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刀会简介 清朝秘密组织小刀会起义
周秀英-被凌迟处死的小刀会女英雄

周秀英:被凌迟处死的小刀会女英雄本文导读:小刀会是中国清代的民间秘密组织,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
因成员以小刀为标记,故名小刀会。
小刀会的成员以农民、小手工业者、水手、码头工人等为主。
同样沿用“反清复明”的口号,活动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后,小刀会也开始在各地筹划反清起义。
1853年(咸丰三年)其首领刘丽川与周秀英父女发动起义,以配合太平天国运动。
周秀英,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人,是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著名女首领。
周秀英自幼习武,善使大刀,且精于刀法。
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周秀英及其父周立春的带领下,青浦农民群起武装抗粮。
同年9月,周秀英率领乡民连续击退清军进攻,周秀英手提大刀身先士卒,白鹤江一仗,打得清军落花流水。
次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周秀英父女与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一起发动嘉定起义,农民起义军先后攻下嘉定、上海、南汇、川沙、宝山、青浦6座县城,并改用太平天国年号;清廷调动苏、松两地驻军进行反扑,连攻青浦,农历八月二十日青浦城陷,周立春力竭被俘,英勇就义。
周秀英与罗汉党徐耀率部分义军撤至上海,继续同清军作战,被推为女将军。
随后清军围攻上海,周秀英和小刀会将士坚守上海县城18个月,屡败清兵,并杀敌千余人。
清军勾结英、法侵略者在上海城四周建筑围墙围困义军,并断决义军的粮草供应。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周秀英率领义军残部从上海县城西门突围,周秀英率部且战且撤,在虹桥附近受伤被俘。
因为上海地区的许多富商大贾,恶霸土豪在小刀会之役中损失巨大,有很多人的亲朋好友皆死于周秀英所领导的义军之手。
因此在周秀英被擒后,他们买通衙役牢卒,对她百般凌辱,滥用私刑。
不久后,受尽折磨的周秀英被判处凌迟处死,对她的凌迟之刑竟用了两天之久。
先是片割身体四肢及其他部位的肉,肉割尽了就开膛破肚,掏出心肝活祭,死得极惨,号称江南第一剐。
而这个被处以极刑的女英雄当时仅仅十九岁。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拜上帝教: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
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
拜上帝教后来演变成为世俗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在其后太平天国中,又采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使宗教政治化,政治也宗教化,成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永安建制:1851 年 9 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
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都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套尊卑严明的等级制度和庸俗繁琐的礼仪制度。
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守土乡官制: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地方行政军事制度。
守土乡官制:天平天国的地方政权,分省、郡、县三级。
省级官员没有明确规定,多由王侯兼任。
郡设总制,县设监军,都由中央委任,称为“守土官”,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实行乡官制度,按太平军的编制,把全体居民组织起来。
每军 12500 家,设一军帅,之下又设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
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吏委派,称为“乡官”。
乡官平时管理民政、战则应征,体现了军政合一的思想。
守土乡官制对于巩固和维护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重要作用。
天朝田亩制:《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满十六岁的男女,皆可以获得以块土地,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以达到“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方案,是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平均思想的发展,是农民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建立平等平均社会的愿望,这也是《天朝田亩制》的革命性所在。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是怎么回事?他们都采取过哪些行动?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是怎么回事?他们都采取过哪
些行动?
