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区支教的那些日子里
支教周记20篇500字

支教周记20篇500字【导语】支教,是一份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工作。
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在过去的几周里,体验了无数的感动与思考。
以下是我在支教过程中的周记,记录了我与学生们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
【正文】第一周:初来乍到,我对这里的环境还不太适应,但孩子们的热情让我倍感温暖。
这周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第二周: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我开始尝试着进行课堂教学。
虽然有些紧张,但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我觉得十分欣慰。
第三周:这周我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带学生们去山上捡垃圾。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保护环境,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周: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决定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英语。
看着他们进步,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第五周:这周学校举办了运动会,我担任了裁判。
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拼搏,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未来的希望。
第六周: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我给他们讲述了我所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向我提问。
第七周:这周我感冒了,学生们都很关心我,给我送来了药和水果。
他们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第八周:我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通过这次比赛,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九周:这周我们学习了关于自然的课程,我带学生们去野外观察植物和昆虫。
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第十周:我邀请了一位摄影师朋友来给学生们上课,教他们如何拍照。
他们学得很认真,拍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第十一周:这周我们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
这次家访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十二周:我组织了一次文艺晚会,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这次晚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第十三周:这周我们学习了关于环保的课程,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第十四周:我邀请了一位医生朋友来给学生们进行健康讲座,教他们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不忘初心 情系雪域——我援藏支教的第一年

l 生
不 忘初 心 情 系 雪 域
我 援 藏 支 教 的 第一 年
■ 白山市第 二 中学 徐 兆斌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指 出 : 改 变
自家 乡领 导和 亲人 的 问候 ,给我 带来 了精神 上 的慰 藉 。我在 最短 的时 间 内克服 了高原反应 ,适 应 了西 到 日喀 则市 第三 高中工作后 ,我 主动 申请 当班 主任 。 当时校 长和我 谈话 ,说在 这里 当班 主任 ,困 难远 比 内地 大得 多。我 向校 长保证 ,只要 身体 能承 受得 了,我 就 能干 下去 。虽然 自己下 了决心 ,但 真
带好 一 个 班级 , 首先 是 “ 勤” 。 班 主任 勤快 些 ,学生 也 不敢 偷 懒。 开学 以来 ,我 每天 坚持 坐第
一
精 神 ,需要 一种 坚忍不拔 的毅 力 。也让 我感 受到援 趟 班车 ,早早 地 来到班 级 ,监 督 学生上 自习和 打 藏是我 人 生的 第二 次体验 ,必将成 为我 一 生最 宝贵 扫分担 区卫 生 ,从 未 间断过 。我 和 学生一起 在分担 的精神 财富。 区值 日,手把手教 他 们 怎么干 。这里 的 学生随手 扔
支教 。
我省 第 一批 “ 组 增强 了做 好 藏 区教 育的信 心 。我把 学校 当成 了 自己
着梦 想共赴 雪域 高原 ,来到 日喀 则市 第三 高级 中学 踏踏 实实在 这里干些事情。
转 眼 间 ,支 教 生 活 已经 过 去 近 i 年 ,这 段 难 忘 的 时 光 使 我 深 深 地 体 会 到 :援 藏 需 要 一 种 义 无 反 顾 的
级 。班 长全权 负责 ,其 他班 干部 配合 ,管 理好 班级 表 举 止评 比上 ,我 班 获得 全校 第3 名 为 了给全 校
青海支教生活

青海支教生活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青海省的一个偏远山区支教。
我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感动。
首先是语言的障碍。
当我第一次到达村子里,我发现当地的学生和村民都说藏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我几乎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但是我不放弃,我学习当地语言,和学生们一起交流,逐渐地我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了。
其次是生活的艰苦。
在山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生活条件非常简陋。
我和其他的支教老师们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没有暖气、没有热水,我们只能用煤炉子做饭,吃的都是当地的土特产。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们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的热情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他们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天都认真听课、完成作业。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去上课,但是学生们主动到我家里来看望我,带来了水果和药品。
这些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明白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与困难相处、如何坚强。
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此重要,我们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我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爱与关怀。
- 1 -。
援藏援疆的故事

援藏援疆的故事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援藏的经历,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故事、欢笑和感动的旅程。
刚到西藏的时候,那高原反应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一下子就给了我个下马威。
脑袋疼得就像有人在里面敲鼓,走路都跟踩在棉花上似的,软绵绵的。
但是看着周围那些热情的藏族同胞,他们那纯真的笑容和对我们援藏人员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就告诉自己,这点儿难受算啥,得赶紧振作起来。
我在一个小村子里帮忙搞教育援助。
那村子里的学校啊,条件是真艰苦。
教室的窗户玻璃破了几块,风呼呼地往里灌。
可是那些孩子们,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对知识充满了渴望。
有个叫扎西的小男孩,每次上课都坐得笔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黑板。
我就想着,一定要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外面世界的信息。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资源,我和其他援藏的伙伴们可没少费劲儿。
我们四处联系捐赠,就像一群到处找宝藏的探险家。
有一次,我们得知有个公益组织有一批图书要捐赠,但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回来。
