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耄老(mào)B. 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 duō)被绮绣(pī)C. 俟其欣悦(sì)负箧(qiè)曳屣(xǐ)皲裂(jūn)烨然(yè)D. 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缊袍(yùn)2.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 不敢出一言以复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幼时/即嗜学B. 益慕圣贤/之道C. 腰/白玉之环D. 门人弟子/填其室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 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 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 礼愈至至则无可用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B. ①②③⑤④C. ④②①⑤③D. ④②①③⑤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9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

9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嗜学(shì)硕师(shuò)既加冠(guàn)立侍左右(shì)B. 叱咄(duō)媵人(yìng)色愈恭(gōng)俟其欣悦(sì)C. 负箧(qiè)曳屣(jī)以衾拥覆(qīn)撰长书(zhuàn)D. 皲裂(jūn)绮绣(qǐ)烨然(yè)缊袍敝衣(wèn)2.下列句子中,对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B. 戴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C.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名词作状语,用手。

)D.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

)3.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 走送之(步行)C. 俟其欣悦(等待)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子”是尊称对方,“鄙”是谦称自己、“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参考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求书之难。

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求学之难。

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

作者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

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

又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

再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作者不攀比,一心向学,求学意志坚定,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三、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

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比,简称“反比”。

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

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章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1.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1.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

《作业推荐》——送东阳马生序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砚.冰(yàn)耄.老(mào)嗜.学(shì)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裘.葛(qiú)逾.约(yú)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叱咄.(duō)冻馁.(něi)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容臭.(chòu)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衾拥覆C.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做客“联想吧”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媵()人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yuán()疑质理遇其chì()duō()负qiè()曳xǐ()足肤jūn()裂寓nì()旅戴朱yīnɡ()宝饰yè()然yùn()袍bì()衣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假借于藏书之家大无从致书以观等待弗之怠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不敢稍逾约借又患无硕师浇洗俟其欣悦不持汤沃灌超过约定的期限皆被绮绣得到五、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应该可以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加油啊!)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含答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70分时间:40分钟)一、基础达标(25分)1.文常填空:《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

(8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2)走.送之:______________(3)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____(4)负箧曳.屣:______________(5)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6)寓逆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7)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8)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______3.用原文填空。

(7分)(1)与之论辨,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3)天大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5)《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A.腰/白玉之环B.媵人/持汤沃灌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B.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C.右备容臭.(臭味)D.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俟其.欣悦门人弟子填其.室B.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C.以.衾拥覆以.刀劈狼首D.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

部编版语文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附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下11《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附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对下列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相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不同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弗之怠C. 益慕圣贤之道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 古诗词中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自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

——这句话有语病。

D. 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加横线成语运用准确。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子”是尊称对方,“鄙”是谦称自己、“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根据课文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C.其真无马邪D.腰白玉之环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与“读书”相关的表达。

(1)(名言)阅读下面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总结出这些名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共性。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2)(名篇)初中阶段读过的文章中不乏涉及到古人读书的作品。

请完善下面的知识卡片。

(3)(名法)下面语句都是谈读书方法的,选择其中你比较赞赏的一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个读书方法的理解。

(不少于80字)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8.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句和文中哪句话照应?10.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11.请列举两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穷冬..裂风穷冬:______(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舍:______(3)腰.白玉之环腰:______(4)故有所览,辄.省记辄:______(5)为.一说,使与书俱为:______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16.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答案】(1). sì(2). qīn(3). shì(4). shuò(5). yìng (6). xiù(7). qǐ(8). mào (9). 馁(10).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

“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答案】(1)爱好,喜爱(2)借(3)懈怠,放松(4)跑(5)超过约定期限(6)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7)引、提出询问(8)周到(9)鞋子(10)被子(11)光彩照人的样子【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古今异义词,游:交往。

援:提出。

质:询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

故选A。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同舍生皆被绮绣C.其真无马邪D.腰白玉之环【答案】D【解析】A项,“支”通“肢”。

B项,“被”通“披”。

C项,“邪”通“耶”。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项。

5.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与“读书”相关的表达。

(1)(名言)阅读下面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总结出这些名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共性。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都德(2)(名篇)初中阶段读过的文章中不乏涉及到古人读书的作品。

请完善下面的知识卡片。

(3)(名法)下面语句都是谈读书方法的,选择其中你比较赞赏的一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个读书方法的理解。

(不少于80字)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答案】(1)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运用了修辞”);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蕴含哲理。

(写出其中一方面即可)(2)五柳先生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宋濂(3)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理解即可。

【解析】(1)此题是对语言表达手法的考查。

一般来说,语言的特点有: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

本题中的几个句子的共同点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精炼深刻,富有哲理等。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本题依据识记的内容即可作答。

(3)主观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