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TT
测量实习报告【优秀5篇】

测量实习报告优秀测量实习报告【优秀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实习报告【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实习报告【优秀5篇】1一、实训目的:练习用全站仪配钢尺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二、实训任务:根据基础平面图,1:1放样出图纸平面上的点位。
作为施工依据。
三、实训基本原理简述: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设采用全站仪主菜单下前方交会法进行。
分为一二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测出,其余二级点由极坐标法测出。
四、实训过程:1、设站。
在控制点上摆设仪器,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
2、定向。
望远镜瞄准后视方向。
设置后视参数,输入后视坐标完成后视后,可直接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作为校核。
3、放样。
输入放样点的坐标,确认后仪器会显示距离及角度参数。
>按显示屏提示转动望远镜,当水平角偏差为0时固定。
指示跑棱镜者走到视线方向,按仪器给出的距离,估计他应该去到的位置。
>测量一次。
仪器会显示距离的差值,一般负数表示往仪器方向移动,正数则往相反方向移动。
再测量一次。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距离差值符合要求为止。
五、仪器及设备:苏州一光全站仪一套,棱镜一套,5M钢尺一把,记号贴若干,直尺一把。
六、精度要求:坐标检测误差不得超过±5MM。
七、心得: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全站仪的智能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比起用手算来说,全站仪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上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单位多见是全站仪。
在摆正上比起水准仪复杂点,但比经纬仪来说要的时间短。
刚开始测量时感觉有点生疏,接触了就慢慢熟悉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像这种技术活我想还是那句话: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一切在于多操作。
测量实习报告【优秀5篇】2由于地形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形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测量的实习报告三篇

测量的实习报告三篇测量的实习报告三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内容,测量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实习目的:这次测量实习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测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形式和数量合理的导线点,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方法,掌握坐标格#的绘制和导线点展绘的方法,熟练掌握地形测量的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清绘和整饰,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习任务:(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掌握测站碎步测量的方法。
(4)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5)掌握室内抄平的基本方法。
(6)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
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莲~山课件 ]二、测区概况*学生公寓七栋 ----建筑物较为规则,周围草坪环绕,地形规则。
*学校老操场----广阔平坦,无阻碍物。
*学校第五教学楼---功能分区明确,室内外墙地面平整。
三实习过程本次实习时间为一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校园内。
采用先教学后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由老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2)建筑物施放样(3)室内抄平[莲~山课件 ]实习内容(一)一个测站的碎步测量(1)测量内容及方法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控制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d),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测量实习报告(共4篇)

测量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测量实习报告经过了在东风渠3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不管是操作方面还是对知识更进一部的体验虽然这三个星期天气非常严热但是我们都有了更新的体会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对书本上所讲的知识有了1个可以融会贯穿的时机。
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理解,我学会了更纯熟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最好的是对全站仪这个高科技的测量工具有了初步的理解,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根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稳固了理论教学知识,进步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原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理论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互相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程度进步了不少,刚开场还以为可以应付了事但是理论中却让大家对测量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不禁的对测量实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对测量工作更好的掌握同时在这一次的测量实习中更表达出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每个人的一个忽略,一个不小心,都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工作的测量进度,甚至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可怕的的损失。
