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词句整理

合集下载

《李将军列传》课后默写

《李将军列传》课后默写

《李将军列传》课后默写一、解释下列重要字词1、徒.成纪2、广家世世受.射3、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4、用.善骑射,杀首虏多5、秩.八百石6、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7、中遗人走.广,8、三人亡.马步行9、广令其骑张.左右翼10、皆惊,上山陈.11、吾去.大军数十里12、未到匈奴陈二里所.1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14、用坚.其意15、有白马将出护.其兵16、是时会.暮17、胡兵终怪.之18、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19、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20、领属..护军将军21、广以.卫尉为将军22、得李广必生致.之23、络.而盛卧广24、广详.死25、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6、广暂.腾而上胡儿马27、鞭.马南驰数十里28、汉下.广吏29、吏当.广所失亡多30、为虏所生得,当.斩31、顷之..32、尝夜从.一骑出,33、从.人田间饮34、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5、止.广宿亭下36、居.无何..37、中.石没镞.家居.数岁38、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居.右北平39、辄分其麾下..以饮..40、射阔狭41、专以射为戏.,竟.死42、宽缓..不苛.43、士以此爱乐为.用.44、用.此,其将兵数困辱45、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46、广数.自请行47、自以.精兵走.之48、东道少回远..49、其势不屯.行50、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51、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52、今乃.一得当.单于53、先死.单于54、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55、以为李广老,数奇.5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57、急诣.部如.书5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59、意甚愠怒而就.部60、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6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62、因问广、食其失道状.63、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64、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65、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66、而右将军独下吏67、当.死,赎为庶人68、悛悛....如鄙人69、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70、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1、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2、广即请霸陵尉与俱()3、士以此爱乐为用()4、固自辞于大将军()5、其李将军之谓也()6、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三、翻译重点句子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3、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李将军列传佳句

李将军列传佳句

李将军列传佳句1.急求《李将军列传》句子翻译、概括、解答原文: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使长史持Я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译文: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边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

东路稍迂回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赶路。

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况且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和单于直接对敌的机会,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皇上(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恐怕达不成俘获单于的期望。

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

大将军不听他的请求,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急速带领部队到右将军去,按照文书中写的指示去办。

」李广不向大将军辞别就起程了,心中十分恼怒地前住军部,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

军中没有向导,有时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

第三部分重点句子翻译(3)
5、《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翻译:《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 下命令人也去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发命令也没 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6、余睹他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翻译:我看到的李将军,诚恳的样子就像个质朴的乡下人, 有口不善言辞。到了他死的那天,天下熟悉和不熟悉他 的人,都为他表示哀痛。
第三部分重点句子翻译(3)
7、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翻译:他那忠实的心,确实也感动了一般士大夫 吧?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树下却自然地 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第三部分重点词句(3)
1、广数自请行 数:屡次 2、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先死单于:当先跟单于拼死一战 3、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莫,同“幕”。 4、急诣部,如书 如:按照。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
yeefeb@
重点句子翻译(1)
• 1、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 • 翻译:他的祖先叫李信,秦朝时做将军,就是追 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名将。李广的家原在槐里,后 来迁到成纪。 • 2、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 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 翻译: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举入侵萧关,李 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 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命为汉朝廷 的中郎。
第三部分重点句子翻译(3)
1、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翻译:东路有些迂回绕远,而大部队所经过的是水草缺乏 的地方,这种形势不适合两支部队并队行军。 2、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 于,恐不得所欲。 翻译:大将军卫青暗中受到汉武帝的吩咐,认为李广已老, 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位于单于的正面,怕不会获得所 要的胜利。 3、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翻译:军中向导逃跑了,他们又迷失了路,后于大将军会 师的约期。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语文《李将军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广数自请行(屡次)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居无何(经过,指时间)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12.中:中石没镞(射中)1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可伏兵( 可以)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二、一词多义(虚词)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以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今如此以百骑走(凭借)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认为)今皆解鞍以示不走(表目的用来)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表目的来)以故得脱:(以故,因此)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2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三、通假字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李将军列传》(重点课文)

《李将军列传》(重点课文)

《李将军列传》(重点课文)《作家作品》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

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2,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通阵,阵地;所:大约。

3,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7,可数百里。

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

如:相当;9,东道少回远。

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

亡导:亡通无,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

南:向南;绝:渡过;幕通漠。

12,“急诣部,如书。

”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

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学习要点与难点》本文包括两方面内容,1,记述李广的才能和品行;2,写出李广一生的不幸遭遇。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使匈奴闻风丧胆。

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受广大将士的爱戴。

但是,他生不逢时,一生遭遇不幸。

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

文章又通过名声比李广差得很远的李蔡相正反对比,揭露了西汉王朝赏罚不公,刻薄寡恩的社会现实。

2,文末作者赞语的含义。

太史公就是司马迁本文。

这段赞语表达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引用《论语》的话,赞美李广立身端正,以身作则的品质。

