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最新整理)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 31. 在△ABC 中,BC=AC ,∠BCA=900,P 为直线AC 上一点,过A 作AD ⊥BP 于D ,交直线BC 于Q .(1)如图1,当P 在线段AC 上时,求证:BP=AQ .(2)当P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时,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求∠CPQ . (3)如图3,当P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DBA = 时,AQ =2BD .2.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反之,若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两个三角形,那么这条直线平分三角形的这个顶点的对边.如图1,S △ABD=S △ ADC ,则BD=CD 成立.请你直接应用上述结论解决以下问题:(1)已知:如图2,AD 是△ABC 的中线,沿AD 翻折△ADC ,使点C 落在点E ,DE 交AB 于F ,若△ADE 与△ADB 重叠部分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14,问线段AE 与线段BD 有什么关系?在图中按要求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2)已知:如图3,在△ABC 中,∠ACB = 900 ,AC =2,AB =4,点D 是AB 边的中点,点P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PD ,沿PD 翻折△ADP ,使点A 落在E ,若△PDE 与△PDB 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P 面积的14,直接写出BP 的值.3. 在△ABC 中,已知D 为边BC 上一点,若,ABC x BAD y ∠=∠=.QCBPDA BAQB P DACB DAACB DAPDCBA备用图N M C AB N MC DA B 图 1B AQDC M PG图 2N F E (1)当D 为边BC 上一点,并且CD=CA ,40x =,30y =时,则AB _____ AC (填“=”或“≠”);(2)如果把(1)中的条件“CD=CA ”变为“CD=AB ”,且x,y 的取值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CD= CA =AB ,请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及x 的取值围. (不写解答过程,直接写出结果)4. 在Rt △ABC 中,AC=BC ,P 是BC 垂直平分线MN 上一动点,直线PA 交CB 于点E ,F 是点E 关于MN 的对称点,直线PF 交AB 于点D ,连接CD 交PA 于点G. (1)如图1,若P 点在△ABC 的边BC 上时,此时点P 、E 、F 重合,线段AP 上的点Q 关于的对称点D 恰好在边AB 上,连接CQ ,求证:CQ 平分∠ACB ; (2)如图2,若点P 移到BC 上方,且∠CAP=22.5°,求∠CDP 的度数;(3)若点P 移动到△ABC 的部时,线段AE 、CD 、DF 有什么确定的数量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5. 如图1,已知A (a ,0),B (0,b )分别为两坐标轴上的点,且a 、b 满足221212720a b a b +--+=,OC ∶OA=1∶3.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DCBA..ADCBEEBCGFDA(2)若D (1,0),过点D 的直线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设E 、F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E F x x 、.当BD 平分△BEF 的面积时,求E F x x +的值;(3)如图2,若M (2,4),点P 是x 轴上A 点右侧一动点,AH ⊥PM 于点H ,在HM 上取点G ,使HG=HA ,连接CG ,当点P 在点A 右侧运动时,∠CGM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请求其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6. 如图,点D 、E 分别在等边△ABC 的AB 、AC 上,且CD >BD ,AE >EC ,AD 和BE 相交于点F..(1)若∠BAD=∠CBE ,则AD BE ;(填“>”、“=”、“<”) (2)若AD=BE ,求证:∠BAD=∠CBE ;(3)在(2)的条件下,以AB 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等边△ABG ,连接FG ,若FG=11,BF=3,请直接写出线段AF 的长度为 .7. 如图1,已知A (a ,0),B (0,b ).(1)当a 、b 满足2288320a a b b -+-+=时,求∠BAO 的度数;(2)如图1,在(1)的条件下,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BC >CA ),以点C 为直角顶点,OC 为腰作等腰Rt △OCD ,连接BD ,求证:∠BDO=∠BCO ;A BCO yOxyx图 1图 2QF EDB A(3)如图2,△ABO 的两条角平分线AE 、BF 交于点Q ,若△ABQ 的面积为24,求四边形AFEB 的面积.8. 已知:点A 、C 分别是∠B 的两条边上的点,点D 、E 分别是直线BA 、BC 上的点,直线AE 、CD 相交于点P(1) 点D 、E 分别在线段BA 、BC 上① 若∠B =60°(如图1),且AD =BE ,BD =CE ,则∠AP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 ② 若∠B =90°(如图2),且AD =BE ,BD =CE ,求∠APD 的度数(2) 如图3,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BC 的延长线上,若∠B =90°,AD =BC ,∠APD =45°,求证:BD =CE9. 