那路啊,坑坑洼洼的,车开在上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当我们把那一箱箱书拉回学校,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那感觉,就像自己成了超级英雄。
再说我们和当地藏族同胞的相处,那真是特别有趣。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有很多不同,就拿喝酥油茶来说吧。
刚开始我还真喝不惯,那味道怪怪的。
可是藏族同胞们特别热情,一个劲儿地给我倒,还说喝了酥油茶就不会有高原反应了。
我硬着头皮喝了几次,还真别说,慢慢地竟然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还有一次,村里有个盛大的赛马节。
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藏族同胞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也被拉去参加,他们教我骑马。
我骑在马背上,那马一开始还不听话,左摇右晃的,吓得我紧紧抓住缰绳。
旁边的藏族大哥笑着说:“别害怕,就像跟马交朋友一样。
”在他的指导下,我慢慢地能让马跑起来了,那种在草原上驰骋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援藏的日子里,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有时候工程建设因为恶劣的天气耽搁了,有时候语言不通导致沟通有点费劲。
我的支教生活

我的支教生活支教生活。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有幸能够走进偏远的乡村,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
支教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教学的机会。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不足。
学校的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却依然对学习充满热情。
每当我看到他们专注地听课、努力地做题,我都深为感动。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深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教学方法的不熟练、学生们的学习态度等等,都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奈。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学会了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支教让我不断地挑战自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教师的决心。
支教生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他们或许没有最好的教学资源,但却有着最坚定的学习意志。
他们或许没有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却有着最纯真的梦想。
支教生活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未来的希望的播种和培育。
支教生活让我收获了很多,我从中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坚韧、学会了成长。
我深知,支教生活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却是一段珍贵的经历。
我会永远怀念那些孩子们,怀念那段支教的岁月。
我会继续坚守初心,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教生活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愿我们的支教之路越走越宽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山区当支教的那些事情

在山区当支教的那些事情在山区支教的日子,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还记得刚到山区的时候,那崎岖的山路就像一条调皮的小蛇,七拐八弯的,可把我折腾得够呛。
看着那连绵起伏的山脉,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如湖水的眼睛,里面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一下子就坚定了下来。
学校的条件可比不上城里,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他们就像那山间的小花小草,虽然普通,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每天清晨,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说到教学,那可真是有不少趣事。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动物世界,讲到大象的时候,一个小家伙突然站起来问:“老师,大象那么大,会不会把我们的学校踩扁呀?”我先是一愣,然后笑着回答:“大象可不会随便跑到咱们学校来哦。
”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教孩子们唱歌,那跑调跑得呀,简直能把天上的鸟儿都吓跑了,可他们却唱得那么开心,那么投入,让我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唱起来。
山区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很多美好的瞬间。
那夜晚的星空,璀璨得如同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让人看了就陶醉。
还有那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气,每次呼吸都像是给肺做了一次按摩。
和孩子们一起去山上采花,那漫山遍野的色彩,红的、黄的、紫的,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
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下雨天,那山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走起来就像在沼泽地里挣扎。
还有冬天的时候,那寒冷的风就像小刀子似的,刮得人脸生疼。
但这些困难和孩子们的笑容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支教的日子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的经验,更多的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和快乐。
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纯真和善良。
我时常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这些孩子一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那这个世界该有多美好啊!现在,每当我回忆起在山区支教的那些事情,心里就暖暖的。
那些孩子们,就像我生命中的小星星,虽然微小,却闪耀着光芒。
支教生涯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支教生涯已过去一年。
回首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分。
在这段日子里,我收获了成长、感动和反思。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支教生涯感悟心得体会。
一、初入山区,感受生活的艰辛刚开始支教时,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
初到山区,我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震撼,但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山区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这里的孩子们没有城市里的孩子们那样优越的生活条件。
然而,他们却乐观、坚强,让我深受感动。
在山区,我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的艰辛生活。
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母照顾他们。
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都十分困难。
在支教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为他们送去温暖。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关爱和陪伴。