大家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好并且很好的的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个团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让测量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才能,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甚至是不同的认识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更好的更快的更完美的完成这一次的测量实习下面就对一些在平日学习中所学的知识在详细情况中的运用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同时也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第一个星期是水准测量。
我们第一次做的是学校教学楼的水准道路,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做一个奠基的作用。
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比方在我们实习的地方,是一个公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和来往漫步的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实习的正常进展,但在进展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适宜的时机,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
大学生测量员实习报告6篇

大学生测量员实习报告6篇第1篇示例:大学生测量员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概况本次实习我所在的单位为测绘工程公司,该公司专业从事各类测量工程项目的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服务,涉及领域广泛,业务范围涵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公司具有一支专业的测量团队,其中包括测量员、勘测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多个岗位。
二、实习任务和内容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协助测量员进行现场测量工作。
具体的实习任务包括:1. 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习初期,我首先学习了各类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等设备的操作技巧。
2. 标志设置:在测量前,需要对测量区域进行标志设置,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能够准确无误进行。
3. 现场测量:根据项目需求,协助测量员进行现场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地形、建筑物等各类测量任务。
4. 数据处理:完成测量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生成测量报告和地图等成果。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1. 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测量员密切合作,相互协作完成测量任务,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2. 熟练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我熟练掌握了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加深对测绘工作的理解:通过实际参与测绘工作,我深刻理解了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测绘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测绘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本次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类似的实习项目,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测量实习报告(15篇)

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15篇)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量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实习报告1实习内容:一、地形测图(一)控制测量该测量工作分为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部分。
首先到测区实地考察选取恰当的控制点连成一闭合导线——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能控制所测区域的大部分地物和地形特征点,且相连的控制点之间要通视良好;之后,进行导线水准测量、水平角观测以及全站仪导线控制点坐标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核、进行图根导线计算并与全站仪所测数据比较,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即为合格,若不合格应重测,最后将各控制点按坐标指示位置在图纸上展出并标注高程。
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我小组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山头处两点高差过大,故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在两点间插入一转点,传递高程。
在距离丈量时,为方便计算,统一采用钢尺平行丈量。
同时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二)碎步测量该测量工作主要是测量出地物、地貌特征点点位,在图上展出,通过这些点描绘出所测区域的地物、地貌,并注记相应符号。
碎步测量的一般步骤为:1在某一控制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以另一方向为零方向,瞄准此方向,仪器归零2开始进行测站检查(测此站点与相邻控制点的夹角;或测试已经测过的地形点,检查重复点精度在限查内即可)3选取建筑物和地貌特征点(较直的道路间隔10米左右测一点),在此点处立尺,使经纬仪顺时针转动测出该点的上丝、下丝及中丝所对应的立尺刻度,它与测站点连线和零方向的水平角,记录这些数据和相应的竖直角4计算碎步点的平距和高程,根据测量数据将点展在图纸上,联系实地情况,连结各点,对一些点要标明高程(例如建筑物角点,公路上的点等)5进行归零检查,归零查不应大于4二、问题及解决方法:我小组在开始进行碎步测量的半天时间,翻供好几次,原因是测完碎步点未及时展会在图上,很多数据很乱,导致错误,因而应测完一站即时展会碎步点,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我小组在测材料A正面过程中发现我组的控制点不足,通过支导线法增加控制点P,以便进一步碎步测量。
测量的实习报告7篇

测量的实习报告7篇.doc一、实习目的: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4、练习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绘地形图;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1、控制点高程测量;2、导线长度测量;3、水平角度测量;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5、测绘地形图;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1、外业测量:(1)测量控制点高程;(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五、实习方法: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测量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测量实习报告范文五篇WTT帮大家整理的测量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吧。
