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史

合集下载

第一讲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史

第一讲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史

• 在这家书店呆 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 似渴地学习。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经过 戴维(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的推荐。 1813年3月,24岁的法拉第担任了皇家学院 助理实验员。他坚信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 磁也能产生电。他终于发现在线圈内运动的 磁体可以在导线中产生电流。
4、电路理论及电磁场理论的研究
• 1831年8月26日终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 第(M.Faraday,1791-1867) (相差6年) 完成了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该定律揭示 了磁变生电的规律。这一发现成为发电机 和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机械能变为 电能成为可能,推动了电在工业上的广泛 应用,使人类迈向了电气时代。
法拉第简介
欧姆简介
• 1803年欧姆考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 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他被迫退学。通过自学, 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 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 。从182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磁学。为了纪念他 ,人们把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其定义是:在 电路中两点间,当通过1安培稳恒电流时,如果这 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特,那么这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便定义为1欧姆。
• 6)英国科学家汤姆逊(J.Thomson,18561940)在1895-1897年间反复测试,证明了 电子确实存在。随后,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J.A.Fleming)在爱迪生发明的热二极管 的基础上发明了实用的真空二极管。它具有 单向导电特性,能用来整流或检波。 • 7) 1907年,美国人福斯特(L.D.Forest) 发明了真空三极管
• 法拉第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 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 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 头读一遍。读后还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 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 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他家境贫寒,未受过系统的正规 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是英国著名物理 学家、化学家。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 杰出贡献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 对于青少年富有教育意义。 • 他的导师戴维(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世人却知者甚少。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一部分专业历史沿革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是应用电子学系唯一的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来,它是全国最早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极具影响力。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1 专业的发展历史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其前身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是全国最早的属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

在1953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创办了“电机与电器”专业,共分为电机制造和电器制造两个学科,本专业前身的专业名称为“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

在1970年,在世界电力电子期间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专业联合电机系其他教研室进行了可控硅元件制造和可控硅中频电源研制,生产的100A/800V可控硅在当时国内有一定声誉,研制的1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为国内首创,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电子装置”专业。

进行可控硅新技术应用,在1973年春开办了可控硅中频电源训练班,为工厂培养了一批(约40人)中频电源制造骨干。

从1973年秋开始又以“工业电子技术”专业为名连续四年招收了四届工农兵学员,专业方向扩展为可控硅应用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在1977年时,专业由“工业电子装置”专业改名为“工业电子技术”专业。

197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硕士和博士授权点。

1985年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要求,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为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在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89年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及实际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及实际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及实际应用摘要:电子工程与传统的机械工程相比来说是较新的学科,两者于上世纪逐渐结合在一起。

最初,电子工程与机械工程是以块与块的分离模式或功能替代的模式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推动,传统的机械工程与现代的电子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在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工程由传统的能量连接、动能连接逐步发展为信息连接,使得机械电子工程具有了一定的人工智能。

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的日益复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电子技术电子信息一、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史20世纪是科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各类学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它是由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智能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也变的日益复杂。

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手工加工为主要生产力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力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家们不得不穷极思变,引导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则是以流水线生产为标志的标准件生产阶段,这种生产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大批量的生产开始涌现,但是由于对标准件的要求较高,导致生产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第三阶段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现代机械电子产业阶段,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亟需灵活性强、适应性强、转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的高科技生产方式,而以机械电子工程为核心的柔性制造系统正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柔性制造系统由加工、物流、信息流三大系统组合而成,可以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二、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的有效结合,两者之间不仅有物理上的动力连结,还有功能上的信息连结,并且还包含了能够智能化的处理所有机械电子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将工程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结合,研究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和智能化系统等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电路、通信协议、微处理器、电子设备、软件设计与程序研发等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无线电和通信领域,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逐渐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新兴学科。

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成为现代工业、军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涵盖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电子信息工程人员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工作:1.电子元器件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设计和制造各种电子元器件,例如电容、电阻、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2.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将各种电子元器件组合成一个功能完整、性能优越的电路系统。

3.通信协议与通信设备设计:在通信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设计各种通信协议和通信设备,例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通信等。

4.计算机软件开发:在计算机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开发各种计算机软件,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

5.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在智能化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设计各种智能控制系统,例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在以上领域中,电子信息工程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基础,掌握各种电子设备、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将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增强国防实力,也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社会发展环境。

预计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泛,包括通信、计算机、电子制造、智能设备、软件开发等各个领域。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电子技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篇1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1904年),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寿命短(灯丝寿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30吨,用18000个电子管,功耗25千瓦。

上世纪4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支半导体三极管。

特点: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

上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

特点:在一小块硅片上集成了许多晶体管,更省电,便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随后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地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