并用谚语,进一步深情地歌颂了李广的品德。

3,李广的性格特征。

李广的性格特征可分为主要性格特征和次要性格特征。

主要性格特征:通过四个大战役,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征,表现了骁勇善战,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D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三、通假字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12、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

13、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14、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四、古今异义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它当做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义:监督今义:保护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古义:回头今义:归还知与不知古义:不认识今义:不知道五、词类活用1、名作动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后大将军(落后)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2、名作状络而盛卧广(用网)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尝夜从一骑出(在晚上)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在田间)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从人田间饮(名作状,在田间)3、形容词作名词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4、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以…为奇怪)5、使动用法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络而盛卧广(使…卧)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6、形作动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2、是必射雕者也二、被动句1、为虏所生得2、士以此爱乐为用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句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2、状语后置句①固自辞于大将军②其合军出东道③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四、省略句1、尝从(文帝)行2、见匈奴三人,与(之)战3、汉下广(于)吏4、广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于)蓝田南山中射猎5、从人(于)田间饮6、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7、出(于)东道8、毋令(之)当单于9、大将军亦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10、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于)东道11、皆为(之)尽哀七、难句翻译1、广家世世受射。

李将军列传文言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一、一词多义(实词)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广数字请行(屡次)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居无何(经过,指时间)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口不能道辞(言辞说话)12.中:中石没镞(射中)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 可以 )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 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1、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2、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3、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4、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5、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6、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7、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三、通假字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11、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12、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3、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四、古今异义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它当做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古义:乡下人广暂腾古义:霎时以为李广老,数奇古义:命运不好长史封书古义:文书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古义:确实信任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情、实情今义: 弯曲后韩将军徙右北平古义:调任今义: 迁移复得其余军古义:他的余下的今义:其他的虽其子孙他人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其善射亦天性也古义:天赋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有白马将出护其军古义:监督今义:保护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古义:回头今义:归还知与不知古义:不认识今义:不知道五、词类活用1、名作动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阵”布阵)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后大将军(落后)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2、名作状络而盛卧广(用网)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尝夜从一骑出(在晚上)尝夜从一骑出(使…从)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从人田间饮(名作状,在田间)3、形容词作名词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4、意动用法胡兵终怪之(以…为奇怪)5、使动用法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络而盛卧广(使…卧)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6、形作动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2、是必射雕者也(二)、被动句1、为虏所生得2、士以此爱乐为用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句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2、状语后置句①固自辞于大将军②其合军出东道③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3、宾语前置句①其李将军之谓语也?(四)、省略句1、尝从(文帝)行2、见匈奴三人,与(之)战3、汉下广(于)吏4、广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于)蓝田南山中射猎5、从人(于)田间饮6、广即请霸陵尉与(自己)俱7、出(于)东道8、毋令(之)当单于9、大将军亦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10、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于)东道11、皆为(之)尽哀七、难句翻译1、广家世世受射.译:李广家世代传授射箭之术.2、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译: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3、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译: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按法应该斩首,经钱物赎罪后,削职为民.4.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译: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5.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译: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几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6.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译: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左右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7.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译: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用网兜盛着使李广躺(在上面).8.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止广宿亭下.译:转眼间,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李广家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让李广停宿在霸陵亭下.9.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译: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里的一块石头,认为是老虎就向它射去,射中了石头,箭头都射进去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石头.10、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李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整理整理: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李华富一、一词多义(实词)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广数字请行(屡次)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居无何(经过,指时间)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将军列传》(统率)勒兵下令军中《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得李广必生致之《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表达)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李将军列传》(暗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阴暗)9. 走: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中石没镞(陷入)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固自辞于大将军(告辞,告别)不能道辞(言辞说话)12.中:中石没镞(射中)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行可数百里( 大约 )可伏兵 (可以)14.发: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15. 解:胡虏益解(通“懈”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二、一词多义(虚词)且杀其骑且尽(将)虏多且尽(并且)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为秦时为将(担任)赎为庶人(成为)为虏所生得(被)如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急诣部,如书(按照)因因推堕儿(趁机)因引而入塞(于是)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之大军不知广所之(去)得李广必生致之(代词,代李广)其李将军之谓也(助词,的)胡兵终怪之(代词)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乃良久,乃许之(才)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而络而盛卧广(表修饰)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三、通假字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列传》文言知识汇总一、通假字
汉军罢:通“疲”,疲惫。

军亡导,或失道:通“无”。

通“惑”。

南绝幕:通“漠”,沙漠。

广家世世受射:通“授”,传授,这指学习。

虏益解:通“懈”,这里指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通“喻”,比喻。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军令。

二、词类活用
络而盛卧广:名词作状语,用绳子结成的网。

南绝幕:向南。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抽打;向南。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后大将军:后于,比……后到。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

三、一词多义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从。

固自辞于大将军:亲自。

桃不言,下自成蹊:自然。


因推堕儿:趁势。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势。

因复更射之:于是。


鞭马南驰数十里:几。

避之数岁
非在数十步之
行可数百里
杀数人
广数自请行:多次,屡次。

数奇:命运的定数。


复得其余军:又
因复更射之:再。

终不能复入石矣:再。

广复为后将军:又
复力战:再。


饮食与士共之:和。

虏易与耳:对付。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给。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就。