测量实习报告篇1测量实习。
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调查和矿业资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矗实习内容: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
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
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
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
最后校合时fh=—28碎部测量: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
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
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
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
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
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
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
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
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
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
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测量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6篇)

测量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6篇)测量篇1工程测量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工地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的知识收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此次实习由院里统一组织,老师亲自带队指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操作完成定期下达的任务。
吴祖海教授这次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常来我们宿舍为我们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授以工作中的经验,激发我们的兴趣,使在实习过程中不再盲目。
天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期间,有下雨和大晴天,我们都需要认真处理这些工地测量中经常遇到的气候条件变化。
下雨时和大晴天日光较强烈时,撑伞的要求是仪器先于人;全站仪等仪器的参数设置应遵循规范中的规定;避免地基沉陷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测量任务高效高质完成。
各周的任务在前周周五或周末安排,周末的时候检查资料,这样我们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检查在测量过程所出现的问题。
虽然这一个月艰苦而有益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不过在这四个星期里对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期间有苦有累,也有甜有快乐;期间有困难有障碍,也有极大的收获以及更多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
苦中作乐形容毫不为过。
在测量实习开始之前,我把工程测量的课本从头至尾认真复习了一遍,以便于站在一个理论者的高度,去做生产实践。
野外实习采取的方式为模拟工地,野外即校园内西大门到世纪楼以及周边建筑物一大片区域。
这种模拟也有模拟的优势,能全面地把现场工地的问题缩小到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可以节省时间并减少实习花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一、目的和要求巩固、加深对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掌握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提高学生测、算、绘的基本工作能力;逐步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顽强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内容(一)、控制测量:1、导线测量内外业一个实习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至少10个以上控制点,按图根光电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10个控制点组成两个闭合导线。
)2、高程控制测量内外业闭合水准路线一条及若干水准支线,水准点至少10个以上(不包括所需的已知点),水准路线总长度1000米以上。
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双面尺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
(二)、测绘地形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大比例尺1 500地形测绘测量工作。
教师指定测区图幅一幅(不完全);每位同学须轮流从事观测、记录、计算、绘图、立尺等工作。
地形测绘方法可采用全站仪测量、CAD制图。
(三)、测设:道路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道路中线测量:线路中线由长约0.8km的线路组成,包含两条曲线和三段直线,实施时根据实地进行(若时间不足,可测设一条曲线)。
(根据老师指定的已有公路测设一条道路中线。
)纵断面测量亦称中平测量,是测量中线上各控制桩、百米桩、加桩(包括直线及曲线中桩)所在地面的高程,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为线路纵断面设计提供资料。
要求每人进行一次中平测量,并根据自己的基平测量成果,计算各中桩地面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横轴(里程):1:2 000;纵轴(高程)1:100)一张。
横断面是指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断面线。
横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各中线桩处的横向地面起伏情况,并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横断面图。
要求每人进行一个横断面的测量,并按要求绘制横断面图。
(四)、仪器操作考核:考核项目为经纬仪对中与整平。
(五)、编写实习报告。
(六)、工程测量实习学时分配:实习时间为2周。
下表为学时分配。
工程测量实习学时分配实习项目时间安排1、实习准备及踏勘选点0.5天2天2、控制测量外业:导线测量、四等水测量3、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与展绘控制点1-1.5天4、地形图测绘 3.5-4.5天5、测设0.5-1天6、仪器操作考核1天7、地形图的清绘与整饰课余时间8、编写实习报告课余时间三、仪器及工具DJ6经纬仪1台,DS3型水准仪1台,全站仪1台,测距仪一台,水准尺2根,标杆2根,钢尺1副,测钎1组,斧子1把,木桩及小钉若干,油漆1小瓶,毛笔1只,计算器1台;自备铅笔、小刀、记录表格等。