已知A(a ,0)、B(0,b),且满足2a2+b2+4a -4b =-6,以A 为直角顶点,且以AB 为腰作等腰直角△ABC (1) 求C 点的坐标(2) 如图,若点C 在第二象限,点M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AM =AN ,AM ⊥AN ,则CM 与BN 存在怎样的关系?请予以证明.(3) 如图,若点C在第二象限,以AB为边在直线AB的另一侧做等边△ABD,连接CD,过A作AF⊥BC于F,AF与CD交于点E,试判断线段CE、AE、CD 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如图(1),已知A(0,a),B(b,0),且a,b满足a2+2ab+b2+(b+3)2=0,D为x轴上B点左边一动点,连AD,过A作AE⊥AD交x轴于F,且AE=AD,连BE交y轴于点P.(1) 求∠ABO的度数;(2)若AO=3OP,求E点的坐标;(3)如图(2)若C为线段BF(靠近B)的一个三等分点,且∠ACO=600,试求∠AFB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组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5•荆门)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和,分别交,于点M,P,交于点Q,连接,,下面结论:①△≌△;②∠60°;③△为等边三角形;④平分∠,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2014•山西)如图,点E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且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M、N.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的面积为()A.a2B.a2C.a2D.a23.(2013•东营)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且,、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1);(2)⊥;(3);(4)S△四边形中正确的有()4.(2012•长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使;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若点C的坐标为(m﹣1,2n),则m与n的关系为()A.21 B.m﹣21 C.2n﹣1 D.n﹣215.(2012•山西模拟)如图,点P、Q是边长为4的等边△边、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连接、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D.当第秒或第秒时,△为直角三角形6.(2012•镇平县校级一模)如图,在△中,∠90°,平分∠,⊥于D,如果3,那么等于()A.2B.3C.4D.57.(2011•恩施州)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为F,,△和△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的面积为()A.11 B.5.5 C.7D.3.58.(2010•武汉模拟)如图,△中,∠、∠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①平分∠;②∠∠180°;③若点M、N分别为点P在、上的正投影,则;④∠2∠.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①③9.(2004•内江)如图,∠30°,平分∠,∥,⊥,如果6,那么等于()二.填空题(共5小题)10.(2015•眉山)如图,以△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则下列结论:①△≌△;②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③当,∠120°时,四边形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请写出正确结论的番号).11.(2015•广西)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D,⊥交于点E,⊥于点F,且4,2,则△的面积是.12.(2011•随州)如图,△的外角∠的平分线与内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40°,则∠.13.(2011•杭州校级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10,6.F是线段上的动点,从点O出发,以1的速度沿方向作匀速运动,点Q在线段上.已知A、Q两点间的距离是O、F两点间距离的a倍.若用(a,t)表示经过时间t(s)时,△、△、△中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请写出(a,14.(1999•重庆)如图,△中,,∠40°,,,则∠度.三.解答题(共12小题)15.(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中,∠为锐角,点D为射线上一点,连接,以为一边且在的右侧作正方形.(1)如果,∠90°,①当点D在线段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线段、的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是锐角,点D在线段上,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16.(2014•绍兴)(1)如图1,正方形中,点E,F分别在边,上,∠45°,延长到点G,使,连结,.求证:.(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90°,,点M,N在边上,且∠45°,若1,3,求的长.17.