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试题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旌.(jīng)幡参.(shēn)商斐.(fěi)然成章晕头转.(zhuǎn)向B.桂棹.(zhào)漩.(xuàn)涡光风霁.(jì)月度长絜.(xié)大C.牛腩.(nán)谣诼.(zhuó)命途多舛.(chuǎn)剑拔弩.(nǔ)张D.芒种.(zhòng)鬈.(quán)发懵.(měng)懂无知载.(zài)笑载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B.上海市政协委员钱程为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忧心忡忡....,并在上海两会上提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的沪语教育的提案。
C.在第三轮客战广东队受伤后,拉杜已经缺席了四场比赛,整整休息了10天,不光是球迷等得焦急,连他自己都刻不容缓....要上场了。
D.从清末太爷爷到爷爷、父亲,再到自己,陈家四代人部是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艺人;昨日,86岁的陈义文老人回首自己一生的蹉跎岁月....,感慨万千。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英国医生普劳特首先指出有机食物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后分别称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
,,。
由于蛋白质在环境中是比较稀少的,所以全用蛋白质做膳食以维持生活就很浪费,犹如木柴随手可得却用家具烧炉子一样。
①他们发现,蛋白质是最基本而必不可少的②只要有蛋白质供应,机体便能存活③19世纪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逐渐研究清楚这些食物的营养性能④然而从蛋白质所提供的物质却能制造出必需的糖类和脂肪⑤身体不能从糖类和脂肪制造蛋白质⑥因为糖类和脂肪中没有氮A.⑤①⑥④③②B.③①②⑤⑥④C.③④⑤⑥①②D.⑤③①④②⑥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3)附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3)附答案班级姓名完成时间家长签字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qiān阡陌谦逊歼灭纤尘不染B.zhì虫豸炽热卷帙栉风沐雨C.yǔ伛偻囹圄瘐毙羽扇纶巾D.jū狙击拘泥倨傲笑容可掬解析:C(A组四字都是形声字,“歼”读jiān音,“纤”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ān;B组“炽”是易错读的统读字,音为chì;D组“倨”音jù,意为“傲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场由“小悦悦事件”引发的全民性的道德大讨论中,人们在自省的过程中也在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够痛定思痛,就此开始在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卓尔不群的人属于孤僻种群,虽说和自闭症等病因形成的孤僻状态不一样,但同样是不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需要矫正的自我心理状态。
C.《渔光曲》音调起伏,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唱着唱着,就好像自己也在渔船上摇橹,尽情呼吸着海上带腥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震撼人的心灵。
D.作为教师,严格地要求,严厉地批评,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更多的时候,对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春风化雨的话语更能渗入孩子的心田。
答案.B(“卓尔不群”是指超群出众,不能误解为不合群。
A“痛定思痛”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
C“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常与否定词连用。
D“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博客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
河北邢台市内丘中学2024年高三语文试题寒假作业含解析

河北邢台市内丘中学2024年高三语文试题寒假作业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大宛其的春天夏立楠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曼医生家一趟。
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
帕提曼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
”“好的。
”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曼医生。
我们又往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
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
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
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
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
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
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
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
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
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
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
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
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
高三寒假测试试题三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外国语2021届高三语文寒假测试试题〔三〕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总分值是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此题一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
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忧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忧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
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
他说道,我们的将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一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开展,而不加以控制:假设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宏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防止其可能引致的风险。
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对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
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
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终究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创造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
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创造、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拟,是人体器官的投影。
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拟,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者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寒假练习(含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寒假练习(含答案)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1.将下面的一句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原句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了疑问语气,二是用了排比句式。