二、关爱学生,传递正能量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在山区,我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在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针对山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计划,尽量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课余时间,我组织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这些努力,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
他们从最初的不知所措,逐渐变得自信、开朗。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支教信念。
三、反思自我,提升教学水平在支教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山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在教学中,我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深山里有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他叫李明。
李明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虽然有许多机会选择优越的工作,却选择了到深山支教,希望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每天清晨,李明背上背包,踏上崎岖的山路,奔向远方的学校。
那里没有电脑、没有漂亮的教室,甚至没有供学生们用的教材。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李明的热情。
他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被李明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住了。
他把枯燥的公式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
他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久违的笑声在教室里回响。
李明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受益,仅仅上课是不够的。
他在放学后,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他教孩子们植树、种菜,让他们了解自然的美妙;他引导孩子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他还带领孩子们登山、露营,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时间飞逝,李明在深山支教已经度过了三年。
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
许多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听话而勤奋的孩子们成为了整个山区的骄傲。
然而,李明也面临着离别的时刻。
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孩子交给更多的好老师去培养了。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告诉孩子们,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他们的思考,给他们希望和勇气。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更反映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
这个故事将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藏区支教的那些日子里
泸州市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乡城县中学支教教师王小平
星期一刚升完旗,学校便接到县供电局通知,将对硕曲路、县中学和县广播电视局地段的电路进行全面检修,中午12点开始停电,预计三天。
因停电,学校食堂将无法运行,一千多学生的学习和就餐问题将无法得到保障。
于是,学校临时决定从下午起全校放假三天,放掉的课由每周的星期天来补上,并报经了县教育局批准。
停电了,放假了,老师们、学生们一个个都回家去了。
校园里又回到了之前暑期里的一片宁静。
放假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本应是一件放松而又开心、快乐的事。
而此时此刻的我却觉得心里空空的,好像要失去什么似的,不知所措。
上课、辅导、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我还是乐此不疲,也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孩子们刚刚步入学习正轨,山上的松茸也不太好捡了。
三天的时间,孩子们回去也帮不了家里做什么,不如利用这些时间给我结对“亲戚”家的孩子们补补课吧。
于是,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急忙跑去找我的孩子们。
还好,他们还没离校,我便把想法告诉了他们。
尽管他们想利用这两天放假的时间来好好玩玩,但他们相互看了看对方后,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三个孩子像平常一样,带着书包,两点准时来到我的寝室里。
我很高兴他们的按时到来,便让他们先吃点苹果休息一下,也顺便和他们聊了聊,想了解他们及父母这段时间的想法。
性格开朗的罗绒占村说:“王老师来我们家好多次了,爸爸妈妈都说您人很好,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我们,还给我的学习很大的帮助。
爸爸还经常跟村里人说,我们占村遇上王老师很有福气。
还对我说只要我好好学习,家里的事都不用管。
”我听后,深感我的“亲戚”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期望,当然我更深知我肩负的责任。
我又笑着对刚考上学校成都七中
网课教学班的罗桑格勒说:“格勒你也来说说吧。
”格勒说:“我这次考上网课班,爸爸妈妈都很高兴。
暑期里您给我们辅导了数学,大家都非常喜欢您。
我爸说可惜王老师两年后就要回去了,如果能在这里多呆一年就好了,读初三时更需要王老师的帮助。
”我笑着对格勒说:“没事,我们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好好把基础打好,抽时间我也把初三年级的重点学科跟你拉一遍,先打好基础。
”格勒点了点头,笑了。
说真的,平时每当初一年级的孩子们给我提及两年后我就要离开这里,而不能陪同他们初中毕业的话题时,我都不知怎样说才好。
我只是说些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会越来越好的话题,使他们能看到生活会更加美好的希望。
这时占村的同学罗绒尼玛对我说:“王老师您是教计算机的,大家都说您讲数学还比我们数学老师讲得好。
”我笑着说:“你们李老师的数学课我也经常去听,他讲得很不错。
我们也经常在相互交流、学习。
”罗绒尼马接着说:“我过去对数学我很怕,不想学,也没有兴趣。
经过这个暑期王老师的辅导,我对数学有了兴趣。
有王老师在,我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
”罗绒占村也接着说:“同学们都说王老师在我们没答对题时,总是微笑着说,没关系,好好学,不断地鼓励我们,从不骂我们。
即使是作业没完成也不打我们,我们都很喜欢王老师。
”看到他们很开心,我也感到欣慰。
快两点半了,我利用笔记本电脑里贮存的电能打开了电脑,调出了之前精选的两套数学题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辅导。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也很在状态。
两套练习题讲完了、又做了些在家里要完成的作业,今天的辅导也就结束了,当然电脑里的电能也耗得差不多了。
总的来说,今天的效率很高、效果也不错。
看得出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尤其是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增强了。
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这也是我接下来要探索、思考的课题。
晚上,孩子们都回去了,我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散步。
因为没有电,快到晚上九点,我才开始返回学校。
路过门卫室时,我顺便问了问门卫纳洼师傅还有没走的学生没有,他说都走了,只是行政办公楼的门没有关。
走进校园里,四周一片寂静。
幸好,还有天空中悬挂的一轮圆月露出一缕光亮,借助微光我快步向寝室走去。
路过男生寝室时,我放慢了脚步,看见大门紧锁。
教师宿舍楼没回去的几位老师也早早地就寝了。
两幢宿舍楼黑灯瞎火,显得异常清静。
我用手机的光照着打开了寝室,一屁股坐在了床上,望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墙壁暗自发呆。
这么早的睡,凌晨两三点钟就得醒了。
晚点睡吧,又什么也做不了。
可怕的、无尽的黑夜里,孤寂阵阵袭来,真让人难受。
自来到藏区,每天晚上我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的觉就再以不能入睡了。
睡不着时,那种翻过来翻过去,从床的这头睡到床的那头,眼睁睁的苦盼天明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记得有一天,一觉醒来,看时间已是五点过了,真的好高兴啊,一会就可以起床了!好!好!希望每晚都能这样!我太高兴了!太幸福了!
