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古代桥梁的知识点总结

古代桥梁的知识点总结古代桥梁建设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古代桥梁建设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和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对古代桥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古代桥梁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古代桥梁的分类1.按照材料的不同,古代桥梁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铁桥和钢桥等。
2.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古代桥梁可以分为梁桥、拱桥、索桥、板桥等。
二、古代木桥古代木桥是古代桥梁建设中最早出现的桥梁类型,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
古代木桥的特点是建造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但是承载能力有限。
古代木桥主要包括栈桥、悬索桥和吊桥等。
1.栈桥栈桥是以木材搭建的横跨峡谷或河流的桥梁,古代栈桥通常横跨于悬崖峭壁之间,是古代人民便于通行而搭建的桥梁。
栈桥是古代桥梁建设中的一种代表形式,它的建造工艺也是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2.悬索桥悬索桥是一种以悬挂在两个支柱上的主梁和斜拉索进行支撑的桥梁,古代悬索桥的建造主要借助于木材,因此其承载能力有限,一般只能用于横跨小溪或小河。
3.吊桥吊桥是古代桥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一种在两岸垂直悬挂的桥梁,一般由铁链或绳索制成。
古代吊桥的建造需要尤为慎重,因为吊桥一旦出现松动或断裂等情况,将给通行者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古代吊桥通常设置在重要的关隘城门口或峭壁陡峭的地方。
三、古代石桥古代石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以石料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古代石桥的特点是结构坚固、耐久性强、承载能力大。
古代石桥的建造需要经过严谨的工程规划和技术设计,因此其建造工艺也是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1.梁桥梁桥是一种以石料搭建的跨度较大的桥梁,古代梁桥的建造技术主要包括拱形梁桥和梁板形梁桥两种类型。
拱形梁桥是以拱形结构支撑的梁桥,其建造需要以石料为主要材料,通过对石料进行切割和加工,最终形成能承受重压的拱形结构。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

四 艺术气息
五 荣誉
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 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 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并赠牌纪念; 1999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春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 周密勘查、比较,选择了恔河两岸较为平直的 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 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 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 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 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 —6公斤,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 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 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 建桥。
今天的湘子桥
拱桥
拱桥(archbridge)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 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传说
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 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 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 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 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 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 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 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 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 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 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 上时打出的圆坑。
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 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 建桥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 均采用了纵向(顺桥方向)砌置 方法,就是整个大桥是由28道各 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 合而成,拱厚皆为 1.O3米,每 券各自独立、单独操作,相当灵 活,每券砌完全合拢后就成一道 独立拼券 ,砌完一道供券,移动承担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
古桥的分类:梁桥、浮桥、拱桥、索桥
1、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
“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2、浮桥古时称为舟梁。
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
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3、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
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4、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中国古桥都有哪些创举