改写成陈述语气的单句时应合并修饰成分,消除疑问语气。
答案(示例)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徐帆,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学校邀请徐帆和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选用句式题,要求选用口语语体,转化书面语体的材料。
题中书面色彩较浓的词语如“以……见长”应改换,“徐帆,男,江苏南京人”,属书面介绍,口头则不宜用“男”这样的词语。
福建省惠安县高三语文寒假摸底测试试题新人教

福建省惠安县高三语文寒假摸底测试试题新人教福建省惠安县高三语文寒假摸底测试试题新人教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3〕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4〕,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五)(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五)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籼米(xiān)隶属(lì)横亘(gèn)悄然无声(qiǎo)B.蕾丝(léi)钦慕(qīn)憎恨(zēng)鸡毛掸子(dǎn)C.叨扰(tāo)璎珞(lào)桌帏(wéi)大有裨益(bì)D.挣脱(zhèng)估量(liáng)夹缝(jiá)骁勇善战(xiāo)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应该说各有千秋。
D.这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4.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凤姐患病,一时难以痊愈。
王夫人便让尤氏、探春一同照管园中事物,又请来宝钗帮忙,托她各处小心。
B.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高三(上)语文寒假练习卷(一)

E )选 D 得 3 分,选 E
17﹒(6 分) (1) 内容变化的特点:内容变化具有时代性。 (或“内容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变化” ,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
(2 ) ( 6 分) 第一段①交代史怀哲富有爱心、淳厚正直的天
性;②初步表现出他对非洲人的悲悯情怀,为下文做铺垫;③ 显示他博爱思想的基础,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 (每点 1 分) 第二段侧面衬托,表现史怀哲多才多艺、发展顺利( 1 分) , 突出他放弃这些而选择从医, 服务和帮助受苦受难人们的伟大 精神。 (1 分)为他后来举办风琴演奏会筹募资金做铺垫。 (1 分)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哀民生之多艰 唯见江心秋月白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选择题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准考证号
填涂示例 正确填涂
粘贴条形码
由监考人员负责粘贴
9(6 分)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填涂说明:缺考 考试由监考员贴 条 形 码 , 并 用 2B 铅笔填涂左边缺 考标记。
注意事项 1. 答 题 前 , 考 生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清 楚 , 并 认 真 核 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 第 1 - 6 , 13-15 题 必 须 使 用 2B 铅 笔 填 涂 ; 第 7 - 12 , 16-18 题 必 须 使 用 0.5 毫 米 的 黑 色 签 字 笔 书 写 , 字 体 工 整 、 笔 迹 清 楚 。 3. 答 题 必 须 使 用 黑 色 碳 素 笔 书 写 , 字 体 工 整 、 笔 迹 清 楚 , 按 照 题 号 顺 序 在 各 题 的 答 题 区 内 作 答 ,超 出 答 题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在 草 稿 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保 持 卡 面 清 洁 ,不 要 折 叠 、 不 要 弄 皱 ,禁 用 涂 改 液 ,涂 改 胶 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2月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天下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其来有自。
大概自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以来,它与人因顺应自然如四时季候、地形水文而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一时期尚未建立真正的阶级统治,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尚不严重,原始氏族体制下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使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远古直到今天的汉语的日常应用中,“天”作为命定、主宰的含义和作为自然的含义这双层含义始终存在。
在古代,两者更是混在一起,没有区分。
因此在中国,“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具有某种不确定的模糊性质,既不像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像对自然物的征服改造。
所以,“天”既不必是“人”匍匐顶礼的神圣上帝,也不会是“人”征服改造的对象。
因而“天人合一”既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能动地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被动地顺从、崇拜。
“天人合一”观念成熟在先秦。
《左传》中有许多论述,孔、孟、老、庄等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种观念。
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们都强调“人”必须与“天”相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天人合一”在董仲舒及其他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反馈功能的天人相通而“感应”的宇宙图式,人只有认识并遵循这个图式才能获得活动的自由,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其存在、变化和发展。
这种“天人合一”重视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拍、协调和同一。
如果说,汉儒的“天人合一”是为了建立人的外在行动自由的宇宙模式,这里的“天”实质上是“气”,是自然,是身体的话;那么宋儒的“天人合一”则是为了建立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这里的“天”则是“理”,是精神,是心性。
前者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后者的“天人合一”则是心灵的道德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天”作为“气”的自然或作为“理”的精神,虽然没有完全去掉原有的主宰、命定义,但这种含义确乎极大地褪色了。
如果今天还保存“天人合一”这个概念,便需要予以改造和阐述。
它不能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由“顺天”“委天数”而产生的“天人合一”,而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性中的主宰、命定的内容和含义,以近代大工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后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崭新的客观关系为基础。
这个崭新关系不再是近代工业初兴期那种为征服自然而损害自然破坏生态的关系,而是如后工业时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恢复自然、保护生态的关系,从而人与自然不再是对峙、冲突、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睦合一的关系。
这是今天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所应及早注意研究的问题。
而这恰好就是“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选自李泽厚《论中国智慧之“天人合一”》有删改)1,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先秦,孔、孟、老、庄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一观念并都强调“天”“人”之间必须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B汉儒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人们认为只有认识并遵循它,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存在、变化和发展。