四、过程及方法外业工作:(一)导线观测1.选点根据选点注意事项,在测区内选定10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量距用测距仪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mm),若相对误差小于1/3000,则取其平均值。
3.测角采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角观测一个测回,若上、下半测回差不超±40″,则取平均值。
4.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二)高程控制测量1.测高差经纬仪测角的同时用水准仪观测各相邻导线点间的高差,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双面尺法),测定各图根点高程。
2.计算检核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若高差闭合差不超限,则将其调整后,根据起点高程计算其它各导线点的高程。
(三)地形图测绘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中,采用数据采集模式进行坐标测量,分别读取三个观测值:北向坐标N,东向坐标E,高程H。
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测区测量完毕。
(四)全站仪坐标法测设道路中线1.道路选线与控制导线测量1)选一约800米长的路线,现场选定(或图上选定)路线起点、交点2~3个,沿线布设2~3个附合导线点,用全站仪按三维导线施测,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和高程。
2)将路线起点、交点与控制导线联测,以获得路线起点、交点的坐标。
2.计算测设元素、里程桩号3.逐桩坐标计算4.测设中桩和测量中桩高程1)在待测中桩附近的控制导线点(测站点)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至cm,输入测站坐标、高程、仪器高。
2)以相邻控制导线点定向。
3)输入待测中桩的坐标,仪器显示测站至该中桩的方位角、距离,按仪器提示转动照准部使dHR=0,得该中桩方向,指挥立镜员将反光镜立于该方向上,测距,仪器显示实测距离与待测设距离之差dD,指挥立镜员前、后移动反光镜,直至dD=0,则该点即为该中桩点,打桩设标。
4)在该点上立反光镜,并读报反光镜高,观测员输入镜高并测距,仪器显示该中桩高程,记录。
5)横断面测量:立镜员移反光镜至大致的横断面方向上某变坡点处,全站仪照准反光镜后,读出水平度盘读数,即可计算出导线点至立镜点的坐标方位角。
在下面的横断面点坐标计算式中:式中,SAF为横断面变坡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SBF为横断面变坡点至测站点的水平距离。
在BF方向上测设SBF,则F点必定位于中桩A的横断面上。
按4)测量该点高程。
依此,可测量该横断面上其它各点。
6)重复3)~5)可测设其余中桩、测量其余中桩高程和横断面。
内业计算:1.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技术要求:表1 图根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技术指标比例尺平均边长(米)测角半测回 之差测回数 J 6测角中误差 m β导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测距 仪器类型 方法与测回数1:500 75 ≤40″ 1 ±20″≤1/200060″Ⅱ级 单程观测1表2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红黑面读数差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两次仪器高测得的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80m ≤5m ≤10m ≤3mm ≤5mm ≤5mm表3 碎部测量的技术要求测图比例尺 对中偏差(mm ) 归零差地形点最大间距(m )测距最大长度(m ) 地物点 地形点 1:500 ≤2.5 <4′ 15 80 150 1:1000 ≤530160250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1802n f ββ 限差:n f 06''±=容β 4.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右后前βαα-︒+=180;若逆时针编号时:︒-+=180左后前βαα 由起始边AB α算起,应再算回AB α,并校核无误。
5.坐标增量计算AB AB AB D X αcos ⋅=∆ AB AB AB D Y αsin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纵坐标增量闭合差: 测X f X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测Y f Y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 22Y X f f f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fK ∑=若K <40001,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平差。
将X f 、Y f 按符号相反,边长成正比例的原则分配给各边,余数分给长边。
各边分配数如下:i X Xi D D fV ⋅∑-=i Y Yi D DfV ⋅∑-=分配后要符合: X X f V -=∑Y Y f V -=∑7.坐标计算若未与国家控制点连测,可假定起点坐标。
ABA B AB A B Y Y Y X X X ∆+=∆+=由A X 、A Y 算起,应再算回A X 、A Y ,并校核无误。
8.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标准进行计算 根据各边往、返测高差计算各边平均高差:()返往h h h -=21计算高差闭合差:h f h ∑=计算高差闭合差的限差: D f h ∑±=20容mm若h f ≤容h f ,则将h f 按符号相反,边长成正比例分配给各边。
9.高程计算AB A B h H H += 由A 点算起,应再算回A 点,并校核无误。
10.展点根据所选比例尺大小及起点在测区位置,利用CAD 绘图软件绘出纵、横坐标线。
根据各测点点坐标,将其展绘在图纸上,并将高程注于其旁。
五、注意事项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边长以60--80m 为宜。
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注意提高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2.四等水准测量应按照“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的观察程序,且需边测边算,避免出错。
3.内业计算要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对每一计算步骤要严格进行校核。