军士乃安:才。

良久乃许之:才。

乃自以精兵走之:就。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竟;却。

今乃一得当单于:才。

乃我自失道:是。


因引而入塞:带领。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带领。

遂引刀自刭:拿,拔。


虽令不从:即使。

此言虽小:虽然。


诸将多中首虏率:将领。

广复为后将军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带领。


见草中石:中间。

中石没镞:射中。

度不中不发:射中。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


中石没镞:陷入。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


汉矢且尽:将。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况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发射。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头发。


见敌急:及,指敌人逼近。

急击之:猛烈。

急诣部:急速。


虏益解:渐渐。

益治军:更加。


虏益解
匈奴军乃解去:解围。


汉军罢:通“疲”,疲惫。

罢归:停止。


固自辞于大将军:不接受。

口不能道辞:言辞。


见敌急:看见。

广已见大将军:拜见。


得广必生致之:俘获。

复得其余军:遇到。

以故得脱:得以。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得到。

今乃得一当单于:得到
弗能得而还:俘获。


一当单于:抵挡。

当死:应当。


乃自以精兵走之:追赶。

单于遁走:逃跑。


广居右北平:驻扎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居住。

臣愿居前

鞭马南驰数十里:奔驰。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奔驰,冲击。


乃自以精兵走之:追赶。

单于遁走:逃跑。


乏绝之处:绝尽,这里指缺少。

南绝幕:横渡。


睨其旁有一儿骑善马:一个。

今乃得一当单于:一次。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全。

四、虚词积累

得广必生致之:代词。

奴捕者骑数百追之:代词。

匈奴闻之:代词。

号曰“汉之飞将军”:助词,的。

避之数岁:代词。

以为虎而射之:代词。

视之石也:代词。

因复更射之:代词。

饮食与士共之:助词,补充音节。

广之将兵:助词,主谓之间。

乏绝之处:助词,的。

非在数十步之:表限定,相当于“以”。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代词。

急击之:代词。

良久乃许之:代词。

乃自以精兵走之:代词。

广时知之:代词。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助词,的。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助词,的。

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助词,的。

百姓闻之:代词。

其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的标志。

及死之日:助词,的。


络而盛卧广:表修饰。

广暂腾而上儿马:表承接。

因引而入塞:表承接。

以为虎而射之:表承接。

发即应弦而倒:表修饰。

出其左右而还:表修饰。

而广军无功:表转折。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表转折。

而广意气自如:表转折。

而博望侯军亦至:表递进。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递进?转折?
而大军行水草少:表递进。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表修饰。

而是时公敖新失侯:表并列?表转折?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承接。

意甚愠怒而就部:表修饰。

弗能得而还:表承接。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表转折。

而又迷失道:表并列?表递进?
不令而行:表承接。


以为虎而射之:认为。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用。

广以卫尉为将军:从。

以故得脱: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因为。

以功为侯者:因为。

天子以为老:认为。

以为前将军:让,派。

乃自以精兵走之:带领。

以为广老:认为。

可以谕大也

广以卫尉为将军:做。

以为虎而射之:是。

士以此爱乐为用:被。

广复为后将军:做,担任。

以功为侯者:动词,封。

广为圜外向:结成。

赎为庶人:成为。

天子以为老:认为。

以为前将军:做。

臣部为前将军:是。

以为广老:认为。

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做,担任。

无老壮皆为垂涕:替。

皆为尽哀:替。


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到。

固自辞于大将军:向。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被。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代词,他的。

复得其余军:代词,他。

睨其旁有一儿骑善马:代词,他的。

其后四岁:代词,这。

取其弓:代人,他的。

其射:代词,他。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代词,他的。

出其左右而还:代词,他们的。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代词,匈奴的。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代词,他的。

其势不屯行:
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广谓其麾下曰:代词,他的。

其身不正:
其将军之谓也:表揣度语气。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表揣度语气。

五、其它词语整理。

单于素闻广贤:一向。

广佯死:假装。

睨其旁有一儿骑善马:斜视,偷看。

广暂腾而上儿马:霎时。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总是。

广不尝食:品尝。

宽缓不苛:宽松。

度不中不发:推测。

博望侯骞将万骑与广俱:一起。

行可数百里:大约。

汉矢且尽:将。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不。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亲自。

会日暮:遇上。

军中自是服其勇也:佩服。

匈奴军乃解去:离开。

天子以为老,弗许:答应。

既出塞:已经。

东道少回远:稍稍。

臣愿居前:希望。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调开、调动。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私下、暗地里。

数奇:命数不好。

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坚持。

急诣部:到。

意甚愠怒而就部:靠近,这里是到。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辞谢,告别。

单于遁走:逃跑。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送。

下自成蹊:小路。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2.被动句
士以此爱乐为用。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3.宾语前置句
其将军之谓也
4.省略句
置广两马间。

无老壮皆为垂涕。

皆为尽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