C宋儒的“天人合一”是为了建立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属于心灵的道德境界,他们将“天”理解为“理”、精神和心性。
D“天人合一”既包含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遵循,也意味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崇拜,其中“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这大概与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现象有密切关系。
B.在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真正的阶级统治尚未建立,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还不很严重。
C.在原始氏族体制下,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地和谐关系,形成了特定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
D.在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中心角色的“天人合一”重视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拍、协调和同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天”始终具有双层含义,所以“天”“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是对自然物的征服改造。
B.汉儒和宋儒均推崇“天人合一”,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天”原有的主宰、命定含义。
C.对“天人合一”的概念加以改造,就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内容和含义,而以近代大工业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崭新的客观关系为基础。
D.如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恢复自然、保护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合一,正是“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的现代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恕,字宗贯,三原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
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
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啸聚为乱,擢恕右副都御史抚治之。
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
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
迁兵部尚书。
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
帝亦衔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
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
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
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
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
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
已,恕疏果至。
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孝宗即位,为吏部尚书。
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祯。
诏别推,恕执奏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
倘所举不效,臣罪也。
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且陛下既以祯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
”帝乃卒用祯。
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
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镂板以行。
浚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
文泰乃自为奏,讦恕传中自比伊、周,于奏疏留中者,概云不报,以彰先帝拒谏,无人臣礼。
恕以奏出浚指,抗言:“文泰无赖小人,此必有老于文学多阴谋者主之。
”帝下文泰锦衣狱,鞫之得实,因请逮浚、恕对薄。
帝心不悦恕,乃贬文泰御医,责恕沽名,焚所镂板,置浚不问。
恕再疏请辩理,不从,遂力求去。
听驰驿归,不赐教,月廪、岁隶亦颇减。
武宗嗣位,遣行人赍.敕存问。
恕陈国家大政数事,帝优诏报之。
正德三年卒,年九十三。
谥端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能:和睦B.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属:嘱托C.听.驰驿归,不赐敕听:听说D.遣行人赍.敕存问赍:携带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王恕“端毅”(正直刚毅)的一组是()(3分)①考选官属,严拒请托②帝亦衔恕数直言③皆力阻权幸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⑤传中自比伊、周⑥陈国家大政数事A.①③⑤B.②④⑥C. ①②④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
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
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查把粮食发放或借贷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
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
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
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
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5分)(2)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
一程烟草一程愁。
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
缃①裙多忆敞貂裘。
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
②官河:运河。
8.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9.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3),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白居易《琵琶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与母牛同游(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夜闻城市的真正噪音,要等到摩托车的聒噪缄默以后才听得到:寂静中传来的渐行渐远的夜行人的脚步声,捡破烂者因孤单而吹起的口哨声,巡夜警卫脚踏车的咿呀声,远处微弱的喧闹声,还有楼上的鼾息,病人的呻吟,老旧钟摆的报时声……挤在满身流汗的太太和小孩之间,搬运小工马可瓦多闭着眼,倾听这些细微声响的尘埃从人行道渗过低矮的窗户,落到他半地下室的房间里。
每一个人迹,马可瓦多都感伤地认他为兄弟,像自己一样,即便在假日也得为了债务、家庭重担及过于微薄的薪水钉在那尘土飞扬的火红水泥鲁炉边。
仿佛是无望的假日念想帮他开启了梦想之门,马可瓦多觉得听到远处有颈铃的响声、狗吠声,还有短促的哞哞声。
他竖起耳朵找,真的听到上百的脚步声,缓慢,低沉,越来越近,压过其他所有声音——-除了那生锈的颈铃声。
马可瓦多站起来,穿上衬衫、裤子。
“你去哪儿?”觉醒的太太问。
“有牛群过街,我去看看。
”“我也要!我也要!”知道应该在正确时机醒来的孩子们说。
那是在初夏夜里穿过城市到山上放牧的牛群。
暗灰和花斑的牛背挤满了人行道。
母牛携带着草料、野花和牛奶的香味,城市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就像待在那个有湿润草地、山雾和激流浅滩的世界里一样专心致志。
“爸,”小孩说,“母牛跟电车一样吗?它们也停站吗?终点站是哪里?”“跟电车一点关系也没有,”马可瓦多解释,“它们到山上去。
”“去滑雪?”小彼得问。
“去牧场吃草。
““它们践踏草地不会被开罚单吗?”不问问题的只有小米开尔,他比其他孩子大些,对母牛已经有他的概念了。
他跟着牛群,像放牛人一样在队伍旁小跑。
等最后一群牛过完,马可瓦多牵起孩子们的手准备回家睡觉,可是不见了米开尔。
他走下房间问太太:“米开尔回来了吗?”“米开尔?不是跟你在一起吗?”“他一定跟牛群不知跟到哪里去了。
”马可瓦多想。
他跑到街上,去追踪牛群经过的痕迹。
但那个晚上似乎有不同的牛群穿越城市,每一群分别朝着自己的牧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