本文导读:
这是咸丰三年(1853年),在北京城内发现的天地会告示。
“小刀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
在太平军及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上海城郊的“罗汉堂”“庙帮”“塘桥帮”等秘密团体合并于小刀会。
咸丰三年(1853年),周立春率领的农民首先攻克嘉定。
接着,小刀会领袖刘丽川、潘起亮等在上海起义,迅速攻占宝山等县。
初用“大明国”名号,随即改称太平天国,并由刘丽川上书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
既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又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点舂堂位于上海南市区旧城厢东北豫园内。
建于道光初年,据苏东坡“翠点春妍”句而题名。
秀美的点春堂,室内5间厅堂,画栋雕梁,门窗隔扇上雕刻着戏曲人物。
厅堂面对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
原为福建商人的花糖业公所,曾被小刀会首领作为城北指挥所。
此安民告示,阐明小刀会除暴灭贪、安邦定国之旨,并特谕安民的具体规定。
咸丰四年(1854年),上海小刀会的首领之一陈阿林以太平天国名义发布公告,号召群众拒收清军“免死票”。
图中的上海小刀会将士,有的在演练攻城战斗,有的在小憩。
位于上海的八仙桥公墓中的这块碑,是法国在华传教士为纪念镇压小刀会起义的阵亡法军士兵而建立的。
以舞剧《小刀会》聚焦中国舞剧创作的发展

以舞剧《小刀会》聚焦中国舞剧创作的发展作者:孙延瑞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20世纪5、60年代是中国舞蹈学科发展的探索阶段,大量的未知与空白需要舞蹈人去开拓、去尝试。
此时古典舞的发展也面临着抉择,对于戏曲的关照成就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如《宝莲》、《小刀会》等,但是这条路是否长远?如何看待这条“取经”路呢?关键词:舞蹈;小刀会;舞剧中图分类号:J7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05-01“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总能使我联想到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想必80、90后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启蒙,也来自这段熟悉的旋律吧!百年来的近、现代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痛与耻辱,太平天国、义和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一次次断送了我国多少志士仁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寥寥数笔却割舍了我中华大好河山。
面对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广大爱国之士齐聚上海码头组建了小刀会,竖起了“顺天行道”的正义之旗……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以说是金庸借郭靖之口,表述其对于“侠义”的理解。
民族舞剧《小刀会》亦可是彰显“为国为民”艺大作,与《盗仙草》、《刘海戏蟾》等前期改编戏曲进行创作的舞剧相比,该剧也算得上关注现实、视野恢弘。
《小刀会》取材于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这一历史事件。
舞剧《小刀会》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了底层老百姓追求自由和民族解放的壮丽诗篇。
舞台中借助生活化的场景、环境以及真是的历史事件与真情实感,力图给观众呈现出那段不忍回首的往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艺术中的生活又怎能囊括现实中的千万分之一呢?内忧外患之下的旧中国已经岌岌可危,清政府的懦弱和冷酷与列强的贪婪和奸诈一股脑的倾泻在那群平头百姓头上。
死亡或者死亡,是他们的选择!小刀会的选择是时代的利刃逼迫下的选择,底层百姓的醒悟还算不上是个体意识的主动觉醒,因此他们不可避免的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然而小刀会客观上却成为了真正的“侠义之士”。
中国历史故事-小刀会首领刘丽川简介 刘丽川人物结局

中国历史故事-小刀会首领刘丽川简介刘丽川人物结局人物档案姓名:刘丽川别号:阿混别称:阿源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清朝末年出生地:广东香山县出生时间:公元1820年去世时间:公元1855年头衔: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主要成就:光复大明国,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刘丽川,清朝末年上海小刀会首领,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55年,广东香山人氏。
刘丽川虽然是农民出生,但是家庭还比较富裕,所以他不用自幼时起就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他从小时候起,就开始习武耍棍,虽然本领不是最强,但也不弱。
更难得的是,他还通晓英文,学了一点接骨的医术。
早先的时候,刘丽川以草药治伤为业,后来又在茶叶行及丝绸店上过班,当过店员。
公元1845年,刘丽川二十五岁,在香港加入著名的洪门组织三合会。
后来没多久,香港殖民政府和清朝一起取缔三合会,于是刘丽川又另谋他路,于1849年到上海经商。
在上海经商之时,刘丽川创办了广肇会馆,将在上海的广东人联系起来,最后成为一个组织势力。
在小刀会原头目潘启祥因为教案而被判处死刑之时,积极展开营救措施,因而成为小刀会首领。
