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精选习题(解析版)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狼》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是_______(填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6.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7.苫.蔽成丘 ________________8.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9.眈眈..相向 ________________10.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屠暴.起 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解释1.一词多义:①以: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_______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②止: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③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④意: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________________⑤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③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④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②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五、重点句子翻译。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如下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次:屠户背倚麦秸垛(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二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语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狼洞其中”的“洞”。
梳理文中的这一类词,注意它们的用法。
参考答案: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作动词,攻击)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止增笑.耳(动词用作名词,笑料)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参考答案:1.缀:连接,紧跟。
2.弛:解除,卸下。
3.瞑:闭上眼睛。
暇:从容,悠闲。
五、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参考答案:成语狼狈不堪、鹰视狼步、狼烟四起狼的形象这些词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从这些词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凶狠贪婪、阴险狡诈的。
我的看法传统文化中对狼的形象的描述有其合理的一面,确实写出了狼的特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狼性的全部。
其实,狼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将狼的形象描述为“野性、激情、坚忍、挑战、团结、勇猛”。
补充: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狼奔豕突: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狼》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一狼仍从.()(2)弛.担持刀()(3)少时,一狼径.去()(4)盖.以诱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增笑耳”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列举你积累的与狼相关的成语两个,并说说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跟从。
《狼》的试题及答案

《狼》的试题及答案
1. 《狼》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朱自清
答案:B
2. 在《狼》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狼的狡猾?
A. 直接描述
B. 通过狼的行为
C. 通过其他动物的反应
D. 通过人类的观察
答案:B
3. 《狼》中,狼与羊的互动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弱肉强食
B. 团结合作
C. 智慧与勇气
D. 欺骗与背叛
答案:A
4. 作者在《狼》中对狼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A. 凶狠残暴
B. 机智狡猾
C. 忠诚可靠
D. 温顺可爱
答案:B
5. 在《狼》的故事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捕杀
B. 被羊群打败
C. 被其他狼驱逐
D. 自然老死
答案:A
6. 《狼》中,狼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哪种社会现象的批判?
A. 腐败现象
B. 社会不公
C. 人性的自私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C
7. 在《狼》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反问
答案:C
8. 《狼》中的狼代表了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界的强者
B. 社会的弱者
C. 人性的贪婪
D. 社会的不公
答案:C
9. 《狼》的故事发生在什么环境中?
A. 森林
B. 草原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A
10. 作者通过《狼》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A. 要警惕贪婪的人
B. 要保护自然环境
C. 要团结一致
D. 要尊重生命
答案:A。
《狼》测试题及答案

《狼》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狼》这篇课文中,狼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A. 温顺善良
B. 狡猾凶狠
C. 忠诚勇敢
D. 懦弱胆小
答案:B
2. 文中描述狼的行动时,使用了哪些动词?
A. 走、跑、跳
B. 走、跳、扑
C. 跑、跳、扑
D. 走、跑、扑
答案:C
3. 《狼》这篇课文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杀死
B. 被牧羊人赶走
C. 被羊群击败
D. 自然死亡
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狼》这篇课文通过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的本性。
答案:狼;狼凶狠狡猾
2. 文中狼的第一次攻击是______,第二次攻击是______。
答案:扑向羊群;跳过羊圈
3. 狼在攻击羊群时,表现出了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答案:狡猾;凶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述《狼》这篇课文中狼的三次攻击行为。
答案:狼的第一次攻击是扑向羊群,企图捕食羊;第二次攻击是跳过羊圈,企图从高处攻击羊;第三次攻击是假装离开,实则埋伏在羊圈附近,等待机会再次攻击。
2. 《狼》这篇课文通过狼的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道德寓意?
答案:《狼》这篇课文通过狼的形象传达了对恶势力的警惕和对善良与正义的维护。
狼的狡猾和凶狠象征着社会上的恶势力,而最终被猎人杀死的结局则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对《狼》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正义感和勇气。
《狼》蒲松龄精品练习题