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

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

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

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

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子信息专业导论ppt课件

电子信息专业导论ppt课件



阿麦奇
信息分为语音、数据、图像三大类。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一种典型的电路 交换系统。ATM(数据传输技术)为多种业务设计、通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型。宽带IP网络是分层的、 物理承载可以是IP over DWDM、IP over SDH、IP over ATM等多种形式。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客户 终端之间所有设备,方式接入包括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接入、光线固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 混合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 21世纪通信网络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数字网技术的方向发展。全程数字化是 以数字信号传输、无模拟信号的;宽带不仅能传输低速的窄带信息(指通信速率小于等于64kb/s或 2mb/s的通信网,还能传输高速信息如电影等。智能化(智能网)触传递和交换信息外还可以存储、处 理和灵活的控制信息。综合化是指技术综合和业务综合。
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莫奇利和动虞科特完成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机械计算机的发展
1623年谢卡特---计算钟 1625年奥特雷特-----计算尺 1642—1643帕斯卡—齿轮式加减器 1673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机械式运算器 1822英国数学家Charles.巴贝奇----差分机还有1834年---分析机 1888年美国人赫尔曼.霍勒斯---制表机(霍勒斯制表机) 1938年德国科学家朱斯---Z-1计算机(二进制计算机) 1938—1942年Zuse----采用继电器Z-2、Z-3 1944霍华德.艾肯---电机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1 19460215----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 1971美国Intel公司----微机MSC-4



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第三代(1978-1983)
16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Intel 8086 29000个晶体管 M68000 68000个晶体管 Z8000 37500个晶体管
Huipeng Chen from Pilot school of software of HIT®

第四代(1984-)
32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代表机型: Intel 80286 Intel 80386 MC68020
企 业 的 经 营 思 路
公 司 的 管 理 水 平
技 术 本 身
企 业 经 营 者 的 理 念
Huipeng Chen from Pilot school of software of HIT®
代表计算机发展的公司
IBM( Internal Business Machine) Intel (Integrate Electronics) Microsoft CO,.
IT行业发展的历史
1946年 ENIAC的诞生标志着 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
ENIAC产生的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使用了飞机和火炮, 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 要想打得准,必须精确计算并绘制出“射击图表”。 经查表确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 射出去的炮弹正中飞 行目标。 但是,每一个数都要做几千次的四则运算才能得出来, 十几个人用手摇机械计算机算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份 “图表”。 针对这种情况, 人们开始研究把电子管作为"电子开 关"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许多科学家都参加了实 验和研究,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 名为"埃尼阿克"。
Huipeng Chen from Pilot school of software of HIT®

电子信息工程系发展简史

电子信息工程系发展简史

电子信息工程系发展简史江西蓝天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建于2005年8月。

其前身是在汽车系建立的电子信息等部分专业。

2005年学院进行院系调整,将电子信息等部分专业拆分并建立电子信息工程系。

杨明健教授任系主任,刘方杰授任副系主任。

开设本科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专科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

建系初,全系仅17名教职工,在系学生共900余人。

第二任系主任徐根耀,男,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70年至1978年底,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任教师,1979-1989年江西八一无线电厂设计所任所长,1990年后,在南昌三健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任应用工程部部长.2005年后,在江西蓝天学院电子系任教,2007年4月至今,任电子系系主任。

06年增加本科专业,自动化;07年增加本科专业通信工程。

2009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有,韩诚、钱裕乐、李青青、饶敏、陈杜英,201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有,张书俊、林晓宇、孙健、陈俊、陈国萌。

2010年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邹云根、邱云平等。

电子工程系现有40多名名优秀的教职工。

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名。

★多名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电子工程系在努力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一道教书育人,为学生成才、为建设独具专业特色的新型学科努力、勤奋地工作着。

电子工程系建有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基础实验室外,还建有汽车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自动化、汽车结构等专业实验室,为同学提供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EDA技术、PLC技术、FPGA、SOPC、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汽车构造等实践教学。

实验室设备齐全、专业配套,实行全日制开放,为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近期重点建设的技术指标先进、实验条件便利的汽车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实践基地,为相关专业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息工程专业来自于军事应用。

最早是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使得这门学科有了萌芽。

随后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军事作战中,电子对抗与侦测逐渐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雷达研究与应用,在战争需求中飞速的发展起来。

雷达是复杂无线电路系统,由于雷达的出现。

通信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就是来自于雷达。

没有雷达就没有今天的无线通信。

事实上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为研究雷达创立的学科,也就是无线电技术。

和他最接近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专业。

当今雷达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复杂的电子系统,把雷达拆解了,就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所有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工程与广义信息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专门技术。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的市场要求于1998年确立的电子与信息类较宽口径的专业。

该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已涵盖了社会诸多方面,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该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则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也将迅速发展。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的新世纪。

而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未来的重点将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产业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影响与地位也在随着信息化进程高速发展显得越来越巨大,成为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现代工程技术。

故此,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课程必定要学好,如高数,C语言,EDA等,除此之外必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入口点,努力学精。

并且接触关于信息专业的杂志,拓宽自己的眼界。

记住,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十句话!
1.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