拴牛、驴的院子外面,一蹦蹦进院子里。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

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了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

天一亮,县官就带着衙役去捉人。

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枣核》课文原文: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棵大枣树。

这棵枣树年年结出又大又甜的枣子,大家都很喜欢。

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到村子,他看到枣树后说:“这棵枣树虽然结出的枣子很大很甜,但是它的寿命不会太长了。

”大家听了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老人回答说:“因为这棵枣树的根部有一个枣核,它阻碍了枣树的生长。

如果不把枣核取出来,枣树就会越来越虚弱,最终枯萎。

”于是,大家决定找人来挖出枣核。

但是,无论怎么挖,都找不到那个枣核。

最后,一个小男孩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爬上枣树,用一根细长的棍子在树干上敲打,终于,枣核从树干里掉了出来。

枣树从此恢复了生机,每年结出的枣子更大更甜了。

大家都称赞小男孩的聪明和勇气。

《枣核》课文赏析:《枣核》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寓含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故事中的枣核象征着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而老人的角色则代表了智慧和经验。

他的警告提醒我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其次,小男孩的形象展示了勇气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法,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尝试新的方法,敢于创新。

最后,枣树的复苏象征着问题解决后的新生和希望。

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更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枣核》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教育我们要有洞察问题的敏锐性,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28《枣核》 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28《枣核》 知识点

课文知识点一、多音字zhē (折腾)zhé (折断)shé(折本)涨zhǎng(上涨)zhàng(涨红)二、近义词果然——果真 欢喜——欣喜 勤快——勤劳相信——信任 争辩——争论 吆喝——呼喊闹腾——吵闹 岂能——怎能大摇大摆——大模大样三、反义词欢喜——悲伤 勤快——懒惰 惊慌——镇定闹腾——安静 善罢甘休——无理取闹大摇大摆——缩手缩脚四、理解词语早年间:多年以前;从前。

屋脊: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衙役: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岂能:怎能、哪能。

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

僵绳:牵牲口的绳子。

惊堂木:封建衙门里审判案件时,主审官吏用来拍击案桌以示声威的木块。

闹腾:吵闹;扰乱。

作怪:比喻坏人或坏思想捣乱,起破坏作用。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3):写夫妻俩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但他很勤劳而且有本领。

第二部分(4-7):写“枣核”发挥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牛和驴从衙门牵了回来。

第二部分(8-13):写衙门捉了“枣核”,经过一番智斗,“枣核”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六、句子解析1.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还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

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2.牵走了牛、驴,大伙愁得很。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有的人不相信,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枣核也不争辩,只是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大家觉得枣核那么小,面对强大的县官和衙役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从枣核的话可以看出他很勇敢,不畏强权。

3.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了枣核的神奇,增添了故事的讽刺效果。

七、问题归纳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对老夫妻生了一个枣核大的孩子名叫枣核,枣核本领高强,智斗恶霸,帮老百姓要回牲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上课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上课课件
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天一亮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枣核从铁 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 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 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方法三:画图+文字,如地点的转换。
村子——县衙门——村子——大堂
集体交流、点评
读一读枣核智斗衙役和县官的 故事,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 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片段: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 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 么也打不着。
因为我觉得枣核蹦来蹦去的 动作描写,显得他很灵活。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片段:
zhàng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
方法一:填写下面的表格,借助表格复述。
内容
衙役
人物表现 枣核
县官
牵走牲口 把牛、驴都牵走了 不用愁,我有办法 派人要官粮
智赶牲口
困得很,不用管 它,继续睡觉
藏起来,大声吆喝, 干扰衙役,赶走牲口
带衙役去抓人
勇担责任 拿出铁链绑枣核 牲口是我牵的
塞进钱褡里,打
智惩县官
打到县官的下巴 骨,牙打下来了
本课主要讲了身体只有枣核那 么大、积极、乐观、勤劳、聪明的 小男孩枣核,智斗县官、衙役的故 事,告诉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 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用 勤劳和智慧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 更加优秀。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 的爸爸妈妈听。
勤快、聪明的小枣核 衙役牵走了牛、驴
枣 枣核把牲口赶回了村子 核 官府抓走了枣核
枣核与正常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只有枣核那么大。 2.永远长不大。
对于枣核的降临,父母的态度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8.枣核(授课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8.枣核(授课课件)