(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中,∠90°,,直线m经过点A,⊥直线m,⊥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若∠∠∠,试判断△的形状.18.(2013•昭通)已知△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为边作菱形(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60°,连接.(1)如图1,当点D在边上时,求证:①;②;(2)如图2,当点D在边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D在边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19.(2013秋•广州校级期中)在等边△的两边、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 为△外一点,且∠60°,∠120°,.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上移动时,、、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的周长Q与等边△的周长L的关系.(1)如图1,△是周长为9的等边三角形,则△的周长;(2)如图2,当点M、N边、上,且时,、、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 ;(3)点M、N在边、上,且当≠时,猜想(2)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0.(2012•昌平区模拟)(1)如图,在四边形中,,∠∠90°,E、F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求证:;(2)如图,在四边形中,,∠∠180°,E、F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如图,在四边形中,,∠∠180°,E、F分别是边、延长线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1.(2011•绍兴)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与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与的大小关系是:(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交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在直线上,点D在直线上,且.若△的边长为1,2,求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22.(2010•长春)如图,△中,,延长至D,使,点E在边上,以,为邻边做▱,过点C作∥交于点G,连接,.(1)∠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证:△≌△.23.(2007•常州)已知,如图,延长△的各边,使得,,顺次连接D,E,F,得到△为等边三角形.求证:(1)△≌△;(2)△为等边三角形.24.(2007•牡丹江)已知四边形中,,∠120°,∠60°,∠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当∠绕B点旋转到时(如图1),易证;当∠绕B点旋转到≠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25.(2005•扬州)(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中,∠90°,,直线经过点C,且⊥于D,⊥于E.(1)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②;(2)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3)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全等三角形综合压轴题训练(详细介绍“关系”共8张)

▪ 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 质及判定证边相等、角相等
例3: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 ,点. 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 (1)求证:OC平分∠ACD; (2)求证:OA⊥OC; (3)求证:AB+CD=AC.
第6页,共8页。
▪ 例3、如图,正方形ABCD中,∠1=∠2,Q在DC上,P在BC上。求 证:PA=PB+DQ。
第7页,共8页。
▪ 一题多变:万变不离其宗
(1)如图,将三角形ABC纸片沿DE折叠成图①,此时点A落在四边形 BCED内部, 则∠ A与∠ 1, ∠ 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保持不变, 找出这种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折成图②或图③,即点A落在BE或CD上时,分别写出∠ A与 ∠ 2, ∠ A与∠ 1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综合压轴题训练
第1页,共8页。
▪ 一题多变:万变不离其宗
1.如图1,在△ABC中,∠A=α,OB、OC分别平分 ∠ABC、∠ACB,则∠O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D=α,OB、OC 分别平分∠ABC、∠BCD,则∠O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
(3)若折成图④,写出∠A与∠ 1, ∠ 2之间的关系式,说明理由. (4)若折成图5,写出∠A与∠ 1, ∠ 2之间的关系边形ABCDE中,∠A+∠B+∠E=α,DP、 CP分别平分∠EDC、∠BCD,则∠P的度数是__________.