《狼》蒲松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屠】屠户。
2、【止】仅,只。
3、【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4、【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5、【从】跟从。
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7、【窘】处境困迫,为难。
8、【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9、【顾】看,视。
10、【积薪】堆积柴草。
11、【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12、【弛】解除,卸下。
13、【眈耽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耽眈】,注视的样子。
14、【少时】一会儿。
15、【径去】径直离开。
【径】,径直。
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时间长了。
18、【暝】闭上眼睛。
19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20、【暴】突然。
21、【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隧入】从通道进入。
【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3、【尻】屁股。
24、【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黠】狡猾。
27、【顷刻】一会儿。
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一狼径去.: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
②少.时:古今异义,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今异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④止增笑耳.:古今异义,古义: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练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精品资料》》》》》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4、屠大窘窘: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弛担持刀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2、屠暴起暴:13、又数刀毙之毙:14、一狼洞其中洞: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16、止露尻尾尻:17、狼亦黠矣黠: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19、乃悟前狼假寐寐:20、屠自其后断其股股: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__④复投之之:_____四、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精品资料》》》》》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五、翻译下列句子1、屠惧,投以骨。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六、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狼》同步练习(含解析)

《狼》同步练习(含解析)《狼》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假寐(mèi)意暇(xiá)眈眈(dān)苫蔽(shàn)B.缀行(zhuì)尻尾(kāo)顷刻(qīng)积薪(xīn)C.大窘(ji ng)麦场(cháng)奔倚(y )弛担(ch í)D.隧入(suì)少时(shǎo)黠矣(xiá)变诈(zh à)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屠/自后/断其股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B.其一犬坐于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目似瞑,意暇甚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干宝的《搜神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积薪.(xīn) 屠大窘.(jiǒng) 狼亦黠.矣(xié)B.假寐.(mèi) 目似瞑.(míng) 缀.行甚远(chuò)C.少.时(shǎo) 意暇.甚(xiá) 眈.眈相向(dān)D.苫.蔽(zhān) 露尻.尾(kāo) 意将隧.入(suì)【答案】C【解析】A项“黠”应读xiá,B项“缀”应读zhuì,D项“苫”应读sh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5)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仅,只。
(2) 连接、紧跟。
(3)处境困迫,为难。
(4)大腿。
(5)覆盖、遮盖。
(6) 突然。
(7)从容、悠闲。
(8)狡猾。
【解析】平时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B.眈眈....相向虎视眈眈C.目似瞑.,意暇甚死不瞑.目D.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答案】A【解析】A项两个“顾”分别是“看,视”“拜访”的意思;B项两个“眈眈”都是“凶狠注视的样子”的意思;C项两个“瞑”都是“闭上眼睛”的意思;D项两个“薪”都是“柴草”的意思。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上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名词作动词,挖洞。
(4)名词作动词,攻击。
【解析】考察名词的活用现象。
5.与例句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刀劈狼首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学无以广才C.可以为师矣 D.盖以诱敌【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用”;B项,“连词,用来”;C项,“介词,凭借”;D项,“连词,来”。
6.选出下面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其一犬坐于前(翻译: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翻译:狼不敢上前,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答案】B【解析】A项应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C项应为“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D项应为“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对其紧追不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屠户和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 示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答案】D【解析】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止.有剩骨止:(2)并.驱如故并:(3)弛.担持刀弛:(4)其一犬.坐于前犬:(5)乃悟前狼假寐.寐:(6)狼亦黠.矣黠:【答案】(1)止:仅,只。
(2)并:一起。
(3)弛:解除,卸下。
(4)犬:像狗一样。
(5)寐:睡觉。
(6)黠:狡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重点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如“弛”在这里是“解除,卸下”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放松的意思。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1)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学@#科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要注意“驱”“故”“几何”“笑”等关键词。
11.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着侥幸心理给狼扔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跑到柴草堆下面并倚靠柴草堆,拿起了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暴起”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不难看出,开始时屠户存有侥幸心理,天真地以为狼捡了骨头就会停下,后来骨头扔完,狼继续跟着。
于是屠户丢掉幻想决定奋起反抗,凭借勇气和智慧,杀了两只狼。
12.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通过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作用:这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任何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的议论即作者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不难看出作者是嘲讽的语气,嘲讽狼自作聪明,最终也难逃被聪明的人类战胜的下场。
同时鼓励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提高篇三、课外阅读(一)【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苍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怀中出.天师刺__________(2)公以.接壤关切__________(3)顾.而嘱曰__________(4)文去.勿武__________14.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16.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13. (1)取出(2)因为(3)回头,回头看(4)离开14.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5. (1)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16. 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
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
(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
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接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
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
【解析】【13题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1)他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
出:取出。
(2)王公因为章丘是淄川的近邻。
以:因为。
(3)回头对雹神嘱咐说。
顾:回头,回头看。
(4)温文离开,不要勇武。
去:离开。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更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