不久,沉香就告别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父习武练功。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口气,但一想到要 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几年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父,向着遥远的 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 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 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 了华山脚下。
2 枣核
8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枣 核
你们见过枣核般大的人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去看看吧!
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和“涨”,理解 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 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第二天,小伙子又早早的去了田里,天黑的时候才扛着锄头回家,当他走进 厨房的时候大吃一惊,他发现在厨房的桌子上摆好了饭菜,是谁给他做好了饭菜? 小伙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是谁,不过那饭菜却是小伙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第三 天是这样,第四天也是这样,小伙子很是高兴,同时也长了一个小小的心眼。
第五天,天还没亮,小伙子就扛着锄头出去了,他在田里呆了一会儿就跑回 家了,悄悄地躲在厨房的一角,他想看一下到底是谁给他做的饭。一天很快就要 过去了,厨房里静悄悄的,小伙子等得有些着急了,正在这时,他听到厨房门口 的水缸盖打开了,然后就是一阵哗哗的水声,正当他疑惑不解的时候,厨房里走 进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瀑布般的长发直垂到地上,一袭红色的长裙就像一团火红 的云彩。小伙子从来没见过如此漂亮的女子,一时惊呆了。女子好像没有发现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内容
内容概括:
夫妻俩盼着要一个孩子,终于生了一个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起名为枣核。枣核虽然 一点儿不见长,但是很勤快,学会了很多本 领。他勇斗县官,帮助庄稼人抢回了牲口。 赞美了枣核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
感知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夫妻俩盼生子,终于生了一个
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第二部分(2—3):枣核虽一点儿不见长,但

枣核
课文导入
“枣核”是一个孩子,你能想象 吗?他生下来就像枣核一样大。
初读感知
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朋友,快速默读课文,掌 握多音字读音。 2.把你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
认识生字
qī diē lí zhē kùn shēng fǔ bà zhàng
妻爹犁折困牲 府罢涨
妻子
犁地
困难
官府 头昏脑涨
过渡句
课文解读
勤快又聪明
你觉得枣核聪明吗?说说原因。
课文解读
快速再读课文,看看枣核是怎样赶回牲口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课文解读
枣核是怎样惩治县官的?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 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 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 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 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 地打!”
还能说一说枣核惩治县官的词句吗?
课文解读
看到枣核惩治县官,你怎么想,想 说什么?
课文解读
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 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枣核轻松 地逃走了。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堂展示
和同学们一起说 一说枣核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呢?
能说会道
想象一下,续编这个故事吧!
作业布置
搜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白蛇与许仙 牛郎和织女 孟姜女与范喜良 梁山伯和祝英台
课文解读
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枣核学会很多本 领的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 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 屋脊那么高。
枣核真能干!
课文解读
想象一下枣核还 能做什么农活呢?组 织语言说一说。
课文解读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很勤快,学会了很多本领。
第二部分(4—13):枣核用自己的才智帮助
了庄稼人,勇斗县官。
课文解读
夫妻俩为什么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孩子很小 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 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课文解读
夫妻俩为什么愁得慌?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如果孩子长 不大怎么办?
老爹
折腾
牲口
善罢甘休
认识生字
zhē
折 shé
zhé
折腾 折本 折磨
zhǎng 涨价

zhàng 头昏脑见过像枣核一样大小的孩子 吗?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长,愁坏了 爹娘,一起跟着作者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感知内容
这篇课文内容这么多,怎样 读懂文章呢?
理清顺序:按 事情发展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