图1
12
图2
第2页,共8页。
图3
▪ 一题多变:万变不离其宗
例1:在△ABC中,∠BAC=90°,AB=AC,L是过A的一条直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压轴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压轴题训练1.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在轴负半轴上,直角顶点在轴上,点在轴左侧.如图,若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求点的坐标;如图,若点的坐标为,与轴交于点,求线段的长;如图,若轴恰好平分,与轴交于点,过点作轴于点,则、、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轴、轴于、两点,且,满足,且,是常数.直线平分,交轴于点.若的中点为,连接交于,求证:;如图,过点作,垂足为,猜想与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如图,在轴上有一个动点在点的右侧,连接,并作等腰,其中,连接并延长交轴于点,当点在运动时,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求出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长度.3.如图,点,分别在直线,上,,顶点在点右侧的两边分别交线段于,直线于,,,交直线于点.若平分,求证:;已知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请把图形补完整,并证明:.4.解答下列问题:如图,,射线在这个角的内部,点、分别在的边、上,且,于点,于点求证:如图,点、分别在的边、上,点、都在内部的射线上,、分别是、的外角已知,且求证:如图,在中,,点在边上,,点、在线段上,若的面积为,求与的面积之和.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与点,以为边作直角三角形,并且.如图,若点在第三象限,请构造全等,求出点的坐标;若点不在第三象限,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在的条件下,过点作交轴于点,求证:.6.已知,点在上以的速度由点向点运动,同时点在上由点向点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如图,,,若点的运动速度与点的运动速度相等,当时,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和线段的位置关系;如图,将图中的“,”为改“”,其他条件不变.设点的运动速度为,是否存在实数,使得与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点,将一个的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角尺的两边分别交轴、轴正半轴于,即,求证:平分;作的平分线交于点,过点作轴于,求的值;把角尺绕点旋转时,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值.8.画,并画的平分线.图图图将一块足够大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射线的任意一点上,并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垂直,垂足为点,另一条直角边与交于点如图证明:;把三角尺绕点旋转,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交、于点、如图,与相等吗?请直接写出结论:_____填,,;若点在的反向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与相等吗?若相等请进行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9.如图,,点是的中点,直线于点,点在直线上,直线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沿路径向终点运动,运动时间设为秒.如图,当时,作直线于点,此时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如图,当点在上时,作于点,于点.是否存在或与全等的时刻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连接,当时,求的长.10.如图,已知在四边形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连接、、,.直接写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若,猜想线段、、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如图,若点、分别是、延长线上的点,且,其它条件不变时,猜想线段、、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1.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数学竞赛中常考的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具有相等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它们可以完全重合,只是位置和方向可能不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介绍几个全等三角形的精选题目,帮助读者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相似还是全等?某个三角形ABC和三角形XYZ的三边分别相等,角度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还是全等的?解析:根据题目条件,三角形ABC和三角形XYZ既有边长相等又有角度相等,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因为全等三角形除了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外,还要求对应顶点相同,位置和方向也要相同。
题目二:全等图形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请阐述全等图形存在的必要条件,并证明这一结论。
解析:全等图形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对于两个图形A和B,如果它们是全等的,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必须相等。
证明如下:设图形A和B是全等的,记作A ≌B。
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图形A的一个顶点经过平移、翻转、旋转等运动变换后能够与图形B完全重合。
因此,图形A和图形B对应的边必须相等。
同时,图形A和图形B对应的角也必须相等。
假设图形A的一个内角a对应于图形B的一个内角b,如果a ≠ b,那么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运动变换,图形A将无法与图形B完全重合。
因此,图形A和图形B对应的角必须相等。
综上所述,全等图形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题目三: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已知在三角形ABC中,线段AD和线段BE是各边上的中线,且交于点O。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DO与线段EO的比值为1:2。
解析:首先,我们在图形ABC上标出线段AD和线段BE的中点分别为M和N。
由线段AD是边AB的中线,可知线段AM = MD;同理,线段BN = NE。