这一夜同往常一样,没有多大的改观,刚过四点就睡不着了,好不容易才等到了天亮。
为提提神、打打精神,我还是同往常一样准备去校园里走走。
没想头天晚上还是满天星星的,第二天一早却下起了小雨。
我撑着伞来到办公楼前,见大门半开半闭,我便推了一下,只见一个卷曲着身子的男孩席地而坐,在他的旁边还放着一个书包和一桶吃过的方便面盒。
看到我朝他走去,男孩便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我忙说:“你好,同学。
我是来这里支教的王老师,在初一年级上信息技术课。
放假了,你怎么没回家?”他没有作声。
看见他穿着单薄的衣裳和瑟瑟发抖的身体,我又问:“昨晚你是不是在这里过的?需要我帮助吗?”他摇了摇头。
我又说:“我的寝室就在你们寝室的旁边。
该吃早饭
了,跟我到寝室时去吧,我们做点面来吃?”看到他羞涩而并没有拒绝的神态,我忙上前去拾起他的书包,让他打着伞,一块走了起来。
为了让他放松,别不好意思,我总是找话问这问那。
渐渐地,他那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也开始主动和我说话了。
来到寝室,我让他披上了我的上衣,先吃个苹果垫着,我便去煮面了。
没想,这孩子还很懂事,也主动过来搭手帮忙洗菜、准备面条的调料。
其间,我才知道,他叫洛绒彭错,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家在乡城县四区的正斗乡正斗村,离学校很远,来去要80多元的车费,加之现在学习也很紧张。
所以,想利用放假这几天在学校好好看看书。
没想寝室里都没有留人,大门也被紧锁了。
下午找了管理员、找了班主任,都回去了,也没法联系上,便独自在校园的角落里看了一个下午的书,晚上买了一桶方便面就在办公楼道里过了一夜。
面煮好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聊。
我问洛绒还有两天是怎么打算的?他显得有些恍惚和无奈:“这两天我就去操场看书吧,看看有没有认识的同学来打篮球,有就去同学家住。
”我说:“如果没碰到呢?”他便不作声了。
我忙说:“这两天你就不用去担心了,在我这里吃、住吧,没关系的。
你很懂事,老师很喜欢你。
”他笑了,看得出他的内心如释重负,很开心。
我们吃过早饭,他将桌上碗筷拿去洗涮了,还将灶台擦洗得干干净净。
八点半刚过一点,“亲戚”家来补习的孩子就来了。
洛绒忙将披在身上的上衣脱下,放在了我床上,说了声谢谢老师就准备起身到外面去。
我忙说:“洛绒,没事的,他们都来找我给辅导数学和物理的初一、初二的同学。
”一开始他有点惊讶的样子,随后就很快地平静了下了,期盼地说:“老师,你能跟我辅导一下数学、物理和化学吗?”我说:“辅导数学、物理没问题,化学知识很多都忘了,我要先看看书才行。
”他忙说:“谢谢老师,我有问题就来找您行吗?”我说:“当然行,你学习
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很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我没课时,不是在办公室里就是在寝室里,都会找到我的。
”“谢谢!谢谢老师!”他很感激地说,满脸露出纯朴、甜蜜、可爱的笑容。
我想,这可能是藏区孩子急切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自然流露吧。
此时此刻,放假之前心里那种空空荡荡,就像要丢失什么的感觉完全荡然无存了。
本觉得停电后放假这些天会是过得平平淡淡、甚至寂寞无聊的,如今我却觉这几天得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很满足。
真的,确实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事情虽小,但觉得很有意义,何况还是在藏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