六、实训成果经纬仪导线测量(距离)记录表一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天气单位:m直线编号往测返测平均距离相对误差备注1-2 66.905 66.895 66.90666712-3 79.06 79.06 79.06 03-4 72.305 72.295 72.30714314-5 65.593 65.605 65.6055561 5-1 66.04 66.04 66.04 0经纬仪导线测量(距离)记录表二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天气单位:m直线编号往测返测平均距离相对误差备注6-7 53.804 53.795 53.858821 7-8 36.226 36.226 36.22 08-9 89.978 89.964 89.96625019-10 89.697 89.706 89.6910000110-6 112.245 112.263 112.2562501经纬仪导线测量(水平角)记录表一班组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天气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1 左1 0 01 00187 27 19187 27 1851为起始边,起始方位角=88°2 187 28 19右1 180 01 02187 27 172 7 28 192 左2 0 00 0484 10 1284 10 183 84 10 22右2 180 00 0284 10 243 264 10 263 左3 0 01 25135 49 14135 49 114 135 50 39右3 180 01 12135 49 084 315 50 204 左4 00 01 0090 07 0990 07 015 90 08 09右4 180 00 2190 06 535 270 07 145 左5 00 01 53121 27 00121 27 021 121 28 53右5 180 01 02121 27 041 301 28 06经纬仪导线测量(水平角)记录表二班组 观测者 记录者 日期 天气测 站竖盘位置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备注6左10 01 3087 51 1887 51 1210-6为起始边,起始方位角 =136°42'00"2 87 52 48 右1180 00 27 87 51 062 267 51 33 7左2 0 01 01 150 20 24150 20 123 150 21 25 右2180 01 01 150 20 00 3 330 21 01 8左3 00 02 00 125 06 30125 06 424 125 08 30 右3180 02 00125 06 54 4305 08 54 9左400 02 0087 29 0487 29 125 87 31 04 右4180 02 01 87 29 205 267 29 21 10左5 00 01 53 89 13 2489 13 421 89 15 17 右5180 01 02 89 14 00 1269 15 02经纬仪导线内业计算表一点号观测角改正数改正角坐标方位角距离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 (″) (°′″) (°′″) △x/m △y/m △x/m △y/m x/m y/m1 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588 00 00 66.90 -2 +22.31 66.87500.00 500.00 51 187 27 18 -10 108 27 082.33 66.85502.31 566.87 1 16 27 08 79.06-3 +275.79 22.412 84 10 18 -10 84 10 0875.82 22.39578.10 589.28 2 280 37 16 72.30-2 +213.31 -71.043 135 49 11 -10 135 49 0113.33 -71.06591.41 518.24 3 236 26 17 65.60-2 +1-36.29 -54.654 90 07 01 -10 90 06 51-36.27 -54.66555.12 463.59 4 146 33 08 66.04-2 +2-55.12 36.415 121 27 02 -10 121 26 52-55.10 36.39500.00 500.00 5 88 00 00Σ540 00 50 540 00 00 349.9 0.11 -0.09 0 0辅助计算∑Bm =540°00′50″ Wx=∑△Xm=0.11 Wy=∑△ym=0.09-∑Bth=540°00′00″导线全长闭合差WD=0.142mfB= +5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0.03/177.82=0.142/349.9<WKp=1/2000 fBp=±134″︳fB︳<︳fBp︳经纬仪导线内业计算表二点号观测角改正数改正角坐标方位角距离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坐标值点号(°′″) (″) (°′″) (°′″) △x/m △y/m △x/m △y/m x/m y/m1 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10136 42 00 66.90 0 -2-39.15 36.88800.00 1000.00 106 87 51 12 -12 87 51 00-39.15 36.90760.85 1036.88 6 166 22 00 79.060 +1-35.20 8.537 150 20 12 -12 150 20 00-35.20 8.54725.65 1045.41 7 221 15 30 72.30-2 -2-67.65 -59.348 125 06 42 -12 125 06 30-67.63 -59.32658.00 986.07 8 313 46 30 65.60-2 -262.03 -64.789 87 29 12 -12 87 29 0062.05 -64.76720.03 921.29 9 44 33 00 66.04-2 -479.97 78.7110 89 13 42 -12 89 13 3079.99 78.75800.00 1000.00 10 136 42 00Σ540 01 00 540 00 00 381.92 0.06 0.11 0 0辅助计算∑Bm =540°01′00″ Wx=∑△Xm=0.06 Wy=∑△ym=0.11-∑Bth=540°00′00″导线全长闭合差WD=0.125mfB= +6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0.125/381.92<WKp=1/2000 fBp=±134″︳fB︳<︳fBp︳高程控制测量一(四等水准测量)点号后尺上丝前尺上丝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K+黑-红平均高差/m 下丝下丝后视距前视距黑红视距差∑d1 1571 0820 后1404 6191 00.8018 1237 0485 前0653 5340 033.4 33.5 后-前+0.751 +0.852 0-0.1 -0.12 2014 2195 后1816 6603 0-0.1308 1618 1801 前1998 6685 039.7 39.4 后-前-0.179 -0.082 00.3 0.23 1912 2045 后1732 6519 0-0.0815 1552 1682 前1864 6550 036.0 36.3 后-前-0.132 -0.032 0-0.3 -0.14 1963 2141 后1899 6686 0-0.050 1835 1814 前1976 6665 032.8 32.7 后-前-0.079 0.022 00.1 05 1974 1732 后1808 6595 0-0.540 1642 1076 前1914 6705 032.3 32.8 后-前-1.06 -1.1 00.5 0.5检核∑(9) =174.2 ∑【(3)+(8)】=40.253 ∑【(15)+(16)】=-1.039 -)∑(10)=174.7 -)∑【(6)+(7)】=40.350=-0.5 =- 0.097∑(18)=0 2∑(18)=0 ∑(9)+∑(10)=348.9高程控制测量二(四等水准测量)点号后尺上丝前尺上丝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K+黑-红平均高差/m 下丝下丝后视距前视距黑红视距差∑d6 2647 4098 后2512 7200 -1+1.547 2377 3830 前3964 5754 +127.0 26.8 后-前+1.548 +1.446-0.2 -0.27 1761 1584 后1563 6348 -1+0.174 1365 1190 前1387 6076 +139.6 39.4 后-前+0.176 +0.272-0.2 -0.48 1531 2281 后1350 6035 -1-0.750 1169 1920 前2100 6886 +136.2 36.1 后-前-0.750 -0.851-0.1 -0.59 1098 2188 后0932 5720 -1-1.092 0767 1861 前2024 6712 +132.9 32.7 后-前-1.092 -0.992-0.2 -0.710 2998 2881 后2833 7566 -3+0.121 2668 2552 前2716 7441 -133.1 32.9 后-前+0.117 +0.1250.2 -0.5检核∑(9)=168.8 ∑【(3)+(8)】=42.059 ∑【(15)+(16)】=-0.001 -)∑(10)=167.9 -)∑【(6)+(7)】=45.060=0.9 =-3.001∑(18)=0 2∑(18)=0 ∑(9)+∑(10)=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