接下来,我们观察三角形AMO和三角形BN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果能够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可以得出线段MO和线段NO的比值为1:1,进而推导出线段DO和线段EO的比值。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压轴题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压轴题一、题目1. 如图,在△ABC中,∠ACB = 90°,AC = BC,E为AC边的中点,过点A作AD ⊥AB交BE的延长线于点D,CG平分∠ACB交BD于点G,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且∠ACF =∠CBG。
(1)求证:AF = CG;(2)若AG = 6,求BD的长。
二、解析(1)证明AF = CG在△ACF和△CBG中:已知∠ACF =∠CBG(题目所给条件)。
因为AC = BC(题目中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 90°,AC = BC)。
由于∠ACB = 90°,CG平分∠ACB,所以∠BCG=45°。
又因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 =∠CBA = 45°,所以∠CAF =∠BCG。
根据“角边角”(ASA)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CF≌△CBG。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所以AF = CG。
(2)求BD的长因为E为AC中点,AC = BC,设AC = BC = 2a,则CE=a。
由∠ACB = 90°,AD⊥AB,可得∠DAB = 90°。
又因为∠AEB+∠CBE = 90°,∠D+∠DBE = 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且∠AEB =∠DEB(对顶角相等),所以∠D =∠CBE。
在△BCE和△ACD中:∠D =∠CBE(已证)。
∠BCE =∠ACD = 90°。
BC = AC(已知)。
根据“角角边”(AAS)全等判定定理,可得△BCE≌△ACD。
所以AD = CE=a。
由(1)知△ACF≌△CBG,所以CF = BG。
因为CG平分∠ACB,∠ACB = 90°,所以∠BCG = 45°,又∠CBA = 45°,所以△B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G = CG。
又因为AF = CG,设AF = x,则BG = CG=x,AB=公式,BF = 2\sqrt{2}a x。
初二全等三角形压轴题 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1.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AB⊥AD,连接AC,过点A作AE⊥AC,且使AE=AC,连接BE,过A作AH⊥CD于H交BE于F.如图1,当E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证:①△ABC≌△ADE;②BF=EF;3.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4.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Q=AC,点F在CE 的延长线上,CF=AB,求证:AF⊥AQ.5.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证明:在△AEB和△AEC中,∵EB=EC,∠ABE=∠ACE,AE=AE,∴△AEB≌△AEC…第一步∴∠BAE=∠CAE…第二步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证明过程.6.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____;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7.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求证:△BPO≌△PDE.(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是一个动点,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也随之在直线BC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8.探究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_____.拓展问题2 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 在三角形ABC的内部,且∠MAC=∠MBC,过点M分别作ME⊥BC,MF⊥AC,垂足分别为点E,F,连接DE,DF.求证:DE=DF.9.已知:直线a∥b,点A、B在直线a上,点C、D在直线b上,如图(1)若S△CBD=6cm2,则S△ADCcm2(2)若S△AOB=S△COD,那么△ACD≌△DBA吗?说明你的理由.10.(1)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 =90°.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 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甲:AB:AC=AD:AE=1,∠BAC=∠DAE≠90°;乙:AB:AC=AD:AE≠1,∠BAC=∠DAE=90°;丙:AB:AC=AD:AE≠1,∠BAC=∠DAE≠90°.1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1∠BAD.BC、CD上的点,且∠EAF=2求证:EF=BE+FD;(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1∠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CD上的点,且∠EAF=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1∠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2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2.【问题提出】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ABC≌△DEF.(1)如图①,在△ABC和△DEF,AC=DF,BC=EF,∠B=∠E=90°,根据 _____,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2)如图②,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第三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③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B还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使△ABC≌△DEF?请直接写出结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若________,则△ABC≌△DEF.13.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1∠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CD上的点,且∠EAF=2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14.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5.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A∥NB,∠MAB与∠NBA的平分线交于点C,过点C作一条直线l与两条直线MA、NB分别相交于点D、E.(1)如图1所示,当直线l与直线MA垂直时,猜想线段AD、BE、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2)如图2所示,当直线l与直线MA不垂直且交点D、E都在AB的同侧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直线l与直线MA不垂直且交点D、E在AB的异侧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那么线段AD、BE、AB 之间还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吗?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1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1道,含详细解答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1道,含详细解答以微课堂学习资料群奥数国家级教练与四名特级教师联手执教。