早在救潘启祥的时候,刘丽川就已经混出模样,不再是当初在茶叶行打工的小小店员。
为了营救潘启祥,刘丽川联系了嘉定天地会徐耀,福建天地会陈阿林,上海青浦人周立春、周秀英,一共纠集人手两千余人,势力不小。
在天平天国军队攻克南京之后,刘丽川迅速响应起义,在上海发动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建立政权,称大明国。
救出潘启祥后,刘丽川或杀死或活捉一批清朝在上海的当政官员,自称“大明国统领政教招讨大元帅”,随即攻占青浦、宝山、南汇、川沙厅,队伍扩增至万人。
后来刘丽川想要建立起与太平天国的联系,称号从“大明国统领政教招讨大元帅”,变更为“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
可惜的是,太平天国看不上他,尽管他书信前往,表示愿意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洪秀全却没有给予答复。
刘丽川发动起义的动作迅速,清廷的反应也不慢。
历史趣谈:一代巾帼豪杰翘楚 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周秀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巾帼豪杰翘楚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周秀英导语:小刀会周秀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女首领,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人,是周立春的女儿。
1852年,周秀英与父亲带领青浦农民发动武装抗粮运动,并于小刀会周秀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女首领,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人,是周立春的女儿。
1852年,周秀英与父亲带领青浦农民发动武装抗粮运动,并于同年9月击退了青浦知县和苏州知府的进攻。
小刀会周秀英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巾帼英雄,是一代女中豪杰。
她自幼习武,精于刀法,为人仗义,善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1852年,青浦在连年歉收的情况下,知县余龙光还限期向农民追讨豁免的钱粮,激起民愤。
周秀英在父亲周立春的带领下,青浦农民群起武装抗粮。
1852年9月,周秀英在发动武装抗粮后,遭到清军的进攻,她身先士卒,在白鹤江把清军打的落花流水,之后民间流传了歌谣赞颂周秀英的英勇事迹:“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手提大刀百十斤,塘湾桥上杀四门。
”次年春天,太平军攻下南京,周秀英父女两人与小刀会刘丽川举行嘉定起义,于9月5日占领嘉定。
之后,农民起义军先后占领了6座县城,并改用太平天国年号。
清廷调动苏、松两地驻军对太平军进行反扑,连攻青浦,最终青浦失守,周立春被俘,英勇就义。
太平军不断的壮大,清军只好勾结英、法侵略者在上海城四周建筑围墙,围困义军,使得义军处于断粮的困境,最终在虹桥附近,周秀英不敌清军的进攻英勇牺牲。
但是她的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周秀英被俘,最终被凌迟处死。
周秀英是清末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女首领,她是江苏白鹤塘湾人。
她发动起义后不断的攻破清廷的县城,清军拿她没办法,只好勾结英、法侵略军将周秀英围困起来,最终周秀英被捕,朝廷决定凌迟周秀英。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适用于吴达德老师)-------杨帆编辑整理1.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特权。
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或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政府无权过问,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1943年,国民政府取消了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
2.租界: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
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的是英国。
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收回租界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租界先后收回。
抗日战争胜利后废除了中国各地的日租界。
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由中国收回。
3.“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搜查海盗,逮捕了十几名中国水手。
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员,向英道歉。
但当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
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
“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马神甫”事件:1856年广西地方政府惩办法国不法传教士的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作恶多端,激起民愤。
1856年2月,知县张凤鸣将马赖和不法教徒逮捕归案,后判处死刑。
