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边塞诗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2(共四大类)
③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忧国伤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分析
写法
以景衬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石头城》
议论引发,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把握情感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衬托、谐音、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lí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lín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常见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
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用典、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委婉清丽。
诗歌意境
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讲解
(惜别送别诗)
内容
解说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高中语文边塞诗词鉴赏要点

高中语文边塞诗词鉴赏要点

边塞诗词鉴赏要点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用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来出一道练习题:“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

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

例如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边塞诗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边塞诗


战城南
比 阅
塞北途辽远,课杨城堂炯南练战习苦:辛。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读 幡旗如鸟翼,战甲杨城炯胄南 似鱼鳞。 平沙塞下王日曲昌•未龄其二没,黯黯见临洮。
冻水寒伤塞北马途,辽远悲,城风南愁战苦杀辛人。 。 饮马昔渡日秋水长,城水寒战风似,刀咸。 言意气高。 寸心明白幡冻水旗日寒如,伤鸟马翼千,,悲甲里胄风暗愁似杀鱼黄人鳞尘。。 。 平 昔日沙黄长日尘城未战没足,,今咸黯黯言古意见气临,高洮白。。 骨乱蓬蒿。 2.两首诗都寸心是明边白日塞,千战里争暗黄题尘材。 的诗黄歌尘,足今请古,简白要骨乱分蓬析蒿。这两首诗不同的
• 3.边塞诗
• ①B
• ②雄豪悲壮的格调:后两句写边关照月,多少 征人骑着战马前往作战之地的苍凉、壮美的塞 外景色。
• 缠绵的情致:写征人骑在战马上望月,既表现 了征人思乡的愁情,又表现了征人戍守边关,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9.思乡怀人诗
•①D
•②两组句子均以哀景衬哀情、以动衬静。
•“空床卧听南窗雨”通过写诗人静静地躺在床 上听着南窗雨,营造出凄凉的意境,衬托词 人失去爱妻的无限哀伤。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1.两首诗都寸心选明择白日了,悲千里风暗黄、尘寒。 水、黄战尘马足今、古,黄白尘骨乱蓬蒿等。 相同的意象,
描写了秋风1凛.两冽首诗、选河择了水悲寒风、冷寒水、、黄战马沙、黄飞尘 舞等相的同苦的意寒象,萧描索写了、苍凉辽阔 的 自然景象。(4分) 秋风凛冽、河水寒冷、黄沙飞舞的苦寒萧索、苍凉辽阔 的自然景象。
带来痛苦,渴望和平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04年江苏)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边塞诗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边塞诗

考 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与刀环是战事用品,写
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通过描写边塞战事频繁、戍边生活的荒凉苦寒,表现 了征人对单调艰苦的边塞生活的厌倦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的谴责。

战城南
塞下曲•其二

杨炯
王昌龄
阅 塞北途辽远,课城堂南练战习苦:辛。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读 幡旗如鸟翼,甲战城胄南 似鱼鳞。 平沙塞下日曲•未其二没,黯黯见临洮。
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全国 将有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嫦娥四号在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 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 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李颀、李益等
凉州词(其一) 王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 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意 象
萧关逢侯骑, 都护在燕然。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人民军队展现出
新时代强军风貌。我们进行国庆大阅兵,举行海军、空军 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首艘 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 城,让我们向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们致敬!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 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阅兵方阵威武 雄壮,群众游行激情飞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江南北 披上红色盛装,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 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 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 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边塞诗总结资料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解:(1)首联: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2)颔联: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3)颈联: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4)尾联: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出塞》是王昌龄的经典作品,一共有两首,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篇1《出塞》原文: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出塞》译文: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出塞》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七、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 是玉关情。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朝朝马策与刀环 怨气候酷寒, 三春白雪归青冢 怨景色单调。 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11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课堂小结
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人 将士 报国(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当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 问题。( 10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 说明。
(2)、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C 项是( )(3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 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 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 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 “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高适
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五、表现的思想感情
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其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在唐代,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考 试而进身容易得多,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奇情壮彩的边塞 征战诗便大大发展起来。
三、主要特点:
、浓郁的汉代情结。 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 汉兵,将领称为汉将, 边塞称为汉塞, 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 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 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陈陶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 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 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 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 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 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一、边塞诗
以描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 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 诗歌。
二、背景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 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 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 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 两千余首。
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
表达效果: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 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其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刺杀汉朝 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 楼兰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 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 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5分)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 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 之情。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 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 鬓衰的悲愤情怀。
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 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 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尽),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二》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鲜明的边地风貌。 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 瀚海、轮台、碛西 、夜郎、关山单
四、常见意象
景观: 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 器物: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地点: 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
瀚海、轮台、碛西 、夜郎、关山 人物: 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音乐: 羌笛、胡笳、琵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