中国古桥都有哪些创举作者:陈小鹏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5期从古至今,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或奇巧或壮丽的桥梁。
本文根据桥梁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将中国古代桥梁分成五大类——索桥、梁桥、浮桥(浮动桥墩类)、拱桥和木拱廊桥(廊桥类)。
我国古代索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泸定桥。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县城西,横跨大渡河,通称为大渡河铁索桥。
此桥为铁索悬桥,净跨长度100米,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
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此取得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让泸定桥驰名中外。
泸定桥的上部结构是铁索(铁链条),铁索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
其中底面的铁索上铺设桥面板,侧面铁索上安装栏杆,共同构成上部结构——桥面系统。
铁索桥依靠拉力,使桥身不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其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与重力抵消,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除了铁索桥外,索桥还有竹索桥、藤索桥等,如四川安澜桥的“索”,就是用竹子劈成细丝拧成的,故称竹索桥。
梁桥的代表是我国现存最长的石桥安平桥,它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享“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此桥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2.5千米(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始建于1138年(南宋绍兴八年),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桥面宽3~3.8米,桥墩共361个,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共有3种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其中单边船形一端呈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的两端呈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梁桥有木梁桥和石梁桥两种,其纵梁均系简支梁。
不言而喻,安平桥的结构比较简单,其上部结构多以石板为梁,石板梁既是梁又是桥面。
下部结构以石板砌筑墩台,此种石桥通称为“石板梁桥”。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始建于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
全桥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https://img.taocdn.com/s3/m/9e80d4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c.png)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古桥(转帖)中国古桥——(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三)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关于古桥的资料很多,而且有的桥图片很精美,但我只能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如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最具民族风格的。
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福建泉州洛阳桥福建泉州洛阳桥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最后由老井于 2011-4-24 11:10 编辑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河北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
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古桥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保护

古桥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特色
各地的古桥因地域、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如北方的古桥多以石拱桥为主,南方 的古桥则多为木拱桥或廊桥。这些古桥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民间传说与习俗
许多古桥都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习俗有关。如“许愿桥”、“回音桥”等,这些传说和习俗丰富了古 桥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古桥在当地人民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地质灾害
0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对古桥造成破坏,影响桥
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腐蚀与老化
03
古桥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的影响
,导致木材腐朽、金属生锈等问题。
人为因素对古桥的破坏
交通事故
车辆撞击可能对古桥造成破坏,影响桥梁的结构和稳定性。
非法建设
在古桥周边进行非法建设,可能对古桥的基础和环境造成破坏。
文学、艺术与古桥的融合
文学作品中的古桥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以古桥为背景或题材,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桥” ,《水浒传》中的“英雄大桥”等,这些作品通过描绘古桥的美丽和传奇故事 ,赋予了古桥丰富的文学内涵。
艺术中的古桥形象
古桥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将古 桥的形态、神韵和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展现了古桥的艺术魅 力。
古桥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保护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2
目录
• 古桥概述 • 古桥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 古桥的历史文化内涵 • 古桥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 古桥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著名古桥的保护与