八上全等三角形常考压轴题汇总一、如图所示,△ABC≌△ADE,BC的延长线过点E,∠ACB=∠AED=105°,∠CAD=10°,∠B=50°,求∠DEF的度数。
解:∵△ABC≌△AED∴∠D=∠B=50°∵∠ACB=105°∴∠ACE=75°∵∠CAD=10° ∠ACE= 75°∴∠EFA=∠CAD+∠ACE=8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同理可得∠DEF=∠EFA-∠D=85°-50°=35°二、如图,△AOB中,∠B=30°,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52°,得到△A′OB′,边A′B′与边OB交于点C(A′不在OB上),则∠A′CO的度数为多少?解:∵△A′OB′是由△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B=30°,∴∠B′=∠B=30°,(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AOB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BOB′=52°,∵∠A′CO是△B′OC的外角,∴∠A′CO=∠B′+∠BOB′=30°+52°=82°.三、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是多少?解:∵△ADB≌△EDB≌△EDC,∴∠A=∠DEB=∠DEC,∠ADB=∠BDE=∠EDC,∵∠DEB+∠DEC=180°,∠ADB+∠BDE+EDC=180°,∴∠DEC=90°,∠EDC=60°,∴∠C=180°-∠DEC-∠EDC,=180°-90°-60°=30°.四、如图所示,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90°,则∠A等于多少?解:∵三角形△ABC绕着点C时针旋转35°,(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得到△AB′C′∴∠ACA′=35°,∠A'DC=90°∴∠A′=55°,∵∠A的对应角是∠A′,即∠A=∠A′,∴∠A=55°;故答案为:55°.五、已知,如图所示,AB=AC,(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AD⊥BC于D,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则AD 是多少?因为AB=AC 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BC=2AB+BC=50BC=50-2AB=2(25-AB)(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又因为AD垂直于BC于D,所以BC=2BD,BD=25-ABAB+BD+AD=AB+25-AB+AD=AD+25=40AD=40-25=15cm(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六、如图,Rt△ABC中,(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垂线BC、CE,垂足分别为D、E,若BD=3,CE=2,则D是多少?解:∵BD⊥DE,CE⊥DE∴∠D=∠E∵∠BAD+∠BAC+∠CAE=180°又∵∠BAC=90°,∴∠BAD+∠CAE=90°∵在Rt△ABD中,∠ABD+∠BAD=90°∴∠ABD=∠CAE(关注公众号:初一数学语文英语)∵在△ABD与△CAE中∠ABD=∠CAE,∠D=∠E,AB=AC∴△ABD≌△CAE(AAS)∴BD=AE,AD=CE∵DE=AD+AE∴DE=BD+CE∵BD=3,CE=2 ∴DE=5七、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连接EF,交AD于G,AD与EF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
1.(2016•常德)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AB⊥AD,连接AC,过点A作AE⊥AC,且使AE=AC,连接BE,过A作AH⊥CD于H交BE于F.
(1)如图1,当E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证:①△ABC≌△ADE;②BF=EF;
(2)如图2,当E不在CD的延长线上时,BF=EF还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2015•菏泽)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
(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BC (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4.(2013•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
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5.(2013春•北京校级期中)探究
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______.
拓展
问题2 已知:如图2,三角形ABC中,CB=CA,点D是AB边的中点,点M在三角形ABC 的内部,且∠MAC=∠MBC,过点M分别作ME⊥BC,MF⊥AC,垂足分别为点E,F,连接DE,DF.求证:DE=DF.
推广
问题3 如图3,若将上面问题2中的条件“CB=CA”变为“CB≠CA”,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DE与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6.(2012•昌平区模拟)(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
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
求证:EF=BE+FD;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
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
长线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7.(2012•重庆模拟)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DE⊥BC于点E,交AC于点F,∠ACB=45°,连接BF,∠FBC=∠EDC.
(1)求证:BF=CD;
(2)若AB=5,BC=7,求梯形ABCD的面积.
8.(2015•江西三模)已知△ABC,分别以AB、AC为边作△ABD和△ACE,且AD=AB,AC=AE,∠DAB=∠CAE,连接DC与BE,G、F分别是DC与BE的中点.
(1)如图1,若∠DAB=60°,则∠AFG=______;如图2,若∠DAB=90°,则∠AFG=______;
(2)如图3,若∠DAB=α,试探究∠AFG与α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3)如果∠ACB为锐角,AB≠AC,∠BAC≠90°,点M在线段BC上运动,连接AM,以AM为一边以点A为直角顶点,且在AM的右侧作等腰直角△AMN,连接NC;试探究:若NC⊥BC(点C、M重合除外),则∠ACB等于多少度?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画图不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