法国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5.《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上海小刀会起义败亡真相初探——兼议上海小刀会起义最后阶段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对, 双方 发 生冲 突 , 辣厄 尔于下 午 2时命令 高 尔拜号
( ob r) C let 向城 内开 炮 。1p ’ 是 , 叛 党 并 无 投 诚 [ (n 但 2。 “ 的 表 示” 隆隆 炮 火继续 像 密集 的雨 点一 样 射 向“ , 这 惨遭 浩劫 的县 城” [( 。1p ]5
败性 逃散 的最后 阶段 , 刀 会主 要试 图通过 取得 以 小
法 国为首 的列强 的调停来寻 求 出路 , 施战略 转移 。 实
但 内部存 在着激 烈 的矛盾 和 冲 突 , 别 是 以陈阿 林 特 为首的福建 帮坚持原先 的战 略 , 列强 最后 拒绝调停 。 在 太平 天 国的策应 行 动失 败后 , 东 帮 与福建 帮各 广 有 自己的计 划 , 建 帮有 所 谓 “ 于吴 淞 同入 海” 福 约 的 计划 。这种 内部矛盾使 他i  ̄ 使到 最后 的关 键时刻 f0 ] 也未能 形成合力 突围 。
第4卷 第6 6 期
21年会科学 版 哲
J u n l f u n x N r l i r i : hls p ya d S c l c n e dt n o r a o a g i o ma Unv s y P i o h n o i i c sE i o G e t o aS e i
[ 稿 日期 ]2 1—92 收 0 00 —1
和领 事馆 的法军 警卫 岗位 。叛军首 领 只禁止 其属下
持械到 ‘ 泾浜北 边 ’ 。而“ 洋 ’ ’ 法租界 所在 的洋 泾浜南 边 完 全 撇 开 了” 。这 对 他 们 来 说 “ 损 害 也 是 耻 是 辱 ” [ 。3 1 。 马士 的《 ’ 中华 帝 国 对 外 关 系 史 》 析 分 说 :法 国 在上海 的利益 原本很 小 , 且 ( “ 并 除去北 门外 两个 美 国教 士 的住所 外 ) 法租 界 仅 有 的外 国 人住 所 就 是领 事馆和 钟表珠 宝商 雷米 ( e ) R mi的住 所 。在围 攻县 城 的时候 , 这些 房屋 曾多次 被炮弹 和枪 弹击 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小刀会简介清朝秘密组织小刀会起义
>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七年(1742年)。
主要在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活动。
最初成立是一些平民自备小刀,以求互保,与反清复明无关。
例如1783年,发生于台湾的林贵民变即与小刀会有关。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陈庆真在厦门成立作为天地会的一个分支的小刀会,后传入上海等地。
成员包括游民、农民、工人及商人。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1851年传到上海。
小刀会成员主要为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与小刀会性质相同的秘密结社,上海还有主要成员为广东人的天地会和本地人组成的庙帮﹑塘桥帮﹑百龙党﹑罗汉党等。
1852年,天地会成员周立春在青浦领导发动抗粮斗争,南汇﹑华亭(今松江)﹑上海等县继之而起。
这些斗争使各个秘密组织逐渐联合起来。
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举义旗攻占嘉定。
7日,刘丽川和原小刀会福建帮首领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
随即,从上海﹑嘉定分别出发,接连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成立小刀会政权。
初用“大明国”国号,旋即改称太平天国,由刘丽川上书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
清朝政府急从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今江苏南京)的江南大营抽调部分清军及其它地方武装,由大营帮办﹑署理江苏巡抚许乃钊率领,赶赴上海镇压。
1853年9月22日,清军陷嘉定,周立
春被俘牺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领部分起义军转入上海。
至月底,周围各县相继失陷。
起义军在上海坚守抗敌,曾宣布豁免三年赋税钱粮,并铸造货币,发展商业,保证粮食供应,打击高利贷,得到上海人民的拥护。
英﹑美﹑法当局曾声称对局势保持“中立”。
但为维护在华利益和威胁清政府,1854年4月,英美驻军袭击了上海城内的清军营盘。
7月,清政府任吉尔杭阿署江苏巡抚。
吉尔杭阿派苏松太道吴健彰与英﹑美﹑法当局谈判,以出卖上海海关和租界主权,换取它们的支持。
从此,上海海关开始由英﹑美﹑法三国委派的“税务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统治机构。
早在小刀会起义不久,外国势力与清军即在上海城北建筑围墙,以隔断城内起义军与外界的联系。
1854年12月14日,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向小刀会宣战。
1855年1月6日,法舰队司令辣厄尔领法军与清军配合,用炮轰开城墙,清军攻进县城,史称“北门之战”。
除夕,江宁知县刘存厚令攻破县城,清军涌入上海县,1855年2月17日(正月初一),小刀会弹尽粮绝,刘丽川率众突围,次日到虹桥附近力战,被江苏提督虎嵩林杀死;一部分余部逃往镇江加入太平天国;陈阿林突围逃出后,搭船到香港,后转南洋经商。
事后清军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政府奖励;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绸缎各四卷,水师官兵白银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