利用实践
01
古桥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古桥是指具有较长历史、独特结 构和文化价值的桥梁。
中国古代桥的资料

中国古代桥的资料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历史悠久,无论是在它们的设计理念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程学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桥梁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拱桥、梁桥、斜拉桥等。
其中,拱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采用石拱为主要结构形式,以石料为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和水流冲击。
拱桥的建造需要考虑桥梁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桥梁的负荷能力和稳定性等因素。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还会在桥面和桥墩上进行雕刻,以增加桥梁的美观性和装饰性。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术非常精湛,尤其是在拱桥的施工方面。
工匠们通过合理的石料选择和精确的石拱构造,使得桥梁能够承受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如桩基础、腹板墩等,以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确保桥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中国古代桥梁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桥梁的建造往往会选择在山水之间或河流之上,以便于人们的交通和通行。
在桥梁的设计和建造中,工匠们会根据地理环境、水流情况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桥梁的位置和形状,以便于人们的使用和欣赏。
中国古代桥梁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桥梁的雕刻和装饰往往以寓意丰富的石刻和浮雕为主,描绘了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
这些雕刻不仅增加了桥梁的美观性,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同时,桥梁上的栏杆和护栏也经常采用精美的雕花和铁艺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
中国古代桥梁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许多著名的古代桥梁如赵州桥、洛阳桥等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窗口。
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国古代工程学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中国古代桥梁

第一节、中国古代桥梁一、中国古代的桥梁的类型与形式中国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四种基本类型。
(一)梁桥(二)浮桥(三)索桥(四)拱桥二、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选介1.灞桥:陕西西安。
始建于汉,重建于道光年间。
为多跨式桩基础石轴柱排架墩木梁桥。
其石排柱墩是现代桥梁钢筋混凝土排架墩的先河。
2.通仙桥:福建永春,始建于南宋,为闽南风格的屋盖木梁桥。
3.洛阳桥: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的科学技术。
为梁式石桥。
北宋建,福建泉州4.安平桥:中古时期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始建于南宋。
福建晋江,天下无桥长此桥。
“漫水梁桥”。
5.永济桥:又名程阳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北的林溪河上。
建于1916年,为四孔石墩叠梁式长廊桥6.灵江浮桥:浙江,建于南宋,为船筏结合式浮桥。
7.泸定桥:建于清康熙44年,筑有铁犀牛和浮雕蜈蚣,以镇水妖,桥头上悬挂着康熙题“泸定桥”三字匾额。
8.安济桥:河北赵州,隋朝。
五大特色:跨度大而弧形平首创敞肩拱形制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短桥台,浅基础。
艺术价值很高9.卢沟桥:永定河,古称芦沟。
,该桥为连拱式石拱桥,是我国北方现存古桥中最长的石拱桥。
马可波罗赞誉“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建于金10.宝带桥:江苏苏州始建于唐,驰名中外的多孔连续石拱桥,至今是世界上石拱桥的敦厚与拱跨比例之小,还没有超过此桥。
第二节、中国著名的古代建筑一、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楼阁是用来满足赏景、藏书、演戏、供佛、报时、防御等需要而建造的高层建筑。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赏景的还有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山西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供佛的:北京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演戏的。
北京颐和园内大戏楼、小戏楼。
防御的:北京正阳门、德胜门箭楼。
1.黄鹤楼,湖北武汉,始建于三国。
由三层木结构改为五层混凝土结构。
2.岳阳楼:湖南岳阳,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同治六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孔庆普
(北京市政集团古建筑专家北京市)
1. 古桥分类的原则与科学依据
桥梁的总体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三大部分,其中上部结构是承载其自重力和活荷载及其它外力的主体部分,上部结构中主要杆件的受力性质决定上部结构的类型,故以上部的基本结构划定该桥的结构类别。
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拉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索桥,如泸定桥。
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弯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梁桥,如灞桥。
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轴向压力的弯杆件为主,则为拱桥,如卢沟桥、安济桥。
2. 古桥的三大类型
中国古代桥梁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分析,所有桥梁共分为三大类型——索桥、梁桥、拱桥。
2.1索桥:
其上部结构无论是采用何种材料制成的索,下部结构无论是何种形式,均属于索式桥,简称索桥。
中国古代的索桥,由于索所用的材料之不同,又有铁索桥、竹索桥、藤索桥之分。
1、铁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由铁环套铁环而构成的链条,通称为“铁索”。
其下部结构均系圬工桥台,铁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铁索悬挂于两个桥台之间而成桥,故称其为铁索桥。
如泸定桥,该桥的上部结构是铁索(铁链条),铁索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在底面的铁索上铺设桥面板,在侧面铁索上安装栏杆,构成上部结构——桥面系。
下部结构(桥台)是以石砌实体构造为台,桥台建筑在基岩上。
2、竹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用竹子劈成细丝拧成的绳索,故称其为竹索桥。
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竹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
如四川的安澜桥。
3、藤索桥:将藤蔓编或拧成索,用于桥梁的主受力构件,故称其为藤索桥。
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藤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
2.2 梁桥:
梁桥,顾名思义其上部结构的主体受力构件是以“梁”为主。
古代的梁式桥有木梁桥和石梁桥两种,其纵梁均系简支梁。
1、木梁桥:木梁桥的上部结构是以圆木或方木为纵梁,由于其构造形式有所不同,又分为复合(双层)木梁桥、悬臂式木梁桥、撑架式木梁桥。
由于其墩台所用建筑材料之不同,又分为木墩台木梁桥、圬工(砖石)墩台木梁桥。
(1)木墩台木梁桥:古代的木墩台木梁桥,其上部结构,多数采用疏铺圆木梁或方木82
梁,纵梁的上面横铺木桥面板,构成桥面。
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常用的方法,一是采用双层梁,二是增设悬臂托梁,三是增设斜撑。
双层纵梁的桥,通称为“复合梁木桥”。
设有悬臂托梁的桥,通称为“悬臂梁木桥”。
设有斜撑的桥,通称为“撑架木桥”。
在京发现两座古木桥遗址,一是位于西坝河的古木桥遗址,二是跨于古萧太后河上游的木桥遗址。
西坝河的古木桥遗址,尚存两个桥台底部,肯定是一座单孔木桥。
河床是一层很厚的腐质土,桥台下面有一层青石板,有两块石板对接,埋深约160厘米,石板上有半圆形槽,槽内有一根圆木,木梁的上面有6个长方形槽(卯),木梁表层腐朽。
考察分析,圆木应该是桥台的底梁,石板是基础。
萧太后河上的木桥遗址,尚存两个桥台的木桩和两个桥墩的木桩,木桩均为5根,木桩的下端均为尖形,肯定是贯入式木桩,应该是一座三孔木桥。
两个桥台均埋于河岸中,依此证明,从前的萧太后河一定是很宽。
根据对木墩台木梁桥遗址的考察,埋入桩(柱)的桥台,应该在木柱的后面有木挡板,木柱的上端有盖梁。
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可以在纵梁的下面设木斜撑的桥,通称其为“撑架桥”。
贯入式木桩的桥台,应该在木桩的后面有木挡板,木桩的上端有盖梁。
桥墩桩是在其腰部一定附以木夹板而成排架。
(2)圬工桥台和桥墩的木梁桥:此种桥多以石砌墩台,上面架以木梁,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常采用双层梁或增设悬臂托梁。
双层纵梁的桥,通称为“复合梁桥”。
设有悬臂托梁的桥,通称为“悬臂梁桥”。
其中多层悬臂托梁必将使桥面隆起,但是,此种多层悬臂梁桥仍然属于梁式桥,而非拱桥。
(3)石梁桥:古代石梁桥,结构比较简单,其上部结构多以石板为梁,石板梁既是梁又是桥面,少数石梁桥也有采用增设石托梁而成悬臂石梁桥。
下部结构以石板砌筑墩台,此种石桥通称为“石板梁桥”。
如福建泉州的安平桥。
(4)特殊形式的木梁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桥,其立面形式,桥面略显隆起,桥下呈弯形,因而常被误认为“木拱桥”。
判断一座桥梁的类型,应该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分析主体结构中杆件的受力状况。
《清明上河图》中木桥的所有杆件,大部分属于以受弯为主的直杆件,这部分杆件属于“梁”。
少部分属于受轴向压力的直杆件,这部分杆件属于“柱”。
(4)石梁桥:古代石梁桥,结构比较简单,其上部结构多以石板为梁,石板梁既是梁又是桥面,少数石梁桥也有采用增设石托梁而成悬臂石梁桥。
下部结构以石板砌筑墩台,此种石桥通称为“石板梁桥”。
如福建泉州的安平桥。
2.3拱桥:
此类桥梁的上部结构,承受荷载的主体构件是“拱”,由于“拱”这种结构定为一种类型,因而称其为拱桥。
83
凡是上部结构的主体结构为拱,无论其下部结构的形式如何,均属于拱式桥,简称拱桥(1956年交通部改称“拱式桥”为“拱型桥”)。
“拱”和“拱结构”的定义是,在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压力的弯杆件,或由若干杆件组合成曲线或折线形承受压力的结构。
拱桥的结构与做法比较复杂,拱是上部结构的主体构造,承受拱及其以上的全部荷载力,通过拱将其传递到桥墩和桥台,桥墩和桥台将其以上的荷载力加上自身的重力传递到基础。
拱桥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砖拱桥、砖石混合拱桥(砖石拱桥)、石拱桥三种。
现存的拱桥多数是石拱桥,砖石拱桥为数很少,砖拱桥已很少见。
拱的形式有,半圆形、圆弧形、二心圆弧形、三心圆弧形、多边折线形等。
其中半圆形拱为数最多,其次是圆弧拱,二心圆弧拱、三心圆弧拱、多边折线形拱则更少。
1、砖拱桥: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用材料以砖材为主,由于砖材的抗压强度较低,因而桥梁的跨度不可能太大,由于砖材的耐腐蚀性较差,极容易酥碱,寿命较短,如今砖拱桥很少见。
2、砖石混合结构拱桥:此种桥简称砖石拱桥,桥梁的外表形式与石拱桥完全相同,只是主拱圈采用砖砌体。
由于砖材的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均较差,本来拱是承受荷载的主体,因而此种桥的构造属于不合理结构。
全国现存的数座砖石拱桥,其中,有不少是由石拱桥改建而成,原建的砖石拱桥,在北京只有三座,其中两座是天安门前的东便桥和西便桥,另一座是十三陵五孔桥。
朝宗桥等,明代原建为石拱桥,而后因水毁,修复时改建成砖石拱桥。
3、石拱桥:石拱桥又分为轻型石拱桥和重型石拱桥两类。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江南与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交通运输工具也有所不同,因而石拱桥的结构则因地而异,于是出现轻型(薄墩薄拱)石拱桥和重型(厚墩厚拱)石拱桥之分。
拱的具体构造又有多种做法,其中以半圆形石拱为最多,有薄型拱,也有厚型拱。
其次是圆弧形石拱,圆弧拱均系厚型拱。
厚型拱中的半圆形石拱,又有多种构造形式,如并列式、分段并列式、纵联分段并列式、框形并列式、纵联式、镶边纵联式、框形纵联式。
厚型拱中的圆弧形石拱,又有实肩拱、敞肩拱两种形式。
所谓实肩拱,在拱碹的上面全部是实体构造。
所谓敞肩拱,在拱碹的上面两边设有一对或两对小孔洞,使拱的两肩敞开,故称其为敞肩拱。
敞肩式的拱桥称为“敞肩拱桥”。
(1)轻型石拱桥多建于江南一带,因为江南一带河流较多,河道较浅,水流平缓,而且长年有水,适于水运,因而江南一带的交通工具则以船只为主。
但是,人们要跨越河流,需要建造桥梁,由于桥下要行船,桥面必须高起,此种以行人为主的桥梁荷载较小,所以桥墩和拱圈的厚度较小,于是出现薄墩薄拱石拱桥。
(2)重型石拱桥,分布较广,华北、东北、西北皆有存在。
北方的河流较少,雨季水流湍急,春季河水多有枯竭。
北方的交通运输工具以车辆为主,桥梁的载重量较大,桥梁既要承受洪水的冲击,又要承载较大的荷载,所以桥梁的墩台和拱圈需要加厚,故称其为厚墩厚拱石拱桥,亦称重型石拱桥。
如卢沟桥等。
敞肩石拱桥亦属重型石拱桥。
如安济桥等。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